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到家,就聞到了魚湯的鮮味,同樣是養殖的,可和二十年後有着本質的區別,現在還沒有飼料什麼的,餵魚的料都是自家糧食拌的。可不像後世,聽說給蝦要吃避孕藥的。
溫暖美美的喝了一大碗魚湯,真讓人回味呢,至於別的菜,一個土豆絲,一盤小蔥拌豆腐,味道就一般了,溫暖都懷疑土豆絲裡放油沒,至於小蔥拌豆腐,豆腐料十足,也很有豆味,可是拌料太少,就放了鹽。溫暖撓頭,味精呢?陳醋呢?香油呢?說實話,溫暖家的生活水平在村子來說還是不錯的,但現在的人們都是勤儉慣了的,生活要求基本以吃飽穿暖爲主。這可爲難溫暖了,要知道“吃”是溫暖一生的追求,溫暖在上大學後就堅持自己賺生活費了,幫助爸媽減輕負擔是一部分原因,最主要的是,溫暖覺得拿爸媽給的生活費去吃喝很彆扭。溫暖多想和奶奶說,咱別一吃魚就燉行不?糖醋也不錯的,紅燒也成呀。您要不會,我來。可想想自己這小胳膊小腿的,溫暖和自己說,再等等,麪包會有的,牛奶也會有的。
“溫暖,你今天有作業不?快去寫,等你寫完再開電視。”溫媽媽命令道,溫暖現在很糾結,今天小姨還真留了作業,要求把人、大、太三個字用田字格抄寫每個兩行,爲了鼓勵溫暖,小姨還給溫暖每個字寫了兩個範字,但問題是,溫暖覺得小姨還沒自己寫的好看呢,故意寫醜些倒也不是不可以,但醜到什麼程度,也不能跟以前有太大區別吧。所以,溫暖一回來就找以前的作業本,被奶奶告知在廁所當擦屁股紙了,溫暖悲憤了,真是的,也不怕鉛中毒。
“爸,你陪我!”溫暖向溫爸爸撒嬌道,
“姐,姐,我也去”“我也去!”溫赫和溫曦也不甘寂寞了,
“老老實實的,不許妨礙你姐。”大BOSS溫媽媽發話了,雙胞胎扁扁嘴兒,不敢鬧騰了。
“走,大兒子,咱去西屋書桌上寫去。”溫爸爸趕緊帶着溫暖撤了,
溫暖故意寫了一個巨醜的人字,問道“老爸,我這字有進步不?”
“這字寫得可不咋地,大兒子,要不老爸把着你手寫?”
“不用,我自己來,這個呢?”
“這個還成,和你上次差不多了。你得好好寫,你小姨給你開多少小竈呢。”溫爸爸已經語重心長了,“大兒子,你快點,一會《紅樓夢》就開始了啊!”
“嗯,就好了。”要說87年版的《紅樓夢》還是很經典的,不過,溫暖都看了不下二遍了,當然不感興趣了。“好了,老爸,我寫完了。”
“完了,今天可夠快的,去東屋看電視去。”溫爸爸麻利地抱着溫暖三五步就到了東屋,“溫暖,作業寫完了?”
“溫暖,來大媽這,大媽給你帶糖了!”....
暈,溫暖怎麼忘了這一茬了,前湖村本身就不大,還不到百戶人家,有電視的也就不到二十家,而且還都是黑白的,今年老爸將家裡的積蓄還和大姑家借了些,花了三千多買了一臺進口三洋牌二十四寸彩電,當時全村都轟動了呢。(詳細情況來自溫爸爸、溫奶奶。溫爸爸:什麼纔不到20家有電視,還是黑白的,什麼咱家是咱村第一臺彩電呀!溫奶奶:彩的是好看,可也太貴了,還借你大姑家小一千呢。)雖然讓別人羨慕嫉妒恨了一把,但也有了後遺症,一到電視點,家裡最少來二三家,坐滿滿一炕沿,溫暖只能坐小馬紮。雙胞胎因爲小,還是能佔到地方的。
今天正演到第三集,劉姥姥一進榮王府,雖然玩暖看過不下二遍了,但還是笑的前仰後合的。要知道,現在在農村除了看電視可沒什麼娛樂了,即使溫暖不看,也睡不着不是。到了廣告時間,大家一些情節展開了討論,慢慢就說到了孩子的名字上,都誇溫家這三個孩子的名字起得好,一聽就是文化人起的。溫暖翻了翻白眼,關於她的名字是這樣來的,溫暖一出生,溫爸爸就找出了《中華漢語詞典》查關於溫的詞語,有以下備選:溫柔、溫暖、溫情、溫和....溫媽媽拍板,就溫暖吧,不都說閨女是媽媽的小棉襖麼,好不好看是其次,暖和就行,看來溫媽媽也是有幽默細胞的。至於雙胞胎的名字,就更有意思了,溫爸爸照例求助詞典大人,可卻沒什麼滿意的,都百天了雙胞胎都沒有名字,只能大寶二寶的叫,溫媽看不下去了,拿了100個紅皮雞蛋跟後村的王爺爺(聽說是北大畢業的,學問非常好。)求了兩名字——溫赫和溫曦,出自詩仙李白的《登黃山凌歊臺送族弟溧陽尉濟充泛舟赴華陰》——炎赫五月中,朱曦爍河堤。恰好這首詩也講的是兄弟之情。溫暖一直覺得弟弟們的名字不錯,至於自己的麼,雖然是查詞典得來的,但不妨礙溫暖的後續加工,不就是帶“暖”的詩麼,要多少有多少,隨便挑。(原諒傲嬌的溫暖童鞋的羨慕嫉妒恨吧!)
題臨安邸林升
山外青山樓外樓,西湖歌舞幾時休。
暖風薰得遊人醉,直把杭州當汴州。
武夷茶歌范仲淹
年年春自東南來,建溪先暖冰微開。
溪邊奇茗冠天下,武夷仙人從古栽。
元日王安石
爆竹聲中一歲除,春風送暖入屠蘇。
千門萬戶瞳瞳日,總把新桃換舊符。
抵楚門李仕興
楚門山色散煙霞,人到江南識永加。
半壟石田多種麥,一冬園樹尚開花。
海天日暖魚堪釣,潮浦船回酒可賒。
傍水人家無十室,九憑舟楫作生涯。
惠崇春江晚景蘇軾
竹外桃花三兩枝,春江水暖鴨先知。
簍蒿滿地蘆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時。
浣溪沙杜甫
照日深紅暖見魚,連村綠暗晚藏烏,黃童白叟聚雎盱。
麋鹿逢人雖未慣,猿猱聞鼓不須呼,歸來說與採桑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