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美隊準備向西突圍的時候,澳大利亞軍隊其實也已經沒有了作戰的士氣。此時,雖然防禦堪培拉的澳大利亞軍隊的數量達到了35萬,但是絕大部分的軍隊都是二流部隊,很多從一線撤下來的軍隊補充的都是新兵,而大量的新徵召的部隊根本就沒有戰鬥經驗,更談不上有多少戰鬥力了,而這些部隊在中華帝隊的強大進攻面前,顯得異常的脆弱!
戰鬥打到第4天,中華帝隊就兵臨堪培拉城外。這裡是澳大利亞的行政首都,城市並不大,人口還沒有超過50萬,只能夠算得上是中等城市,而且在戰爭爆發的時候,已經有至少20萬市民疏散到了鄉村以及小城鎮。
進攻堪培拉的戰鬥打得異常的艱難,澳大利亞政府清楚的知道,這裡雖然只是行政首都,但是也是首都,而首都對任何一個國家都有着重要的意義,如果堪培拉失守的話,那麼將對澳大利亞軍隊的士氣產生嚴重的影響。即使,這是必然的事情,但是澳大利亞方面仍然希望在堪培拉能夠多堅持一段時間,至少要等到美隊在西線戰場上殺開一條血路,讓大部分軍隊撤出去才行。
進攻一座只有幾十萬人口的城市,在中華帝國的將領看來,這隻需要幾天的時間,但是戰鬥打了足足半個月,最後一批抵抗的澳大利亞軍人才放下武器投降。而此時,中華帝國已經在這裡投入了15萬進攻部隊,損失了3萬多名官兵,其中至少有5500人陣亡!這是整個澳大利亞戰役第一階段的所有戰鬥中傷亡最慘重的一次!
澳大利亞政府撤退到了墨爾本,但是墨爾本也不是久留之地,很快,澳大利亞總督以及總理都搭上了一艘美國潛艇,悄悄離開了澳大利亞,逃往美國去了,另外,美國西南太平洋戰區司令,已經一些重要的官員也都撤出了澳大利亞,他們先到達新西蘭,接着返回了美國。毫無疑問的,在堪培拉失守之後,美國與澳大利亞都已經認識到,他們已經失去了在這裡繼續戰鬥的本錢,但是,大陸上的戰鬥仍然沒有結束!
當789軍的第一支坦克部隊到達墨爾本港外的時候,這裡已經是一座不設防的城市了。而隨着墨爾本的淪陷,澳大利亞已經徹底的被隔絕,美國的任何軍隊,物資已經無法運送到澳大利亞戰場,參與的美澳軍隊就只能夠依靠自己的力量繼續戰鬥下去。
而也在這個時候,第二批猶太復國主義者軍隊到達澳大利亞,這是一支準軍事部隊,他們的任務就是維持佔領區內的治安,代替中華帝隊來統治這一地區。這20多萬猶太復國主義者的準軍事部隊讓10多萬中華帝國正規軍從後方的工作中解脫了出來,得已迅速的投入到前線的戰鬥中去。而也就在這一天,美隊在打了十多天的突圍戰之後,發現他們是無法從中華帝隊的防線上衝出去,也就改變了突圍方向,準備進入澳大利亞東南部的沙漠地區,繞過中華帝隊的防線。
這一行動,中華帝國方面最初並沒有預料到,因爲根據當時的情報顯示,美隊儲備的物資並不多,不足以支持起一支幾萬人的部隊穿越沙漠。當136軍的指揮官發現在前線進攻的部隊已經換成了澳大利亞的軍隊的時候,這才反應了過來,並且很快找到了正在撤退的美軍,只不過,此時美隊已經在北面150公里之外了!
接下來的一週之內,已經部署在澳大利亞大陸上的空軍部隊對撤退的美軍進行了猛烈的轟炸,而132軍也抽出了近一半的力量來追擊逃跑的美國部隊。一週的時間之內,美隊在繞過了136軍的方向之後,一路向西撤退了1200公里,直到考恩湖與鄧達斯湖才停了下來。而132軍也追擊了1200公里,但是最後,也沒有力氣對美軍發動進攻了。這已經是戰役第一階段雙方最西面的戰場,雙方的戰線也就在這裡僵持了下來。
美隊是逃了,但是澳大利亞軍隊就倒黴了。當大批中華帝國主力部隊陸續趕到戰場,被圍困的55萬澳大利亞軍隊最終做出了明智的選擇,因爲此時他們撤退的路線已經被徹底的封死,而他們又不是中華帝隊的對手,如果再繼續戰鬥下去的話,等待他們的無疑將是一場人道主義災難!
55萬澳大利亞國防軍集體投降,這是整個澳大利亞戰役中最大規模的一次殲滅戰,即使是在整個地球統一戰爭中來看,這種大規模的殲滅戰也是非常少見的。而就在澳大利亞軍隊放棄抵抗的第二天,一個傀儡政府在堪培拉成立。而澳大利亞流亡政府也在美國宣佈成立。半年之後,由澳大利亞游擊隊組織的政府也宣告成立。所以,也就有了澳大利亞歷史上三個政府同時存在的情況。
不過,隨後這三個政府都重新併入了中華帝國政府。
戰役打到這一階段,其實基本上已經結束了。在堪培拉的政府宣告成立之後,在北部戰區的15萬澳大利亞軍隊宣佈投降,這支部隊幾乎沒有放一槍,就結束了自己的戰鬥。而另外8萬美隊在失去了與別的美軍部隊聯繫的希望之後,也只有投降了。這是戰爭爆發以來,美隊第一次大規模投降。而導致這些部隊投降的一個主要原因是他們的物資基本上已經被消耗完了,沒有繼續堅持作戰的能力!
布里斯班港的戰鬥一直持續到了堪培拉政府成立之後半個月,最後一批抵抗的美軍才被消滅掉。而此時,猶太復國主義者投入到澳大利亞戰場上的兵力已經達到了55萬,其中非正規武裝就有40萬!
整個澳大利亞戰役的第一階段用時3個月,在5月中旬,也就是在澳大利亞的冬季到來之前,戰鬥基本上已經結束了。中華帝隊在完成了作戰任務之後,出了在澳大利亞西南部地區保持有一支20萬左右的部隊以對抗殘留在這裡的美澳聯軍之外,大部分的軍隊都陸續撤出了澳大利亞。
佔領與控制澳大利亞的工作交給了猶太復國主義者政府,在6月之前,猶太復國主義者又將一批大概15萬的非正規軍隊送到了澳大利亞,到頂峰時期,猶太復國主義者的全部軍事力量,超過120萬的地面部隊部署在澳大利亞,以對付澳大利亞的游擊隊!而完成了第一階段作戰行動之後,中華帝國的下一個目標鎖定在了東面的那兩個島嶼上!
三個月的地面戰爭結束之後,並不表示着澳大利亞戰役的第一階段已經結束,隨後在澳大利亞展開的控制與佔領行動纔是鞏固戰役勝利的基本!
留20萬軍隊駐紮在前線,這對中華帝國來講,壓力並不算很大,完全依靠西南太平洋戰區的能力就組織維持這20萬部隊的需求了。當然,大部分的任務交給了猶太復國主義者方面負責,只不過,猶太復國主義者軍隊需要的物資,大部分仍然需要由中華帝國的船舶來運輸。而且,在隨後展開的反游擊戰中,這種壓力差點讓中華帝國改變當初的計劃,提升在澳大利亞的駐軍數量。
澳大利亞戰區的迅速失敗,讓美國重新認識到了一個嚴峻的問題,就是中華帝國陸軍強大的戰鬥力。雖然,現在中美兩國的主要戰場是在海洋上,而中華帝國海軍並不比美國海軍有質的的優勢,何況美國正在增強海軍的實力,所以海洋上的戰鬥,美國方面反而不是很擔心。但是不管怎麼樣,最終戰鬥會在陸地上進行,如果沒有辦法戰勝中華帝國陸軍的話,那麼美國怎麼來贏得這場戰爭的勝利?
雖然扣除一部分其他因素,中華帝國陸軍的表現其實也不算很好,但是毫無疑問的,美國陸軍被拉下了很長一段距離,現在中華帝國只是沒有能力向美洲大陸投送更多的部隊,如果等到中華帝國騰出手來,加強在美洲大陸的軍事投入的話,那麼戰爭恐怕就對美國非常不利了!
此時,流亡到美國的那些澳大利亞政客們已經組成了一個臨時政府,當然,這得到了美國的全力支持,而美國也抓住這個機會,在澳大利亞大力扶植遊擊力量,以牽制中華帝國的行動,想要將澳大利亞變成一個泥潭,讓中華帝隊無法從這裡抽身。當然,這個想法是好的,但是要在澳大利亞實施卻有一定的難度,特別是在戰爭的初期,澳大利亞的大部分平民其實並不支持游擊戰!
與伊拉克,阿富汗這些國家不一樣,澳大利亞很少受到外來侵略,從英國統治開始,就一直保持着相對獨立的地位,這是其地理位置所決定的,因此澳大利亞人夠着一種比較悠閒的生活,對戰爭的抗拒力是非常強的。
另外,中華帝國在澳大利亞的移民大概有1500萬左右,這已經是澳大利亞最大的非歐裔羣體了,加上中華帝國在戰爭初期,在澳大利亞實施的是安撫政策,很少去破壞澳大利亞平民的正常生活。而爲了保持澳大利亞的工業生產能力,中華帝國並沒有破壞澳大利亞的經濟秩序,前線的戰鬥結束的時候,後方的工廠照樣開工,而且按照同等的待遇標準,即使是在這個戰火紛飛的時期,澳大利亞的大部分人都過得比較舒服,至少不像很多地區的平民一樣,爲每日的三餐而奔波,焦慮。對澳大利亞城市進行控制的出了堪培拉政府的準軍事部隊之外,大部分都是猶太復國主義者的猶太軍團,這也是一支準軍事部隊,但是訓練非常有素,大部分都是前猶太復國主義者國防軍的退役人員。這也緩解了澳大利亞國內的矛盾,讓澳大利亞人的反抗情緒降低了很多!
當然,這並不能夠徹底的解決澳大利亞的佔領問題,畢竟,中華帝國與猶太復國主義者的軍隊是佔領軍,而堪培拉政府是僞政府,在名義上,這是得不到支持的。而在戰役結束三個月之後,中華帝國加強了從澳大利亞進口物資,並且有意的削弱了澳大利亞的工業生產能力,而是重點的扶植澳大利亞在原料以及農業方面的生產能力,以滿足中華帝國國內的需求。這已經徹底的破壞了澳大利亞的經濟基礎,接着,反抗組織就在各地成立了!
讓美國沒有想到的是,當初,他們在澳大利亞費盡了心機要扶植起反抗組織,但是最終失敗了,而後來,當美國放棄這一努力的時候,澳大利亞各地的反抗組織卻如同雨後春筍般的出現了。這次,美國方面出了努力向這些反抗組織提供必要的武器裝備,作戰物資之外,很少對其行動進行干預,畢竟,不管是什麼力量,只要能夠給中華帝國製造麻煩,在當時都是對美國有利的!
同時,美國在澳洲留下的殘餘的精銳部隊以及澳洲原本的精銳部隊也開始了遊擊的軍事生活。
最初,還是小股的抵抗者在進行着戰鬥,但是到了後期,已經出現了好幾支大的游擊隊,比如活躍在悉尼市附近的澳大利亞解放者組織,該組織的人數一度超過了50000人,對當地的猶太復國主義者駐軍制造了巨大的麻煩,並且在一年的時間之內,就導致就上千名猶太復國主義者士兵陣亡。
雖然後來猶太復國主義者軍隊對這一組織進行了殘酷的鎮壓,但是這並沒有起到多大的效果,反而引起了更多人的反抗!澳大利亞的局勢幾乎在一夜之間就惡化了,而且嚴重到了需要中華帝國出兵來鎮壓的地步!
佔領澳大利亞的頭一年,局勢已經嚴重惡化,最終,中華帝國政府沒有出兵澳大利亞,而是與英國方面達成協議,在中華帝國加強了對英國的物資與軍事援助之後,英國新政府派遠征軍到了澳大利亞,協助猶太復國主義者方面維持澳大利亞的局勢,這才最終解決了澳大利亞的混亂局面,而作爲交換條件,中華帝國將會在戰後承認英國第二盟國的地位!
澳大利亞最初是英國的殖民地,直到一戰前夕不久,澳大利亞才獲得了獨立,澳大利亞的國家元首仍然是總督。只不過,總督已經沒有了實際權利,只不過是一個象徵而已。但是不用懷疑的是,澳大利亞社會的主體都是英國的後裔,當初,澳大利亞作爲英國罪犯的流放地,這點在歷史中是非常清楚的。
因此,從關係上來講,澳大利亞與英國有着難以分割的淵源。同時,對英國人的抵抗態度也是不強烈的。
隨着英隊的到達,澳大利亞的局勢終於得到了緩解,但是那已經是一年之後的事情了。中華帝國在佔領了澳大利亞大部分地區之後,在先一步的進攻方向上產生了一次嚴重的分歧。
一部分陸軍將領認爲,此時美澳聯軍在澳大利亞的兵力已經不足以防禦他們所在的西部地區,只需要一次進攻就能夠拿下整個澳大利亞,並且迫使美國放棄在澳大利亞的抵抗。而陸軍也嘗試過這方面的努力,其中136軍就在西線發動過一次戰役級別的進攻,但是最終還是撤了回來,雖然沒有承認失敗,但是這已經是失敗了。
要佔領整個澳大利亞,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特別是在澳大利亞的中西部地區,主要以沙漠爲主,部隊作戰對後勤保障的要求極高。另外,澳大利亞西部地區缺乏良好的港口,而且要讓船隊進入澳大利亞西部的那些小港口,需要經過印度洋的季風帶以及南太平洋上的暴風帶,危險性相當高。
所以,進攻澳大利亞西部地區的後勤支援都需要由陸路保障,這個難度是相當大的。再且,美國與澳大利亞殘餘部隊在這裡修建了起了完善的防禦工事,所以要想取勝,就要付出沉重的代價!
陸軍的行動證明是不可取的,最終,原計劃被保留了下來,繼續加強對這些美澳聯軍的封鎖,將其困死在澳大利亞西部地區,要不了多久,這些美澳軍隊自己就會因爲彈盡糧絕而投降,根本就不需要浪費一兵一卒去進攻,只需要耐心的等待,就足以解決問題了!
不進攻澳大利亞西部地區,那麼下一步應該選擇什麼方向?此時,海軍內部也產生了嚴重的分歧。一部分將領認爲,要鞏固在澳大利亞的勝利果實,就必須要儘快拿下新西蘭,因爲此時美國已經在加強新西蘭的防禦,如果不及時進攻的話,那麼以後攻佔新西蘭將會付出更沉重的代價,而且大批物資正在由新西蘭運送到澳大利亞西部的港口城市,這也將威脅到澳大利亞的穩定。
而另外一部分將領則認爲,在冬季進攻新西蘭的代價太大,此時南太平洋高緯度地區的海況根本就不適合進行兩棲登陸作戰,所以應該將主力轉移到中太平洋地區,對美洲大陸進行進攻,以分散美國的力量,順便也就解決了哥倫比亞問題,如果能夠奪取巴拿馬運河的話,那麼將對太平洋戰場有着決定性的影響。
而還有一部分將領認爲,現在應該停止戰略進攻行動了。進攻澳大利亞戰役,已經消耗掉了國家半年來的戰爭儲備,同時也應該讓部隊喘口氣,而不是急於發動下一場進攻!
最終,第三方的意見佔了上風,總參謀部決定在44年10月之前不再進行大規模的戰略進攻行動,而是讓部隊進行休整,同時,開始準備進攻新西蘭的準備。
從這方面來看,實際上,總參謀部是採納了第一方的意見,要鞏固在西南太平洋上的勝利,就必須要攻佔新西蘭,雖然這將是一場艱苦的戰役,但是卻能夠獲得相應的好處。
按照杜聿明將軍的回憶來看,當時在完成了澳大利亞戰役第一階段的行動之後,總參謀部就已經決定要攻佔新西蘭了,因爲新西蘭不是一個獨立的戰場,而是與澳大利亞戰場緊密聯繫的。
但是,當時糟糕的氣候條件,最終迫使總參謀部放棄立即進攻新西蘭的計劃,而這也放棄了最好的機會。如果中華帝隊能夠頂住惡劣的條件,一鼓作氣的拿下新西蘭的話,那麼美國在新西蘭根本就沒有時間來鞏固防禦,也就無法進行多強烈的抵抗,雖然氣候條件會製造很大的麻煩,但是這比起後來在新西蘭的血戰來講,已經算不上什麼麻煩了!
總參謀部在決定攻佔新西蘭的時候,也決定要同時加強在中太平洋上的軍事力量,以分散美國的力量,同時對美國本土產生威脅。也就在澳大利亞戰役的後期,中華帝國最後一次動用戰略轟炸機對美國本土進行了打擊。在美國本土嚴密的戰略防禦系統面前,這次打擊的效果並不是很好,但是,也就是從這個時候開始,大批的戰略轟炸機進駐中途島開始不分晝夜的對美國本土進行轟炸。
對美國本土進行戰略轟炸所收到的戰果並不明顯,甚至還抵不上戰略轟炸的彈藥消耗。但是毫無疑問的,這種大規模的戰略轟炸取得了非常顯著的效果。在轟炸之後的一個月之內,美國本土的防空力量就增加了30%,而在隨後的一年時間之內,美國本土防空力量增加了250%。
戰略轟炸本身所收到的效果不明顯,但是卻嚴重的分散了美國的戰爭力量,導致美國投入本土防空的經費大筆增加,從而削弱了美國在其他方面的投入,也嚴重的影響到了美國在其他地區的行動。
美國也對中華帝國本土進行了戰略轟炸,但是距離中華帝國本土最近的美軍空軍基地在印度,而這裡軍事力量並不適合大規模部署戰略轟炸機,畢竟在這裡如果部署大規模的戰略轟炸機的話,很容易被南洋集團軍羣進行攻擊,所以美國對中華帝國本土的戰略轟炸規模並不大,而一些從美國本土以及夏威夷羣島上起飛的戰略轟炸機的轟炸效率就更低了。
中華帝國加強中太平洋戰區的另外一個舉動就是增加了部署在中途島的海軍力量,特別加強了潛艇部隊。同時,中華帝國的攻擊型潛艇開始在美洲西部海岸地區活動,襲擊沿海行駛的美國船舶,以封鎖美國西海岸。
這些潛艇部隊的戰果是非常豐碩的,僅僅在44年一年,活躍在東太平洋上的中華帝國潛艇就擊沉了至少250萬噸的商船,而到了軒轅歷1945年,這一數字達到了550萬噸,這幾乎是美國當年建造的商船噸位的75%!
可以看出來,在進行澳大利亞戰役的時候,中華帝國已經開始加強整個中太平洋戰區的作戰力量了,而中途島儼然已經成爲了中華帝國在太平洋上的海空軍要塞,是進攻美國本土的最大的前進基地。
在頂峰時期,中華帝國部署在中途島上的官兵數量達到了25萬,其中駐防部隊只有2萬多人,其餘的全是海空兩軍的後勤保障人員!而正是因爲控制了中途島,所以中華帝國在中太平洋上的形勢得到了極大的改觀,在澳大利亞期間,美國不敢冒失的向澳大利亞大規模派遣部隊!
當美國察覺到中華帝國正在積極準備進攻新西蘭的時候,也立即改變了戰略安排,開始着手加強在新西蘭的防禦力量,比如,美國第2遠征軍就全部調往了新西蘭,而原先這支部隊是準備前往哥倫比亞的。
另外,原本計劃分配給英國抵抗組織的一大部分戰爭物資也被送往了新西蘭。美國空軍更是全面出動,增強在新西蘭的力量,到中華帝國在新西蘭登陸之前,美國已經在新西蘭駐紮了25000架作戰飛機,加上新西蘭空軍,其戰機總數量超過了30000架。而美國海軍第3艦隊也迅速的重建了起來,部署到了惠靈頓,以加強新西蘭的反登陸力量!
而這時,在澳大利亞本土,還有數萬架美軍的戰機,以及幾百萬美澳聯軍的作戰人員,這些,都會給中華帝國進攻新西蘭造成非常大的麻煩。
Wωω•тт kán•℃ O
可以說,在中華帝國進攻新西蘭的前半年,美國是賣了命的在加強新西蘭的防禦。從戰略態勢上來看,新西蘭的位置相當的關鍵,只要美國能夠守住新西蘭,那麼今後****澳大利亞的話,就會有一定的優勢,縮短上萬公里的路線。
但是,只要新西蘭一丟了,那麼美國就將失去整個西南太平洋戰區。很顯然,這是美國無法接受的,這也就能夠理解美國爲什麼會拼了命的增強新西蘭的防禦力量了。
其實,當時美國的決策者已經認識到,隨着澳大利亞軍事逐漸平定,中華帝國進攻新西蘭是必然的事情,(西部的美澳聯軍雖然數量龐大,但是因爲沙漠,山脈等原因,使得中華帝國無法對他們進行有效的打擊)而此時,以中美兩國的實力對比,以及中美兩國在西南太平洋上的投入,很明顯的,美國在西南太平洋上已經失敗了,根本就無法抵擋住中華帝國的下一輪進攻。
即使,此時美國在西南太平洋上投入再多的防禦力量,在沒有強大海軍的支持下,新西蘭是絕對守不住的,最多,也就給中華帝國製造一點麻煩,減緩中華帝國的戰略進攻速度,讓美國獲得喘息的時間。
當然,增強新西蘭的防禦力量,對美國國內民衆來講也是一種心理安慰。在連續多年的失敗之後,美國確實需要一些實際的行動來提高民心士氣,來增強國內民衆對戰爭獲得勝利所懷有的希望。而在美國大部分的政府官員看來,新西蘭也許會丟掉,但是這裡絕對是用來改變美國國內現狀的一個好地方,如果在新西蘭打好了,那麼美國國內的士氣就會出現很大的改變,甚至會出現徹底的改觀!
在這一思想的指導下,美國暫時停止了在其他戰場上的大規模行動。首先,陸軍基本上放棄了在墨西哥所進行的針對親華軍事組織的大規模的軍事行動,而是將所有的主力部隊都調往了新西蘭,其中第2遠征軍就轄有3個陸軍師與1個海軍陸戰隊師,兵力達到了12萬。
而指揮第2遠征軍的是美國陸軍名將艾森豪威爾將軍(他已經從英國回到了美國)。另外,美國還在新西蘭部署了其他的陸軍部隊,在中華帝國進攻新西蘭之前,美國部署在新西蘭的地面部隊數量已經達到了20萬左右。
雖然,這一數量仍然遠遠少於當初部署在澳大利亞的兵力,但是新西蘭的面積只是澳大利亞的幾十分之一,而且,在此之前,美國部署在新西蘭的地面部隊數量不過區區數千人!而到頂峰時期,美國派遣到新西蘭戰場上作戰的部隊數量超過了35萬。可見,美國是拼了老命的在新西蘭組織防禦!
海軍方面,太平洋艦隊在中途島海戰中被倭國海軍打殘廢了,按照原先的計劃,美國是想先確立了在大西洋上的統治權之後再重新足見第3艦隊,但是現在美國等不到奪取整個大西洋的制海權了,就匆忙的從大西洋艦隊抽調了1/3的兵力,組建了第3艦隊,並且讓第5艦隊也增強了作戰力量。
爲了防禦新西蘭,美國毫不猶豫的放棄了其他一些戰區的進攻行動,從這一點也可以看出美國當時有多麼重視新西蘭這個戰略要地。
空軍方面,在中華帝國進攻新西蘭之前,部署在這裡的戰機數量佔到了美國戰術空軍總量的1/3左右,如果不是中華帝國持續的對美國本土進行轟炸的話,美國還會繼續提高在新西蘭的空中力量。
按照當時中華帝國獲得的情報,美國不但大規模的擴建了以前的機場,而且還在新西蘭的南北兩島上修建了更多的機場,以容納空軍的戰機。如果按照機場的容納能力的話,美國完全可以在這裡部署50000架作戰飛機!而戰役進行到最關鍵的事情,美國陸續向新西蘭補充了至少25000架作戰飛機,這極大的增強了美國在新西蘭的防禦力量。
從美國大規模動用陸海空三軍來增強新西蘭的防禦來看,美國已經將這裡列爲了首要防禦的地點,甚至不惜犧牲其他重要戰區來增強新西蘭的防禦。
比如,英國的抵抗組織原本計劃在44年6月,夏季到來的時候在英倫半島上發動一次大規模的戰略進攻。當然,英國的進攻是必須要得到美國支持的,不然以英國的力量,難以取得多好的成果。
但是,美國卻在此之前,將原本應該運往英國的作戰物資的2/3都送到了新西蘭去,從而讓英國放棄了這次戰略進攻,而將其改爲了一次戰役級別的進攻行動。
爲此丘吉爾甚至於不惜與羅斯福大吵了一架。
在墨西哥,美國已經開始按照戰術分配,一個地區一個地區的掃蕩墨西哥親華組織的游擊隊,但是正因爲大量的作戰物資,裝備,以及原本應該出現在這裡的第2遠征軍被調派到了新西蘭去,所以美國只得放棄了這次規模最大的掃蕩行動。
而也就是在新西蘭戰役爆發之前,墨西哥親華組織游擊隊在中華帝國的大力幫助下,重新控制了近1/3的國土,並且擴大了游擊戰的規模。
毫無疑問的,美國已經發現自己的戰線拉得過長所帶來的問題。現在,美國開始集中力量在主要的戰場上了。
歐洲戰場上,英國雖然無力繼續發動進攻,但是卻可以頂住德國的一系列進攻,至少在一兩年之內,英國不會徹底失敗。
而墨西哥戰場上,美軍雖然都已經退回了大城市,但是主要的控制權仍然掌握美國的手中,只要兵力短缺的問題得到解決,那麼美國很容易在墨西哥重新獲得優勢。
而在非洲戰場,美國除了守住南非與西南部非洲之外,幾乎放棄了在其他地區的行動。大西在中東戰場,美國也放棄了對阿拉伯集團軍的支持。
大西洋戰場上,美國也沒有對阿森松島發動進攻,默認了中華帝國在南大西洋存在的事實。
此時,美國也感受到了牽一髮而動全身的麻煩,中華帝國僅僅盯住新西蘭不放,就導致美國在整個戰場上被迫的將僅有的一點力量都集中到了這裡來,從而放棄了在其他戰場上的積極防禦行動。而正是因爲美國開始將力量集中到了新西蘭戰場上來,這才爲中華帝國在其他戰場上創造了機會。
在新西蘭戰役開始之前,蘇聯戰場上,蘇軍已經完全放下了武器,佔領蘇聯只是一個時間問題,而在英國戰場上,雖然英國抵抗力量非常的強大,但是,隨着德國加強進攻力量,英國的徹底失敗也只是一個時間問題。
而在中東,阿拉伯集團軍雖然頂住了隆美爾的北非軍團的強烈進攻,但是,因爲無法再得到美國的支援,戰爭的天平正在向隆美爾的北非軍團傾斜。
而在南部非洲,威廉亞當元帥所帶領的南非軍團正在全面的壓制這一地區的英美聯軍。
而在印度方向,在杜聿明發動對澳大利亞的進攻的同時,也加強了與印度接壤地區的防禦,隨能夠壓制這一地區的英印美三國聯軍。
這些行動,都充分的說明,美國在增強新西蘭的防禦力量的同時,其他戰場上的形勢已經急轉直下了!
本來,因爲美事科技的強大,使中東,英國,印度,南非等戰場上的部分戰爭的主動權轉移到他們的手中,可惜,隨着美國加強新西蘭的防禦力量,那些消耗光所有美國支援的物資裝備的戰區的情況正在全面的倒向中華帝國一方。
大西洋戰場上,中華帝國大西洋艦隊一直在阿森松島附近海域活動,以完成封鎖前往剛果的海上航線的任務,並且數次與美國海軍艦隊發送衝突。
而此時,美國大西洋艦隊已經被嚴重削弱,雖然在兵力上仍然比中華帝國大西洋艦隊要強大,但是至少有一半的戰艦要保持對本土的防禦,所以美國大西洋艦隊已經無法在南大西洋與中華帝國艦隊作戰。
而在軒轅歷1944年的下半年,中華帝國大西洋艦隊就攔截了數百艘商船,並且將這些商船全部押往了英國,編入了自己的運輸船隊,同時嚴重的打擊了美國的海上運輸力量,削弱了美國的全球干預能力。
如果從成本上計算的話,大西洋艦隊所攔截的這些船隻,以及運載的活動的總價值已經遠遠的超過了大西洋艦隊本身的價值!同時隨着美國大西洋艦隊的退縮,中華帝國已經開始嘗試打能前往南美的海上通道,雖然幾次嘗試都以失敗結束,但是毫無疑問的,美國在大西洋上的制海權已經被削弱,而中華帝國投入到大西洋上的力量卻在增加,隨着時間的推移,雙方的兵力對比必然發生逆轉!
新西蘭,一個原本就不受到重視的地方,現在卻對整個戰爭的局勢產生了嚴重的影響。在美國控制澳大利亞的時候,新西蘭只能夠算得上是一箇中轉站,當時駐紮在新西蘭的美軍只有5000人左右,主要都是後勤方面的人員,以保證從美國到來的船隊能夠在這裡停靠,並且補充物資,然後再繼續前往澳大利亞。
而現在,美國一再提高新西蘭的戰區等級,以加強在新西蘭的防禦力量,即使美國已經認識到了新西蘭的重要性,但是以當時的情況來看,美國要加強在新西蘭的防禦力量,卻是一件很艱難,而且耗費巨大的事情!
從海上航線來講,由美國本土開來的船隻需要航行上萬公里才能夠到達新西蘭,就算以最快的滾裝貨輪的速度來計算,光是花在海上航行的時間就超過了40天。而以美國快速運輸艦的速度來計算的話,也需要20天的時間!而中華帝國在佔領澳大利亞之後,只需要一天半的時間就能夠通過海運將部隊運送到新西蘭戰場上去。顯然,從這條後勤補給線的長度來看,美國在新西蘭的防禦就太吃虧了。
另外,中華帝國戰術戰機完全可以從澳大利亞東南部的機場起飛,對新西蘭進行轟炸,而遠程轟炸機則可以從東南亞地區的機場起飛,攻擊新西蘭的任何目標。
所以,在進攻新西蘭的時候,中華帝國不需要調動戰略空軍,而海上戰鬥全都在空軍的掩護之下進行的,因此也不需要海軍有過大的投入。
但是,美國卻做不到這一點,其部署在新西蘭的空軍全在中華帝國空軍的打擊之下,但是他們卻無法對中華帝國在澳大利亞的空軍進行全面打擊,更不可能攻擊東南亞地區的中華帝國機場。同時,美國海軍必須要在中華帝國空軍的打擊範圍之內作戰,這嚴重的影響了美國海軍戰鬥力的發揮!
新西蘭只是一個擁有不到1000萬人口的小國,而且本身的資源並不豐富,但是,現在卻成爲了中美兩國爭奪的焦點。
從軒轅歷1944年6月開始,中華帝國就有計劃的轟炸新西蘭的軍事目標,到戰役發動之前,中華帝國空軍已經向新西蘭投射了數萬噸的彈藥,打擊了上萬個目標。
雖然美國工兵保證了大部分軍事目標的正常運做,但是大部分的民用目標卻遭到了嚴重的破壞!
而在戰役爆發之前,已經有500萬新西蘭人通過各種途徑前往了美國,有的則乾脆去了中華帝國。顯然,新西蘭人都已經失去了勝利的信心,那美國怎麼樣呢?
在中途島海戰中,美國第3艦隊被打殘廢,這對整個美國的士氣都是一個沉重的打擊。而按照當時美國的戰區劃分,第3艦隊是負責西南太平洋戰區防禦的,因此,第3艦隊的損失,更是嚴重的影響到了西南太平洋戰區的作戰行動。
澳大利亞戰役之後,美國發現他們在西南太平洋上的作戰力量嚴重不足,最爲嚴峻的是,美國此時在西南太平洋上根本就沒有一支象樣的作戰力量。
而要防禦新西蘭,就離不開海軍的支持,如果失去了艦隊這個重要的屏障,那麼僅僅依靠空軍與陸軍,是難以支撐起西南太平洋上的防禦的。
爲了加強在西南太平洋上的防禦,美國緊急從大西洋艦隊抽調了1/3的兵力,並且將新建成的數艘主力艦都集中到了一起,重新組建了太平洋第3艦隊。
這是一支擁有5艘航母,5艘戰列艦的龐大艦隊,其中3艘航母與3艘戰列艦是直接從大西洋艦隊抽調過來的,官兵的素質比較優秀,都經歷過戰火的考驗,有一定的作戰經驗。而另外兩支航母編隊的官兵則是最近才結束培訓的,其戰鬥能力還值得懷疑!
爲了改善艦隊參差不齊的現象,第3艦隊在聖迭戈完成了組建之後,就前往珍珠港,與駐紮在當地的第5艦隊進行了一個月的聯合演練,同時美國也想以此來迷惑中華帝國方面,讓中華帝國認爲美國將在中太平洋上展開進攻,而迫使中華帝國加強中途島的防禦,削弱中華帝國在西南太平洋上的投入。
很顯然,美國這一招確實起到了作用。原本部署在關島,準備南下的第11艦隊被迫轉往了中途島,以加強中途島的防禦,同時部署在琉球島的第14艦隊也被調往了關島,錯過了新西蘭戰役的前期戰鬥!
這一來,中華帝國在新西蘭戰役初期,在西南太平洋上投入的海軍兵力之有兩個主力艦隊,即第12與第13艦隊,擁有的航母6艘,戰列艦6艘。而從總體的作戰能力上來看,這並不比美國新建的第3艦隊強多少!
一個月的訓練下來,第3艦隊的大部分官兵都已經掌握了在西南太平洋上作戰的技巧,但是擔任第3艦隊指揮官的羅納德少將並不完全滿意,最終他通過在白宮的關係,與第5艦隊做了一筆交易,與第5艦隊對換了兩個航母戰鬥羣的人員。
同時,吉納少將還將艦隊的人員重新做了安排,讓把新兵分散部署,讓他們能夠從老兵那迅速的學習到經驗!經過吉納少將的這麼一番折騰,當第3艦隊趁着夜色離開珍珠港,全速南下的時候,這已經是一支作戰能力非常強大的艦隊了,根本就不像一支才組建的艦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