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77章 由他去吧

星光斑斕,月如峨眉。

劉一民站在費滕公路上,眺望着大軍合圍,眺望着日軍第十師團主力的覆滅,一時間心潮澎湃,忍不住長聲曼吟道:“浚河祊河溫涼河,文山鐘山萬松山。星搖繩索月拉網,山舞劍光水潑針。炮羣聲如雷霆震,裝甲突擊奮軍威。十萬將士齊努力,血雨飄灑滅日僞。”

吟畢,劉一民哈哈大笑,對羅榮桓、蔡中說道:“走,進費縣城,會會蘇魯戰區的各位將軍!”

羅榮桓、蔡中隨即翻身上馬,跟在劉一民後面,向費縣縣城馳去。

蔡中在邊策馬行進邊說:“師長,我覺得你剛纔的這首詩韻腳有點問題,對仗也有問題。把鍾羅山叫成鐘山,容易讓人模糊,以爲是南京的鐘山呢。將來還得給戰士們解釋,這裡的鐘山是指費縣縣城北面的鐘羅山。在一個,說星星搖動繩索不對吧?月亮怎麼可能拉網呢?老弟,建議你再好好斟酌斟酌。”

跟在幾個首長身邊的趙小曼聽了蔡中的話,笑着說:“蔡主任,星星的光芒射下來,是不是象一條條光線?風兒吹過的時候,是不是象搖着繩索布接消滅日寇的羅網呢?我看,前四句都好,後四句還得錘鍊。”

羅榮桓說:“小曼說的有道理。我也覺得前四句尤其好,對仗工整,一上來就把戰場的位置點的清清楚楚。我們就是在文山、鍾羅山、萬松山和溫涼河、浚河、祊河之間埋葬小鬼子的麼!爲了埋葬小鬼子,連星星、月亮都來佈設羅網,山頭和河水也象八路軍勇士一樣,與小鬼子搏鬥。至於後四句,需要斟酌。最好更有氣勢一點。”

劉一民笑着說:“我那是一時興起,順嘴吟出,哪裡能經得起推敲麼!”

蔡中又笑道:“原來師長老弟也知道經不起推敲啊?好,就這我都喜歡,把我們消滅日軍重建的第十師團主力的戰況都寫出來了。”

到費縣縣政府門前,也就是原來的老縣衙、現在的日軍司令部跟前,劉一民跳下馬來,將繮繩扔給後面跟着的胡昌寶,看了一眼正門圍牆上被張光明的火箭彈打出的大窟窿,皺了皺眉頭,走進了院子。

進到院內,入眼就是大堂屋頂被掀掉的景象,劉一民的眉頭皺的更深了,張嘴問迎上來的賀興華:“這一定是張光明乾的吧?”

賀興華回答說日軍的輕重機槍上了房頂,擋住了部隊前進路線,不打不行。

說完,賀興華興奮地報告說,找到日軍的電臺和密碼本了,張光明擊斃了日軍的中將,應該就說第十師團師團長飯詔守中將。

劉一民一聽大喜,讓賀興華領着,幾個人去看了飯詔守的屍體。這一看,果然是飯詔守,直挺挺地躺在廢墟上,肩上的中將肩章擦去灰塵後明晃晃的。

劉一民翻出飯詔守的身份牌,看了一眼,交給蔡中,然後說道:“天網恢恢疏而不漏,想不到攻佔上海的上海派遣軍參謀長飯詔守不老老實實地呆在坐冷板凳,竟然還敢出任重建的第十師團師團長,斃命於我軍槍口之下。這下好了,我們給當年淞滬會戰犧牲的烈士們報了仇!等將來再把鬆井石根、朝香宮鳩彥王、柳川平助、田道盛武這些傢伙抓住,那才叫報應不爽呢!”

羅榮桓催促賀興華趕緊把大功率電臺天線架起來,把第十師團司令部的電臺也開機,瞭解各部隊進展情況和日軍動向,給於學忠發報,要他和周主任、王參謀長、牟軍長、繆軍長及四個師長和吳化文師長迅速趕到費縣城相見。

電臺很快就架設起來了。不過,不等劉一民給各部隊發報詢問情況,主席和總部的電報就到了。

看了主席和總部的電報,劉一民的好心情一下就跑的無影無蹤,坐在那裡悶着頭抽菸。

蔡中氣的額頭上的肉瘊一抖一抖的:“我們調動大軍激戰幾天,到頭來卻成了他蘇魯戰區一家的功勞。這于學忠也太不仗義了!蔣介石更扯淡,戰役還沒有結束,就匆匆忙忙公佈戰報。這接下來的仗怎麼打?我們還想着暫時第十師團主力被殲滅的消息、引誘日軍上當呢!”

羅榮桓面沉似水,接着蔡中的話說到:“蔣介石一對外公佈戰果,華北日軍必定迅速收縮,然後再以重兵集團集中掃蕩山東。搞不好,我軍又要面臨被日軍重兵圍剿的風險,根據地又要遭受日軍塗炭了。現在說什麼都晚了,趕緊和各部隊聯繫,看看進展情況如何,需要不需要修改作戰計劃,調整作戰部署?”

劉一民連續抽了四、五根菸,這才擡起頭來,慢悠悠地說道:“天要下雨,娘要嫁人,由他去吧!蔡主任,讓各部隊上報戰果,給總部和主席發報報捷。命令野炮二團、山炮團歸建。他們的炮彈可能也打完了,一定有人員傷亡,大炮說不定也有損失。命令李昌,連夜給他們補充。”

蔡中問道:“還給蔣介石發報不發?”

劉一民回答說:“發!讓總部代轉。”

其實,劉一民抽菸這一會兒想了很多很多,他有一種深深的無力感。

這個時候中國的各種勢力就是這樣,一邊團結抗戰,一邊互相鬥心眼。本來,和于學忠商定作戰方案時劉一民就已經考慮了,此戰結束後捷報上要寫成蘇魯戰區和八路軍教導師團結奮戰,全殲第十師團主力。只不過考慮到後續作戰需要,劉一民要求等到整個戰役行動結束,再對外公佈第十師團主力被殲滅的消息。他還想着以一部分部隊僞裝成第十師團殘部,用日軍的電臺求援,和日軍飛機取得聯繫,調動第九師團和二十七師團拼命來援,再創造一個泰西戰役那樣大規模的勝利。現在這一切都不可能了,第九師團、第二十七師團馬上就會緊急收縮,抓不住了。自己的設想算是讓于學忠和蔣介石給攪黃了。

一個多月的精心謀劃啊!

想想劉一民就鬱悶得想抓住于學忠狂扁一頓,泄泄心頭之火。這算什麼麼?是搶功心切呢還是一種背叛呢?

再一想,劉一民就啞然失笑,事情已經是這樣了,不能再這上面多浪費精力了。難道自己還能真的把于學忠怎麼樣不成?于學忠又不是自己的同志和下屬,能拿他怎麼樣?就算是自己的同志,也不是每一個人犯的錯誤都能受到嚴厲追究的。康生搞肅託擴大化,又想方設法扯自己的後腿,他和王明兩個差一點把自己給扣上大帽子,結果他還不是照樣安安穩穩地當他的中央委員、黨校副校長麼?

這一點都想通了,還有什麼想不通的?

于學忠雖然同情,也擁護團結抗戰,但他畢竟是老派軍人。那些老派軍人身上的缺點,于學忠也不會避免。再說了,他們也確實太需要戰績來鼓舞士氣、樹立形象了。而且,這一仗沒有于學忠部付出巨大犧牲誘敵,也不可能打的這麼順利。至於蔣介石,劉一民雖然知道他是有心這樣搞的,但也說不出啥。因爲按照南嶽軍事會議的精神,山東我軍應該劃歸蘇魯戰區指揮,就象山西的八路軍都劃歸第二戰區指揮一樣,蔣介石公佈戰報時說是蘇魯戰區部隊消滅了日軍第十師團主力,還真挑不出他的毛病。如果自己說教導師不屬於蘇魯戰區序列,蔣介石和一大幫子人都會說八路軍教導師違犯戰區劃分了、不服從指揮了,等等。打這嘴皮官司沒用啊!

劉一民想通以後不怪于學忠和蔣介石了,而是怪自己沒有算到這一着,沒有給於學忠叮囑死。

說到底,還是這個時候人們的思想意識水平問題。比如國家意識問題,這個時候的人們還不具備現代國家意識,孫中山搞革命向人借錢,就承諾將來把和東北交給人管理。那是因爲辛亥革命前就沒有中華民族這個概念,在孫中山的心目中,東北是滿族的,是族的,和漢族沒有什麼關係。中華民族這個概念,也只是在辛亥革命後才提出的,慢慢得到認同。孫中山是這樣,在蘇區時候不也提出了鼓勵受壓迫的少數民族起來反抗壓迫、直至獨立於中國之外麼?蔣介石更絕,比的不說,歷史上投降後,羅斯福兩次提出要把琉球羣島交給中國,蔣介石竟然兩次謝絕。這要是擱在穿越而來的劉一民身上,羅斯福不給都不行,非要想法設法搶回來不可。

劉一民腦子裡翻江倒海一番,最後總算是得出了結論:由他去吧!

蔡中恨恨地去發報了,劉一民對羅榮桓說道:“政委,對於學忠部的工作要抓緊。這件事你親自部署落實,我們的目的只有一個,那就是團結動員于學忠部愛國官兵,堅持團結抗戰,讓那些想搞摩擦的人搞不起來。”

羅榮桓“嗯”了一聲,接着追問道:“萬一情況危急時候,比如日軍重兵集團壓境的時候餘部個別高級將領與日寇勾結怎麼辦?”

劉一民想都沒想,直接回答說:“調動主力,解決之!”

這是想都不用想的事情,難道還能眼睜睜地看着想當漢奸的傢伙拖着部隊去投敵麼?要知道,歷史上吳化文部投敵當了僞軍,繆徵流與日軍勾搭。雖然現在歷史發生了變化,但有些事情還得防着它沿歷史慣性發展。

羅榮桓點點頭,剛纔因爲于學忠提前報捷的鬱悶也一掃而空,竟然喊來趙小曼和宣傳科長王鵬舉,讓他們兩個組織部隊在費縣縣城進行宣傳發動羣衆。

趙小曼和王鵬舉領命而去,羅榮桓這纔對劉一民說,看來魯南軍區、魯東南地區都應該再擴編一個警備旅,用於要點守備。要不然的話,教五旅、新五旅、魯東南支隊參加大戰的時候,魯南、魯東南地面我軍的實力就太薄弱了,容易讓人起覬覦之心。古人講懷璧其罪就是這個意思。

劉一民嘿嘿一笑,說是乾脆給魯南、魯東南、魯西南、魯西北、膠東、清河、膠萊、運河地區各擴編一個警備旅,武器裝備不足,向鬼子要就是了。

羅榮桓擔心幹部不足,劉一民笑着說:“政委怎麼會擔心這個問題?我軍就是一所大學校,就是專門培養人才的。我們的團長該當旅長了,營長該當團長了。論戰績,早就該提拔了。”

羅榮桓想想也是,雖然教導師主力部隊的幹部在紅軍時期提拔過快,但是抗戰打了兩年,部隊規模擴大了兩倍,在西安時期的團長現在還是團長,比起其他八路軍部隊,進步又慢了。

思考了一會兒,羅榮桓就說:“要不,我先起草一個方案,報總部和中央,向主席和老總他們報告一下?”

劉一民回答到:“當然,必須向主席和老總他們報告。等首長們同意了,我們在實施。”

戰果統計出來了,包括費縣縣城在內,日軍在戰場上共遺屍18960具,被俘456人。我軍繳獲日軍汽車60輛,膠輪大車220輛,這些車輛都是在費縣縣城繳獲的。戰場上的坦克、裝甲車、汽車全部打壞,只能拆卸後運回去當零部件了。繳獲各種槍支11247支,炮46門,馱馬1320匹。

蔡中有點遺憾地說:“炮火太猛烈了,把坦克、裝甲車、汽車、大車都炸壞了,好多槍也被炸壞了。特別可惜的是戰馬,繳獲的連日軍戰馬總數的五分之一都不到,都被打死了。”

劉一民也有點遺憾,要是能偷襲作戰就好了,可惜不能。因此,劉一民交待蔡中,在費縣城繳獲的彈藥直接補充部隊,多餘部分交給輜重旅,讓他們連夜把繳獲的武器和多餘的彈藥運回後勤司令部去,交給吳徵、楊至誠管理。

有了詳細戰果,教導師給中央和總部以及蔣介石的報捷電報很快就寫好發出去了。

第1413章 肥豬拱門第950章 多田駿也要剖腹第851章 恐嚇(上)第302章 詭譎(五)第1422章 溫泉驚夢第93章 十萬火急(續)第1502章 心惶惶第1243章 花園口登陸第493章 武漢上空的鷹(九)第716章 毒計第227章 雁門關(三)第1261章 蛙跳戰術第21章 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二)第1456章 三千里江山(續)第481章 蓄勢(續)第1369章 火!火!火!(續)第1209章 白菜白,蘿蔔青(續)第1561章 南進,南進第883章 落荒而逃(續)第404章 暴風雨之前(三)第93章 十萬火急(續)第371章 輕取泰安(五)第659章 筆部隊第495章 炸了鍋了(續)第296章 詭譎(一)第1455章 三千里江山第516章 一九三八年的斬首戰(三)第928章 平邑集定策第1523章 一戰定華北(九)第1183章 戰上海(續)第112章 鏈黴素第136章 東風第一枝(四)第1221章 親情第30章 三戰小水(二)第279章 地獄焰火(四)第1125章 把我老婆放回來第606章 彙報(續)第239章 倒黴蛋寺內壽一(一)第568章 血雨飄來溼戰袍(二)第579章 公審(續)第680章 安丘事變(二)第815章 對日貿易禁運第133章 東風第一枝(一)第1018章 徜徉在鬼子重兵中(下)第477章 大戰序幕(二)第1510章 別無選擇第393章 東望青島(三)第887章 統一指揮(續)第55章 烏江飛渡(二)第211章 晉祠(四)第782章 江上數峰青(續)第978章 喜得千金第19章 新穎的戰術動作第792章 特戰突破第341章 血色臺兒莊(一)第374章 危局(三)第948章 魯西南之戰(六)第1270章 風掃殘雲第177章 發展(一)第1437 山田乙三第85章 樂山(一)第224章 不一樣的南京保衛戰(五)第1341章 河邊正三第673章 火焰陣(續)第35章 溪口之戰(四)第1015章 粉飾第1429章 這仗打亂套了第820章 大刀向鬼子們頭上砍去(上)第138章 東風第一枝(六)第421章 第十師團的末日(七)第328章 徂徠會議第742章 風波(續)第841章 九月會議第1558章 樹倒猢猻散第193章 襲取太原(七)第783章 羣英會第140章 東風第一枝(八)第27章 再戰小水(一)第882章 落荒而逃第1316章 上菜了第200章 察哈爾派遣兵團的輓歌(二)第872章 魯南戰役(五)第815章 對日貿易禁運第288章 臨清保衛戰(七)第992章 葬禮第782章 江上數峰青(續)第361章 橫掃魯東南(四)第1041章 一槍撂倒第854章 佈局第142章 談判(二)第667章 杉杉元要剖腹第1173章 震動第632章 風雨如磐忍淚求票第744章 零敲碎打(續)第722章 拖刀計第1355章 激戰長春(六)第955章 珊瑚壩機場第1394章 人才薈萃第1191章 繳獲
第1413章 肥豬拱門第950章 多田駿也要剖腹第851章 恐嚇(上)第302章 詭譎(五)第1422章 溫泉驚夢第93章 十萬火急(續)第1502章 心惶惶第1243章 花園口登陸第493章 武漢上空的鷹(九)第716章 毒計第227章 雁門關(三)第1261章 蛙跳戰術第21章 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二)第1456章 三千里江山(續)第481章 蓄勢(續)第1369章 火!火!火!(續)第1209章 白菜白,蘿蔔青(續)第1561章 南進,南進第883章 落荒而逃(續)第404章 暴風雨之前(三)第93章 十萬火急(續)第371章 輕取泰安(五)第659章 筆部隊第495章 炸了鍋了(續)第296章 詭譎(一)第1455章 三千里江山第516章 一九三八年的斬首戰(三)第928章 平邑集定策第1523章 一戰定華北(九)第1183章 戰上海(續)第112章 鏈黴素第136章 東風第一枝(四)第1221章 親情第30章 三戰小水(二)第279章 地獄焰火(四)第1125章 把我老婆放回來第606章 彙報(續)第239章 倒黴蛋寺內壽一(一)第568章 血雨飄來溼戰袍(二)第579章 公審(續)第680章 安丘事變(二)第815章 對日貿易禁運第133章 東風第一枝(一)第1018章 徜徉在鬼子重兵中(下)第477章 大戰序幕(二)第1510章 別無選擇第393章 東望青島(三)第887章 統一指揮(續)第55章 烏江飛渡(二)第211章 晉祠(四)第782章 江上數峰青(續)第978章 喜得千金第19章 新穎的戰術動作第792章 特戰突破第341章 血色臺兒莊(一)第374章 危局(三)第948章 魯西南之戰(六)第1270章 風掃殘雲第177章 發展(一)第1437 山田乙三第85章 樂山(一)第224章 不一樣的南京保衛戰(五)第1341章 河邊正三第673章 火焰陣(續)第35章 溪口之戰(四)第1015章 粉飾第1429章 這仗打亂套了第820章 大刀向鬼子們頭上砍去(上)第138章 東風第一枝(六)第421章 第十師團的末日(七)第328章 徂徠會議第742章 風波(續)第841章 九月會議第1558章 樹倒猢猻散第193章 襲取太原(七)第783章 羣英會第140章 東風第一枝(八)第27章 再戰小水(一)第882章 落荒而逃第1316章 上菜了第200章 察哈爾派遣兵團的輓歌(二)第872章 魯南戰役(五)第815章 對日貿易禁運第288章 臨清保衛戰(七)第992章 葬禮第782章 江上數峰青(續)第361章 橫掃魯東南(四)第1041章 一槍撂倒第854章 佈局第142章 談判(二)第667章 杉杉元要剖腹第1173章 震動第632章 風雨如磐忍淚求票第744章 零敲碎打(續)第722章 拖刀計第1355章 激戰長春(六)第955章 珊瑚壩機場第1394章 人才薈萃第1191章 繳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