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8章 朕,錯了嗎?

華夏曆史上,究竟有多少皇帝親自去牢房見過人,劉榮並不大清楚。

但肯定不會多。

至少在這個時代、在如今漢室,天子蒞臨廷尉大牢,專門見一個羈押在牢內的囚犯,還是一件令人匪夷所思的事。

尤其是在韓安國看來,劉榮此來,韓安國可謂是半點都猜不透劉榮的意圖。

——落井下石?

韓安國自認還有點自知之明,知道自己這麼個小角色,根本用不着劉榮專門跑來廷尉大牢,親自落井下石。

說難聽點,劉榮就算是想殺韓安國,也絕不會親自動手。

原因無他——跌份二字而已。

不是落井下石,那就應該是韓安國下獄之事,或許有斡旋的餘地。

但這麼一想,韓安國就覺得更奇怪了。

若是如此,劉榮似乎仍舊沒有親自走着一趟的必要;

直接派個郎官,甚至是身邊的宦官,來宣詔把人領出去便是。

但劉榮卻不惜自降身份至此,爲的,卻是來看韓安國這麼一個‘外臣’?

尤其,還是曾爲樑孝王劉武做事,爲樑孝王劉武爭儲奪嫡出謀劃策,立下汗馬功勞的韓安國……

“上一次見到長孺公,是在孝景皇帝元年了吧?”

漫長的沉默,終還是爲劉榮一聲略帶感慨的追憶所打破;

韓安國跪坐於木柵內,循聲擡起頭,便見木柵外,劉榮一臉輕鬆的端坐在木椅之上,一隻手甚至頗有些失態的以手肘撐住木椅扶手,手也被擡到嘴邊,以食指指腹輕輕摩擦起了下頜。

“想當年,皇祖母不惜絕食相逼,迫使孝景皇帝不得不悖逆先祖之制,許樑王叔入朝奔喪。”

“彼時,跟隨於樑王叔左右,爲樑王叔出謀劃策的,便是長孺公了?”

“嗯……”

“朕若是沒記錯的話,長孺公當時,還只是中大夫的秩祿?”

長孺是韓安國的表字。

不同於後世絕大多數時代:如今漢室,其實並非人人有表字,大家也並不習慣以表字相稱。

劉榮一口一個長孺公——偏偏還跟個意味不明的‘公’字敬稱,韓安國自更是一陣摸不着頭腦。

稍思慮一番,意識到劉榮是以當年,樑孝王劉武爭儲奪嫡一事來作爲話題開端,當下便也有了猜測。

——磕磣人唄~

一口一個長孺公,擺明了是在嘲諷自己幫樑孝王爭儲奪嫡,最後還是讓劉榮坐了皇位不說,就連韓安國自己,也落在了劉榮的手裡。

若是換做旁人,韓安國免不得要好生展現一下劉漢風骨,就算不大打出手,也起碼要拂袖起身,再丟下一句‘豎子不足與謀’之類的狠話。

但終歸是天子當面,尤其自己還身陷囹圄,韓安國思慮片刻,終還是略有些屈辱的低下了頭。

“然。”

“想當年,皇次子、皇三子,也就是如今的河間、臨江二王,被陛下分別派到先王和臣身邊。”

“——先王喜文好賦,縱是臣再三勸諫於旁,也終還是落入了河間的圈套之中。”

“好在並未曾釀成大禍;”

“至少先王,不曾在河間面前,說出什麼不該說的話……”

見韓安國一副坦坦蕩蕩,絲毫不忌諱自己當年作爲的架勢,劉榮也不由得一陣搖頭失笑。

這,便是如今漢室,與後世朝代最大的區別。

——在後世,忠於天子、忠於皇帝,是沒有商量餘地的鐵律,甚至是天道!

但在這個時代,臣下講的卻是食君之祿、忠君之事,良禽擇木而棲。

就拿韓安國來說:你樑王劉武尊重我,給我俸祿,給我施展才華的舞臺,那即便你是要去和天子做對,我也必定會幫你!

而到了今天,樑孝王劉武早已塵歸塵,土歸土,韓安國也落在了劉榮手中,也同樣不會忌諱自己的所作所爲。

原因無他,各爲其主而已。

“長孺此言,可就有些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了~”

木柵外,劉榮仍舊是一副輕鬆寫意,好似與友人閒聊般的愜意姿態;

如是道出一語,旋即便在韓安國疑慮重重的目光注視下,面不紅心不跳,張口便來:“孝王喜文賦,河間好經書——即便到了如今,這,都依舊爲天下人所熟知的事。”

“孝王、河間以文交好,叔侄無間,更不失爲坊間又一佳話。”

“——朕聽說,即便是到了彌留之際,孝王都還在因爲沒能再見到河間,而感到遺憾無比呢。”

“孝景皇帝尚在之時,便是河間,也常在朕耳邊提起孝王文才,並引以爲忘年知音。”

···

“長孺公,實在是沉於計謀日久,着了相了。”

“就連如此純潔的情誼,都能被長孺公理解爲計謀、策略;”

“又如何不是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呢?”

莫名其妙,又滿含譏諷之意的一番話,惹得韓安國沒由來一陣惱火,偏偏發作不得,便只得繃着臉將身子側開些,自顧自生氣了悶氣。

都是千年的狐狸,你跟我扯什麼聊齋啊~

還純潔情誼、忘年之交呢!

早幹嘛去了?

偏偏樑王劉武前腳要奪嫡,你皇次子劉德後腳就上趕着,要和樑王劉武交流文賦?

單你一個也就罷了,偏偏皇三子也同時出現在韓安國身邊,死皮賴臉非要和韓安國交好,趕都趕不走?

只能說,劉榮這番辯解,就算是想要騙過三歲小孩,也還需要再仔細潤色一番。

但仔細一想,韓安國又再次愣住了。

劉榮,究竟是要做什麼?

先是因爲一個‘妄議和親’的罪名把自己下獄,之後又親自來牢房中,說的卻全是這些不着四六的閒談……

作爲一個政治人物,韓安國當然知道劉榮此來,絕不可能是找自己閒聊扯皮。

但想了許久,韓安國也還是覺得:自己看不透劉榮。

至少看不透劉榮此刻心中所想,以及方纔這番話所暗含的意圖。

難掩遲疑的擡起頭,卻見劉榮正意味深長的看着自己,好似是要把自己的靈魂看穿,有似乎,是想要對自己表達些什麼……

“陛下即來,當不會是爲了往昔之事?”

“尤其,還是已經過去,且毫無意義的事。”

暫時猜不透劉榮的來意,韓安國便只得靜觀其變。

卻也沒忘借這個機會,向劉榮隱晦的表明自己‘已經放下過去’的立場。

——自己此刻,可還在廷尉大牢裡關着呢!

雖然確實不大清楚如今,長安朝堂是個什麼情況,但從方纔那獄卒田甲的反應,韓安國也隱隱有了猜測。

東宮竇太皇太后,或許尊貴依舊;

但想像過去那樣,隨便派個小吏乃至門房,只憑自己‘樑內史’的名號,就將信件送到竇太皇太后手中的好日子,恐怕是一去不復返了。

至於竇太皇太后的宮外辦事處:館陶公主劉嫖,更是極有可能已經失了勢!

雖然這個猜測太過於令人驚駭,但韓安國也不得不承認,如果劉榮真的憑藉某件事,和東宮竇太皇太后達成了某種妥協,那館陶公主劉嫖,還真就未必不會是竇太皇太后選擇讓步的點。

誠然,館陶公主劉嫖在竇太皇太后心中的地位,確實是超然到了一定的程度;

尤其是在樑王劉武、先帝劉啓相繼離世之後,東宮竇太皇太后對這個僅存於世的子女,必定看得比過去還要重。

但同樣‘看重’劉嫖的,還有新君劉榮。

甚至可以說,竇太后有多麼重視、疼愛劉嫖,劉榮就有多麼忌憚、容不下這個姑母。

在這個前提下,韓安國能在長安動用的人脈,其實已經完全沒有了。

過去,倒還是有個田蚡,及其背後的長陵田氏。

但在如今——在劉榮即位之後,那樣的人脈與其說是人脈,倒不如說是罪證……

“當年,樑王叔得長孺相助,也還是讓朕少睡了幾晚好覺的……”

帶着自嘲的笑意,算是隱晦的認可了當年,韓安國在樑王劉武爭儲奪嫡過程中表現出來的才能,劉榮便也將話題拉回了正軌。

而當劉榮稍帶着嚴肅,質問韓安國爲何要明知故犯,再提和親之事時,韓安國身上的氣質也陡然一變!

如果說先前,韓安國面對劉榮,是半帶着身爲階下囚的謙卑,半帶着對劉榮該意圖的疑惑;

那此刻,韓安國渾身上下,便只有令人肅然起敬的莊嚴。

“陛下,難道不認可臣說的話嗎?”

“二十年內,我漢家不可廢和親之制,不可與匈奴北蠻大戰——這,難道不是一目瞭然的事實嗎?”

“陛下是孝景皇帝親自選定,立嫡立長,得位其正,又悉心培養多年的儲君。”

“難道連這麼淺顯的事實,都需要臣這麼一個見識淺薄、才能平庸的外臣,在這廷尉囚牢之中提醒嗎?”

說起正事,劉榮自也是收起了先前那副看好戲的慵懶姿態。

稍作起身,面色也隨之一肅,望向韓安國的目光,更是當即帶上了三分鄭重。

卻並沒有急於開口打斷,而是伸手做出個‘請’的手勢,示意韓安國繼續說下去。

便見韓安國深吸一口氣,旋即滿面悲愴道:“太祖高皇帝六年,匈奴冒頓單于大舉叩邊,韓王信未戰而怯,臨陣倒戈;”

“太祖皇帝勃然大怒,御駕親征,雖將秦所失之邊郡大半收歸,卻也落得個白登之圍。”

“戰罷和談,太祖高皇帝首倡和親,更欲嫁親女:魯元長公主,以換得漢匈邊牆安寧。”

“若非呂太后拼死相阻,我漢家的和親之制,就不會是後來的嫁宗室女——而是早在太祖高皇帝之時,便定下嫁長公主的祖制了……”

說着說着,韓安國面上哀瘡更添三分,眼眸深處,更是帶上了滿滿的屈辱和憤怒。

後世人常說:真正上過戰場,知道戰場殘酷的士兵、將軍,纔是最提倡和平、最反對戰爭的人。

韓安國也一樣。

恰恰是因爲知道匈奴的強大、知道此時決戰勝算太低,韓安國纔會如此堅定的認爲和親,是漢家近二十年的不二之選。

反倒是那些沒上過戰場,甚至都不瞭解具體狀況的儒生之流,整日誇誇其談,張口閉口‘王師無敵’‘匈奴土雞瓦狗爾,不足爲懼’之類。

若是放在三五年前,聽到韓安國這番言論,就算先帝老爺子不在場,劉榮也免不得要誇讚一句:樑內史韓長孺,真謀國之臣也!

但現在,劉榮卻不這麼認爲了。

“長孺可知,太祖高皇帝身陷白登之圍,距今有多久?”

“我漢家初行和親於匈奴,距今又有多久?”

見韓安國沒有繼續細說的意思,劉榮便也順勢接過話頭;

張口發出兩問,便不等韓安國開口,自問自答道:“自太祖高皇帝六年,漢匈平城之戰,至今,足五十載!”

“五十載,長孺可知,意味着什麼?”

“可知這五十載,對我漢家而言,意味着什麼?”

劉榮突然嚴肅起來的語調,自是惹得韓安國也不由爲之一怔;

便見劉榮深吸一口氣,神情無比嚴峻道:“我漢家之民男,年十二三說親,十四五娶妻,十六七生子、始傅;”

“二十而冠,三十而壯,四十而老,五十而亡。”

“——話雖如此,可活的到五十歲者,又有多少呢?”

“至少我漢家歷代先皇,除了太祖高皇帝之外,便再沒有第二人能活到五十。”

“至於民間百姓——除非家境殷實,自幼衣食無憂者,否則,能三十五而牙口齊全,便已然是萬幸。”

“五十歲,便已經是絕大多數百姓民,做夢都想要活到的年紀了……”

···

“那過去五十年,意味着什麼呢?”

“——意味着漢六年,漢匈決戰於平城時,便已經存於人世的百姓民,即便是當年出生的,也已經五十歲了。”

“換句話說:絕大多數經歷過漢匈平城之戰的漢家之民,都已經入土爲安。”

“他們的兒子,正在老去;”

“他們的孫子,也已經娶妻生子,始傅成人。”

“他們的曾孫,甚至都已經降臨在這人世間……”

語調無比嚴肅的說出這番話,劉榮不忘稍留一個氣口,順帶擡起頭,深深凝望向韓安國眼眸深處。

見韓安國面上,仍不見若有所思之類的神情,劉榮也不再遲疑,當即道:“朕聽說,一個人大概要到三四歲的年紀,才能記住自己經歷的事。”

“也就是說,經歷過當年平城一戰、漢匈第一次和親的漢家之民——哪怕是最年輕的,也已經逝去;”

“他們的兒子,大抵從他們父親的口中,聽說過那段往事。”

“他們的孫子,或許也還能從父親、祖父口中,聽到那段爲諸夏之民,引以爲恥辱的過往。”

···

“那他們的曾孫呢?”

“正在出生,又或是已經在咿呀學語、蹣跚學步的孩童們,是否還知道當年,漢匈有過一場平城之戰?”

“是否還會知道漢匈和親,始於平城之戰後?”

說到最後,劉榮只進繃着臉,滿目沉痛的搖了搖頭。

“不會。”

“正所謂:君子之澤,五世而斬。”

“——五十年,三代人,足以讓凡漢之民,都忘記‘和親’二字,是從漢匈平城之戰而來。”

“他們會認爲和親,是天定如此,是從混沌之後、元始之初,就一直存在的。”

···

“他們,會認爲這是天道……”

“五十年,便足以讓全天下的人,都認爲和親是我漢家——乃至諸夏之民逃不脫、避不開的宿命。”

“再往後呢?”

“既然和親是宿命,那弱小,是否也是宿命呢?”

“不能和匈奴人作戰,打了就肯定會輸,絕對不能打、必須要和親——是否也會成爲我漢家的‘宿命’、成爲我漢家萬千黎民不曾思考過,卻又默認如此的宿命呢?”

最後說到這裡,劉榮終於從那張明顯不屬於這個時代的木椅上站起身。

站在木柵外,揹負雙手,居高臨下的俯視向牢房內的韓安國;

良久,才悠悠吐出一句:“長孺公,是否依舊認爲,朕錯了呢?”

第86章 王孫,且去第187章 揍他丫的!第76章 孫兒,冤枉啊!第140章 合作愉快第182章 你的葬禮,孤親自操辦第206章 孤兒軍第101章 即刻拿下!第292章 蒙王?第317章 秦關:高闕第11章 故安侯留步第316章 人事已盡,餘者,皆天命第33章 父皇教的好啊第290章 兄弟齊心,其利斷金第250章 單于庭第138章 夫人,怕是不夠格吧?第166章 內帑夠不夠?不夠再加上國庫!第246章 廟算第324章 試探第288章 圖窮匕見第214章 蛇鼠一窩第23章 好劇本第166章 內帑夠不夠?不夠再加上國庫!第202章 狗賊莫走!第172章 天賦異稟的中山靖王第248章 竇太后的大局觀第308章 將戰第192章 不該殺嗎!!!第260章 拆分內史第31章 不盡然吧?第197章 兒,捨命相陪第257章 樑內史,別來無恙否?第245章 速至演武堂儀事!第112章 番外:黃粱一夢第208章 太上皇?第51章 竇氏呼?呂氏呼?第320章 衛青第181章 勞煩臨江王!第43章 丞相失勢第261章 好迂腐的程不識第17章 樑《孝》王第330章 盛世的另一面第180章 田叔好膽!第301章 就先這樣吧第192章 不該殺嗎!!!第195章 朕駕崩,必有血親殉葬!第128章 蓋棺定論第64章 有話直說吧父皇第139章 巧婦難爲無米之炊第167章 老儒安敢?!第228章 皇祖母覺得,這是鹿是馬啊?第85章 我要做太子!(求首訂)第176章 孤,也太不是東西了第127章 父死子繼,可歌可泣第83章 家有一老,如有一寶第73章 封印第8章 命可真好第48章 皇祖母,誤會了我再改改第269章 王孫要做的事,還有很多第236章 爲什麼不列裝?第225章 母后來了啊第125章 矯枉,不可不過正!第247章 朕,不吝裂土以侯之!第257章 樑內史,別來無恙否?第233章 皇祖母慢走第138章 夫人,怕是不夠格吧?第75章 皇祖母,會如何抉擇呢?回家晚了第81章 天下皆反?第123章 樑王,好大的威風啊?第166章 內帑夠不夠?不夠再加上國庫!第205章 羽林第131章 序幕第73章 封印第27章 故安侯保重第209章 不至黃泉,不復相見矣第287章 又一個冉冉升起的外戚!第167章 老儒安敢?!第52章 瓷器成第259章 寬宏大量韓安國第294章 五月已過!第228章 皇祖母覺得,這是鹿是馬啊?第250章 單于庭第230章 小說家言第30章 真閉門謝客第168章 這也太擬人了吧?第217章 一朝天子一朝臣第118章 善戰者,無赫赫之功第204章 慄氏明智?好小衆的字眼第79章 雛鳳初鳴第2章 我還不是太子呢!第279章 這筆買賣,不划算嗎?第154章 皇帝要唱哪一齣啊?第18章 劉榮的抉擇第225章 母后來了啊第61章 陛下!第169章 年少不可得之物第126章 公子,能否把握得住?第91章 最大最大的功臣第272章 ‘君’的意志
第86章 王孫,且去第187章 揍他丫的!第76章 孫兒,冤枉啊!第140章 合作愉快第182章 你的葬禮,孤親自操辦第206章 孤兒軍第101章 即刻拿下!第292章 蒙王?第317章 秦關:高闕第11章 故安侯留步第316章 人事已盡,餘者,皆天命第33章 父皇教的好啊第290章 兄弟齊心,其利斷金第250章 單于庭第138章 夫人,怕是不夠格吧?第166章 內帑夠不夠?不夠再加上國庫!第246章 廟算第324章 試探第288章 圖窮匕見第214章 蛇鼠一窩第23章 好劇本第166章 內帑夠不夠?不夠再加上國庫!第202章 狗賊莫走!第172章 天賦異稟的中山靖王第248章 竇太后的大局觀第308章 將戰第192章 不該殺嗎!!!第260章 拆分內史第31章 不盡然吧?第197章 兒,捨命相陪第257章 樑內史,別來無恙否?第245章 速至演武堂儀事!第112章 番外:黃粱一夢第208章 太上皇?第51章 竇氏呼?呂氏呼?第320章 衛青第181章 勞煩臨江王!第43章 丞相失勢第261章 好迂腐的程不識第17章 樑《孝》王第330章 盛世的另一面第180章 田叔好膽!第301章 就先這樣吧第192章 不該殺嗎!!!第195章 朕駕崩,必有血親殉葬!第128章 蓋棺定論第64章 有話直說吧父皇第139章 巧婦難爲無米之炊第167章 老儒安敢?!第228章 皇祖母覺得,這是鹿是馬啊?第85章 我要做太子!(求首訂)第176章 孤,也太不是東西了第127章 父死子繼,可歌可泣第83章 家有一老,如有一寶第73章 封印第8章 命可真好第48章 皇祖母,誤會了我再改改第269章 王孫要做的事,還有很多第236章 爲什麼不列裝?第225章 母后來了啊第125章 矯枉,不可不過正!第247章 朕,不吝裂土以侯之!第257章 樑內史,別來無恙否?第233章 皇祖母慢走第138章 夫人,怕是不夠格吧?第75章 皇祖母,會如何抉擇呢?回家晚了第81章 天下皆反?第123章 樑王,好大的威風啊?第166章 內帑夠不夠?不夠再加上國庫!第205章 羽林第131章 序幕第73章 封印第27章 故安侯保重第209章 不至黃泉,不復相見矣第287章 又一個冉冉升起的外戚!第167章 老儒安敢?!第52章 瓷器成第259章 寬宏大量韓安國第294章 五月已過!第228章 皇祖母覺得,這是鹿是馬啊?第250章 單于庭第230章 小說家言第30章 真閉門謝客第168章 這也太擬人了吧?第217章 一朝天子一朝臣第118章 善戰者,無赫赫之功第204章 慄氏明智?好小衆的字眼第79章 雛鳳初鳴第2章 我還不是太子呢!第279章 這筆買賣,不划算嗎?第154章 皇帝要唱哪一齣啊?第18章 劉榮的抉擇第225章 母后來了啊第61章 陛下!第169章 年少不可得之物第126章 公子,能否把握得住?第91章 最大最大的功臣第272章 ‘君’的意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