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26章 收義子王基

呂布這幾年南征北戰,聲威大震,有不少賢才慕名來投,另外還有不少賢才由人推薦而來,這些賢才裡面,最爲呂布屬意的是王修、孫禮、國淵、高堂隆。

王修,字叔治,北海營陵人,呂布器重他,是因爲他爲人正直,治理地方時抑制豪強、賞罰分明。

王修七歲時死了母親,母親在社曰這天死去,第二年鄰里在社曰祭神,王修因感觸而思念母親,非常悲哀,鄰里聽到他的哀哭聲,因此停止了祭神。

王修二十歲時,到南陽遊學,住宿在張奉家裡。張奉全家人都生了病,沒有人去看望他們,王修憐憫他們,親自照料他們,直到他們病好了才離開。

當王修回到北海時,北海相孔融徵召他任主簿,代理高密令。高密當地世家豪強孫氏素來強橫任俠,他的門客多次犯法,老百姓有遭搶劫的,搶賊逃進孫氏家裡,官吏無法去捉拿。王修帶領官吏百姓包圍了孫氏家,孫氏抗拒防守,官吏百姓畏懼不敢靠近。王修命令官吏百姓:“有敢不去攻打的人,和搶賊問罪。”孫氏害怕了,於是交出了搶賊,從此當地橫行不法的人懼怕屈服。

不久,郡中有謀反的人,王修聽說孔融有危難,連夜奔往孔融那裡。賊寇剛剛起事時,孔融對左右的人說:“能冒着危難前來幫我的,只有王修了。”話剛說完王修就趕來了。孔融每次有危難,王修即使在家裡休假。也沒有不趕來的,孔融經常依靠王修而免除了危難。

此後。王修又代理功曹。當時膠東有很多賊寇,孔融又命令王修代理膠東令。膠東人公沙盧宗族強盛,自己修築營壘塹壕,不肯服從官府分派的徭役和徵稅,王修獨自帶領幾個騎兵徑直進了公沙盧的家門,斬殺了公沙盧兄弟,公沙氏一家人驚呆了,誰也不敢動。王修安撫勸慰其他的人。從此賊寇的活動逐漸止息。

孔融被呂布薦舉爲禮部侍郎,王修也跟着孔融來到朝廷,呂布先推薦王修爲孝廉,又舉薦他爲青州總參軍兼領御史臺青州都御使。

呂布爲什麼如此重用王修,是因爲他熟讀演義和三國志,知道王修這個人既有果敢的意志去抑制地方世家豪強,又忠義。又清廉,爲曹魏時期不可多得的能臣。

歷史上,袁譚在青州時,徵召王修任治中從事。袁譚想攻打袁尚,王修規勸說:“兄弟之間互相攻擊,這是失敗滅亡的道路。兄弟。就如左右手。譬如一個人將要搏鬥卻砍斷自己的右手,反而說‘我一定勝利’,像這樣可以得勝嗎?背棄兄弟而不親近,天下還有誰親近他呢!屬下有說壞話陷害別人的人,一定將在你們兄弟之間挑起爭鬥。以求得一時的私利,希望您這樣明智的人塞住耳朵不要去聽。如果殺掉幾個巧言諂媚的屬下。兄弟之間又親密和睦,來抵禦四方的侵侮,就可以稱霸天下了。”袁譚不肯聽從,於是和袁尚相互攻打,結果同室操戈的下場,只會白白便宜了曹操。

曹操攻佔冀州以後,去南皮攻打袁譚。王修當時在樂安運送糧食,聽說袁譚情況危急,帶着所統領的兵馬和各從事數十人趕赴袁譚那裡。到達高密時,聽說袁譚死了,王修去見曹操,請求收殮埋葬袁譚的屍體。曹操想觀察王修的心意,默不作聲。王修說:“我蒙受袁氏的深厚恩情,如果能收殮袁譚的屍體,然後被殺,我沒有什麼遺憾。”曹操稱讚他的義氣,同意了他的要求,又任命王修爲督運軍糧的官員,讓他返回樂安。

袁氏的政令寬緩,在職有權勢的人都積蓄了許多財產。曹操攻下鄴後,查抄沒收審配等家的財物數以萬計,等到攻下南皮,檢查王修的家,穀物不滿十斛,有書數百卷。曹操嘆息說:“士人不是隻有虛妄的名聲。”於是按禮儀徵召王修擔任司空掾,代理司金中郎將,升任魏郡太守,王修處理政事,抑制豪強、扶助貧弱,嚴明賞罰,老百姓共相稱讚他。

曹操任魏王后,王修任大司農郎中令。曹操主張實行肉刑,王修認爲當時還不能實行,曹操採納了他的意見,王修升任爲奉尚。

此後嚴才反叛,和他的部屬數十人攻打宮廷兩側的門。王修聽說發生事變,召集的車馬還沒到達,便帶領下屬的官吏步行到宮門。曹操在銅雀臺上望見了他們,說:“那來的人一定是王叔治。”相國鍾繇對王修說:“過去,京城有了變故,九卿各自守在自己的府宅裡。”王修說:“吃着朝廷的俸祿,怎麼能躲避禍難呢?守在府宅裡雖然是舊例,但不是爲國赴難的道理。”

王修還有伯樂之能。當初,王修在高柔二十歲時就意識到他的才能,在王基還是孩子時就覺得他不同尋常,他們最終都成了大器,世人稱讚王修能識別人才。

一個月前,王修薦舉東萊人王豹給呂布,王豹攜帶家眷來鄴城拜見呂布,不幸感染疾病,到了鄴城,還未等到華佗、張仲景治療,便撒手人寰,留下了幼子王基。

王豹的弟弟王翁帶着四歲的侄子王基來大司馬府拜見呂布,呂布不勝唏噓,本想賜給王翁一點錢讓他好生養育侄兒,但聽到王翁介紹他侄兒的名字是王基時,呂布眼前一亮,這個冰雪聰明的小孩,竟然是王基。

王基,字伯輿,青州東萊曲城人,他是三國中後期曹魏文武雙全軍政齊備的一代名將,可與杜預齊肩。

王基軍事上對戰局的分析極其準確,又極善用兵。

魏正始年間,大將軍曹爽奏請孫吳在建業集中大軍,揚言進攻揚州,王基向揚州刺史諸葛誕分析局勢,準確預測孫權無意出兵來犯。

魏正元二年,毌丘儉、文欽反叛,朝廷以王基爲行監軍,授予符節,統領許昌軍隊。王基在許昌與司馬師相遇並對局勢進行分析,司馬師認爲毌丘儉、文欽難以戰勝,禁止王基進軍。王基向司馬師分析局勢,並反覆請戰,得到准許佔領隱水,然後王基提議奪取南頓,司馬師不允許,王基乾脆擅自行動,搶在毌丘儉趕到以前佔領南頓,成功迫使毌丘儉退守項縣。王基在得知毌丘儉派文欽襲擊鄧艾後,馬上進攻項縣,導致毌丘儉全線潰敗,得以平亂。

魏甘露二年諸葛誕反叛,王基以豫州刺史身份行鎮東將軍,都督揚州、豫州軍事。朝廷要求王基在項縣修築堡壘,王基反覆請戰,後來受命佔領北山對抗朱異。王基再次冒着抗命違詔的危險,力排衆議,要求全軍駐守險要,最終獲得朝廷的批准。司馬昭屯兵丘頭,王基負責都督城東、城南二十六路軍隊。諸葛誕糧食用盡,於是晝夜攻打王基以求突圍,王基據險死守,隨後進行反擊大敗敵軍。

魏甘露三年,王基成功以諸葛恪、姜維、曹操的事例說服司馬昭停止進攻孫吳的計劃。

魏嘉平三年,王基使用疑兵計攻取東吳雄父邸閣,得到大量軍糧,並俘虜吳安北將軍譚正及數千敵軍。

魏景元二年,王基收命接受吳鄧由、李光的投降,王基準確分析出投降有詐。

內政上,王基具有優秀治理能力。他十七歲時,擔任東萊郡府吏,因非其所好而辭職。魏黃初年間各地舉薦孝廉,王基被任命爲郎中,青州刺史王淩特意上表推薦王基出任別駕。青州刺史王淩因爲有王基的幫助得以收到青州人士的稱讚,以致發生王淩堅決不把王基放回中央,朝廷徵召王基爲秘書郎,王凌又請求把他召回,司徒王朗要求徵召王基,王凌卻因爲貪圖利用王基的治理能力而賴着不放人,因此遭到司徒王朗的彈劾。王基出任安豐太守,因爲治理州郡嚴謹,而且防備森嚴,所以孫吳不敢進犯。王基治理的江夏,號稱明制度,整軍農,兼脩學校,南方稱之。

學術上,王基是鄭玄的再傳弟子,深通鄭玄之學,散騎常侍王肅著作經傳解說和議定朝儀,都改易鄭玄的版本,王基因而與王肅抗衡,堅持要跟從鄭玄的原意。

王基又是一位孝子,自小與叔父王翁相依爲命,而以孝順著稱,在平定毌丘儉之亂後,王基在獲封賞之餘,亦上疏要求分自己二百食邑給王翁之子王喬,並賜他關內侯,用以報恩。

王基亦很善待部屬,不獨攬功勳,平定諸葛誕後,王基將功勞歸功於屬官而拒絕所賜的封賞,於是手下長史、司馬等七人都被封侯。

王基還是一位正直清廉的臣子,他長期擔任要職卻治身清素、不營私產,死後家無私財。他在目睹魏明帝曹叡大興土木後敢於上疏直諫,他的上級曹爽專制導致國內風化大壞,王基也敢於不畏強權撰寫《時要論》加以譏諷。

總的來看,王基是一位內外兼修、德才兼備的人物,但他效忠司馬氏,有維護世家統治之嫌,讓呂布深爲不爽,也正因爲不爽,呂布才更不想讓王基繼續爲世家統治效力。

呂布果斷地將王基收爲義子,留王翁爲朝廷任職,王翁本來不想讓王基拜呂布爲義父,但迫於呂布的權勢,只得無奈接受。

呂布將王基同時拜在鄭玄、司馬徽兩人門下,料想若是培養得當,雖不至於有諸葛亮、陸遜那樣耀眼,卻也是獨當一面的軍政大才。

第151章 平原鞠義第137章 水淹於毒第687章 孫策的選擇第338章 練五禽戲第9章 得傳國玉璽第806章 大成皇后馮媛第84章 神物望遠鏡第262章 對付南匈奴(二)第288章 謹遵太后懿旨(二)第300章 開啓三國大航海第350章 討董之兩條狗曹操劉備第3章 勸丁原入宮第653章 各個擊破第797章 公主的快樂第298章 對她很不公平第448章 袁紹奪荊第672章 曹操傻眼第305章 十品官制第620章 廉政風暴二第605章 收地方人事權第25章 商議離洛陽第80章 入宮見太后第793章 見到魯肅第127章 對得起我嗎第609章 幽州名將牽招第475章 可請蹋頓相助第836章 創建無當飛軍第589章 趙雲白馬義從第830章 降將張嶷第478章 石油燒山第650章 包圍襄平城第809章 洛神甄宓下第787章 虞翻和顧雍第542章 董卓重修函谷關第822章 樊娟的逆推第659章 鼓勵漢化第14章 董卓的信鴿第832章 張飛無緣夏侯涓第139章 八萬輔兵第512章 蔡琰的婚禮第700章 敲詐糜竺第799章 董白待嫁第528章 一半江東已屬呂第41章 就十天時間第604章 任職迴避制度第458章 皇后動氣第312章 同族大才呂範第365章 討董之激發盟軍士氣第480章 匈奴族滅第588章 徐盛和田豫第246章 聞喜縣有個杜秀娘第450章 青州管亥第400章 三司會審第318章 曹魏襄陽太守第666章 馬超大戰張飛第805章 主動民族融合第857章 佔領琉球第700章 敲詐糜竺第537章 領域王者第831章 劉備殺張飛家眷第118章 韓遂與董卓第434章 忘憂城堡第713章 道德面前人人平等第107章 南匈奴來襲第705章 堅定改革第240章 兵發河內擒賈詡(六)第630章 四面受敵第429章 牀弩建功第485章 伏擊拓跋部第174章 霹靂建功第634章 塞外決戰二第470章 鮮卑最強第686章 曹操投袁紹第429章 牀弩建功第299章 一起服侍夫君第590章 高順陷陣營第398章 邪惡世家第602章 不養亂臣賊子第291章 被他們拒了(二)第313章 呂範正軍紀第312章 同族大才呂範第419章 討呂聯盟第760章 效仿工業革命二第846章 十大元帥第162章 請你離開第358章 討董之盟軍被伏第289章 管亥欲襲張遼第395章 皇宮密道懇第639章 將呂布圍困第473章 鮮卑大單于第520章 孫策拜呂布爲義父第596章 因果報應天公地道第372章 討董之收編擴軍(二)第860章 卑彌呼二十一條第854章 預謀夷洲島第817章 收龐統爲義子第259章 賈詡接替郭嘉第611章 遼東三賤客第150章 沮授董昭第164章 郭嘉坑袁紹
第151章 平原鞠義第137章 水淹於毒第687章 孫策的選擇第338章 練五禽戲第9章 得傳國玉璽第806章 大成皇后馮媛第84章 神物望遠鏡第262章 對付南匈奴(二)第288章 謹遵太后懿旨(二)第300章 開啓三國大航海第350章 討董之兩條狗曹操劉備第3章 勸丁原入宮第653章 各個擊破第797章 公主的快樂第298章 對她很不公平第448章 袁紹奪荊第672章 曹操傻眼第305章 十品官制第620章 廉政風暴二第605章 收地方人事權第25章 商議離洛陽第80章 入宮見太后第793章 見到魯肅第127章 對得起我嗎第609章 幽州名將牽招第475章 可請蹋頓相助第836章 創建無當飛軍第589章 趙雲白馬義從第830章 降將張嶷第478章 石油燒山第650章 包圍襄平城第809章 洛神甄宓下第787章 虞翻和顧雍第542章 董卓重修函谷關第822章 樊娟的逆推第659章 鼓勵漢化第14章 董卓的信鴿第832章 張飛無緣夏侯涓第139章 八萬輔兵第512章 蔡琰的婚禮第700章 敲詐糜竺第799章 董白待嫁第528章 一半江東已屬呂第41章 就十天時間第604章 任職迴避制度第458章 皇后動氣第312章 同族大才呂範第365章 討董之激發盟軍士氣第480章 匈奴族滅第588章 徐盛和田豫第246章 聞喜縣有個杜秀娘第450章 青州管亥第400章 三司會審第318章 曹魏襄陽太守第666章 馬超大戰張飛第805章 主動民族融合第857章 佔領琉球第700章 敲詐糜竺第537章 領域王者第831章 劉備殺張飛家眷第118章 韓遂與董卓第434章 忘憂城堡第713章 道德面前人人平等第107章 南匈奴來襲第705章 堅定改革第240章 兵發河內擒賈詡(六)第630章 四面受敵第429章 牀弩建功第485章 伏擊拓跋部第174章 霹靂建功第634章 塞外決戰二第470章 鮮卑最強第686章 曹操投袁紹第429章 牀弩建功第299章 一起服侍夫君第590章 高順陷陣營第398章 邪惡世家第602章 不養亂臣賊子第291章 被他們拒了(二)第313章 呂範正軍紀第312章 同族大才呂範第419章 討呂聯盟第760章 效仿工業革命二第846章 十大元帥第162章 請你離開第358章 討董之盟軍被伏第289章 管亥欲襲張遼第395章 皇宮密道懇第639章 將呂布圍困第473章 鮮卑大單于第520章 孫策拜呂布爲義父第596章 因果報應天公地道第372章 討董之收編擴軍(二)第860章 卑彌呼二十一條第854章 預謀夷洲島第817章 收龐統爲義子第259章 賈詡接替郭嘉第611章 遼東三賤客第150章 沮授董昭第164章 郭嘉坑袁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