第237章 打還是不打,這是個問題

bookmark

聽了李世民的問題,一衆大臣相視一眼,繼而就聽房玄齡出列說道:“此事乃是夏侯所奏,臣想先聽聽夏侯是何看法。”

“回房大人的話,我認爲可以進行攻伐。突厥先前連番征戰,不僅屢次南下犯我疆界,又先後攻破薛延陀、回紇等部族,這些舉動耗費了突厥的國立,卻並沒有真正得到薛延陀諸部的歸心,相當於花費了巨大的人力物力反而卻給自己帶來了暗傷。因爲薛延陀諸部定然會一有機會就脫離突厥的控制。如今依附於突厥的薛延陀、回紇、拔也古、同羅諸部亦趁突厥內部不合,爭鬥嚴重,又遭受天災,喪失民心的時候羣起而反抗,共推薛延陀首領夷男爲真珠可汗,同頡利可汗分庭抗禮,就能夠說明這一點。這是突厥外部所面臨的問題。至於突厥內部,遭受天災,頡利卻不賑災不利,反而徵收重稅,導致突厥百姓離心,突厥貴族之間也不再同頡利可汗一心,突利可汗更是向陛下上書願爲臣屬,以求陛下幫其反擊頡利的壓制。反觀我大唐,兵強馬壯,百姓歸心,又收復朔方,可做征伐突厥之後方,正可謂是天時地利人和全都佔盡。”夏鴻升向這一衆大佬款款而談,說道:“故而,我的意見是可以發兵攻伐之。”

“不錯,老夫與夏侯所想一致。陛下,如今突厥外有薛延陀諸部分崩離析,虎視眈眈,內有天災降臨,民心離異。加之牛馬羊羣大量凍死,突厥軍隊實力大減,合該是咱們趁機攻伐的時候!”蕭瑀笑了笑,捋須向李世民說道:“是故,臣請擊之。”

蕭瑀的話音剛落,魏徵卻先一步走了出來,施了一禮,然後說道:“蕭老大人之言。徵不敢苟同。臣聞匹夫不可爲不信,況國乎?如今我大唐既與之盟,彼又並未無禮於我,大唐豈能利其災。而邀險以取之?陛下仁聖之君,豈可行無名之師,恐被詬病。”

李世民聽了魏徵的話,長嘆一聲,說道:“魏卿所言。不無道理。朕與頡利殺白馬爲盟,是爲盟友,如今其未曾無禮,若是朕舉兵攻伐,是爲無名之師。然,朕卻又與突利有昆弟之約,不可不救。奈何?”

這時候,時任兵部尚書的杜如晦上前一步走了出來,躬身行禮之後說道:“陛下,夷狄無信。屢屢叩關劫掠,我雖如約,彼常負之。今亂而擊之,侮亡之道也,乃是突厥自取滅亡。陛下,臣附蕭老大人、夏侯之議,請擊之。”

“我有一言,還請諸位聽之。”長孫無忌總算是開了口,深吸了一口氣對李世民和殿內衆人說道:“陛下,突厥雖內憂外患。而我朝亦是天災未退,關內各地饑荒,餓殍遍野,此何謂之天時?前隋天下混戰。民生凋敝,百姓飽受戰亂之苦。如今我朝初定,理當休養生息,安撫百姓,若立即用兵,難免令百姓恐慌。擔驚受怕,此何謂之人和?且夫突厥如今並未有犯塞之舉,若是陛下先行攻伐,則背信棄義的卻是陛下了。棄信而勞民,非王者之師也。師出而無名,將士不力,百姓不喜,空耗民力,百姓離心。故而,臣以爲如今之大唐,務在戢兵養民,不在再起狼煙。陛下可安撫百姓,恢復民生,積聚其力,待其寇邊,方可討擊。如今便若深入虜廷,臣未見其可也!”

李世民默然不語,微微低着頭,指節卻在跟前的案几上面輕輕的一下一下輕叩着,聲音在針落可聞的太極殿中分外明顯。

衆臣都已經闡明瞭自己的看法,這時候是該李世民自己分析決斷,拿主意的時候了。

良久,李世民方纔又擡起了頭來,說道:“無忌說的對,如今實非用兵之時。天下初定,朕若無故征伐,再起戰禍,百姓定然會以朕比之煬帝,天下離心。須其無禮於我,乃伐之。”

衆人沒有言語,連方纔主張趁機攻打突厥的蕭瑀和杜如晦也沒有再出來反駁。夏鴻升也覺得長孫無忌說的有理,現在關內還鬧着天災呢,百姓本來就已經苦不堪言,若是這個時候再行起兵,勢必會加重百姓的不滿情緒,而且師出無名,更是讓百姓心中誹然,覺得無緣無故自己就又要受到戰亂的苦害,更加排斥用兵。

攻打突厥,時機絕對已經成熟了。關鍵在於兩個問題。

一個是師出無名。畢竟雖然突厥多有不禮之舉,卻並未有撕破臉皮,發兵叩關。所以若是這時候由大唐先行發兵了,那就會令大唐站在道義的低點,在注重道義的古代,這是個很嚴重的問題,甚至會被一些有心之人利用,來攻訐皇帝。第二個問題是民心所向。百姓經歷了前隋末年的戰火紛飛,已經對戰亂有了很深的陰影,打心底裡的對戰爭痛恨和抗拒。此時民心不可用,作戰起來就會少了許多支持,甚至受到蠱惑利用,激起民變。

看的出來,李老二對於不能趁着這個時機去攻伐突厥,其實心裡面很是遺憾。畢竟李老二雄才大略,是一個很有自尊心的君王。前有太上皇李淵向突厥稱臣納貢,後有頡利可汗攻至長安城下渭盟之恥,若是不能洗刷掉突厥帶給大唐的恥辱,那李老二絕對整天如鯁在喉,不得安寧。而要想洗刷突厥帶來的恥辱,在李世民的心中,就唯有以鐵血之姿,蕩滅突厥才行了。

想到這裡,夏鴻升走了出來,躬身說道:“陛下,如今不能攻伐突厥,說到底,其因有二。一曰師出無名,二曰民心不許。此二者若要解決,說來也易也難。”

“哦?”李世民擡起了頭來,看向了夏鴻升:“如何個也易也難?”

夏鴻升躬身施了一禮,然後又答道:“所謂易者,無非使其師出有名,民心所向而已。若是讓突厥先行叩關,邊疆告急,則是突厥背信棄義在前,屆時陛下大軍便可傾巢而動,師出有名。而民心……呵呵,陛下,民心亦是人心,而人心,卻是最容易動搖的東西了。”

“夏候可有甚子辦法?就不要再賣關子了,且速速道來,讓陛下與老夫等也聽聽夏侯的奇策。”聽了夏鴻升的話,房玄齡捋須而笑,說道。

夏鴻升笑道:“師出有名還是師出無名,說白了就是個誰先動手的問題。戰爭需要理由,和平時期的戰爭更是如此。畢竟戰亂紛飛是任誰都不願意看到的局面,所以戰爭就需要有一個冠冕堂皇的理由,來告訴大家,不是我願意戰鬥,而是我有不得不動手的原因。臣以前從一本孤本上看到過,在東方海外之地有一彈丸小國,此國民生性殘虐,曾想要發動戰爭,攻伐鄰國,苦於沒有藉口。於是暗中使人着鄰國兵卒衣物,趁夜焚燬邊城良田數頃,掘斷管官道。翌日前去質問,又藉口有一名兵卒失蹤,要入城尋找。鄰國將領自不答應,其人便以此爲藉口,向鄰國用兵。如今陛下要師出有名,便要引突厥先行動手。突厥如今內憂外患,百姓離心,此時最是需要一場對外戰爭來轉移其百姓之注意。陛下可暗中溝通薛延陀等部,許其承諾,增其底氣,使其肆擾突厥。又暗中與突利互通曲款,迫使頡利挑起事端,攻伐大唐。如此一來,我大唐便有了對突厥動手的理由。具體如何操持,如何迫使突厥來攻,陛下及諸位大人比微臣更有謀略的多,自不需要微臣多說。”

夏鴻升躬身一下,又繼續說道:“至於民心所向……陛下,有句話雖不中聽,微臣卻覺得十分有道理。天下熙熙皆爲利來,天下攘攘皆爲利往。除卻道義之外,世間最能操控人心的,就是一個利字了。百姓不願意戰亂,是因爲戰亂會毀掉田地,會危及性命,這損害了百姓的利益,所以百姓不願意發生戰亂。四海昇平,安居樂業,百姓不必擔心朝不保夕,不必擔心吃不飽、穿不暖,這是百姓所獲之利,故而百姓都願意過這種生活。如今,若是能夠讓百姓因爲攻打突厥而獲得利益,取得好處,那百姓就不會再反對攻打突厥,就會轉而支持陛下攻打突厥了。”

“夏侯此言差矣!”魏徵走了出來,對夏鴻升說道:“自古以來,窮兵黷武,耗損民力,百信離心,天下大亂之事常有。前朝繁盛無匹,而煬帝舉天下之兵三徵高麗,除了落得個民變四起,國滅朝亡之外,又獲了什麼益?前漢武帝殺滅匈奴,征伐半生,除了致使百姓不堪重負之外,又有何利之有?聖人云:君子喻於義,小人喻於利。夏侯以利而驅天下之民,豈是君子所爲?!”

呃,咱們討論的該怎麼讓百姓欣然支持朝廷動兵,攻伐突厥,怎麼又跑到君子小人的辯論上面了!夏鴻升看了看魏徵,戰爭就是詭道,就是要勝利,講什麼君子。講君子的那叫友誼交流賽,不叫戰爭!(未完待續。)

第391章 軍校的學員向太陽!第1199章 戰略分析第1175章 手搖發電機第743章 海軍陸戰隊選拔第947章 白駒過隙啊第551章 這不是法術第168章 種下種子要趁早第311章 以不變應萬變第670章 底也伽第五十九章 馬掌第588章 凱旋第377章 酒後……第765章 另有隱情第501章 火燒突厥使團第812章 也借東風第512章 李泰的第一個作業第六十五章 馬蹄錚錚入宮牆第961章 收功報天子,行歌歸咸陽!第950章 比試第440章 李義府的心眼兒第173章 謝師儀式第824章 伏擊第278章 兵制改革的長遠方向第302章 文化大盜第664章 煙花第852章 歸程第八十一章 啓程赴長安第702章 好你個膽大包天的夏鴻升第589章 金風玉露一相逢第四十一章 打賭第1159章 肉鬆第154章 公主的目的第557章 要做有益於社會的道門第430章 公主感冒啦第295章 高飛的風箏第650章 造船第838章 用倭人來打倭人!第583章 四面肉香第863章 故意噁心人第1001章 兵圍遼東第1001章 兵圍遼東第425章 狂士第1199章 戰略分析第1171章 火槍展示第484章 同窗重逢第969章 引蛇出洞第1215章 另闢蹊徑第110章 開導李麗質第718章 遣唐使造訪第1010章 以儆效尤第106章 喬遷新居第764章 殺機第645章 製作熱氣球第194章 勸降第1224章 乾淨的水第925章 蒸汽第807章 轟平一座山頭第529章 來哄你啊!報告一下情況第491章 佛道之爭第362章 賠償慚愧,這幾章有點水……第1181章第338章 來自草原的消息第244章 工部來人第1029章 開國縣公第759章 李老二開竅了?第1231章 三種新主糧第890章第523章 我跟你是一心的第841章 夏鴻升的奏疏第835章 倭國使節第398章 重遊第1081章 大唐的手不夠長啊第757章 突如其來的“大禮”第561章 送行第1105章 目光長遠第六十三章 被出風頭了……第189章 第三股勢力第106章 喬遷新居第1192章 長樂女子學校第988章 有朕坐鎮,足矣!第770章 消息傳回長安第三章 罰抄第629章 交鋒第797章 說曹操,曹操到第1182章 罐頭第1010章 以儆效尤第134章 怒斥第289章 雷擊皇城第106章 喬遷新居第七十一章 要動手時別廢話第378章 要張弛有度嘛第406章 惺惺作態第1071章 李淵病危發生了悲劇第156章 夏鴻升名士風流?李老二嚴重警告!第七十八章 又逢徐慧第955章 進軍校深造吧!第278章 兵制改革的長遠方向
第391章 軍校的學員向太陽!第1199章 戰略分析第1175章 手搖發電機第743章 海軍陸戰隊選拔第947章 白駒過隙啊第551章 這不是法術第168章 種下種子要趁早第311章 以不變應萬變第670章 底也伽第五十九章 馬掌第588章 凱旋第377章 酒後……第765章 另有隱情第501章 火燒突厥使團第812章 也借東風第512章 李泰的第一個作業第六十五章 馬蹄錚錚入宮牆第961章 收功報天子,行歌歸咸陽!第950章 比試第440章 李義府的心眼兒第173章 謝師儀式第824章 伏擊第278章 兵制改革的長遠方向第302章 文化大盜第664章 煙花第852章 歸程第八十一章 啓程赴長安第702章 好你個膽大包天的夏鴻升第589章 金風玉露一相逢第四十一章 打賭第1159章 肉鬆第154章 公主的目的第557章 要做有益於社會的道門第430章 公主感冒啦第295章 高飛的風箏第650章 造船第838章 用倭人來打倭人!第583章 四面肉香第863章 故意噁心人第1001章 兵圍遼東第1001章 兵圍遼東第425章 狂士第1199章 戰略分析第1171章 火槍展示第484章 同窗重逢第969章 引蛇出洞第1215章 另闢蹊徑第110章 開導李麗質第718章 遣唐使造訪第1010章 以儆效尤第106章 喬遷新居第764章 殺機第645章 製作熱氣球第194章 勸降第1224章 乾淨的水第925章 蒸汽第807章 轟平一座山頭第529章 來哄你啊!報告一下情況第491章 佛道之爭第362章 賠償慚愧,這幾章有點水……第1181章第338章 來自草原的消息第244章 工部來人第1029章 開國縣公第759章 李老二開竅了?第1231章 三種新主糧第890章第523章 我跟你是一心的第841章 夏鴻升的奏疏第835章 倭國使節第398章 重遊第1081章 大唐的手不夠長啊第757章 突如其來的“大禮”第561章 送行第1105章 目光長遠第六十三章 被出風頭了……第189章 第三股勢力第106章 喬遷新居第1192章 長樂女子學校第988章 有朕坐鎮,足矣!第770章 消息傳回長安第三章 罰抄第629章 交鋒第797章 說曹操,曹操到第1182章 罐頭第1010章 以儆效尤第134章 怒斥第289章 雷擊皇城第106章 喬遷新居第七十一章 要動手時別廢話第378章 要張弛有度嘛第406章 惺惺作態第1071章 李淵病危發生了悲劇第156章 夏鴻升名士風流?李老二嚴重警告!第七十八章 又逢徐慧第955章 進軍校深造吧!第278章 兵制改革的長遠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