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二節 籌備

女主角的面試工作,隨着利維指定了人選,而告一段落了。

當然,利維指定了塞隆作爲女主角之後,並沒有提出來什麼更多的要求:他又不知道塞隆在心裡的想法,只是想給電影找一個女主角的他,當然也沒有囂張的提出什麼非分要求的想法。

不過說什麼要求都沒有也是錯誤的,在面試完了之後,利維也和塞隆攀談了起來,“塞隆小姐,可以跟我一起來一下嗎?我知道個地方,有幾位很不錯的服裝設計師,如果他們見到你這樣的出色的模特,他們會很樂意爲你做幾套衣服的。”

服裝設計師?塞隆有些不太明白,可是當被利維拉着到了謎團公司的時候,塞隆才恍然。

原來只是帶自己去製作道具啊……

利維當然不是帶她出去逛街,而是需要讓人按照塞隆的體型製作服裝道具,準備所需物資,定下了演員,他自然也要帶回來介紹給亞歷山大,畢竟現在道具那邊的事情,是亞歷山大在管。

看到利維帶着女主角回來,亞歷山大和塞隆認識了一下,然後,就直接和利維說起了電影的籌備工作。

“服裝的事情等會兒再說,現在先說些重要的事情。我想問問,電影的前期拍攝,主要是室內部分的拍攝,我們在美國國內完成可以麼?這邊有着最頂級的道具師,最頂級的佈景師,燈光,美術,都是最好的,我們的所有道具和佈景,在這裡做都要比去德國做,做的更加真實。”

對於亞歷山大的這個建議,利維也表示了贊同。雖然說德國纔是故事發生的地方,不過故事發生的時間是84年——這個時間,可以說是爲了向小說《1984》致敬,利維也把細節保留了下來——84年的東德和97年的差距相當大,就算是去了德國,也需要用到大量的佈景和道具,相比而言,德國的佈景,道具的製作水準,比起來美國差了很多,與其去那裡,室內部分,還不如留在美國。

利維的記憶中,德國版本的《竊聽風暴》,就在這方面有些問題。那部電影在用汽車的地方,就沒有辦法花錢去找84年的汽車,只能用了88年,甚至91年纔出現的汽車款式,而一些細節的東西,比如吃飯時候用到的吸管,也因爲沒有足夠的錢製作道具,不得不直接使用超市裡面買的吸管。這些問題,其實不算是什麼太大的問題,只是既然想要把電影拍到最好,那就更加認真一點的好。

在道具製作方面,美國這邊更好,這是不言而喻的。

“不過後期,我們還是得去德國的。”這個利維倒是沒忘,“街道,房屋,劇院,書店,這些外景,還是要到柏林實地取景纔可以。我不知道到時候要去多少人,訂票的事情,住宿的事情,拍攝的事情,你得準備好了。”

“這個你放心,我辦的到,還有一個問題,我也得問問你。”亞歷山大開口說道,“我們有了演員,拍攝場地定在柏林和美國分別拍攝,所有的器材我會準備……但是能不能夠告訴我,爲什麼你要我準備的膠片,要用1500卷?”

對於利維其他的要求,亞歷山大都覺得可以理解,唯獨這個,有些奇怪。一卷膠片的拍攝時間是4分鐘,1500卷膠片,也就是6000分鐘的時間了。

當然,電影拍攝很難一次成功,基本上耗片比在1:10左右,6000分鐘的膠片,也就可以拍攝出來600分鐘的電影了。可就算如此,也有點多。

當然,利維的要求是三臺攝影機拍攝,可姑且不說三臺攝像同時開的時候有多少,就算是全程都用,這也是能夠拍攝200分鐘的了。

利維的設想是120分鐘的電影,200分鐘可是太長了。

“以備不時之需吧。”利維開口說道,“我不知道你,反正就我自己來說,第一次拍電影,我還是覺得謹慎小心一些好。”

自己既然是想要當導演,想要拍攝出來好電影,而且還是經過了這麼久的準備,那麼自然就是要各方面都準備十足纔好。1500卷膠片,可以說是比正常需要用到的膠片多了一倍,既然利維是第一次執導長片,那麼,他也就要多準備一些了。

有備方能無患。

“我還以爲,是你因爲找不到好的攝影師,而爲此多準備一些膠片呢。”

亞歷山大的諷刺,利維聽到了,卻也沒有在意:確實,利維讓亞歷山大找的攝影師,不是很有名氣。這個名字叫做沃利·菲斯特的攝影師,現在還是個籍籍無名的人,一直以來,他都是在拍攝一些低成本的恐怖電影,作爲攝影師,混的頗爲不如意。在亞歷山大看來,自己的公司既然要拍攝電影,那麼也應該找來諸如約翰·托爾,或者是羅傑·迪金斯這樣的攝影師,對於利維選擇的是這樣一個籍籍無名的人,亞歷山大也有些擔心。

攝影師基本上就是一部電影中,權力僅次於主演,導演,製片人這些人的。整個片場,對拍攝情況不滿意,可以要求重新來的,也就是導演,主演和攝影。他是意義很大的,好的攝影師,才能夠完成導演的拍攝意圖,而且在一些電影中,鏡頭拍攝的足夠好看的攝影師,甚至能夠把本來不好的電影變得很好,攝影師用人不當,可是大問題。

可利維對此很是堅持自己的意見。

“這個攝影師絕對沒有問題的。”可是對此,利維就像他確定女主角的時候,一樣是非常固執的,“你看過他的電影嗎?他對於光暗變化對比的把握非常出色,甚至可以說是我見過的最出色的。這樣的拍攝風格,用來拍攝我的電影正合適,比起來羅傑·迪金斯更合適——相信我,他拍攝大片都沒問題,最好是拍攝蝙蝠俠那樣的電影纔算是顯示功夫呢。”

這個人當然沒有問題:日後拍攝蝙蝠俠三部曲的攝影師,工人的在光暗對比方面的大師。這樣的人掌鏡,利維才放心的。

亞歷山大冷哼了一聲,沒有再說什麼:這部電影的拍攝不算特別困難,利維很有自知之明,這部電影的拍攝都是些比較簡單樸實的攝影手法,也不需要太好的攝影師。而且,利維想必也有他的理由,比起來電影的攝影,他也不是什麼都大權獨攬,配樂方面,利維還是同意找人做的。

“配樂的事情,交給漢斯·季默來做就可以。他也是德國人,能夠懂得我的要求——這部電影,德國和俄國的音樂的轉變,也是一個注意事項。” Wшw •TTKΛN •¢ ○

對此,利維同意了亞歷山大的建議:漢斯·季默的公司,明年都接下來不少的活兒,寫配樂非常多,也知道該怎麼做。一般來說,電影配樂佔電影總支出的8%左右,有160萬,漢斯·季默肯定會努力寫好曲子。

“配樂沒問題,後期的剪輯工作你不必擔心,既然克拉克想要親自動手,公司花錢買機器就是了。音效也不成問題,找幾個音樂工程師就可以,這方面人手也是現成的,花錢多點,不過水平信得過。”

電影的拍攝,是一個多方協作的過程,必須得所有人各自用力,纔有可能拍攝出來一部好電影。鮑勃做完了劇本,克拉克管着面試,而在後勤準備上,亞歷山大也不落人後。攝影,配樂,佈景,混音,這些方面,都是他的任務。

“你也別太着急了,我都說了,時間不急。”

兩個人在討論的過程中,塞隆就坐在一邊,聽着他們的話語:她從來都不知道,原來拍攝電影,還有這麼多的事情。她參演過電影,可是,從攝影,到配樂,到拍攝地點和道具,全都要符合電影主題,這樣的做法,她還是頭一次見到——當然,這也是因爲這纔是她的第二部電影……

這纔像是正規的電影拍攝……塞隆在心裡對自己說着。

而就在塞隆驚訝的時候,又是一個消息傳了過來。

“尼克,一個好消息。”鮑勃從門外走了進來,“凱文史派西看了我們的劇本,他想要和你談談,然後再決定是不是出演。”

想要和我談談?

利維馬上就想明白了史派西的想法:對於大導演來說,演戲時自然是導演挑選演員的,可對於大牌明星來說,演戲的時候,他們也是想要挑選導演的。利維的劇本獲得了史派西的青睞,現在他想要的,是給利維一個試鏡了。

試試就試試,誰怕誰?而且,自己應該去見他,因爲還有別的事情呢。利維的目光,在塞隆身上賺了一圈,然後纔開口。

“塞隆小姐,有沒有興趣,明天一起和我去拜訪一位頂級的演員?這位演員,將會是我們的主演。”

歡迎廣大書友光臨閱讀,最新、最快、最火的連載作品!

第九十六節 形象第三三一節 黑暗森林第一八八節 一鳴驚人第三一一節 招呼第九十四節 女星第二七五節 匯聚第二一六節 網絡第二二七節 二分之一第二七五節 匯聚第一四零節 大電影第三零五節 羣星第二七八節 吸引人的條件第二一九節 反殺第二三七節 美麗心靈的永恆陽光第二八七節 意識流和敘事第三零一節 大片之殤第一九七節 野心畢露第二七二節 影迷和科幻迷第一一九節 工作重心第二八八節 三部曲第七十三節 冰美人第三二三節 四美元第一五零節 地位的建立第一六七節 依附第二五八節 科學家形象第一二一節 夢幻中的天使第二九四節 藝術設計第三二一節 發行商第九十七節 美感第二二一節 情愫第一六五節 方方面面第一九八節 採訪第一一五節 管的寬的導演第一八四節 內外表現反差第一六六節 大人物第一六四節 技術部門第四十三節 媒體戰爭第一二三節 影迷第五十五節 超高回報第一第二八六節 放緩腳步第一四二節 細心成就細節第一八八節 一鳴驚人第八十四節 口碑第三二五節 漫步末日第一八零節 反派魅力第二四九節 哲學化的愛情第七十五節 殺青第二四四節 911第八十一節 開畫第三二八節 反面人物第五十六節 常識第一八六節 龍套陣容第二一零節 Sci-Fi第一八四節 內外表現反差第一七七節 劣勢改編第一六八節 選秀第二七九節 票房之戰第九十二節 版權第十三節 偵探,罪案第十三節 偵探,罪案第一三九節 表演風格第二一四節 禮物第三二三節 四美元第三一九節 虛擬,影棚,實景第三零一節 大片之殤第二八二節 再會第二五八節 科學家形象第三二四節 無聲的壯觀第二零六節 號召力第八節 我是踏腳石?第二八五節 噱頭和科技第三二八節 反面人物第九十六節 形象第二十七節 70:1第八十一節 開畫第二六七節 對歷史的銘記第一四八節 經典不容忽視第二五三節 王冠第一八八節 一鳴驚人第九十七節 美感第五十一節 夜生活第三一六節 一鱗半爪第一九九節 宣傳片第二四六節 溫馨第一九八節 採訪第一六四節 技術部門第七十六節 感動第二六七節 對歷史的銘記第二五一節 大師第二二六節 覆蓋式提名第一一九節 工作重心第一一二節 自己的路第五十二節 眼光第六十八節 演技第一零九節 貝爾第一七四節 文化發展第六節 成名,成名,成名第二十五節 尊重和紀念第二二零節 持續的戰爭
第九十六節 形象第三三一節 黑暗森林第一八八節 一鳴驚人第三一一節 招呼第九十四節 女星第二七五節 匯聚第二一六節 網絡第二二七節 二分之一第二七五節 匯聚第一四零節 大電影第三零五節 羣星第二七八節 吸引人的條件第二一九節 反殺第二三七節 美麗心靈的永恆陽光第二八七節 意識流和敘事第三零一節 大片之殤第一九七節 野心畢露第二七二節 影迷和科幻迷第一一九節 工作重心第二八八節 三部曲第七十三節 冰美人第三二三節 四美元第一五零節 地位的建立第一六七節 依附第二五八節 科學家形象第一二一節 夢幻中的天使第二九四節 藝術設計第三二一節 發行商第九十七節 美感第二二一節 情愫第一六五節 方方面面第一九八節 採訪第一一五節 管的寬的導演第一八四節 內外表現反差第一六六節 大人物第一六四節 技術部門第四十三節 媒體戰爭第一二三節 影迷第五十五節 超高回報第一第二八六節 放緩腳步第一四二節 細心成就細節第一八八節 一鳴驚人第八十四節 口碑第三二五節 漫步末日第一八零節 反派魅力第二四九節 哲學化的愛情第七十五節 殺青第二四四節 911第八十一節 開畫第三二八節 反面人物第五十六節 常識第一八六節 龍套陣容第二一零節 Sci-Fi第一八四節 內外表現反差第一七七節 劣勢改編第一六八節 選秀第二七九節 票房之戰第九十二節 版權第十三節 偵探,罪案第十三節 偵探,罪案第一三九節 表演風格第二一四節 禮物第三二三節 四美元第三一九節 虛擬,影棚,實景第三零一節 大片之殤第二八二節 再會第二五八節 科學家形象第三二四節 無聲的壯觀第二零六節 號召力第八節 我是踏腳石?第二八五節 噱頭和科技第三二八節 反面人物第九十六節 形象第二十七節 70:1第八十一節 開畫第二六七節 對歷史的銘記第一四八節 經典不容忽視第二五三節 王冠第一八八節 一鳴驚人第九十七節 美感第五十一節 夜生活第三一六節 一鱗半爪第一九九節 宣傳片第二四六節 溫馨第一九八節 採訪第一六四節 技術部門第七十六節 感動第二六七節 對歷史的銘記第二五一節 大師第二二六節 覆蓋式提名第一一九節 工作重心第一一二節 自己的路第五十二節 眼光第六十八節 演技第一零九節 貝爾第一七四節 文化發展第六節 成名,成名,成名第二十五節 尊重和紀念第二二零節 持續的戰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