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章 當給天下人一個交待

就在朱由校暗自思忖自己作爲大明皇帝,該如何挽救即將於十七年後轟然倒塌的大明王朝時。『

殿外的小黃門忽然來報,文淵閣大學士兼兵部尚書孫承宗求見。

朱由校不由得有些欣喜,他現在已經知道,這孫承宗和熊廷弼還有王在晉算得上是應對遼東戰事的能臣。

袁大炮自然不算的,朱由校並不認爲一個志大才疏的人能幹出多大的事。

雖然這袁大炮和孫承宗的戰略思想有些類似,都是講究廣築城堡,擴充兵馬,打造關寧防線,但袁大炮卻比孫承宗自負得多,胸襟也小得多,朱由校可不想讓毛文龍還死在他手裡。

孫承宗沒有因爲朱由校當年聽從閹黨的意見罷免了他而有怨言,頗有范文正公遺風的他在接到起復聖旨後就馬不停蹄得趕來了京城,一來到京城也來不及與朝中好友相見就先來宮裡求見。

在大明,不止朱由校一個人爲大明的未來憂心忡忡,他孫承宗也是其中一個。

一見到朱由校,孫承宗躬身行了一禮:“老臣見過陛下。”

朱由校則忙托起孫承宗:“孫先生不必拘泥於此,說起來,您是朕的老師,朕應該向你作揖纔對。”

“天地君親師,君臣在前,師生在後,陛下乃萬金之軀,老臣不敢當”,見朱由校要行禮,孫承宗也忙扶住了朱由校。

“朕當初年幼,因一時之氣罷免了孫先生,現在想想實在不該,如今大病初癒就急不可耐起復孫先生入閣,沒想到旨令一下,孫先生這麼快就趕來京城,讓朕很是欣慰,不過也來的正好,朕也正想問問先生,何爲大明真正大患?”

孫承宗罷職閒居的一段日子裡,也想透了不少問題,再加上他經過戰事,與其他慣愛空談內鬥的東林黨官員不同。

朱由校剛剛一問,這孫承宗就立即拱手:“陛下,老臣認爲我大明目前大患有三,一是黨錮之爭,二是關外女真,三是流民。”

朱由校沒想到這孫承宗與自己的想法不謀而合,心裡倒也欣喜,忙問孫承宗有何解決之道。

“陛下,其實這三者都是一個問題,那就是錢糧賦稅!

無錢糧無兵可用,無城可建,無炮可添,胡虜之兵自可隨意劫掠,荼毒我大明百姓;

無錢糧則無士可養,賣官鬻爵者則更多,趨炎附勢之徒也就漸漸充斥於朝廷內外;

無錢糧則無災可賑,百姓流亡,食不果腹,自是揭竿而起化爲盜賊,如此田地越荒廢,國家之錢糧賦稅也就更爲困窘。”

孫承宗的一席話說完,朱由校就接了一句:“敢問先生,我大明錢糧賦稅從何而來?”

“自是來源於天下百姓,可如今百姓流離失所,有田地者十不存一,陛下可鼓勵流民百姓墾荒自種,邊軍屯田自養,如此天下可保無憂。“

孫承宗畢竟是屬於士紳階層的官僚,無論再怎麼高瞻遠矚也不會意識到大明的錢糧賦稅取之於百姓根本就是錯誤之舉。

屁股決定腦袋,孫承宗的建議若是在明朝初或者中期還好,在沒有外部危機的情況下,的確可以通過增加耕地來緩和階級矛盾。

但現在的大明因小冰川氣候影響且土地大量集中在士紳手裡,單純靠墾荒和屯田根本不可能在短時間內讓大明走出財政困境。

這個時代的人不知道,可朱由校知道不到一年,整個北方特別是sx一帶就會遇到大旱之災,除此之外還有歷史上駭人聽聞的鼠疫也要席捲北方。

李自成起義能成功,很大的原因就是源於此,除此之外,還有因缺響銀而導致的士兵譁變,總之,要讓大明王朝的財政問題能得到徹底解決,只有拿既得利益集團開刀。

而這個利益集團就是以東林黨爲代表的江南士紳,他們佔據了帝國的絕大多數財富。

明朝亡就亡在對百姓過嚴,對士大夫過於寬,後世的滿清能統治中國如此久,跟他們對士紳管控嚴酷不無關係。

動輒抄家滅族的文字獄讓社會財富只能管控在滿清皇帝手裡,哪怕是一度風光無比的和珅也不過是乾隆給嘉慶養的一頭肥豬。

朱由校對孫承宗的最後觀點不以爲意,暗歎了一口氣後就道:“先生所言有些道理,但遠水難救近火,如今大明若還想存活,只能加大商稅力度,並整頓吏治,將那些貪官污吏們侵吞了的百姓土地奪回來!先生可願幫我!“

孫承宗此時彷彿頭上起了一個驚雷,他沒想到皇上是想要直接對官僚士紳動手,他承認這是比他剛纔所說的更爲有效,但這樣面對的阻力也更大,從秦之商鞅,漢之王莽,宋之王安石,萬曆初的張江陵,雖都讓國家重新煥生機,但最終都宣告失敗。

但孫承宗看見朱由校嚴肅的盯着自己,他也知道自己現在必須做出選擇,要麼站在陛下這一邊,朝自己曾經的同僚好友下手,要麼選擇拒絕,然後再一次罷職還鄉。

一想到來京城的路上所看見的無數流民和揮金如土的官紳,再加上平身的抱負,孫承宗毅然的跪了下來,朝朱由校行了一個大禮:

“老臣願爲陛下鞠躬盡瘁,赴湯蹈火在所不惜!”

無論他孫承宗是貪戀權位也好,還是真的想爲大明做些事,朱由校見他最終毅然選擇站在自己這邊,對他的好感倒也提升許多,忙將孫承宗扶了起來:

“先生何必行如此大禮,真是折煞朕了,日後諸事少不得要倚仗先生”,說着,朱由校就對當值的司禮監秉筆太監吩咐道:“傳旨,賜孫先生鬥牛服,加封太師。”

既然孫承宗選擇站在自己一邊,朱由校自然是毫不吝惜對他進行加官進爵。

孫承宗倒也是寵辱不驚,在謝恩之後忙又進言道:“陛下,朕還有一事不得不奏明陛下。”

“先生請說”,朱由校現在心情大好,如今好歹有一個能臣站在了這一邊,就好像劍客得了寶劍一般興奮。

“雖然以東林黨爲代表的江南士紳乃大明之最大阻礙,但陛下畢竟是天下人之君,不能讓江南士紳百姓徹底寒心,且東林黨中亦有不少忠義之臣,閹黨中雖有良臣但也以小人居多,陛下需唯纔是舉,不偏不倚纔是,另外,司禮監秉筆太監魏忠賢已然權勢熏天,得罪的人也太多,陛下當給天下人一個交待。“

第四百六十二章 威逼李明睿第六百零二章 開發美洲(上)第九十三章 會試第一第兩百七十九章 直接拒絕第四百五十六章 大明政治與基礎教育改革設想第一百八十三章 非要逼朕對袁崇煥千刀萬剮第四百三十六章 皇太極來京城第三百六十六章 被罵死的李率泰第兩百一十章 魚死網破第四十七章 正軍威,斬殺駙馬爺第五百一十六章 悄然改變經濟活動方式的統治階級 (第四更)第四百零四章 戰車碾壓第四百六十二章 威逼李明睿第五十六章 管生活的劉汝愚第五百九十六章 法蘭西滅亡第兩百一十六章 自裁第三百一十一章 是時候開啓戰端了第五百一十六章 身首異處 (第三更)第五百二十一章 因爲有個好皇帝第兩百九十七章 皇家軍事學堂第三期招生現場封推感言第三百零二章 忠臣與奸臣第四百四十九章 攻佔赫圖阿拉城第十九章 皇帝的日常生活第一百五十五章 第一個百萬產業第一百八十章 這是好事呀第兩百九十章 山呼萬歲第兩百八十九章 活捉左良玉第四百四十六章 皇太極中毒氣彈第五百四十章 李定國第五百七十五章 天啓中葉,能臣已老第兩百五十七章 經濟工作會議第五百四十三章 大明城市新風貌第五百八十二章 大明帝國擴張到奧斯曼附近第三十八章 巡城御史第七十章 只能當一小卒第三百三十五章 吳三桂被押解進京第三百六十章 讓李永芳首級掛到盛京城樓上第兩百零九章 孔興凱心狠手辣第四百二十二章 是否允許官員經商(第一更)第四百三十五章 準備對付建奴第四十六章 皇帝雪中行第四百六十四章 去看看朕的妃子第三百二十五章 化學武器第三百九十八章 從皇家科學院的書辦開始第五百一十九章 改造的如何第兩百八十八章 禁衛軍闖入楚王府第四百零六章 數百顆哥薩克人頭與西征軍第兩百六十五章 皇太極的與時俱進第六十九章 抽朱由檢耳光第兩百七十七章 萬人空巷拜皇上第三十八章 巡城御史第五十五章 軍官生第三百零一章 因材施教第五百三十一章 爪哇島的皇家度假區第三百四十一章 看似平靜的天啓九年第一章 逼朕喝毒藥第一百七十二章 國子監祭酒劉宗周犯事第一百六十三章 貨幣改革第五百二十九章 輕視與重視的不同後果第一百四十章 朝會(二)第四百七十八章 霍亂引發的經濟波動第四百零九章 陛下只想要你一人的性命第五十八章 朕的盼頭第五百二十四章 帝臨澳門第兩百八十四章 楚王朱華奎的戰略第五百三十六章 紅葉塢見顧橫波第六百零一章 不知道巴結朕第五百九十五章 佔領馬賽第三百四十四章 別開生面的經筵第一百三十九章 朝會(一)第四百六十六章 夜訪景仁宮第八十六章 一死一割第五百七十二章 平定安南第十三章 陛下的意思第五百一十六章 悄然改變經濟活動方式的統治階級 (第四更)第兩百六十五章 皇太極的與時俱進第三百九十三章 投降日本與夷滅三族第五百五十九章 英吉利觸逆大明國威第四百八十五章 張煌言去漠北第四百零三章 貪婪的哥薩克騎兵第兩百六十四章 輿論的發酵第十章 孫之獬獻寶第七十六章 我只是陛下走狗第四百四十五章 準備總攻第三百三十三章 習慣了就好了第兩百九十一章 火燒左良玉第五百六十三章 查理一世宣佈投降第五百一十七章 省親前夕的地方官反應 (第五更)第四十五張 建立科技體系第四百二十六章 將錢謙益打入詔獄(第五更)第六十章 天啓八年就此開始第一百五十四章 原來是這位大能第二章 紅丸第五百三十三章 一夕明月照碧海第一百八十七章 闖駕第四百三十四章 徹底佔領爪哇國第五十二章 讓朱由檢進京第三十八章 巡城御史第八十五章 狠辣
第四百六十二章 威逼李明睿第六百零二章 開發美洲(上)第九十三章 會試第一第兩百七十九章 直接拒絕第四百五十六章 大明政治與基礎教育改革設想第一百八十三章 非要逼朕對袁崇煥千刀萬剮第四百三十六章 皇太極來京城第三百六十六章 被罵死的李率泰第兩百一十章 魚死網破第四十七章 正軍威,斬殺駙馬爺第五百一十六章 悄然改變經濟活動方式的統治階級 (第四更)第四百零四章 戰車碾壓第四百六十二章 威逼李明睿第五十六章 管生活的劉汝愚第五百九十六章 法蘭西滅亡第兩百一十六章 自裁第三百一十一章 是時候開啓戰端了第五百一十六章 身首異處 (第三更)第五百二十一章 因爲有個好皇帝第兩百九十七章 皇家軍事學堂第三期招生現場封推感言第三百零二章 忠臣與奸臣第四百四十九章 攻佔赫圖阿拉城第十九章 皇帝的日常生活第一百五十五章 第一個百萬產業第一百八十章 這是好事呀第兩百九十章 山呼萬歲第兩百八十九章 活捉左良玉第四百四十六章 皇太極中毒氣彈第五百四十章 李定國第五百七十五章 天啓中葉,能臣已老第兩百五十七章 經濟工作會議第五百四十三章 大明城市新風貌第五百八十二章 大明帝國擴張到奧斯曼附近第三十八章 巡城御史第七十章 只能當一小卒第三百三十五章 吳三桂被押解進京第三百六十章 讓李永芳首級掛到盛京城樓上第兩百零九章 孔興凱心狠手辣第四百二十二章 是否允許官員經商(第一更)第四百三十五章 準備對付建奴第四十六章 皇帝雪中行第四百六十四章 去看看朕的妃子第三百二十五章 化學武器第三百九十八章 從皇家科學院的書辦開始第五百一十九章 改造的如何第兩百八十八章 禁衛軍闖入楚王府第四百零六章 數百顆哥薩克人頭與西征軍第兩百六十五章 皇太極的與時俱進第六十九章 抽朱由檢耳光第兩百七十七章 萬人空巷拜皇上第三十八章 巡城御史第五十五章 軍官生第三百零一章 因材施教第五百三十一章 爪哇島的皇家度假區第三百四十一章 看似平靜的天啓九年第一章 逼朕喝毒藥第一百七十二章 國子監祭酒劉宗周犯事第一百六十三章 貨幣改革第五百二十九章 輕視與重視的不同後果第一百四十章 朝會(二)第四百七十八章 霍亂引發的經濟波動第四百零九章 陛下只想要你一人的性命第五十八章 朕的盼頭第五百二十四章 帝臨澳門第兩百八十四章 楚王朱華奎的戰略第五百三十六章 紅葉塢見顧橫波第六百零一章 不知道巴結朕第五百九十五章 佔領馬賽第三百四十四章 別開生面的經筵第一百三十九章 朝會(一)第四百六十六章 夜訪景仁宮第八十六章 一死一割第五百七十二章 平定安南第十三章 陛下的意思第五百一十六章 悄然改變經濟活動方式的統治階級 (第四更)第兩百六十五章 皇太極的與時俱進第三百九十三章 投降日本與夷滅三族第五百五十九章 英吉利觸逆大明國威第四百八十五章 張煌言去漠北第四百零三章 貪婪的哥薩克騎兵第兩百六十四章 輿論的發酵第十章 孫之獬獻寶第七十六章 我只是陛下走狗第四百四十五章 準備總攻第三百三十三章 習慣了就好了第兩百九十一章 火燒左良玉第五百六十三章 查理一世宣佈投降第五百一十七章 省親前夕的地方官反應 (第五更)第四十五張 建立科技體系第四百二十六章 將錢謙益打入詔獄(第五更)第六十章 天啓八年就此開始第一百五十四章 原來是這位大能第二章 紅丸第五百三十三章 一夕明月照碧海第一百八十七章 闖駕第四百三十四章 徹底佔領爪哇國第五十二章 讓朱由檢進京第三十八章 巡城御史第八十五章 狠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