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五十九章 急行



陳子龍意動,勸道:“次尾兄你不妨留下,同弟一起多做些有益民生的事。”

吳應箕笑道:“我又不懂農事,留下恐無益處。”

“次尾兄太過謙了……”

“臥子不必多言!”

吳應箕打斷陳子龍的話,態度也是十分堅決。見陳子龍有點愕然之態,吳應箕便道:“前些日,我與天如兄問及登萊士子可受壓制,或是不公對待,當時臥子是如何說的?”

“並無此事啊。”

陳子龍道:“完全無打製之事,府學並縣學的稟膳生員,原本不過鬥米俸給,大將軍去年年尾給生員每月增益一倍,不時賜給酒肉,諸府、縣生員,無不讚頌,哪有什麼鉗制壓服的舉措?”

“表面上是如此……”吳應箕呵呵一笑,話到喉嚨邊上卻又咽了回去。

這十幾天來,他們去了膠州州學,還有即墨縣學,見了不少在苦讀的秀才。以山東這邊的情形來說,在崇禎早年時,登萊窮困不堪,到處都是流民,遼東流民幾萬人,濟南東昌一帶河南流民多,青州府在崇禎早年的記錄裡還有人肉市場,都是窮到不能再窮的地方了。

歷來科考,江南肯定是大頭,福建江西湖廣諸省也有不少,但山東陝西一帶的生員數量嚴重不足,文氣不張,遠不如江南一帶的大世族,世代應考,有關係網,甚至能揣摩到考題和大致的方向,主考官也多是江南一脈出身,明清之際,江南不少四五百年連續有讀書應考中進士的人家,絕非是表面上的那麼簡單。

就因爲山東文氣不如江南,所以對所謂的讀書種子,張溥等人自是更加重視。此番看遍浮山一帶,對那些秀才生員,也是多有注意。

好在,縣學州學都明顯年年修葺,學官們拿着比在別處多兩三倍的補貼,一個個穿着綢緞,臉上放着油光,別的府縣,學官這種佐雜官兒,除非指望童生中了秀才,秀了中了舉人時來送門生紅包,五錢到一兩的包封送到手時,纔算有額外的收入,平時就指着一年十幾石米二十幾兩銀子過活,養活一家大小,還不能失了身份,日子過的是苦巴巴的。

登萊這裡的學官日子過的好,秀才們領的膳米也多,學習的氛圍當然不差。

但吳應箕知道,看到的只是表象。

更多的士紳被商業吸引了,膠州,萊州,登州,威海,登萊一帶出海口多,張守仁一手開創了對外的海洋貿易,巨利之下,不少士紳之家已經不對田地有興趣,轉而將手中的藏銀取出,開始造船和投身商業。

在浮山海邊,到處都是砍伐下來的巨木,最早的已經曬了半年之久。

想造大型的福船或是沙船,沒有好木料是不成的,造船的木料最少要曬一兩年,徹底將水氣曬乾,這樣鋸成木料造船不會膨脹吸水變形。

浮山和靈山就是後世的青島一帶,人口在當時不算多,嶗山山脈一帶積木不少,巨利吸引之下,大木頭快被砍光了。

聽說已經有商人和浮山水師聯絡,請用官方的商船從遼東那邊帶木頭回來。

寬甸那裡什麼都缺,就是不缺上等好木料,一船船的放回來,造船的木頭儘夠。在事大貪多的心理下,這裡的商船都打算造六百料或八百料,甚至有人在造一千料以上的。

在浮山這裡,有鄭家船隊帶來的不少福建一帶的造船工匠,還有江南請來的船師,欣欣向榮,船廠碼頭一帶,人山人海,各色口音都有,吳應箕還聽到不少南京與蘇州口音,恍惚間以爲自己已經回到江南。

這樣的情形,也是令張溥和吳應箕私下討論時,感覺痛心疾首的一件事。

如此下去,何談作養文氣,培養真正的書香世家,用來倡明文教?沒有富戶,則佃戶無所養,沒有儒學,則世人無廉恥,人無禮教,還成個什麼世界?

現在登萊縉紳全部經商,進行海貿,情形比江南還要厲害的多,加上有一個厲害的強藩鎮守,將來會伊于胡底,誰能逆料?

正因如此,吳應箕感覺浮山不可留,並非是讀書士子應該駐留的地方。

還有一個疑慮,他在浮山一帶也看到有不少報紙一類的東西,商人辦報,醫院有報,還有官方的塘報也有刊印和點評,十分詳細,比起江南的邸抄塘報要詳細和鮮明許多。

這麼多報紙,居然沒有一個生員士子或是士紳反對張守仁,吳應箕和張溥也曾私下到幾個士紳家中拜訪,得到的反應是一致的,各家都十分歡迎他們這樣的名士造訪,而提起張守仁時,除了真心或假意的讚頌之外,就沒有任何的其餘反應。

如果一味探詢下去,就會遭遇到冷淡的反應和態度,最終不得不尷尬的告辭。

這樣的情形當然是不對勁,叫吳應箕有一種窒息之感,但他找不到一點不對勁的地方,所有一切都只是他的感覺,登州之行,原本在計劃之外,他也是想到張守仁控制薄弱一些的地方,看看在浮山軍鎮之外,是不是還有一些可探尋的東西。

“次尾兄,但願我二人有再見之期。”

“但願如此!”

最後時刻,兩人相揖而別,吳應箕突然道:“臥子,無論我在登萊看到什麼,回南後當會著述以書,甚至會有人刊印,你不會怪我罷?”

“這自然不會,”陳龍子笑道:“所見一切,有什麼見不得人?總不會如你在崇禎早年那時寫成的河南紀行一樣,傷心慘毒,叫人不忍細讀吧?”

“呵呵,如此便好。”

吳應箕在崇禎初年時曾經入京赴京試,回南直隸時路經河南,所記述的一切都是催比追科弄的百姓逃亡,逃九戶而留一戶者,賦役就落在那一戶人的身上,種種催逼的慘況,令人讀其文章之後,平生憤怒之感。

當然,吳應箕沒敢把責任推給皇帝,甚至沒有敢得罪官僚集團和士子,只是把地方上的責任一律推給貢生監生等雜流選出來的縣官身上,對這些非進士出身的

雜流大加攻擊,至於進士官員和皇帝的責任,則視若無睹了。

此次登萊之行,陳子龍出面,浮山上下也在配合,其中用意不言自明。

幾個書生都是天下飽學名士,文字一出來,幾千幾萬乃至數十萬人傳抄,這是當時任何人都取代不了的強大的輿論力量,在這方面,張守仁這個伯爵大將軍真是比不上的,相差太遠了。

如果東林和復社一直攻擊他,最少在江南和閩浙一帶,他的名聲會一路臭下去的。

這一次的接待行爲,也算是一次公關行爲,只是效果如何,現在可是沒法預料。

在陳子龍和吳應箕依依不捨話別的時候,張溥與候方域已經往膠州東向高密的官道上了,他們經由這條道路,經青州,入青州府,與府中官員士紳交流往來,既然是名士,就得多做一些名士的事情,對他們的到來,想必青州方向是十分歡迎的。

甚至在青州府中的衡王也會召見他們,不過一般情形下,名士是不大可能與親藩結交的,自毀名聲,毫無實益。

他們二十四日到青州,耽擱了兩日,二十六日自青州取道直奔濟南,在途中接到迅息,在三月二十五日時,劉澤青的部曲已經在濟南東門外了,是否入城,尚未能知曉。

儘管張溥對劉澤清及其部屬的戰鬥力十分不滿,但劉澤清好歹是靠的住的一方鎮將,進入濟南後叫這廝重整旗鼓,放在德州濟南到兗州這幾個漕運中心和富裕地方,正好對張守仁是一種轄制……懷着這種心思,張溥與候方域就不再於青州耽擱,而是兼程攢行,往着濟南府城的方向趕過去。

……

……

“天如兄,我可真是要累死了。”

崇禎十三年三月二十八日,經過長途跋涉,特別是到濟南與青州交界時,官道高窪不平,春季少雨,這幾年又一直乾旱,縱不及河南北直那樣旱的厲害,山東這邊也是夠瞧的,一路上塵飛土揚,就算是張溥坐在轎子之中都不可倖免,每天早晨上轎時是好好的,下了轎就是一頭一臉一身的塵土。

好不容易走到濟南,張溥卻不打近處入城,繞道十來裡,繞過濟南綿延幾十裡的羊馬牆,從那些村落人家一直走到東門附近,等趕到了,也是日暮西沉,再遲一會兒,天就要黑的通透了。

候方域是一路騎馬的,髮梢上都是塵土,他家世代官宦,其父做過尚書總督,是正經的國朝大吏,東林前輩,如果不是犯了事的話,候家現在還薰灼着,就算候詢關在監獄裡頭,因爲有左良玉這個關係在外頭,不僅無性命之憂,隨時還可能放出來,候方域當然沒受過眼前的這種苦頭,看看樣子狼狽,卻是神采飛揚的張溥,不免抱怨道:“天如兄,何必繞道這幾十裡,吃這麼大的苦頭!”

張溥卻不答他,只是自己沉吟着道:“事隔兩年不到,村落城鎮已經盡復舊觀,田土不曾荒蕪,行人來往於途,行商不絕,嗯,倪撫院十分了得啊。”

(本章完)

第四百七十六章 海防第七百八十章 十鎮第三百七十二章 炮隊第一百七十章 戰馬第五百五十三章 驍騎第三百一十六章 碰撞第七百四十二章 預算第四百一十六章 斷糧第三百一十八章 戰士的訓斥第七百六十四章 人才第四百二十章 衆督臣第六十五章 東主們第二百一十四章 座鐘第一百八十四章 人心把握第二百三十五章 真正的風骨第七百四十五章 超出第七百二十一章 沿海第四百四十五章 致意第五百三十四章 孤童第五百七十八章 逃竄第十三章 部下們第五百二十二章 敲打第四百一十七章 缺口第六十五章 東主們第一百八十九章 贈書第一百二十一章 新軍制第四百二十一章 刁難第六百四十章 官兵第六百七十九章 調度第三百二十章 軍陣威風第五百零八章 虎蹲第七百一十二章 兼濟第三百四十章 商會第六百一十七章 禮物第六百八十七章 太保第一百二十一章 新軍制第四百五十八章 宴請第五百三十章 南下第二百九十六章 誓師第五十五章 要做就做絕第二百二十六章 賀客盈門第七百八十六章 膠着第五百一十八章 態度第七百一十九章 深入第四百二十四章 真刀*第四百七十一章 昌字第一莊第一百七十九章 肉和蛋第二百六十五章 文明第七百四十六章 華燈第六百四十一章 大坑第五百九十五章 亂兵第八百一十五章 算盤第六百二十二章 變遷第三百四十章 商會第三百五十章 追兵第五百八十六章 狂喜第二百一十一章 縣學正文_第七十七章 登州第五百五十七章 夜襲第二百六十三章 斥候戰鬥第五百九十六章 行軍法第三百八十二章 報捷第二百二十二章 爲何而戰第二十二章 難民第六百二十章 四方第四百六十七章 巨寇第一百八十八章 黃道周第五十七章 談判第三百七十二章 炮隊第七百八十一章 變化第二百二十二章 爲何而戰第一百六十七章 擴編第七百四十七章 兄妹第一百七十八章 展望第五百九十六章 行軍法第八百一十一章 右路第一百四十一章 軍人間的敘話第二百一十七章 大利四方第四十二章 迎敵第五百零五章 登州亂第二百四十四章 井第一百二十六章 列陣第六百六十五章 妄想第二百五十五章 集合第四百一十一章 預備第五百五十八章 圍困第六百二十九章 過境第九十三章 槍陣第三百八十章 逃離第九十五章 火銃對弓箭第四百九十六章 江南第四百五十八章 宴請第九十章 遭遇第六百六十二章 內鄉第五百六十章 希翼第四百六十章 鬼胎第二十七章 風波第二百四十四章 井第四十二章 迎敵第四百六十二章 將來
第四百七十六章 海防第七百八十章 十鎮第三百七十二章 炮隊第一百七十章 戰馬第五百五十三章 驍騎第三百一十六章 碰撞第七百四十二章 預算第四百一十六章 斷糧第三百一十八章 戰士的訓斥第七百六十四章 人才第四百二十章 衆督臣第六十五章 東主們第二百一十四章 座鐘第一百八十四章 人心把握第二百三十五章 真正的風骨第七百四十五章 超出第七百二十一章 沿海第四百四十五章 致意第五百三十四章 孤童第五百七十八章 逃竄第十三章 部下們第五百二十二章 敲打第四百一十七章 缺口第六十五章 東主們第一百八十九章 贈書第一百二十一章 新軍制第四百二十一章 刁難第六百四十章 官兵第六百七十九章 調度第三百二十章 軍陣威風第五百零八章 虎蹲第七百一十二章 兼濟第三百四十章 商會第六百一十七章 禮物第六百八十七章 太保第一百二十一章 新軍制第四百五十八章 宴請第五百三十章 南下第二百九十六章 誓師第五十五章 要做就做絕第二百二十六章 賀客盈門第七百八十六章 膠着第五百一十八章 態度第七百一十九章 深入第四百二十四章 真刀*第四百七十一章 昌字第一莊第一百七十九章 肉和蛋第二百六十五章 文明第七百四十六章 華燈第六百四十一章 大坑第五百九十五章 亂兵第八百一十五章 算盤第六百二十二章 變遷第三百四十章 商會第三百五十章 追兵第五百八十六章 狂喜第二百一十一章 縣學正文_第七十七章 登州第五百五十七章 夜襲第二百六十三章 斥候戰鬥第五百九十六章 行軍法第三百八十二章 報捷第二百二十二章 爲何而戰第二十二章 難民第六百二十章 四方第四百六十七章 巨寇第一百八十八章 黃道周第五十七章 談判第三百七十二章 炮隊第七百八十一章 變化第二百二十二章 爲何而戰第一百六十七章 擴編第七百四十七章 兄妹第一百七十八章 展望第五百九十六章 行軍法第八百一十一章 右路第一百四十一章 軍人間的敘話第二百一十七章 大利四方第四十二章 迎敵第五百零五章 登州亂第二百四十四章 井第一百二十六章 列陣第六百六十五章 妄想第二百五十五章 集合第四百一十一章 預備第五百五十八章 圍困第六百二十九章 過境第九十三章 槍陣第三百八十章 逃離第九十五章 火銃對弓箭第四百九十六章 江南第四百五十八章 宴請第九十章 遭遇第六百六十二章 內鄉第五百六十章 希翼第四百六十章 鬼胎第二十七章 風波第二百四十四章 井第四十二章 迎敵第四百六十二章 將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