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含義好苦澀,幾乎讓趙剛開始的雄心壯志,動搖到了。拋開這些不愉快的想法,趙剛吩咐晚上加菜,款待貴客。不一會,酒菜上全了,趙剛與黃萬里喝酒聊天,兩人談得十分投機。
第二天一早,黃萬里又開始給皇帝上課
“(二)對泥沙和河道的影響。這是目前很少提及的。事實上,泥沙對於河勢、河牀、河口和整個河道的影響,從生態角度講,是修建大壩產生的最根本的影響。
在河流上建壩,阻斷了天然河道,導致河道的流態發生變化,進而引發整條河流上下游和河口的水文特徵發生改變,這纔是建壩帶來的最大生態問題,也是最令我擔憂的問題。
你想如果黃河上面修建大壩的話,那黃河的幾十億噸沙子就會堆集下來,最後將河道人爲的擡高,然後下游的地方得不到補充,最後就會出現上游堵,下游斷流的現象。一旦發水就是上游中游發大水,下游沒有水的局面,這樣的話,黃河再次改道就會出現。
有些人認爲,黃河只要水清了,就可以治理好了,我說這是不可能的,就算黃土高原上全長滿樹,可是一下雨,那泥土還是會夾帶出去的,所以這不是根本的原因。
黃河改道,世上有記載的有六次
第一次2.
第二次年
第三次)|.然
第四次94年;.
第五次94年.
第六次55年.
你能說2500年前,黃河流域就沒有.:|域的樹還很多,你看實詩經裡面寫陝西地風景。說明那個時候陝西一帶還是有很多森林植被的,可是一樣不能避免黃河地問題。所以在黃河上建大壩,是危險的,我認爲根本行不通。“
“行不通,這可不行,我聽好多水利專家都說,黃河建水庫十分可行,而且必建不可。一旦建成,黃河水將變成清水河。那樣的話就不用年年加高堤壩。也不會總是擔心黃河發大水了“
趙剛心裡還是有一個小九九的,‘聖人出,黃河清’這句話可不是他說的,幾千年來都是有這句話的。趙剛不圖利,也不圖權勢,但是青史留名這個誘惑力太大了,幾乎讓人無法抗拒。幾天前。張天利的話迴響在趙剛耳旁。
“不修大水庫,光靠這些壩擋不住。自從大禹以來,古人治水只講疏導二字,治了幾千年黃河還是條害河。如今要搞建設,那就不僅要免除水患,還得讓黃河做點貢獻。所以,我產生一個思想。叫做蓄水攔沙,用大水庫斬斷黃河,叫它除害興利!“
“我國人民從古以來就希望治好黃河和利用黃河。他們地理想只有到我們今天的時代,大工業時代,纔有可能實現。在三門峽水庫完成之,我們就可以去黃河下游看到幾千年來人民所夢想的這一天——看到黃河清!“
趙剛沒有想到的是,如果按照這個思路去做的話,將會導致什麼樣的災難。中國歷史上最大的水利災難-三門峽水庫。所幸的是他碰到了黃萬里,一個敢於說真話的人。
關於三門峽地建議,水利部長的黃萬里自然知道,有的人爲了升官發財不惜沒照良心說假話。周圍不凍得人被狂熱所迷惑;有的人不講真話,是知道真相卻不敢說。黃萬里地了不起,是他既能在衆人皆醉之時保持清醒,哪怕爲這真話付出巨大的代價。
趙剛對這個人最後的評價就是,中國現代真正的科學家不多,黃萬里是其中之一。這裡地所謂“真正”,包含有這些科學家的悲劇色彩,真誠,追求真理。
實際上,黃萬里的偉大之處,不在於他預見到三門峽工程的失敗,而是在面對三門峽水利工程,中國水利專家集體喪失立場的背景下,他孤身對抗“民意”、觸犯上級,捍衛了真理和自己的良心。
十幾年後,當防水壩建設同盟崛起之後,水庫的種種弊端被曝光出來,讓人們瞭解到,新建水庫,實際上很多時候並不會帶給人們利益地,相反的需要剝奪一部分人的利益,然後轉移到另外一部分人手中。
儘管對社會、環境及經濟造成的災難不斷,儘管有許多滿足能源需求及經營水與土地資源的方法,大型水庫仍繼續被規劃興建。水庫的決策、推動及興建等過程通常是秘而不宣,同時水庫的受害者也鮮少有能力使水庫工業集團向大衆說明他們的行爲併爲之負責。
因爲這些受害者要不是山區的原住民,便是靠河爲生的小農與漁民,不管在哪個國家,他們在政治上、經濟上與社會上都是弱勢者。水庫的築成使得強勢的菁英掌握了水的流向,壯大其利益,並藉以剝奪原使用者利用河川資源的部分或全部機會。
在世界各地指導過不少水庫計劃的某教授,見證過許多水庫的惡質性影響後,沉重地反省道:愈來愈刺痛人心且清楚的事實是,統治菁英之所以有系統地開發河域,乃藉以將資源移轉給他們及他們的支持者,甚至藉以遂其自利的政治目地。付出代價的是河域內的人口,地區性或全國性的弱勢族羣、教派、以及反對團體。
絕大多數的大型水庫由國家機構投資興建,而水庫貧弱地經濟表現毫無例外地被鉅額的政府補貼所掩。全世界每年大約有幾百億元耗費在水庫上。但水庫地表現是否真有如政治菁英及科技官僚預先畫出的榮景,絕少有誠懇而廣泛的評
|壓制或要求「全民識大體」的呼籲下,或被漠視。或被忽略,或根本不被列入成本的計算中。
而這種現象在中國沒有出現,就不得不歸功於黃萬里地大聲疾呼,在黃河上游的幾十萬居民,應該給黃萬里立個長生牌匾。如果不是他。他們的命運將會十分悽慘。幾十萬人口離開他們原本富裕地家園,遷移到土地貧瘠的偏遠地區,其中一些人來回遷移十幾次。生活變得一貧如洗。
就在趙剛同黃萬里談話不久,趙剛暫時放棄了在黃河上修大壩的想法,不過有些人爲了自己的升官之路,開始用其他辦法進行遊說。不久英國某位水利專家爲治理黃河擬定計劃。
遺憾的是不知道爲什麼,所請的專家爲英國水工專家,他們精通建築水壩地技術。但對於是否需要建水壩一竅不通,更不瞭解黃河。英國有水電站,有大壩,不過。但黃河跟英國的河流不一樣。黃河有泥沙——正是黃河的泥沙才讓她與世界上任何一條河流都不一樣。
很快在英國水工專家的指導下,以水利部爲主成立地黃河規劃委員會完成了《黃河綜合利用規劃》。那是一個看上去非常美妙地遠景:在黃河干流上將修築起46座河壩,
“500噸的拖船能由入海口航行到蘭州。裝機總容量可達2300萬千瓦。年平均發電量達1100億度,相當於中國1954年全部發電量的10倍。灌面積由原來地1659萬畝擴大到億畝。”
在這46座河壩中,三門峽的這座最大和最重要。在當時,幾乎沒有人公開反對上三門峽工程。在這種一邊倒地極端氣氛下,負有責任的專家們不敢面對現實。直抒己見。個別的甚至曲意逢迎,企求騰達。
在關於黃河規劃的第一次討論會上,許多專家都對英國專家提出地規劃交口稱讚,惟有黃萬里發言反對。他當場指出:“你們說‘聖人出,黃河清’,我說黃河不能清。黃河清,不是功。而是罪。”
“英國派”們描繪地是建高壩,攔洪蓄沙,讓清水出庫的美妙圖景,而黃萬里說,在這個淤積段上是不能建壩的。否則黃河下游的水患將移至中游關中平原,而且他認爲,河道里的泥沙起上游切割、下游造陸的自然作用,建壩攔沙讓黃河清是違反自然規律的,是不現實地,何況清水出庫對下游河牀也不利。他指出此壩修後將淤沒田地,造成城市災害。
當時出席會議的專家大多同意英國專家的設計,黃萬里孤身舌戰。爭辯七天後見無效,黃萬里憤而退出,並提出辭去水利部長的職務。他的辭呈馬上被批准,然後一名主張修壩治黃的“專家”張天利成爲了新的水利部長。一切都昭示着,黃河已經難逃厄運。
在某個時空裡,就是有這樣的例子,而它造成的慘重後果,使所有善良的人不願意看到的:
“三門峽水庫1960年9月建成,從第二年起潼關以上黃河渭河大淤成災。
兩岸受災農田80萬畝,一個縣城被迫遷走,西安受到嚴重威脅。到了0年後的今天,黃河流域的水土保持日益惡化,下游河水已所剩無幾。從12年黃河開始斷流,20世紀90年代已每年斷流平均100多天。
旅居德國的水利工程師王維洛曾在其《前事不忘,後事之師——紀念黃河三門峽工程建成四十週年》中算了一筆賬,三門峽工程總結算時耗資達40億元,相當於40座武漢長江大橋的造價,而之後改建費用和因之受災的地區所遭受的經濟損失更是一個誰都無法估量的數字。“
如果說,善良的人因爲相信未來的美好犯下錯誤可以原諒的話,那麼專家因爲自己某些不可告人的目的,而騙取大衆的信任,爲自己謀取福利,損壞一部分弱勢羣體的利益,這又該如何處理呢?
趙剛地反應儲戶了那些“專家“的預料,就在第二次聽證會上,正當所有的專家都熱烈的討論美好的前景時。門被趙剛推開了,在趙剛身後還跟着一條大黑狗,在衆專家的注視下,皇帝陛下從容的帶着狗在會場上轉了一圈,當部長張天利諂媚的問皇帝陛下:
“陛下,今天怎麼這樣有興趣,來參加討論會呢!”
皇帝陛下的回答更像是對自己的愛犬的鼓勵:
“專家,你的鼻子是不是壞掉了,怎麼聞不倒良心在那裡了。難道,你的鼻子沒有壞,良心卻壞掉了嗎?!”
說完這些話,皇帝陛下憤怒的踢了這隻大黑狗一腳
“狗東西,沒有良心的傢伙,朕養你何用?”
看着皇帝陛下遠去的身影,衆“專家“個個臉色蒼白,不知道什麼時候,有人喊道:“張部長到了。”衆人才發現,張部長早已口吐白沫,昏倒在地上。等到衆人把張部長送到醫院的時候,搶救大半夜終於無效,當晚就死在醫院裡面。
經過這樣一鬧,最後水利部長仍然是黃萬里做,而爲了平息皇帝的憤怒,容閎不得不寫了三千字的檢討,送到皇帝面前。趙剛在得意的同時,回想起當時黃萬里的話,也不禁出了一身冷汗,如果當時自己一怒而去,那以後就談不上治理黃河,也許要走很大的彎路。
這些都是後話,在當時趙剛聽到黃萬里的話,雖然知道他說的有道理,不過還是心中有氣。這氣卻說不得,埋在心裡,等到黃萬里說完之後,趙剛就說道:
“那照這樣說,我們乾脆不要修建水庫,就學老子放任不管,等到幾十年自然就好起來不是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