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四節 一個電視劇本的誕生2

利維說出的話,讓鮑勃愣了半天,他實在不知道,王道這個詞,到底是個什麼意思。

他不理解很正常,其實,利維說到的這句話,本來也不是電視劇本創作的詞語,而是另外一個領域裡面的劇本創作。他提及的,是日本人的漫畫創作,王道這個詞,本來是也是日本人用來討論漫畫創作時候提出來的概念。

日本的漫畫產業極度發達,在80年代的時候,他們就已經開始出現了用團隊組合代替個人英雄的做法。而在長期的漫畫創作中,少年jump總結出來了所謂的王道:熱血,友情,努力三要素。而爲了實現這三要素,他們也就有了所謂的王道漫畫:通過構築一個小隊,來把這三個要素全都展現出來。

一般來說,作爲一部日本漫畫,主角一點要單細胞,配角需要帥哥一枚,三無人士一個再加一個熱血兼職搞笑的少年——這樣的四人小組,這就是日本人所說的王道組合了。

這樣的四個人,可以熱血,可以努力,可以互相刷好感度,這些人裡,有人耍酷,有人賣萌,有人逗樂,還有美型角色拉人氣。到了關鍵時刻,帥哥陷入困境,熱血主角前來救駕,滿滿的都是基情……哦,不,友情。因爲好用,所以這樣的模式遍佈多個宇宙,四人組可能是夢想成爲海賊王的男人,可能是嘴遁大忍者,也可能是打籃球的高中生或者超能力者什麼的,但是,這樣的固定組合模式,大體上都不會變——所以這就是所謂的王道,熱血,友情,再加上帥,酷,搞笑等幾個元素,這對漫畫來說就足夠了。

對於漫畫來說有這樣的王道組合,而90年代,美劇裡面,還沒有產生這樣一個組合的概念。

這裡面有電視劇創作比起來漫畫更難的問題——漫畫反正就是畫,全在作者的筆控制,而電視劇是需要多個演員的,多個演員總比一兩個人難控制的多。90年代以前,美國的收費臺還沒有到日後那麼發展壯大,公共檯面對的市場壓力小,電視劇製作沒有太大的動力。團隊型的主角,在一切比較誇張的情景喜劇中,倒是有所出現,可罪案劇方面,還是比較少的。

不過利維很清楚,這樣做的好處:團隊的描寫是有市場的。描寫一個人物無法討好所有的觀衆,把一個主角發展成了多個人的團隊組合,讓原本集中在一個人身上的問題分散在多個人身上,這樣做,可以更好的貼近現實。

分配工作做得好的話,可以做到讓每個角色都有自己的魅力,讓他們每個人都有着吸引人的閃光點,這就是所謂王道了。

而如何直接寫出來一個能夠吸引所有人的團隊?這其實也很簡單:突出每個人的某種特質,然後淡化另外一方面的特質,讓幾個人組成一個團隊,就可以組成好的團隊。

這方面的創作,至少在90年代,還是沒有成型的規則的。別說那些大的突出個人的電視劇,就連老友記,在製作之初,也是想要把羅斯和瑞秋作爲絕對主角,其他人都是配角的。團隊人物的概念,他們現在還沒有。

現在,利維要改變他們的想法,讓他們創造出來一個套路:一個可以用來給所有美劇的團隊套上的套路。

利維要做的,就是要給電視劇中的羣體人物形象一個框架組合。這樣的框架其實就是一個套路,並不算是什麼創新,可是如果應用的好,就能夠讓電視劇獲得一個成功的基礎。

創造套路不是那麼容易的事情,有能力製造套路的人,往往也都是些強人。比如說日漫的王道組合,創造了這個套路的,是富堅義博。

而美劇方面,現在需要的也是一個套路。

和日本的漫畫不同,製作電視劇,當然得考慮收看者是誰。照搬日本的熱血,友情,努力當然不行。一個情況一個對待,少年漫畫當然考慮熱血,如果是國內拍電視劇,就得拍攝給婆婆媽媽看的肥皂劇,而美國這邊拍攝,也有這個地點特殊的要求。

“作爲電視劇,主要需要反映出來的概念,也就是幾個:家庭,中年危機,還有善有善報。所謂的黃金法則,突出的主角性格,也是爲了這幾條服務。而我們現在要做的,是把人物性格拆開,分散到各個人身上去,這樣做,可以讓這些問題更加突出,也會吸引更多的人關注。”

美國的電視劇,是放給18-49歲的年齡段的人看的——因爲這個階段的人有購買力,廣告商最爲喜歡他們,所以電視劇就要拍給他們看。因此,在美國電視劇中,強調的始終也都是這個年齡段的人關心的問題。一方面,這個年齡段的人都是有了家庭的,所以要強調愛家庭,家庭好,時不時的展現一下花花公子的生活多麼的空虛寂寞冷,這是其中一個主基調:因爲看得人大多都有家庭,得讓他們自己尋找幸福感。其次,電視劇中很多時候都喜歡強調人到中年之後的各種危機,家庭,身體,工作,人際交往,各個方面——因爲電視機前的觀衆,也都有類似的問題,展現這樣的問題,他們都很關注,有代入感——所以到了最後,不管再嚴重的危機,最好都得讓主角能夠度過去,以免觀衆覺得虐心。而怎麼度過呢?一者自然是家庭的支持,二者就是用壓根不切實際的好人好報來解決這個問題:總得讓觀衆有個做夢的餘地,生活如此不堪,電視劇就別再添堵了。

電視劇的製作,是爲了讓人看的。花花公子是不是真的空虛寂寞冷?好人是不是真的有好報?人們遇到的危機是不是真的能解決?那些東西何必在意?反正讓人相信這是真的就行了。

所謂的黃金法則,就是爲了把這些問題,全都聚集到一個人身上去:得有家庭,心理問題促使了他的中年危機,再加上主角的朋友和對手的善惡報應,這些東西,也就湊成了電視劇。

可現在,利維要把它拆開。

“幾個主要人物,每個人負責不同的任務。男主角是負責心理疾病的,這個角色需要年紀大一些的,因此用來承擔中年危機的任務再好不過。而他的助手,另外一個主要角色我建議設置成爲女人,這樣做可以更好的偏重家庭,女人多照顧家庭比較容易得到觀衆的認可。然後,兩個人之下的幾個探員,得有一個入隊時間較長的,負責的是各種糾結,工作中找彆扭,總之,讓人們看到工作中有麻煩是可以通過努力克服的。而另外一個,則是年輕人,剛剛進入工作的,讓人看到一個人的進步成長——這幾個人,把所有的人主要要寫的東西全都肩負起來,每個人負責一個部分。而後,再來個插科打諢外加附送心靈雞湯的,以及一個比較混蛋的警探給他們找麻煩的,這基本上就全都齊了——罪犯方面的惡棍,我們可以晚些再塑造,因爲這個方面的靈活性可以更大一些。”

利維在紙上輕快地寫寫畫畫,把自己的想法全都寫了出來。

把所有的看點都集中在一個人身上,固然可以讓一個人的戲份大增,魅力大增,但是這樣做,也有可能會讓劇情因爲過度向某一個人傾斜,而導致整部劇的結構失控。很多美劇到了後期,全都是主演一個人的工資高的離譜,這就是這種失控造就的。而且,這樣塑造,人物過於雷同,每一個主角都是心理問題,家庭糾紛,工作全能這些東西,也很容易讓觀衆產生審美疲勞——想成爲電視劇主角的必然前提,莫非是得有個悲慘的童年才行麼?

“最後,團隊領袖這個人物,我建議使用學究型的人物,好處是可以加深劇情,而且,可以把領袖才華的部分分到女性角色身上去,使得女性角色不至於落爲花瓶醬油。”

最後,利維又提出來了關於主角的設想:在他的記憶中,csi的三部,有三種不同的老大,不過,利維相信,最能夠體現不同的,還是lv篇的主角。

好萊塢是時候需要變革了。如果沒有記錯的話,隨着收費電視臺的增多,收費電視臺製作更加精良,尺度更大,演員更好的時候,公共臺纔出現了團隊型人物,纔開始轉變爲學究型主角的模式。有錢的收費臺拼製作費,而沒錢的公共臺只能夠拼故事情節,靠着更進一步的故事情節,他們才能擠佔市場。只是,這些東西,利維給他提前了。別人沒有壓力,不思進取,利維身上,可有的是壓力。

“可是,這不符合布魯克海默模式。”鮑勃還是有些擔心。

布魯克海默是好萊塢最頂級的製作人之一,從70年**始,他就是好萊塢的頂尖人物。他有過很多的傳說,有電影拍攝中的布魯克海默特色,也有電視劇製作中的布魯克海默模式——這個模式,是針對傳統的高大全的主角而出現的。在他之前,大部分電視劇主角還都是比較喜歡塑造全能,全面的人物,而他的創舉,就是開發了一個新的模式:**英雄模式。主角在做着英雄的時候,身上總是帶着一些**氣息,反而能夠更加貼近人類,讓人們更加喜歡。

在70年代,因爲看慣了高大全形象,人們全都不滿意於主角的無所不能,那個時候,橫空出世的**英雄模式,解決了這個問題,使得布魯克海默立即大獲成功。而到了90年,人們對**英雄模式,其實也已經不是特別熱衷了——幾乎所有的電視劇主角全都是**了,人們自然也就逆反了。當很多人都已經把**英雄奉爲金科玉律的時候,那麼,新的東西,也就該應運而生了。

人無我有,人有我好,人好我轉——這是商業規律。當別人都已經可以把**英雄模式玩得很好了,那麼,也就沒有必要保持這個模式不放了。第一個研究出來的是天才,跟着使用了二十年還不撒手的,那就是蠢材了。

他的這個模式被很多人奉爲瑰寶,嚴格遵守,可利維看來,已然過時了。

“**英雄麼……確實很有趣,不過,現在我不考慮了。”利維笑了笑,“既然是我拍攝電視劇,那麼,讓我們做一個利維模式出來吧——連自己的模式都沒有,還算什麼成功的製作人?”

第一百節 暗算第一六二節 演員的自我修養第二六二節 我行我素的演員第一四八節 經典不容忽視第二一九節 反殺第三零七節 藥物的危害第三一七節 搖錢樹第二三八節 幸運兒第一二三節 影迷第二三四節 評審團第二九三節 殘疾人第一五五節 真實的謊言第三十六節 青眼有加第一五三節 改編第一一六節 力求完美第三零零節 奧斯卡的尷尬第二九一節 失落第一六四節 技術部門第二七四節 性格和命運第二七零節 火候十足第一部第一八三節 主演名單第二七六節 戰爭開始了第一三零節 頑童第二一四節 禮物第二五三節 王冠第一五二節 製片人第二五零節 意識流中的真實第八十二節 對比第一二八節 舉手之勞第三三二節 面壁者微笑第一零二節 豬隊友第三零五節 羣星第一零八節 艾米麗第一八八節 一鳴驚人第一三三節 派對第一五七節 廣闊天地第二二一節 情愫第一四二節 細心成就細節第三十四節 怒意第二十六節 草創第一六六節 大人物第一零五節 八項提名第一九七節 野心畢露第三零九節 不同的方式第一二四節 改變人生的電影第二零八節 脫口秀第二六四節 宣傳週期第二五一節 大師第七十七節 後期製作第六十四節 幸運第一四四節 人脈網絡第三二二節 爭論第一一四節 喜悅第二六三節 時間第二五一節 大師第三一五 新年禮物第二七五節 匯聚第二九七節 歧視和文化第二六八節 舊約定第七十八節 艾美獎第一四八節 經典不容忽視第七十八節 艾美獎第二四九節 哲學化的愛情第七十九節 演員的認同第八十三節 觀衆的敬意第一九一節 備戲第一九六節 誰的蛋糕第三三八節 票房的火爆第三十一節 展映會第二七一節 檔期碰撞第二零六節 號召力第二零七節 屈膝之敵第三十六節 青眼有加第二三三節 結盟第二六零節 資金迴流第三十八節 規劃第一六二節 演員的自我修養第七十八節 艾美獎第三一二節 就位第十節 知識就是力量第二十節 鏡頭,夢想第一五九節 成就他人第六十四節 幸運第一九六節 誰的蛋糕第十五節 一個電視劇本的誕生3第二五四節第一四四節 人脈網絡第二八九節 觀影之後第二十一節 網絡媒體第一七三節 亞洲第一零六節 典禮第二四九節 哲學化的愛情第六十九節 層次第二一一節 氣魄恢弘第八十節 媒體的肯定第十三節 一個電視劇本的誕生1第七十節 招數第二二五節 多方進攻第二四零節 女孩的野心
第一百節 暗算第一六二節 演員的自我修養第二六二節 我行我素的演員第一四八節 經典不容忽視第二一九節 反殺第三零七節 藥物的危害第三一七節 搖錢樹第二三八節 幸運兒第一二三節 影迷第二三四節 評審團第二九三節 殘疾人第一五五節 真實的謊言第三十六節 青眼有加第一五三節 改編第一一六節 力求完美第三零零節 奧斯卡的尷尬第二九一節 失落第一六四節 技術部門第二七四節 性格和命運第二七零節 火候十足第一部第一八三節 主演名單第二七六節 戰爭開始了第一三零節 頑童第二一四節 禮物第二五三節 王冠第一五二節 製片人第二五零節 意識流中的真實第八十二節 對比第一二八節 舉手之勞第三三二節 面壁者微笑第一零二節 豬隊友第三零五節 羣星第一零八節 艾米麗第一八八節 一鳴驚人第一三三節 派對第一五七節 廣闊天地第二二一節 情愫第一四二節 細心成就細節第三十四節 怒意第二十六節 草創第一六六節 大人物第一零五節 八項提名第一九七節 野心畢露第三零九節 不同的方式第一二四節 改變人生的電影第二零八節 脫口秀第二六四節 宣傳週期第二五一節 大師第七十七節 後期製作第六十四節 幸運第一四四節 人脈網絡第三二二節 爭論第一一四節 喜悅第二六三節 時間第二五一節 大師第三一五 新年禮物第二七五節 匯聚第二九七節 歧視和文化第二六八節 舊約定第七十八節 艾美獎第一四八節 經典不容忽視第七十八節 艾美獎第二四九節 哲學化的愛情第七十九節 演員的認同第八十三節 觀衆的敬意第一九一節 備戲第一九六節 誰的蛋糕第三三八節 票房的火爆第三十一節 展映會第二七一節 檔期碰撞第二零六節 號召力第二零七節 屈膝之敵第三十六節 青眼有加第二三三節 結盟第二六零節 資金迴流第三十八節 規劃第一六二節 演員的自我修養第七十八節 艾美獎第三一二節 就位第十節 知識就是力量第二十節 鏡頭,夢想第一五九節 成就他人第六十四節 幸運第一九六節 誰的蛋糕第十五節 一個電視劇本的誕生3第二五四節第一四四節 人脈網絡第二八九節 觀影之後第二十一節 網絡媒體第一七三節 亞洲第一零六節 典禮第二四九節 哲學化的愛情第六十九節 層次第二一一節 氣魄恢弘第八十節 媒體的肯定第十三節 一個電視劇本的誕生1第七十節 招數第二二五節 多方進攻第二四零節 女孩的野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