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剛第一次面對李鴻章,交談片刻已發現李鴻章雖然看起來平易近人,但是言語中暗藏機鋒,幾句話似乎都大有深意。可自己卻絲毫不解其意,眼看着被李鴻章繞了進去卻毫無辦法。看李鴻章大有偏袒袁世凱之意,如果等到李鴻章開口說情,自己勢必無法駁了這位大清首輔的面子。(其實趙剛如果不是太后親自下旨封官,李鴻章甚至不必招自己進京,只需一個摺子就能解決。)想到這裡,趙剛大着膽子說出了自己的想法:
“李老中堂,吳唐二人不過是受人蠱惑而已,此事真正的罪魁禍首是……。”
“夠了,趙知府,老夫說過此事是由吳唐二人而起,也由吳唐二人而終,趙知府難道不知道嗎?”
二十年來,李鴻章見過的總督,巡撫不下百餘,任他是皇親貴胄還是世代權貴。見到他無不戰戰兢兢,不敢有絲毫忤逆。沒想到面前的年輕人竟然敢置自己權威於不顧,公然提出反對的意見,心下不悅二十年來形成的首輔威嚴不經意間已經流露出來。
雖然只是少許,但是對面的趙剛已經感覺到了,面前的和藹老者適合一剎那間變成了一個手執千軍萬馬,隨時可取人首級的大將軍。等趙剛從李鴻章令人窒息的威壓下掙扎出來時,再看李鴻章的面容已經恢復了笑容,似乎知道趙剛必然接受自己的建議。屈服嗎?趙剛問自己。
趙剛肅容、離座、面對李鴻章雙手平伸將自己頭上的帽子摘了下來。
“請大人明鑑!”
“你你你,好!”
儘管只是一頂便帽,但是其中含義雙方都明瞭,李鴻章沒想到自己苦口婆心,最後竟然換來趙剛如此激烈的反應,一怒之下拂袖而去。
趙剛見李鴻章一怒而去,也不害怕,將那頂便帽輕輕出了吹灰塵,放在了桌子上,也就回去了。
李府的書房裡,李鴻章十分煩惱,本來自己不需介入此事,卻因爲故人之子而插手。沒想到趙剛竟然如此強硬,竟是寧折不彎,真要是趙剛不與妥協,幹出了什麼滔天的禍事,把袁世凱給滅了,那自己說不得也只好告老還鄉了。
門口處有人通報:“宋太醫求見。”宋太醫原爲太醫院醫正,慈禧因爲李鴻章多病,特旨讓宋太醫在李鴻章處爲其行醫,李鴻章對他十分看重。李鴻章想請他爲趙剛說項,想必這位老友不會拒絕。
李鴻章站起來將書房門打開:“宋太醫快請進。”
等宋太醫坐了。李鴻章問道:“宋太醫,不知你可知道趙剛這個人?”
宋太醫表情有些驚疑,半響方道:
“中堂大人,趙知府名振東北,我自是知道,不過…。”
“宋太醫,不過什麼?”
“李大人,此子鷹視狼顧,乃一代梟雄之像。觀他幾次用兵,無攻不破,守必成,打仗竟是越打越輕鬆,由此觀此人絕非常人能及。”
www☢ttκan☢¢ 〇
李鴻章聽了心裡終於放下一塊石頭,也跟陳太醫打趣起來:
“宋太醫,不必多濾,你想他再厲害,能比得上鮑超,我這裡只擔心將不勇,卻不擔心他有野心,像當年恩師如果不是一力栽培,我哪有今日之成就,說到底我們都是國家的臣子,要爲國惜才。”
本來李鴻章想要宋太醫爲自己說項,但是看宋太醫話語中竟然有構陷之意,李鴻章是何等精明的人,自然不敢把這件事交給他做,只是跟他閒聊。
又聊片刻,宋太醫告辭,李鴻章便去看趙剛。
第二次見面,李鴻章不由對趙剛高看一眼,但是無論如何必須保住袁世凱,爲了平息趙剛的怒火,也許只有將旅順交給趙剛了。當然,李鴻章也希望趙剛能知恩圖報,投到自己門下,那樣的話旅順等於還是自己的。
“趙知府,如此良宵,豈可虛度,你我閒聊月下如何?”
“李大人,末將學問疏鬆,還請大人指點一二。”
“哪裡話,趙知府,我將旅順交給你,彌補你的損失,另外將吳唐二人降爲平民,永不錄用,你看這樣可好。”
趙剛感到滿天的朝霞都在對自己笑,旅順!東方之雄港,東方第一要塞!!!
而且旅順軍港的名聲,不僅僅在於他是著名軍港,更在於他見證了中國的近
代史。中日甲午戰爭、日俄戰爭都在這裡慘烈爆發。
有詩爲證:“一山擔兩海,一港寫春秋,一個旅順口,半部近代史。”
在原來的時空裡,旅順成爲中國痛苦近代史的見證。
如果將旅順要塞要交給自己,那麼甲午戰爭的屈辱遭遇還會出現嗎,想比起來自己的損失顯的如此的微不足道,爲國平寇的願望壓倒了一切。
趙剛立馬謝恩:
“李大人美意,卑職拜謝了。但是吳唐二人原爲我的兄弟,雖然離我而去但還是我兄弟,還請大人饒了他們,也好爲日後見面留個情分。”
李鴻章見他重情,心裡高興,叫下人擡了一個盒子上來。盒子一尺見方,盒身用黑漆打底,可能是時間長的原因,漆掉的很多,陽光照射上去斑斑雜雜顯得十分寒酸。可李鴻章卻撫摸着盒子,面上的表情也慢慢的變了,好像不再是個叱吒風雲的宰輔,而是一個諄諄受教的學子。
過了好久,李鴻章慢慢回過神來。:“趙剛,曾公文正曾經將此書贈王鑫,后王鑫無。光緒二年臨終前,將此書轉贈與我,至今天已二十四載,今天我將它交給你,希望你能去殺氣,多靜氣,成爲我大清一代名臣。”
趙剛感動得五體投地:“大人之恩如同再造,趙剛一定不服大人所託,爲江山社稷鞠躬盡瘁!”
第二天,趙剛辭別李鴻章,由天津渡海,海那邊有亞洲無敵的艦隊,最大的船舶修理場,還有無數的熱血男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