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8章 大明,欣欣向榮,蒸蒸日上!

長期批閱奏疏的朱翊鈞,其實學會了一項技能,那就是提煉關鍵字,在冗長的信息流中提煉出關鍵信息來。

他總是能夠從近千字的奏疏裡,精準的提煉到那些個關鍵詞。

有些患有賤儒通疾的傢伙,是精緻完全利己者和慣性撒謊者,他們的奏疏通常有幾個特點,朱翊鈞將其稱之爲煙霧彈。

大抵就是四種:補充細節、無用的情感堆砌、充斥着主觀判斷、拋開事實不談的狡辯。

即便是問好這點屁事,也絕不言簡意賅,而是用冗長的、無序的、無用的信息去補充細節,來塑造一個更加完整的故事,來對皇帝進行信息轟炸,用無用的信息流,讓人們忽略對自己不利的信息。

在奏疏中,用長篇大論來描述自己對皇帝的忠誠、對國事的擔憂、對理想的追求,情感極其豐富,干擾皇帝的情感嗅覺,進而引得皇帝的認同和同情,這種豐富的情感似乎塑造了一個多愁善感、憂國憂民的形象,但實際上,個個都是蛀蟲。

在奏疏中,喜歡用,我覺得,我認爲,我希望,我只是,我並沒有等等措辭,一邊陳述事實,而後用大量添油加醋的謬論,來開解自己犯下的錯誤,進而希望獲得寬恕,或者乞求給更多的機會,被罷免的貪官和被考成法篩選的垃圾,都喜歡用這個辦法。

最後就是拋開事實不談的詭辯,一切錯誤的起始動機都是基於善意出發,想法是好的,執行出了問題,來掩蓋自己無能的事實。

很長時間裡,前四川巡撫羅瑤的奏疏就是這個樣子,他的奏疏裡全都是廢話,說着四川裡的種種見聞,表達着對皇帝的忠心耿耿,唯獨不說清丈的大事,總是我覺得四川應該如何如何發展,說的頭頭是道,可實踐之時,又是另外一種路線,他從來沒有清丈,因爲做不到。

從完全封閉,到完全開放,轉變的速度之快,讓徐渭心中陰雲密佈。

或者說,張居正新政,是一切的基礎。

十二萬的稅金,自然不能和松江市舶司的一百二十三萬銀、福建市舶司的七十二萬銀相提並論,但作爲建立在敵人地盤上的總督府,存在的意義,遠大於稅金。

朱翊鈞此舉沒有安撫四川遮奢戶的想法,否則的話,劉綎也會一道入京,而不是仍然留在四川任總兵,繼續威懾望族了。

“以前這裡就是個漁村,我從京師出來之後,行至這裡,餓殍遍地,現在繁花似錦。”徐渭對着孫克毅說起了過往,這是他第二次到天津衛,上一次他剛被放出來,從這裡去了遼東,他用四個字形容了當初的破敗。

矯枉者必過其正,這是政治的基本邏輯,徐渭非常明白。

甚至在皇帝想要看在張居正的面子上,私宥羅瑤一二,張居正都提前在浮票上寫明瞭自己的態度。

朱翊鈞處理了羅瑤之事後,就看向了王謙的奏疏,王謙是個惡人,仗着老爹的權勢、仗着皇帝的聖眷、仗着自己的背景,胡作非爲的大惡人。

徐渭和孫克毅帶着極爲忐忑的心情,回京述職來了,長崎總督府的一切,都交給了首裡伯陳璘打理,陳璘帶着五艘五桅過洋船,到長崎進行武裝巡邏,威懾倭寇,才讓二人有了離開的契機。

水師總兵、番都指揮、首裡伯陳璘的首裡,是原來琉球國的都城,首裡府。

“下章兵部,以平倭軍功,特茲特進左軍都督府右都督,兼太子太保,再以平九絲(都掌蠻)安西南論功,封江安伯,歲祿八百石,給世券,詔入京師頤養。”

天津衛塘沽港,因爲渤海冰封的關係,所以並不是一個國際港,更像是個溝通國內的港口,但即便是塘沽港,也有一座萬國城,這座萬國城雖然不大,但裡面有些波斯、紅毛番、倭人的商賈。

華陽學府的慘案,絕對會成爲王謙這輩子的污點之一,但這個事兒,他辦最合適。

王謙作爲天子使者,辦完了差就要走,一切的罪孽,王謙本人承擔後,抽身而去,王廷瞻和劉顯父子可以繼續在四川主持工作,不用完全站在地方勢力的對立面。

行政力量的恢復,人口的恢復,纔是皇帝意志能夠得到貫徹的原因。

可大明興文匽武的大勢之下,劉顯卻從來沒有得到公正的待遇,常年征戰,劉顯的身體舊傷極多,詔入京師,是爲了讓劉顯更好的活下去,劉顯作爲本地人,身子骨撐不住接下來的鬥爭了。

皇帝精着呢,拿什麼糊弄。

“劉顯父子,縷縷之忠,惟天可鑑。”

劉顯的軍功在漢時,封個關內侯綽綽有餘了。

生產是人改變自然,主語是人,如果沒有人,再多的生產資料,再多的生產工具,也沒法生產。

王謙的膽大包天,恰恰成爲了四川戥頭大案,清丈國策、備戰方略中最優秀的解法。

當然,這倆人,朱翊鈞一個也打不過,他還是心裡有數的。

劉綎很能打,是戚繼光離京、李成樑養寇自重之後,最能打的那幾個之一,朱翊鈞倒是非常好奇,李如鬆和劉綎,到底誰更厲害,都是年輕將領裡的人傑。

徐渭,大明長崎總督府總督,孫克毅松江孫氏前掌舵人,現在長崎市舶司市舶使,掌管長崎到大明的商舶往來和貨物調度,以及徵稅的都餉館,長崎市舶司去年送到京師的稅金爲十二萬兩,總督府送到大明的倭銀,爲一百五十七萬兩。

劉顯年紀大了,可劉綎劉大刀,正值壯年,無論是政治、軍事鬥爭,都需要一個好身體。

這種繁華,自然是因爲開海,天津衛作爲大明京師海上的門戶,隨着開海政令推進,天津衛越來越重要,而另一方面,也是徐渭認爲更加重要的原因,那就是清丈還田的影響,大明的百姓是極爲勤勞的,只要有塊兒地,就可以活下來。

考成法、設時設限、草榜糊名、底冊填名,讓大明的行政力量從灰燼中涅槃重生,而清丈還田,是補充國之根本之法,振武強兵給武將事權,是給大明這艘大船增添壓艙石,而整飭學政,是清朗風氣,是教化之功。

所以短短三年,羅瑤就被張居正給扔到南京養老,很快調查清楚後,張居正就斬殺了他,清理門戶。

餓殍遍地,就是餓死的人,走一段就能看到,這四個字是大亂之世的徵兆,彼時的徐渭極爲擔憂,天下恐有大亂。

徐渭笑着說道:“那我考考你,你覺得這裡的繁華,是因爲什麼?”

“開海?學生愚鈍。”孫克毅立刻回答道。

糊弄皇帝?

“我第一次來天津衛是開着畫舫來的,陛下來天津衛接俞帥回京,那次畫舫被陛下給抓了個正着,我還驚慮了許久,生怕招惹到了天怒。”孫克毅也來過天津衛,天津衛的變化實在是太大了,大到了孫克毅完全認不出這裡來了。

王謙搞得華陽學府慘案,劉綎可是劊子手之一,劉綎不走,這些望族就會怕,怕,就對了,這就是朱翊鈞的目的,必須要清丈還田。

“劉綎披堅執銳,任四川總兵。”朱翊鈞放下了奏疏,讓馮保去傳旨。

王廷瞻還要在四川繼續清丈,四川除了成都府之外,還有數個府衙、縣衙、土司,想要完成清丈,王廷瞻仍需要地方吏員的配合,劉顯、劉綎父子,還需要厲兵秣馬,積極備戰,應對西南東籲劇變。

王廷瞻入川和羅瑤入川時,面臨的局面可以說是完全相同的,但最後的結局,卻是如此的天差地別。

徐渭在京師的時間很久,長達七年有餘,只不過記憶非常不美好,他這七年一直在天牢裡住着,他在天津衛上岸的時候,看着極其繁華的天津港,心中感慨萬千,大明在開海的發展中,有些矯枉過正了。

京畿、北直隸因爲兩次入寇,人口銳減,耕地荒蕪,入眼皆是暮氣沉沉,現在一切都是欣欣向榮。

饒了羅瑤,誰來饒過四川百姓?

張居正有這種能力,一本奏疏掃一眼就能從冗雜的信息裡提煉到關鍵點,張居正也清楚皇帝的英明,所以他從來不擔心朝臣們矇蔽聖上。

“是亦不全是。”徐渭向着會同館驛走去,對着孫克毅說出了自己的想法。

“謹受教。”孫克毅聽明白了徐渭的道理,陛下和先生的新政殊途同歸,又互相補充,相輔相成,缺一不可。

這便是文人常說的君聖臣賢。

徐渭和孫克毅從天津衛入通州,自朝陽門入京師,在會同館驛下榻,會同館驛,人員流動極大,消息也最爲便利。

徐渭和孫克毅洗漱了一番,還沒休息,就收到了請柬,顯然有很多人想跟長崎總督府的總督溝通一二,徐渭一一拒絕,這不是徐渭這個外鄉人,不給本地人面子,而是他要面聖,摸清楚風向後,再進行活動。

大方向都不清楚,胡亂交際,很容易出問題。

徐渭帶着孫克毅來到了前門樓子,前門樓子聽評書,可不僅僅是沙阿買買提一個人的愛好。

徐渭和孫克毅要聽的還是《三打徐階》,徐渭是胡宗憲的幕僚和徐階有仇,孫克毅的哥哥因爲徐階被打斷了腿,也跟徐階有仇。

這萬士和編纂的評書、戲文,在大明流傳甚廣,已經有了二創的話本出現。

長崎是個文化荒漠,回京了,自然要享受一二。

“聽說了沒?王公子在四川搞了個大動靜!華陽學府殺的那叫一個慘烈,血流成河,人頭滾滾,在京師,有他爹管教,他那骨子裡的紈絝勁兒只能收斂,這次到了四川直接動手,可謂是心狠手辣,果決無比。”一個食客,在評書開始前,和同桌交流着。

“嘿,要不說是當代嚴嵩嚴世藩呢,不,這王謙比嚴世藩狠多了,陛下讓他到四川辦戥頭案,他可倒好,就因爲和那楊寧仁爭風吃醋,搶奪那美人羅香仙,就直接動手了,嘖嘖,當真是不知天高地厚。”

爭風吃醋,搶美人羅香仙,王謙在這裡,怕是直接掀桌子了,罵誰呢!他王謙好歹是京師第二紈絝,那羅香仙,他還看不上呢,他王謙最喜歡良家!但人們總是如此,覺得這個理由更加合適,符合王謙王公子在外的形象。

“那楊寧仁活該,他們老楊家在四川搞戥頭大案,張居正的弟子都中招了,不這麼搞,王謙不學無術,能有什麼辦法呢?”

“不過聽說王公子去了都江堰,上了道奏疏說,外之豪強兼併,賦役不均,花分、詭寄,恃頑不納田糧,偏累小民,都江堰灌溉三百萬畝,至今只剩一百零三萬畝,鬧得沸沸揚揚,說要修一條濟民渠,累費四十三萬銀,他王公子付錢。”

“我也聽說了這個事兒,前段時間全晉雜報,還專門刊文,說王公子的話就是晉黨的話,這筆錢,他們晉黨出了,不就是四十三萬銀嗎?只要陛下高興,一百四十三萬也肯出。”

徐渭頗爲好奇的說道:“這一條濟民渠擴灌之事,從哪裡可以看到詳情?”

“那邊桌上有雜報,每一期都有,可以自己去取來看,但是要帶走,要花錢買。”食客有眼力價兒,這徐渭和孫克毅雖然不是穿金戴玉,可是氣度不凡,食客盡心爲徐渭解惑。

孫克毅立刻起身去拿雜報,長崎消息閉塞,種類繁多的雜報,不是每期都有,而且嚴重滯後、缺失。

“拿去喝茶。”一聲充滿了異域風情的漢話在孫克毅耳邊響起,一個銀袋子帶着頗爲優雅的弧線,落到了孫克毅的手裡。

(⊙o⊙)?!

沙阿買買提要取雜報,打發評書開始前的無聊時間,插了個隊,自然要客氣一些。

孫克毅,松江孫氏的當家人之一,手裡不說是金山銀山,那也是錢不當錢的主兒!罵誰呢!

孫克毅掂量了下,足足有一兩多銀子,面色一變說道:“你先請。”

你要是蠻不講理的插個隊,那是破壞秩序,可是你若是肯扔一兩銀子出來,這是尊重,不是羞辱。

“謝!”沙阿買買提取了幾分雜報,扔出去銀子的時候,他看到了對方的氣度就覺得怕又是個不收嗟來之食的君子,沒成想,對方絲毫不介意。

一兩散碎銀子不少了,大明京營軍卒一年也就十八兩銀子而已,那可是賣命錢。

孫克毅把這件奇聞說給了徐渭聽,徐渭也是滿臉帶着笑,富有的孫克毅也有被銀子砸的時候,誰會嫌自己錢多呢,這一兩銀子,夠他們在前門樓子聽幾日評書了。

徐渭拿起了雜報,細細看了許久,連評書開始了都沒注意。

濟民渠,第一期,總長只有二十一里,一共十二個閘口,自郫縣兩路口府河左岸引水穿鳳凰山北,沿岷沱兩江分水嶺南入龍泉驛區,這是第一期工程,涉及灌溉面積,超過了9萬畝,這只是主幹渠,也就是第一期工程,因爲涉及到了都江堰工程修復,所以第一期投入爲四十三萬銀。

水利工程都是修修補補,李冰父子當年修的都江堰現在就剩下江心一片石了,比如諸葛亮治蜀,就專設機構管理修繕,生民無數,水利工程不是修好了,就能一用幾千年不壞,任何水利工程,超過五年不修就會喪失功能,超過十年不修,就成了廢墟,水利,從來都是人和自然的角力。

再漂亮的女人,半個月不洗臉,也是滿臉的油膩,跟漂亮沒什麼關係了。

說起來好玩,王謙在都江堰的第一期投入,四十三萬銀,都是他沿途索賄加上老爹給他出門差旅費。

讓徐渭看的如此投入甚至忘記了聽評書的原因是,整個濟民渠總規劃超過了六百里,計劃灌溉面積超過了900萬畝,計劃要用十年的時間去修建,整個工程總投入超過了三百五十萬銀,等於七個先帝皇陵的總投入。

這是一個浩大的工程,同樣也是一個奇觀。

王崇古宣佈,都江堰修繕和濟民渠六百里修建,全都由晉黨買單,目的是爲了降低自己的體量,防止自己在這十年時間裡,達到皇帝的斬殺線,繼京師至山海關段崇古馳道之後,這條渠,一定會名垂青史。

孫克弘爲何要開發元緒羣島,就是王崇古爲何要投入都江堰工程的原因。

900萬畝田,整個四川在萬曆七年清丈,納稅田畝才1400萬畝。

“奸臣?忠臣?何爲奸,何爲忠呢?”徐渭放下了雜報,正好聽到評書裡,說着徐階的故事。

徐階風評倒是挺好的,他是忠臣嗎?

狗屁,與國無益,與最大的利益集體大明國朝無益之人,何來忠字可言?嚴嵩再爛,也是實打實的支持了胡宗憲平倭蕩寇。

戚繼光、譚綸、陳大成、楊文、王如龍、劉顯、汪道昆等等,都是在平倭的時候,涌現出的忠良。

徐渭在京師並沒有依仗,他不是張黨晉黨,勉強能算個浙黨,畢竟浙黨嫡系的沈一貫的父親和徐渭是同事,都是胡宗憲的幕僚,但徐渭並沒有在面聖之前,前往全浙會館,徐渭很清楚也很明白,他不是也不能是浙黨,只能是帝黨。

萬曆八年八月二十二日,朱翊鈞在離宮接見了徐渭和孫克毅,之所以選擇離宮御書房,因爲這裡更加私密一些,算是表達重視的一種方式。

“臣等拜見陛下,陛下萬歲萬歲萬萬歲。”徐渭、孫克毅行五拜三叩首大禮覲見。

“愛卿免禮,就坐。”朱翊鈞笑容滿面,頗爲溫和的說道,陽光開朗而明媚無比的大男孩。

朱翊鈞對徐渭的第一印象就是狂士,放浪形骸之外,掩蓋在儒雅隨和士大夫模樣之下的是,把自己的命不當回事的那種瘋狂,瘋狂纔是徐渭的本來面目。

徐渭當初清理長崎羅馬教廷教區的時候,可是把紅毛番和金毛番全都坑殺了,總計一百四十三人,把泰西景教在長崎的活動全數抹去。

徐渭是個瘋子,雖然他現在非常理智,但朱翊鈞還是能看得出徐渭眼中的瘋狂。

“陛下如果不方便動手的話,足利義昭就交給臣來辦吧。”徐渭面聖的第一句話,就是爲陛下解決疑難問題,倭國王府的倭國國王足利義昭。

足利義昭已經沒有利用價值了,他的唯一價值,就是讓大明可以弔民伐罪,光明正大、堂而皇之的干涉倭國局勢。

現在大明已經進去了,足利義昭就該死了,一年兩萬銀白銀,那可是白花花的銀子,給了足利義昭,那不是作孽嗎?

“倭國國王和琉球國王前段時間在互相潑糞,這段時間在鬥曲,也是挺熱鬧的,算了,暫時讓他先活着吧。”朱翊鈞並不打算讓足利義昭光榮赴義,要不然長崎總督府會很被動,這是給織田信長送整合倭寇大名們共伐大明的藉口。

足利義昭的政治價值,大義的名分,每年兩萬銀,還是值這個錢的,足利義昭就是倭國如鯁在喉的鯁,紮在喉嚨的那根刺。

只要足利義昭還活着,織田信長就是叛臣,流放足利義昭就是他的罪責,哪怕是在倭國,在禮樂崩壞的泰西,背叛,都是不被認可的劣跡。

“陛下英明。”徐渭想了想,還是打算聽陛下的話,在他的打算裡,足利義昭一死,織田信長必然扛起反明的大旗,到那時候,大明就可以完全介入倭國了。

至於長崎總督府的危險與否,徐渭並不考慮,死就死了,無所謂,當初在天牢裡,他自殺了七次,不是獄卒看的緊,他第一次就死定了。

徐渭是真瘋,連自己的命都不怎麼顧忌。

朱翊鈞和徐渭聊起了倭國的局勢,毛利家和織田家圍繞着石見銀山展開了曠日持久的爭奪,毛利家頂住了壓力,織田信長無法更進一步,這主要是來自大明的支持,當然大明的支持從來不是免費的,毛利家得到的所有支持,都是明碼標價的。

倭國流入大明的白銀之中,有近一百萬銀,是直接流入了大明朝廷,壓印成爲了銀幣,這每年將近一百萬銀,是由毛利家提供,主要用來購買軍械。

戰爭財這個東西,向來如此暴利。

一條隱藏在水面下的利益集體正在悄然形成,以大明松江造船廠爲首,各大軍器監、軍械廠,正在悄悄的擴大體量,軍隊、軍工工坊、支持振武的廷臣,正在形成一個不太穩固的三角,隨着軍火貿易的不斷興盛,這個三角會慢慢變成複合體,進而保證大明不再陷入興文匽武的覆轍之中。

即便是萬曆年間的振武,大明武將們的地位,仍然在文官之下,興文匽武之風雖然得到了遏制,但在張居正、朱翊鈞走後,仍有再次爆發的可能,大明振武的風力,也需要利益複合體去維護。

徐渭和陛下聊完了倭國之事,就聊到濟民渠之事,十年的大工程,但凡徐渭看看雜報,就清楚了其含金量,徐渭要把握風力,聊起了此事,探聽着大明未來的動向。

“王次輔也不是無的放矢,他希望濟民渠的第一期,一年爲限的工程,能夠形成一個經驗,進而在大明進行,興修水利,增加耕地,以工代賑,安置流民。”朱翊鈞沒有隱瞞的想法,告訴了徐渭,王崇古的打算。

大明毛呢官廠發展已經告一段落,王崇古把主意打到了都江堰這個數千裡之外的地方,主要是爲了培養以工代賑的經驗,四川是一塊很好的試驗地,人地矛盾極爲明顯,流民很多,這是王崇古履行自己入閣的政治承諾。

《天下困於兼併紓困流氓疏》,官廠是一種辦法,水利是王崇古思考的另外一種辦法,自己動手修水渠、修路、墾荒,墾出的田畝,用於休養生息,讓百姓能在殘忍朘剝之下,喘一口氣。

這條路自古有之,比如朱翊鈞的農學老師徐貞明的老師馬一龍,就用這種辦法墾荒,將第一年收穫投入下一次的墾荒之中,如此推動墾荒之事,安置百姓。

如果都江堰濟民渠第一期工程得到了足夠豐富的經驗,在水文豐富的地區,就可以將經驗推而廣之,貴州、湖廣、南衙、浙江、福建、江西、廣州、雞籠、呂宋,都怎不缺水,更多的水利工程意味着更少的流民、更多的良家子、更多的田畝、更多人口、更多工程必然帶來更多的技術革新、會有更高的生產力、更高的潛力。

大明幾近於枯竭的國之根基百姓,會在清丈還田的基礎上,進一步夯實,大明幾近於崩潰的向心力,也會再次凝聚。

民爲邦本,本固邦寧。

“好好好。”徐渭連道了三聲好,頗爲感慨,誰整天說王崇古是佞臣的,搞得徐渭在長崎都這麼覺得,結果現在一看,這分明是弘毅忠臣、經民濟國。

站在不同的立場去看,看法自然不同。

大明,欣欣向榮,蒸蒸日上!

第一百四十一章 羊毛與呢絨第467章 大明突破困局的唯一契機第389章 人心思動,則天下傾危第498章 搬起石頭砸自己的腳第二十二章 元輔,朕有疑惑第二百一十二章 西山煤局第二百三十九章 倭國叛徒,獻土以求苟安第五十三章 養寇自重,弛防徇敵第二百二十九章 至此,已是科學第421章 火炮轟完步兵衝,衝不上去火炮轟第372章 讀書人最是擅長,殺人不見血第348章 小善大惡,少殺一人,而多害千萬人第527章 百業農爲先,農興則百業興第413章 作惡多端,大禍自招第二百七十四章 倭寇必須死第393章 一切都在按計劃進行第七十三章 尊主上威福這杆大旗,我們晉黨要扛!第388章 朕親自手刃徐階第二百五十六章 走的時候,把大門帶上第319章 殺倭寇?酒管夠!第二百六十二章 放下助人情結,尊重他人命運第三十一章 張居正的新《陳五事疏》第454章 天與不取,反受其咎第293章 肯遷京畿就活,不遷就死第454章 天與不取,反受其咎第500章 更多的鋼材,只是爲了製造農具第420章 跟不講理的服軟,跟講理的耍橫第一百八十一章 理解譚綸,認可譚綸,成爲譚綸第一百五十六章 百萬漕工,衣食所繫第436章 戚繼光膽小如鼠,李如鬆貪生怕死第二百八十二章 陛下說完了,可有人有異議?第434章 十年之期已到,大明軍開拔!第405章 置之死地而後生第三十八章 不是我!不要污人清白!第一百五十一章 重新定義清流第二百四十八章 覓塞外良地營建營堡堅城第二百六十一章 熟練度拉滿的裡挑外撅第二百零八章 大明皇家格物院第七章 前首輔高拱授意行刺第一百八十四章 可持續性的丟人第三十五章 族黨排異,不勝不止(爲盟主“電飯煲菜譜”賀!)第二百五十四章 有時候,反對,也是一種配合第二十九章 視之如綴疣,安從得展布第二百一十八章 不想說,不敢說,不能說第527章 百業農爲先,農興則百業興第392章 我朱翊鏐該有的命運,就是享樂!第300章 陛下,還是在意我的第400章 即便是天下罪之,那也是萬方有罪第三十五章 族黨排異,不勝不止(爲盟主“電飯煲菜譜”賀!)第一百八十三章 餒弱則懦,此誠君王之戒第一百零二章 元輔先生沒有這麼無能的弟子!第362章 海瑞帶着骨鯁正氣,來到了西苑第一百七十二章 對付蠻夷,要用他們能聽得懂的方式第412章 人與人的悲歡喜樂,並不相通第一十七章 妖孽竟是我自己!第427章 土著只是一種猿第370章 兩宋男兒戴簪花,人妖物怪齊卸甲第509章 狼真的來了,而且來勢洶洶第418章 大明,欣欣向榮,蒸蒸日上!第二百二十九章 至此,已是科學第一百零七章 小皇帝罵人,又難聽又誅心第406章 給泰西一點小小的大明震撼第509章 狼真的來了,而且來勢洶洶第二百一十五章 一魚兩吃第二十七章 劃破黑暗的一道光第306章 袖手談心性,甚可羞婦人態第526章 第一次技術進步獎第511章 元輔次輔,收收神通吧!第292章 賤儒類犬第二百六十五章 西山老祖的無上真經第353章 不是思維簡單,而是這樣做效率最高第462章 勞動使人自由第二百八十二章 陛下說完了,可有人有異議?第二百八十一章 既然我淋了雨,沒道理讓你還舉着傘第376章 陽,太陽升起第六章 一千個讀書人,一千個孔夫子第310章 一套反坐的處斬方案第一百五十二章 畫舫一二事第一十一章 幕後指使之人浮出水面第二百一十四章 煤市口大火第497章 陛下劍指之處,大明軍兵鋒所向第二章 全是妖孽第508章 出身寒微不是恥辱第六十六章 一拳勝過一拳第一百九十章 友軍有難不動如山,撤退轉進其疾如風第420章 跟不講理的服軟,跟講理的耍橫第一百八十一章 理解譚綸,認可譚綸,成爲譚綸第六十一章 知行並盡,表裡如一第六十二章 隋珠彈雀,便殿擊球第七十章 天恆變,道亦恆變第一百零八章 亂插蓬蒿箭滿腰,不怕猛虎欺黃犢第二百零五章 復古派中的古墓派第二百七十章 你給這點錢,朕很難做事第338章 天之道,損有餘而補不足第526章 第一次技術進步獎第305章 因人成事休定論,時運相逆人離羣第七十六章 瘦徐家,以肥天下第287章 民以食爲天,萬務民爲首請假條第494章 考成法,是天下官吏的自由
第一百四十一章 羊毛與呢絨第467章 大明突破困局的唯一契機第389章 人心思動,則天下傾危第498章 搬起石頭砸自己的腳第二十二章 元輔,朕有疑惑第二百一十二章 西山煤局第二百三十九章 倭國叛徒,獻土以求苟安第五十三章 養寇自重,弛防徇敵第二百二十九章 至此,已是科學第421章 火炮轟完步兵衝,衝不上去火炮轟第372章 讀書人最是擅長,殺人不見血第348章 小善大惡,少殺一人,而多害千萬人第527章 百業農爲先,農興則百業興第413章 作惡多端,大禍自招第二百七十四章 倭寇必須死第393章 一切都在按計劃進行第七十三章 尊主上威福這杆大旗,我們晉黨要扛!第388章 朕親自手刃徐階第二百五十六章 走的時候,把大門帶上第319章 殺倭寇?酒管夠!第二百六十二章 放下助人情結,尊重他人命運第三十一章 張居正的新《陳五事疏》第454章 天與不取,反受其咎第293章 肯遷京畿就活,不遷就死第454章 天與不取,反受其咎第500章 更多的鋼材,只是爲了製造農具第420章 跟不講理的服軟,跟講理的耍橫第一百八十一章 理解譚綸,認可譚綸,成爲譚綸第一百五十六章 百萬漕工,衣食所繫第436章 戚繼光膽小如鼠,李如鬆貪生怕死第二百八十二章 陛下說完了,可有人有異議?第434章 十年之期已到,大明軍開拔!第405章 置之死地而後生第三十八章 不是我!不要污人清白!第一百五十一章 重新定義清流第二百四十八章 覓塞外良地營建營堡堅城第二百六十一章 熟練度拉滿的裡挑外撅第二百零八章 大明皇家格物院第七章 前首輔高拱授意行刺第一百八十四章 可持續性的丟人第三十五章 族黨排異,不勝不止(爲盟主“電飯煲菜譜”賀!)第二百五十四章 有時候,反對,也是一種配合第二十九章 視之如綴疣,安從得展布第二百一十八章 不想說,不敢說,不能說第527章 百業農爲先,農興則百業興第392章 我朱翊鏐該有的命運,就是享樂!第300章 陛下,還是在意我的第400章 即便是天下罪之,那也是萬方有罪第三十五章 族黨排異,不勝不止(爲盟主“電飯煲菜譜”賀!)第一百八十三章 餒弱則懦,此誠君王之戒第一百零二章 元輔先生沒有這麼無能的弟子!第362章 海瑞帶着骨鯁正氣,來到了西苑第一百七十二章 對付蠻夷,要用他們能聽得懂的方式第412章 人與人的悲歡喜樂,並不相通第一十七章 妖孽竟是我自己!第427章 土著只是一種猿第370章 兩宋男兒戴簪花,人妖物怪齊卸甲第509章 狼真的來了,而且來勢洶洶第418章 大明,欣欣向榮,蒸蒸日上!第二百二十九章 至此,已是科學第一百零七章 小皇帝罵人,又難聽又誅心第406章 給泰西一點小小的大明震撼第509章 狼真的來了,而且來勢洶洶第二百一十五章 一魚兩吃第二十七章 劃破黑暗的一道光第306章 袖手談心性,甚可羞婦人態第526章 第一次技術進步獎第511章 元輔次輔,收收神通吧!第292章 賤儒類犬第二百六十五章 西山老祖的無上真經第353章 不是思維簡單,而是這樣做效率最高第462章 勞動使人自由第二百八十二章 陛下說完了,可有人有異議?第二百八十一章 既然我淋了雨,沒道理讓你還舉着傘第376章 陽,太陽升起第六章 一千個讀書人,一千個孔夫子第310章 一套反坐的處斬方案第一百五十二章 畫舫一二事第一十一章 幕後指使之人浮出水面第二百一十四章 煤市口大火第497章 陛下劍指之處,大明軍兵鋒所向第二章 全是妖孽第508章 出身寒微不是恥辱第六十六章 一拳勝過一拳第一百九十章 友軍有難不動如山,撤退轉進其疾如風第420章 跟不講理的服軟,跟講理的耍橫第一百八十一章 理解譚綸,認可譚綸,成爲譚綸第六十一章 知行並盡,表裡如一第六十二章 隋珠彈雀,便殿擊球第七十章 天恆變,道亦恆變第一百零八章 亂插蓬蒿箭滿腰,不怕猛虎欺黃犢第二百零五章 復古派中的古墓派第二百七十章 你給這點錢,朕很難做事第338章 天之道,損有餘而補不足第526章 第一次技術進步獎第305章 因人成事休定論,時運相逆人離羣第七十六章 瘦徐家,以肥天下第287章 民以食爲天,萬務民爲首請假條第494章 考成法,是天下官吏的自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