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八十二章 南朝事畢

全兒聽聞侍從之話,也是覺得有些道理,點了點頭,說道:“如此說來,那唐伊吾非助我之人,可若唐伊吾不可,那城中還有何人能助我等吶?”

說罷,全兒猶如小大人一般,哀嘆一聲。

“我所憂者,也是爲此啊!”侍從搖了搖頭。

女衛兵長見二人如此唉聲嘆氣,不禁皺眉深思,待得片刻,她上前說道:“二位所憂者,無非是擔心此信是爲何事,以我拙見,大可不必如此。”

侍從見女衛兵長說話,朝其看了一眼,皺眉說道:“娘子何出此言吶?”

卻是他見兵長乃是一介女流之輩,在這個時代,女子的地位是很低的,即便是他,也是有些看不起的,哪怕,他都被人家揍的鼻青臉腫了,他也是看不起,因此有些質疑。

女衛兵長也看了出來,不禁笑道:“二位,允我一問,若你等得知此中信息,是否要告知朔州伯?”

“這是當然!”

“必然如此!”

全兒和侍從答道。

女衛又笑了笑,說道:“若是如此,二位當可無憂。”

“嗯?”

“哦?”

全兒與侍從發出一聲驚疑,各自擡頭看向女衛兵長,好似在問。‘怎麼就無憂了吶?’

女衛兵長說道:“目下,朔州伯正在狄那,與我戌城而言,狄那並不遙遠,若我等遣派一騎,也便是日下便至,二位只要將此書帛交與朔州伯,那知與不知,又有甚麼關係吶?”

“咦?”

“嗯?”

全兒和侍從猛了下身子,各自對望一望。

“對啊!”

“是啊!”

“我們知與不知有甚麼關係吶?把書帛交給郎主/師傅便是!”

想着,全兒與侍從同時出聲:“娘子所言甚是,將此書帛交與郎主/師傅,我等還憂甚?”

說着,一大一小二人又對視一眼。

“可是遣誰前去吶?”侍從上前問道。

這一問,衆人微微一愣。

是啊,遣誰去吶?

他們的郎主/朔州伯,已經把督護府的將士都調走了,哪裡還有什麼兵啊?甚至伯鴨都被劉盛拿去當侯人去用了。

那麼怎麼辦?

衆人面目相窺。

女衛兵長沉默了一會,她在想着,若是沒人前去,那她便將此事攬下,可是,她看了看全兒,心中又有些猶豫了。

拓跋清憐讓她們護衛全兒,她若就此一去,那全兒誰來護衛?

女衛兵長有些躊躇。

全兒捋了捋小袖子,對衆人作輯,說道:“諸位娘子,全兒有些想念師傅了,不知諸位娘子可否護送我前去狄那,以讓我面見師傅?”

“啊?全公子你要去狄那?”

侍從有些吃驚,對他來說,狄那現今正是戰火蔓延的時候,說不定哪天就會被柔然人攻下來了,全兒這麼一個小兒前去狄那,那不是羊送虎口嗎?

於是,侍從焦急的說道:“全公子,狄那現今正是我大魏與柔然交戰之處,其定是兇險異常,你萬萬不可前往啊,若是全公子擔憂此信,我自去便是,焉能讓全公子冒此一險?”

“是啊小郎君,公主殿下和朔州伯至今未回,定是被柔然人所牽制,此中戰局,甚是危機,若小郎君前去,恐分朔州伯之心啊!”

“是啊小郎君,公主殿下讓您留在督護府,就是不想讓小郎君涉險,您如此爲之,豈不是白費殿下一番心意?”

“小郎君......”

“小郎君......”

女衛們也不想全兒前去狄那。

正如她們所說,狄那的戰局她們不清楚,但她們也知道,一定不容樂觀,若不然,那朔州伯也早就回來了。

全兒心中有些不滿,對衆女衛說道:“若如諸位娘子之言,全兒更是要去了,現今我師傅正處於危機之中,古語有云:一日爲師,終身爲父,吾雖年幼,但身爲弟子,師傅有難,全兒安能坐視不理?

何況,只是送一卷書帛罷了,乃我力所能及之事,我理當效勞,還望諸位娘子莫在多言,此次,我定要前去!”

全兒臉色堅毅,正如他所說,他很擔心劉盛的安危,也很想見到劉盛。

衆女衛見全兒如此堅定,也就不再言他,待收拾一番後,也便帶着上書帛、騎上快馬朝戌城趕去……

————————————————

日下時分,南朝劉宋境內,到彥之已經接到詔令,並已經開始從襄陽一路南下建康。

而此時的謝晦也已經達到荊州多時。

在路上的時候,他也接到了劉義隆的新任命。

當然,這個任命對於謝晦來說,喜憂參半。

喜的是他升官了,被劉義隆封爲衛將軍、並加授散騎常侍,進爵建平郡公,食邑四千戶。

但這個任命,也讓他謝晦覺得有些不對頭。

爲什麼吶?

一個是散騎常侍。

對於這一個官位來說,很多人都覺得他不大,不就是一個護衛嗎?

嗯,沒啥用。

但事實卻是相反的,本來的散騎常侍其實只有散騎並無常侍,本意爲皇帝的侍從,與中常侍的性質是相同的,也就是十常侍的那個中常侍,代表人物:張讓!

而東漢的時候,因宦官作亂,散騎就變了,他不再爲常侍,常侍開始由宦官擔任,直至曹魏初年,又將散騎、中常侍併爲一職,故稱散騎常侍。

以士人任職吧,入則規諫過失,備皇帝顧問,出則騎馬散從。

可以說,散騎常侍,那是皇帝身邊的紅人、被皇帝極爲重視的人,纔可擔任的。

而第二個,就是那郡公的爵位了。

謝晦吧,他時常擔心着劉義隆會記恨殺兄之仇,因此,對於劉義隆升他的官,並且是如此大官,他總覺得其中有着什麼蹊蹺,也覺得劉義隆對他有些不懷好意。

於是乎,謝晦想了想,他堅決的辭掉了郡公爵位,好讓劉義隆知道,我謝晦是爲大宋着想,不圖郡公。

其後,他來至荊州治所江陵的時候,也並沒有直接前往府邸,而是前去拜訪了王華。

他之所以前來拜訪王華,其實是在刻意的結交他,希望能以此免禍。

但王華這人嗎!咱們前文也說道,王華他是琅玡王氏中人,其字德輝,號實庵,目前剛被劉義隆封爲侍中,是劉義隆的心腹之臣。

那麼,作爲劉義隆的心腹,自然是知道劉義隆的謀劃的,因此,也不敢爲謝晦說好話,他雖然表面上對謝晦笑語盈盈,可暗地裡卻一直防備着謝晦,但也爲謝晦透露了些信息。

這個信息,就是到彥之要前往建康就任中領軍,眼下,馬上就要到荊州楊口。

而謝晦聽此一說,頓時一驚,對於到彥之,他謝晦也如同徐羨之他們一般,對其很是忌憚。

畢竟同爲一個時期的人,他深知到彥之的能力,其人就和檀道濟一般,都有着極高的軍事才能。

於是,謝晦就開始擔心了。

他擔心的不是其他,是到彥之來到荊州會不會來見他這個荊州?(官名)。

在他想來,到彥之和王華一樣,都是劉義隆心腹中的心腹,劉義隆有什麼話,也一定會對他們說。

那麼,若是到彥之來看他,那就是說明劉義隆並沒有對到彥之說他的壞話,也就是沒有記他的恨殺兄之仇。

那要是到彥之不來,這對謝晦而言就有些不妙了,其中所代表的含義就是那劉義隆是在記恨殺兄之仇的,這也是他一直擔心的事兒。

但他卻不知道,他擔心的事,是真的。

雖然謝晦他很有才能,但那是談玄論道、領兵作戰,卻不是政治上的。

因此,他完全想不到劉義隆先前在到彥之的詔書中還藏着一封皁囊。

而這封皁囊所藏的信息,就是讓到彥之從荊州路過的時候結交一下他。

而到彥之見到此皁囊的時候,也就打算這麼做了。

可見,劉義隆並沒有那麼傻,反而很精明。

隨後,謝晦匆忙的告別了王華,他覺得,到彥之即便不來,他也要去看看到彥之,看能否從其口中探出一絲風聲來。

就這樣,謝晦急匆匆的趕往楊口,而此時的到彥之也已經在楊口下了船,並朝着謝晦的府邸而來。

時間不久,二人與半路會面。

這一見面,二人都有些驚訝,隨後一番交談,二人猶如多年好友一般推心置腹、締結友情。

當然,推心置腹那只是表面上,暗地裡,到彥之對謝晦卻是有些不屑的,但爲了劉義隆的大事,他也唯有‘真摯’地表達出自己的誠意,以讓謝晦安心。

而謝晦嗎,他見到彥之來看他,並且很真摯的和他言談,他也就放心了,就好似放下了一塊大石頭一般,心境上的放鬆,也就讓謝晦對到彥之推心置腹了。

就這樣,二人相談甚歡,言及多事,可到彥之還得前往建康赴任,耽擱不了多久。

於是,到彥之就將坐下的名馬以及身上的利劍、名刀贈給了謝晦。

謝晦見此,更是大喜,也未推辭就接了過來。

到彥之的作爲,讓他認爲,劉義隆並沒有記恨殺兄之仇,若是不然,到彥之一定不會把將士賴以生存的戰馬、刀劍給他。

至此,謝晦才完全的安定了下來,不再想着劉義隆是否記恨殺兄之仇了。

到了現在,可以說劉義隆已經完全安撫了百官,就差伸出屠刀了。

有人說,劉義隆不算啥,比之誰誰誰來,那都是不值一提,並且還羅列出了很多很多的東西來。

但,我們要知道,劉義隆從八月初八登基,到現今的八月十六,他劉義隆僅僅用了八天就安撫了百官,換作歷史的上的誰誰誰,他能嗎?

並且,還埋下了伏筆。

就是在這一系列的政令中,他讓百官無不言道:“咱們的官位不降也就罷了,居然還升了,看來皇上是默認了咱們的行爲,可以睡個安穩覺了!”

當然,他劉義隆還不算完美。

因爲在這些政令中,有很多耐人尋味的東西,雖然說比較容易讓人忽略,但只要是有心人,那也就一定會發現其中的端倪。

首先,是他宋太祖文皇帝恢復了劉義真廬陵王的爵位,並將劉義真的靈柩及他母親和妻子都迎回建康。

這一條政令,乍一看沒什麼,但卻表明了他劉義隆對於殺兄之仇並不會善罷甘休,這是謝晦擔心的。

隨後,他又在一片升官令中,重用了荊州舊部,對於朝堂百官雖然也是大肆封賞,但並沒有封賞到什麼實權。

而荊州舊部吶?

王曇首、王華升爲侍中,並封王曇首爲右衛將軍以此掌控禁軍右衛,再以王華爲驍騎將軍,又把原本的護衛朱容子封爲右軍將軍,這都是實打實的兵權。

朱子容其人原本就是一個護衛,爲什麼會如同到彥之一般,一朝從護衛變成了將軍?就因此!

隨後,他又將手中有荊州兵權的到彥之調來建康任命爲中領軍,委以軍政要務,同時也穩住了趕赴江陵上任的謝晦。

這一番舉動,足矣見得劉義隆的聰明之處,當然,也離不開琅玡王氏的支持。

可以說,他劉義隆是在步步爲營,一步一步的安撫百官,收攏兵權,爲他自己在建康打下了基礎,他並不弱!

當然,這其中也是有着兇險的,如果謝晦、徐羨之等人猜到了,那肯定又是一次弒君。

但謝晦、徐羨之、傅亮之流,就和郭瑀一般,身爲文士,在政治上就好似缺一根筋一般,對政治的敏感性太差,以爲宋文帝只是做做樣子而已,並沒有引起他們足夠的重視。

因此,他們並沒有猜出來,這無疑爲他們的滅亡做下了鋪墊。

。。。。。。。。

歷史上有很多巧合,尤其是一個元會的起始,424年的南北朝,南北兩大朝不止國號幾近,就連動盪與安定也幾乎相同。

在原本的歷史軌跡上,南朝迎來政變的時候,北魏也迎來了柔然的大舉進攻,也就是大檀率輕騎六萬南下雲中,並攻打了北魏的故都盛樂。

雖然因爲劉盛的到來,讓柔然提前發起了進攻,使得北魏的歷史發生了改變,但南朝那邊,卻還並沒有受到劉盛的影響,不得不說,劉盛這一根南北的攪屎棍還得努力努力了。

第十六章,督護副將第三十七章第一百五十三章 病情第一百七十二章 路遇第二十八章 野心漸起的劉盛第一百四十六章 小心思第一百一十一章,柔然至漠南一封歉/感謝書(月總結)第二百九十一章 夜襲第二百九十章 死士毀轒轀第二百二十二章 二選一,沒得選第一百九十二章 摸進椒房宮第三十章,宜將剩勇追窮寇第二百二十四章 調兵遣將第一百六十三章 刺客第五十一章 天朝五銖第一百六十九章 落地成冰第一百九十九章 執魏第二百三十七章 此戰封王鼓士氣第二百二十四章 調兵遣將第一百八十四章 回府第五十章,狠話揭謎底第三章,少年郎第四十六章 劉盛欲要分殘羹第九十章,戰前—糧第二百零四章 諸將出營奪帥第二十八章 野心漸起的劉盛第八十六章,戰前—坑道花木蘭第十四章 劉盛的小算盤第四十八章 劉盛欲要除宗主第一百三十八章 飛石、弩手!攻第二百四十二章 大檀欲撤白道城第六十八章,后土在上、持節開府第二百六十七章 拓跋出圍第二百九十九章 決戰—奈何花木蘭第二十七章,齊鼓進第四十四章,尉遲侯頭第九十六章,戰前—聚兵鼓第一百六十九章 落地成冰第一百一十七,全旭迎敵(求首訂)第九十八章,軍法—連坐第三百零五章 決戰9感謝!!第六十三章,營戶鎮戶非軍戶第一百五十八章 館驛第一百八十七章 朝第二百五十一章 古代血庫今日建第一百七十一章 佛第十二章 發家致富的大事第二十五章,北朝民歌第一百六十四章 刀俠韓毅第一百九十章 飛奴第一百三十一章 佈防第二百七十五章 元嘉!陳白至沃陽第一百三十八章 飛石、弩手!攻第一百二十四章,色心第九十二章,戰前—問策第一百七十三章 過分嗎?第三十六,拓拔粟第四十七章 朔州事第三百零三章 決戰7第九十七章,戰前—軍令第一百一十七,全旭迎敵(求首訂)百萬字了!第一百四十三章 火來第四十六章,長孫奇開三石第三百一十章 西秦第二百六十七章 拓跋出圍第一百四十四章 攬天光第一百一十九章,白鷺第一百四十六章 小心思第三百零八章 敗於陟斤第二百一十九章 三隊迎戰第二百一十三章 從此替爺徵第九十八章,軍法—連坐第七章,擒綏遠第二百章 地澤臨,險當在八月第五章,部族制第二百五十五章 無殤求援將軍府第七十九章,爲了新婦,衝吧!!第三十五章,六爻第七十七章,角抵戲第五十二章 未來的外交部發言人第三十四章 劉盛的對策今天萬更!第二百五十二章感謝從我稚嫩之時陪伴至今的諸君!第一百九十四章 睡個妃子壓壓驚第三十四章 劉盛的對策第一百五十三章 病情第二百三十九章 魏主破陣追窮寇第十六章 山上泉,地龍水第二百四十一章 軍副令全軍奪帥第一百二十五章,膨脹(感謝問道礁石的月票)第十八章,文韜武略第一百三十二章 八陣第三十三章 書帛至第五十二章,再聞丘穆陵
第十六章,督護副將第三十七章第一百五十三章 病情第一百七十二章 路遇第二十八章 野心漸起的劉盛第一百四十六章 小心思第一百一十一章,柔然至漠南一封歉/感謝書(月總結)第二百九十一章 夜襲第二百九十章 死士毀轒轀第二百二十二章 二選一,沒得選第一百九十二章 摸進椒房宮第三十章,宜將剩勇追窮寇第二百二十四章 調兵遣將第一百六十三章 刺客第五十一章 天朝五銖第一百六十九章 落地成冰第一百九十九章 執魏第二百三十七章 此戰封王鼓士氣第二百二十四章 調兵遣將第一百八十四章 回府第五十章,狠話揭謎底第三章,少年郎第四十六章 劉盛欲要分殘羹第九十章,戰前—糧第二百零四章 諸將出營奪帥第二十八章 野心漸起的劉盛第八十六章,戰前—坑道花木蘭第十四章 劉盛的小算盤第四十八章 劉盛欲要除宗主第一百三十八章 飛石、弩手!攻第二百四十二章 大檀欲撤白道城第六十八章,后土在上、持節開府第二百六十七章 拓跋出圍第二百九十九章 決戰—奈何花木蘭第二十七章,齊鼓進第四十四章,尉遲侯頭第九十六章,戰前—聚兵鼓第一百六十九章 落地成冰第一百一十七,全旭迎敵(求首訂)第九十八章,軍法—連坐第三百零五章 決戰9感謝!!第六十三章,營戶鎮戶非軍戶第一百五十八章 館驛第一百八十七章 朝第二百五十一章 古代血庫今日建第一百七十一章 佛第十二章 發家致富的大事第二十五章,北朝民歌第一百六十四章 刀俠韓毅第一百九十章 飛奴第一百三十一章 佈防第二百七十五章 元嘉!陳白至沃陽第一百三十八章 飛石、弩手!攻第一百二十四章,色心第九十二章,戰前—問策第一百七十三章 過分嗎?第三十六,拓拔粟第四十七章 朔州事第三百零三章 決戰7第九十七章,戰前—軍令第一百一十七,全旭迎敵(求首訂)百萬字了!第一百四十三章 火來第四十六章,長孫奇開三石第三百一十章 西秦第二百六十七章 拓跋出圍第一百四十四章 攬天光第一百一十九章,白鷺第一百四十六章 小心思第三百零八章 敗於陟斤第二百一十九章 三隊迎戰第二百一十三章 從此替爺徵第九十八章,軍法—連坐第七章,擒綏遠第二百章 地澤臨,險當在八月第五章,部族制第二百五十五章 無殤求援將軍府第七十九章,爲了新婦,衝吧!!第三十五章,六爻第七十七章,角抵戲第五十二章 未來的外交部發言人第三十四章 劉盛的對策今天萬更!第二百五十二章感謝從我稚嫩之時陪伴至今的諸君!第一百九十四章 睡個妃子壓壓驚第三十四章 劉盛的對策第一百五十三章 病情第二百三十九章 魏主破陣追窮寇第十六章 山上泉,地龍水第二百四十一章 軍副令全軍奪帥第一百二十五章,膨脹(感謝問道礁石的月票)第十八章,文韜武略第一百三十二章 八陣第三十三章 書帛至第五十二章,再聞丘穆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