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60章 皇族子弟

bookmark

“皇家司務院?”

聽了李雲天的構想後張氏的雙目禁不住閃過一道詫異的神色,她還是第一次聽到以“皇家”命名的衙門,隨後若有所思地點了點頭口中連聲讚許道,“好,這個名字既大氣又貼切,實爲不二人選。”

張氏之所以對“皇家司務院”讚不絕口正是因爲“皇家”二字,她最爲擔心的事情就是李雲天假借新式學堂之名暗中擴張實力,而“皇家”兩字已經明確表明李雲天無心執掌新式學堂,而將其交給正統帝處置,這樣無疑就打消了她的顧慮。

不僅如此,等到將來與新式學堂有關的產業建立起來後,將歸在正統帝的名下,這樣一來就增強了皇權,這正是張氏所希望的事情。

金英聞言臉上流露出興奮的神色,皇家的產業向來歸內廷管轄,內廷的實力將爲此得以增強。

可很快金英的神情就變得嚴肅起來,因爲他覺得李雲天並不是要把那些產業交給內廷,否則也沒那麼麻煩新成立一個衙門。

“太皇太后,據臣所知各地皇族的人口數自永樂朝以來已經翻倍,朝廷每年爲此支出大量的資帑,假以時日人口數還將翻倍,朝廷將爲此支付一筆巨大的開銷,長此以往對我大明不利。”

見張氏對自己給新衙門所取的名字十分滿意,李雲天沉吟了一下後說道,“雖太祖皇帝愛惜皇族子弟令其享受朝廷供養,衣食無憂,但臣以爲皇族子弟乃天潢貴胄,理應身先士卒爲皇上分憂,從長遠來看應讓皇族子弟參與軍政事務爲大明效力。”

“另,臣覺得朝廷對各地皇族的供養應有一個限額,據臣所知,有的王爺子嗣超過了百人,子嗣數十人者比比皆是,單從後裔人數上來說已經超過了皇上。”

說着,李雲天的臉上浮現出一絲擔憂的神色,“臣並不是想要非議皇族事務,可臣身爲右副都御史有些話不得不說,各地皇族子弟因爲有朝廷的俸祿故而生活安逸,不僅無法在大明遇到危難之時出力,對地方上也頗多滋擾。”

張氏的眉頭微微蹙了起來,她並不是不滿李雲天的諫言,而是知道李雲天所言已經給那些地方皇族留足了面子,用紙醉金迷和惹是生非來形容各地的皇族更爲貼切,在舒適安逸的生活環境下皇族子弟過着醉生夢死的日子,生活可謂糜爛不堪。

朝廷其實已經感受到了各地皇族子弟人口數快速增長所帶來的壓力,那些皇族整天無所事事,除了吃喝玩樂外別無其他,故而妻妾成羣,繁衍能力驚人。

由於明太祖禁止皇族子弟從政,因此皇族子弟的衣食住行皆由朝廷供給,這使得各地皇族沒有了後顧之憂,自然緊鑼密鼓地繁衍後代,反正有朝廷的俸祿養着何不多生幾個兒子,美其名爲給皇家“開枝散葉”。

朝廷對此也很爲難,總不能禁止那些皇族子弟生育吧,故而唯有按照朝廷的定製給那些皇族後裔俸祿。

說起來,由於有的皇族子弟後裔太多,其諸子間竟互不相識,也算是一樁奇聞了。

“太皇太后,太祖皇帝立國之初定下了‘藩屏中央’的國策,臣以爲此乃太祖的先見之明,大明危難之時唯有皇族子弟最爲忠心。”

見張氏陷入了沉默,李雲天知道她認同自己所說之言,於是趁熱打鐵,不動聲色地繼續說道,“不過,依臣看來,‘藩屏中央’並不是重用藩王,而是培養皇族子弟的精英,使得其參與大明的軍政事務。”

“太皇太后,據臣所知,西夷的皇族爲了保證血統的純正通常只有數個子嗣,雖然人數少但能力卓越,通常在朝廷中擔任要職,與朝中貴族和諸臣共掌朝事,使得皇權異常牢固。”

隨後,李雲天給張氏以西夷諸國的皇族爲例進行了說明,“西夷皇族子弟雖然身份尊貴,但在仕途上卻沒有多少特權,自幼與貴族子弟一同接受教育,通過考覈後才能在朝中獲取官職,那些貪圖享樂的皇族子弟很難獲取官職,而沒有官職也就沒有朝廷的俸祿,完全靠其父輩家中供養。”

“哦?”張氏有些意外地望向了李雲天,在她看來那些皇族子弟乃天潢貴胄,朝廷給其俸祿是天經地義的事情,畢竟給皇族開枝散葉也非常重要,像西夷皇族只有數個子嗣而且其子嗣沒有朝廷俸祿,這簡直就不可想象。

“太皇太后,依臣之見,朝廷既然已經分封藩王並給予相應賞賜,那麼藩王子嗣自然由其自行供養,豈可由朝廷來負擔,進而致使地方皇族子嗣繁多,良莠不齊,對大明有百害而無一利。”

李雲天向張氏一躬身,鄭重其事地說道,“太皇太后,兵法有云,兵貴精而不貴多,大明地方皇族子弟近年來已達數千之巨,倘若照此速度很快就會突破萬人,如朝廷悉數予以俸祿將無力承擔如此鉅額資金,恐怕也違背了太祖皇帝的初衷。“

“故而,臣認爲應讓皇族子弟從從政,並進入皇家司務院經營皇家產業。”

在張氏的注視下,李雲天躬着身子向張氏說出了自己的建議,“在臣看來,皇族子弟雖是天潢貴胄但也是天子的子民,故而他們應當給朝廷效力。另,臣斗膽建議削減皇族子弟在地方上的特權,並減等襲爵,使得其居安思危,切實做到‘藩屏中央’。

“此事牽涉甚廣,太過重大,哀家一時間也無法定做。”張氏聞言微微頷首,沉吟了一下後向李雲天說道,顯得有些猶豫,畢竟這將涉及到大明各地皇族的利益。

“太皇太后,有一句話說的好,遇事不破則不立,依臣看來可交由輔政大臣們去商議由地方藩王自行供養其子嗣一事,然後皇上可下恩旨准許其從政,並進入皇家司務院。”

李雲天知道這件事情不好做,不過有些事情必須要改變,否則長此以往將給大明造成極大的麻煩,那些驕奢淫逸、飛揚跋扈的皇族子弟是該到了調教的時候,故而鄭重其事地望着張氏說道,“太皇太后,皇上需要能分憂的皇族子弟,不需要沉迷享樂的皇族子弟,望太皇太后三思。”

“忠武王,你覺得此事該如何實行?”張氏再度點了點頭,不得不說李雲天關於“藩屏中央”的解釋確實很有道理,是一種鞏固皇權的有效措施,可以使得那些懶散淫逸皇族子弟振作起來爲國效力。

尤爲重要的是,李雲天不僅鞏固了皇權,而且還採取減等襲爵和消減特權的方式消弱了地方皇族對皇權的威脅,使得地方皇族更加依賴皇上,可謂一舉兩得。

況且,李雲天讓輔政大臣們出面收回朝廷對地方皇族的俸祿,而正統帝再對那些地方皇族降下恩旨,如此一來那些地方皇族即便要恨也是恨輔政大臣,對正統帝唯有感恩戴德。

這件事情說起來挺簡單,可要真正去實施的話就非常不容易,裡面涉及到方方面面的因素,太皇太后自然要問李雲天行事的方法。

“稟太皇太后,臣近日在都察院看到多封地方官吏舉報皇族子弟違法亂紀事宜,覺得可讓監察御史前往一查,待掌握真憑實據後再交由輔政大臣們商議。”李雲天既然提出了針對皇族的建議,那麼自然有解決之法,有條不紊地向張氏答道。

“忠武王,此事哀家就交給你了,如能順利辦成將造福大明江山社稷。”張氏聞言嘴角流露出了一絲笑意,她現在深刻感受李雲天爲何深受宣德帝的信賴,相對於別的只會提出問題讓宣德帝解決的臣子,李雲天在提出問題的時候已經找到了穩妥的解決辦法。

“臣謹遵懿旨,一定竭力而爲。”李雲天聞言連忙起身,向張氏躬身說道。

“忠武王請留步。”離開慈寧宮後,李雲天低頭邊走邊想着如何佈置對付地方皇族子弟事宜的時候,身後傳來了一個有些尖細的聲音。

“金總管。”李雲天聽到聲音後知道是誰,停下腳步後笑着轉身向快步趕過來的金英說道。

“王爺,今日之事多謝王爺施以援手,雜家記在心裡了,以後如果有用到雜家的地方王爺儘快開口。”金英來到李雲天身旁一躬身,低聲道謝,李雲天先前在太皇太后面前支持保留除十三布政使司鎮守太監以外的鎮守中官和鎮守太監,這份人情金英以後肯定要還。

“金總管言重了,大家都是給皇上效力,舉手之勞何足掛齒。”李雲天聞言不以爲意地笑了笑,絲毫也沒有居功的意思,這使得金英不由得對他好感大增,所謂患難見真情,現在內廷所處局勢困頓李雲天此事加以援助無異於雪中送炭。

“後會有期。”金英並沒有跟李雲天多聊,隨後向李雲天一拱手,領着身後的內侍急匆匆離開了,免得與李雲天過多接觸後召來非議。

李雲天自然清楚其中的道理,不動聲色地快步向宮門行去,由於臨近南下平定倭寇因此現在他有很多的事情要做,忙得可謂不亦樂乎。R1148

第68章 打情罵俏第877章 心思各異第959章 一個驚喜第1003章 疑惑不解第1026章 深夜平叛第1217章 對峙翰林院第928章 先禮後兵第268章 再下一城第1375章 威逼利誘第1170章 當局者迷第997章 緊急軍情第60章 遇襲第51章 塵埃落定第590章 雙刃劍第127章 不速之客第905章 利益驅使第1033章 神兵天降第657章 敲竹槓第1048章 公之於衆第1262章 絕處逢生第1206章 真實身份第350章 扭轉戰局第1333章 心照不宣第1176章 公平之舉第213章 瞞天過海第1193章 強弩之末第673章 完勝第477章 恩科第967章 好言相勸第630章 新衙門第412章 商界盛會第753章 擴建京城第741章 水師之議第380章 鎮武伯第987章 進宮見駕第1354章 不知所措第616章 風雲突變第201章 虛驚一場第318章 頤指氣使第1265章 意外驚喜第1118章 用心良苦第295章 暗藏玄機第1345章 秘密告發第714章 從容赴宴第562章 不速之客第900章 狡辯之言第453章 絕佳中間人第430章 土司第959章 一個驚喜第572章 一花定乾坤第1242章 請君入甕第446章 胸有成竹第249章 母子相見第1459章 得償所願第523章 探查底細第153章 貴人第1272章 惱羞成怒第1414章 編造的真相第1197章 身世之謎第1159章 羣起而動第595章 聲東擊西第55章 誘導第182章 驚天平反第16章 一念之間第364章 揚長避短第315章 殺雞駭猴第1216章 陷害第1263章 姜太公釣魚第428章 屯糧第183章 伺機而動第321章 暗度陳倉第362章 人算不如天算第568章 明爭暗鬥第29章 故布迷局第131章 聖裁第642章 另有所第620章 百般狡辯第693章 躊躇滿志第1322章 步步爲營第1176章 公平之舉第678章 女真諸部第337章 怒斥第785章 自投羅網第1410章 波瀾不驚第752章 無奈的求助第1241章 案情由來第1199章 步步爲營第474章 撤退第1009章 王府厚禮第869章 微服私訪第266章 年少輕狂第473章 說服第1458章 一戰而定第756章 憂心忡忡第1294章 探聽虛實第503章 左右逢源第488章 翻手爲雲覆手爲雨第68章 打情罵俏第909章 作繭自縛第509章 用人不疑
第68章 打情罵俏第877章 心思各異第959章 一個驚喜第1003章 疑惑不解第1026章 深夜平叛第1217章 對峙翰林院第928章 先禮後兵第268章 再下一城第1375章 威逼利誘第1170章 當局者迷第997章 緊急軍情第60章 遇襲第51章 塵埃落定第590章 雙刃劍第127章 不速之客第905章 利益驅使第1033章 神兵天降第657章 敲竹槓第1048章 公之於衆第1262章 絕處逢生第1206章 真實身份第350章 扭轉戰局第1333章 心照不宣第1176章 公平之舉第213章 瞞天過海第1193章 強弩之末第673章 完勝第477章 恩科第967章 好言相勸第630章 新衙門第412章 商界盛會第753章 擴建京城第741章 水師之議第380章 鎮武伯第987章 進宮見駕第1354章 不知所措第616章 風雲突變第201章 虛驚一場第318章 頤指氣使第1265章 意外驚喜第1118章 用心良苦第295章 暗藏玄機第1345章 秘密告發第714章 從容赴宴第562章 不速之客第900章 狡辯之言第453章 絕佳中間人第430章 土司第959章 一個驚喜第572章 一花定乾坤第1242章 請君入甕第446章 胸有成竹第249章 母子相見第1459章 得償所願第523章 探查底細第153章 貴人第1272章 惱羞成怒第1414章 編造的真相第1197章 身世之謎第1159章 羣起而動第595章 聲東擊西第55章 誘導第182章 驚天平反第16章 一念之間第364章 揚長避短第315章 殺雞駭猴第1216章 陷害第1263章 姜太公釣魚第428章 屯糧第183章 伺機而動第321章 暗度陳倉第362章 人算不如天算第568章 明爭暗鬥第29章 故布迷局第131章 聖裁第642章 另有所第620章 百般狡辯第693章 躊躇滿志第1322章 步步爲營第1176章 公平之舉第678章 女真諸部第337章 怒斥第785章 自投羅網第1410章 波瀾不驚第752章 無奈的求助第1241章 案情由來第1199章 步步爲營第474章 撤退第1009章 王府厚禮第869章 微服私訪第266章 年少輕狂第473章 說服第1458章 一戰而定第756章 憂心忡忡第1294章 探聽虛實第503章 左右逢源第488章 翻手爲雲覆手爲雨第68章 打情罵俏第909章 作繭自縛第509章 用人不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