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97章 驚變(上)

劉一民之所以要沈醉和他的通訊聯絡組滾蛋、羅榮桓之所以冷笑,是因爲軍委會發來的電報對山東的行政、軍事進行了強迫姓的安排。

這封電報開宗明義說明堅持山東敵後抗戰,必須嚴格執行國共團結、共禦外侮的抗曰民族統一戰線政策,國共雙方都應精誠團結、互信互讓,按照中華民國地方政權組織法和衡陽軍事會議精神,統一山東軍隊指揮,統一劃分防區,統一地方行政,統一籌措給養糧秣。

統一山東軍隊指揮方面,電報上說,必須堅持軍委會衡山會議精神,以蘇魯戰區總司令統一指揮山東、江蘇兩省軍事。在山東的第51軍、57軍、即將入魯支援的李仙洲92軍和十八集團軍教導師以及山東保安司令部各地方武裝,通歸蘇魯戰區於總司令學忠指揮。山東保安司令部暫由參謀長寧春霖主持,將全省所有地方武裝整編爲四個保安師三十四個保安旅,其餘武裝力量整編爲十個遊擊縱隊,歸蘇魯戰區直轄。

電報上通報了山東地方武裝的番號和主官。

屬於蘇魯戰區直轄的十個遊擊縱隊分別是:遊擊第一縱隊,司令張裡元,轄第一、第二、第三支隊;遊擊第二縱隊,司令張天佐,轄第四、第五、第六支隊;遊擊第三縱隊,司令秦啓榮,轄第七、第八、第九支隊;遊擊第四縱隊,司令王尚志,轄第十、第十一、第十二支隊;遊擊第五縱隊,司令丁亭,轄第十三、第十四支隊;遊擊第六縱隊,司令秦毓堂,轄第十六、第十七支隊;遊擊第七縱隊,司令申從周,轄第十九、第二十、第二十一支隊;遊擊第八縱隊,司令劉幹臣,轄第二十二、第二十三、第二十四支隊;遊擊第九縱隊,司令閻珂卿,轄第二十五、第二十六、第二十七支隊;遊擊第十縱隊,司令王洪九,轄第二十八、第二十九支隊。

屬於山東省保安司令部的四個保安師分別是保安第一師師長張裡元(兼),保安第二師,師長申從周(兼),保安第三師,師長張景月;保安第四師,師長劉景良(兼)。編成原則是行政區編保安師,專區編保安旅,縣編保安團。

三十四個保安旅分別是:保安第一旅,旅長隋永清;保安第二旅,旅長翟毓蔚;保安第三旅,旅長吳連傑;保安第四旅,旅長單杭洪;保安第五旅,旅長張天佐;保安第六旅,旅長張子良;保安第七旅,旅長常振山;保安第九旅,旅長樑鍾亭(兼);保安第十旅,旅長馬旭;保安第十一旅,旅長張景南;保安第十二旅,旅長張希賢;保安第十三旅,旅長嶽伯芬;保安第十四旅,旅長周侗;保安第十五旅,旅長張景月(兼);保安第十六旅,旅長李德元;保安第十七旅,旅長韓壽臣;保安第十八旅,旅長邵志勝;保安第十九旅,旅長蔡晉康;保安第二十一旅,旅長肖健九;保安第二十二旅,旅長周致中;保安第二十三旅,旅長孫勝齋;保安第二十四旅,旅長雋宇澄;保安第二十五旅,旅長單子良;保安第二十六旅,旅長李岐山;保安第二十七旅,旅長王奎一;保安第二十九旅,旅長齊潤澤;保安第三十旅,旅長曾克明;保安第三十一旅,旅長王有爲;保安第三十三旅,旅長智勇德;保安第三十四旅,旅長程學通;保安第三十五旅,旅長李鴻藻;保安第三十六旅,旅長郝毓淑;保安第三十七旅,旅長曹振東;保安第三十八旅,旅長趙執吾。

電報上通報說,經中華民國國民政斧行政院批准,依據津浦路、膠濟路自然劃分地理情況,將山東劃爲魯東、魯北、魯西、魯南四大行政區,設立山東省政斧主席駐魯東、魯北、魯西行署,代表山東省政斧行使抗戰期間地方行政管理權。其中,山東省政斧暫由秘書長雷法章主持曰常工作,駐魯南臨沂,直接負責魯南地方行政。山東省政斧主席駐魯東行署主任李先良,駐萊陽;魯北行署主任何思源,駐惠民地區;魯西行署主任孫良誠,駐聊城。同時,電報上以行政院的名義,將山東劃爲14個專區,任命了專員公署和107個縣的縣長,光是名單都排成了一長溜。

可能是考慮到八路軍的強烈反應,電報結尾的時候專門寫了長長的一段,說是山東抗戰主力十八集團軍教導師,屢立戰功,功勳卓著,是我抗曰軍隊學習楷模。軍委會曾建議任命教導師師長劉一民將軍代替于學忠上將擔任蘇魯戰區總司令,但是考慮到于學忠上將是軍中宿老,而劉師長尚年輕、且與蔣委員長有姻親關係,爲維護中華民國領袖公正無私形象,對劉一民將軍暫不另加委任,仍以中將師長職銜指揮所部作戰。希望劉一民將軍能體諒領袖苦衷,公忠體國,服從於總司令學忠指揮,服從山東省政斧領導,爲抗戰再立新功。

羅榮桓冷笑過後,看着沈醉,冷冷地問道:“這中間少不了你的通訊聯絡組的功勞吧?”

沈醉是軍統的行動奇才,雖然心思靈敏,但畢竟年輕氣盛,剛纔劉一民罵他滾蛋的時候,他已經把手伸向了武裝帶上的手槍套,眼見就要拔出手槍動武,但是眼角餘光一掃,就見劉一民罵完後連理他都不理他,背轉身看向窗外,似乎專門給他留下了刺殺的機會。眼珠再向屋子裡一轉,就發現劉一民指揮部裡的參謀和門口的衛兵都已經把槍口對準了他,那樣子分明是隻要他敢拔槍,就要把他當場擊斃。

沈醉一下就驚醒了,這可是在劉一民的指揮部,不是自己撒野的地方。戰場上死個人就象死只螞蟻一樣簡單,可不分你是英雄還是狗熊!一死萬事皆休,說不定自己還會背上刺殺長官的罪名呢!

沈醉縮回了摸向手槍的手,老老實實地站在那裡。

羅榮桓刀子一樣的話,讓沈醉又是一驚,忙回答到:“我們根本不知情,只是傳達命令送電文。”

羅榮桓的眼睛透過鏡片在沈醉的臉上掃來掃去,直看得沈醉頭皮發麻,才聽羅榮桓又說道:“沈先生,你們到我軍時間不短了,感謝你們所做的工作。劉師長說了,請你們離開。你下去收拾收拾,我軍派部隊護送你們到於總司令那裡去。臨別之際,我告訴一你一句話,也請你方便的時候轉告你的上峰,防共、限共、[***]、溶共是註定要失敗的!搞摩擦是沒有出路的!再見!”

一旁拿着電報正在看的蔡中不耐煩了,直接說道:“政委,少和他羅嗦!國民黨就沒有一個好東西!沈醉,你回去告訴蔣介石,就說是我蔡中說的,他的電報滿紙屁話,老子們從此不再接他的電報,讓他有什麼事直接和我黨中央、八路軍總部去說!滾!給老子滾!”

劉一民此時實際上心裡正在想爲什麼會出現這種情況,要知道歷史上這個時候沈鴻烈還仍然處於遊擊之中,他委任的也只是那些遊擊縱隊的官,四個保安師大都是牟中珩當省主席後任命的。象劉景良,那是牟中珩在撤離山東去阜陽前任命的。爲什麼這個時候蔣介石會集中任命這麼多的保安師長、旅長呢?而且,這裡面大多數部隊都是重複任命,遊擊支隊司令兼保安旅長,相當於後世的兩塊牌子、一套人馬。難道蔣介石鐵了心要在山東動手了麼?可是即令是要搞摩擦、掀起[***]高潮,憑這幫烏合之衆又豈會是教導師的對手,一旦開打,那還不是秋風掃落葉麼?而且,現在不是歷史上,歷史上這個時候[***]在山東的地方武裝兵力高達15萬人甚至19萬人,現在這些[***]地方武裝總兵力絕對超不過五萬人,除了張裡元部勢力大、有萬把人、可能和歷史上差不多外,其它的規模都不大。八路軍在山東勢力這麼強大,誰還去當[***]的地方武裝的兵麼!

想了半天,劉一民纔想明白,這是沈鴻烈見到蔣介石了,不然的話,蔣介石根本就不可能知道這些人。看來,蔣介石也清楚除張裡元以外其它人的實力都很弱,只不過是要給他們一個統一的正規的番號,讓八路軍拿他們沒辦法,好讓他們在擴張勢力!

這老蔣還真是想的美!

冷靜下來的劉一民,總算轉過身來了,對沈醉說:“我有幾個意思請你向蔣委員長報告,你記錄一下。”

沈醉忙掏出筆和本。

劉一民語調平穩,不疾不徐:“電令收悉。除申明山東需團結抗戰外,其餘均錯誤。一、韓復渠難逃時,山東七個專區除範築先、張裡元堅守外,其餘政斧人員皆逃之夭夭。就是範築先的第六專區和張裡元的第三專區,也有部分縣、區長投敵,部分逃逸。我部東進山東後,組織發動民衆抗戰,勢必恢復政權組織。現山東已經建立冀魯邊、魯西、魯西南、魯南、魯東南、魯中、清河、膠萊、膠東九個專員行署,由國民革命軍十八集團軍旅級幹部擔任行署專員,全省108個縣全部經過明煮選舉成立了抗曰明煮政斧。這些基層政權是經過民選產生的,屬於合法政權,能夠代表民意,領導山東民衆團結抗戰。現在,以國民政斧行政院名義重新劃分山東專區、任命專員、縣長,從法理上講,是中央政權侵蝕山東地方政斧權利,是對山東民衆明煮選舉政斧的明煮權利的踐踏,違背三明煮義中對民權的主張,也違背中華民國相關法律。對此,我部堅決不予認同,山東人民也堅決抵制。而且,從委任的名單上可以看出,所委任的十四個專區的專員基本上都是盧溝橋事變後打着抗曰旗號拉隊伍的傢伙,這些人中相當一部分過去都是土匪。象十四專區專員張景月,本身就是軍閥張宗昌部餘孽,有綁票、劫道的醜惡歷史,是老百姓眼中的土匪。任用這樣的人當專員、當師長,不知出於何人主意?至於任命的107個縣長,有名的都是被老百姓罵的人,無名的都是沈鴻烈短期培訓的人,如何能擔當起主政一縣的責任?山東人民不需要這樣的父母官,請收回成命。二、山東歷經曰軍重兵掃蕩,[***]殘餘地方武裝所剩無幾,是依靠八路軍保護才生存下來的。最大一股是魯南張裡元部,約一萬人。該部兩個保安團曾協助龐炳勳部守臨沂,有戰功,抗曰還算堅決。我軍對其也格外幫助,派幹部幫助其訓練部隊。其次是張天佐部,此人原屬厲文禮下屬,依靠打劫逃跑的壽光縣長宋憲章和昌樂縣長王金嶽攜帶的稅款拉隊伍,兵力有限,不超過2000人,在曰軍掃蕩中遭受重創,不見其打鬼子,只見其派糧款,駐地周邊民怨沸騰。第三是張景月,第四是申從周。其它各部或幾十人、或幾百人,很少有上千人的。軍委會任命這幫只知道禍害老百姓不知道小鬼子長什麼樣子的人當師長、旅長、團長,是對山東民衆的欺辱,是對抗曰有功將士的欺辱,是爲曰軍編練僞軍。可以斷言,一旦我軍主力撤離山東,形勢吃緊,這些人中絕大部分都會投敵當僞軍,調轉槍口打抗曰軍隊。軍委會這是在種禍!三、作爲一國領袖,做不到英明偉大也就算了,最起碼要做到處事公正,開誠佈公。想這樣子處置軍國大事,怎麼看都有上海灘青皮流氓那種做派的影子。這一定是那些躲在大後方逍遙自在的幕僚的主意,實際上起到的作用是陷蔣委員長於不義。八路軍抗戰是爲了救國救亡,不是爲了升官發財,不要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再說,本人也不稀罕蔣委員長的官。四、重申兩句話,一是搞摩擦着死!二是人不犯我我不犯人,人若犯我我必犯人。請軍委會諸位高參謹記。”

(未完待續)

第1章 這也是穿越第1168 敦促第810章 紐約(下)第632章 風雨如磐第1232章 陰狠的岡村寧次第1141章 警告第609章 光明在前(續)第1001章 醞釀第1405章 空中優勢(續)第720章 一夜三驚(續)第787章 警兆一四七六一聲嘆息第1349章 勸降第1308章 同仇敵愾第88章 成都風雲(二)第53章 席捲黔東南(六)第672章 烈火陣第5章 鐵流後衛尖兵連第605章 彙報第1098章 漫長的一天(下)第677章 醋意第867章 白彥鎮(續)第877章 由他去吧第1578章 躍馬東京第630章 杉杉元登場第700章 南打北拉(六)第312章 揮師東進(三)第714章 血沃冀魯邊(六)第563章 破城(二)第1221章 親情第698章 南打北拉(四)第1108章 勢如破竹第1492章 推心置腹第1098章 漫長的一天(下)第114章 向北突擊第272章 風雨冀中(二)第561章 動員第1527章 岡村寧次,久聞大名!第612章 中央委員第621章 南嶽軍事會議第1484章 灤河大戰(中)第1563章 登陸金蘭灣第1473章 燃燒的海洋第1211章 文化精英(續)第1161章 借勢第925章 清清蒙陽河第1218章 佈局東北(續)第1143章 博弈第768章 鐵拳第759章 惡人先告狀第137章 東風第一枝(五)第680章 安丘事變(二)第1584章 番外 六、日本戰後重建問題第386章 魯中戰役(九)第1455章 三千里江山第1233章 三光政策第1244章 站在遼東大地上第105章 聚首德陽(二)第1041章 一槍撂倒第257章 一九三八年的元旦(六)第1211章 文化精英(續)第1323章 破釜沉舟第474章 冷槍冷炮運動(五)第723章 拖刀計(續)第551章 呼呼啦啦掉鐵鳥(續)第138章 東風第一枝(六)第295章 冀南一日(一)第34章 溪口之戰(三)第1280章 攻克錦州第582章 戰地通訊第1050章 壯行第1126章 佳人遠行第6章 激戰古嶺頭第63章 血戰羊坪鎮(二)第1173章 震動第149章 天水會戰(三)第1410章 十四師團覆滅第1391章 長春大空戰(續)第1128章 征服第39章 溪口之戰(八)第71章 遵義會議(二)第140章 東風第一枝(八)第937章 火箭炮VS飛機場第1513章 摘桃子問題第1338章 亂了方寸第838章 日本救國軍(中)第144章 談判(四)第654章 向前、向前、向前(二)第1434章 神兵天降第532章 三疊浪(一)第924章 回鍋雞第691章 特戰對決(續)第1169章 八幡制鐵所的大火第509章 景芝古鎮第1161章 借勢第305章 子洪口(一)第721章 戰略反思第1012章 雷霆萬鈞第603章 壺口觀瀑第131章 新年快樂(七)
第1章 這也是穿越第1168 敦促第810章 紐約(下)第632章 風雨如磐第1232章 陰狠的岡村寧次第1141章 警告第609章 光明在前(續)第1001章 醞釀第1405章 空中優勢(續)第720章 一夜三驚(續)第787章 警兆一四七六一聲嘆息第1349章 勸降第1308章 同仇敵愾第88章 成都風雲(二)第53章 席捲黔東南(六)第672章 烈火陣第5章 鐵流後衛尖兵連第605章 彙報第1098章 漫長的一天(下)第677章 醋意第867章 白彥鎮(續)第877章 由他去吧第1578章 躍馬東京第630章 杉杉元登場第700章 南打北拉(六)第312章 揮師東進(三)第714章 血沃冀魯邊(六)第563章 破城(二)第1221章 親情第698章 南打北拉(四)第1108章 勢如破竹第1492章 推心置腹第1098章 漫長的一天(下)第114章 向北突擊第272章 風雨冀中(二)第561章 動員第1527章 岡村寧次,久聞大名!第612章 中央委員第621章 南嶽軍事會議第1484章 灤河大戰(中)第1563章 登陸金蘭灣第1473章 燃燒的海洋第1211章 文化精英(續)第1161章 借勢第925章 清清蒙陽河第1218章 佈局東北(續)第1143章 博弈第768章 鐵拳第759章 惡人先告狀第137章 東風第一枝(五)第680章 安丘事變(二)第1584章 番外 六、日本戰後重建問題第386章 魯中戰役(九)第1455章 三千里江山第1233章 三光政策第1244章 站在遼東大地上第105章 聚首德陽(二)第1041章 一槍撂倒第257章 一九三八年的元旦(六)第1211章 文化精英(續)第1323章 破釜沉舟第474章 冷槍冷炮運動(五)第723章 拖刀計(續)第551章 呼呼啦啦掉鐵鳥(續)第138章 東風第一枝(六)第295章 冀南一日(一)第34章 溪口之戰(三)第1280章 攻克錦州第582章 戰地通訊第1050章 壯行第1126章 佳人遠行第6章 激戰古嶺頭第63章 血戰羊坪鎮(二)第1173章 震動第149章 天水會戰(三)第1410章 十四師團覆滅第1391章 長春大空戰(續)第1128章 征服第39章 溪口之戰(八)第71章 遵義會議(二)第140章 東風第一枝(八)第937章 火箭炮VS飛機場第1513章 摘桃子問題第1338章 亂了方寸第838章 日本救國軍(中)第144章 談判(四)第654章 向前、向前、向前(二)第1434章 神兵天降第532章 三疊浪(一)第924章 回鍋雞第691章 特戰對決(續)第1169章 八幡制鐵所的大火第509章 景芝古鎮第1161章 借勢第305章 子洪口(一)第721章 戰略反思第1012章 雷霆萬鈞第603章 壺口觀瀑第131章 新年快樂(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