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3章 徹底決裂

有宋一代,航海技術日臻成熟,海運以及航海貿易,更是在帝國的貿易之中,比重佔有相當大的比例。

賴之以航海貿易的發展,海上交通比之陸路更加的受人歡迎,尤其是南北相距千里的情況之下,選擇走水路確實要比走陸路更加的省時間。

基於國勢危急,大金國樞密使,老將完顏襄乘坐着海船,帶着幾分屈辱和憤怒,從海河口就往臨安城而去。

完顏襄怎麼也沒有想到,戰爭進行到現在,主動求和的一方,竟然是自己,竟然是大金國,這是他乃至大金上下衆多文武皆不曾想象到的。

甚至,當濟國公徒單鎰將中原大戰的情況帶回到中都,將完顏匡兵敗之後的那幾句肺腑之言帶回到中都的時候,人人都以爲他是在開玩笑。可是緊接着洛陽城失陷、顧同率領大軍緊逼汴梁城的時候,所有人才明白,中原一戰,己方失敗的是多麼的徹底。

“十五萬人啊,就是十五萬頭豬,也不至於短短一個月的時間就落敗至斯啊?完顏匡啊完顏匡,你誤我大金萬年基業啊!”

船首的甲板上,望着波濤洶涌的海浪,完顏襄的心思起伏的卻更加厲害。

儘管徒單鎰多次陳述,中原一戰戰敗,乃是緣於晉軍太過強大,可是完顏襄卻難以相信,認爲這是徒單鎰爲自己的開解之詞,完顏襄將戰爭的失敗,完完整整的歸結爲完顏匡指揮不當,致使軍隊陷入被動。

可憐最後一刻還在爲大金國的未來選擇了忍辱負重的完顏匡,要是知道完顏襄居然這樣的指責他,卻不知他會是個什麼心思。

議和的艦隊,在山東萊州靠岸做了一次補給,然後打探到顧同的大軍正在日夜攻打汴梁城的消息後,完顏襄就再也不敢耽誤時間。

汴梁不失,猶還可以作爲停戰的籌碼來和臨安朝廷談判,要是汴梁城丟失了,不僅讓他會失去一件賴以談判的籌碼,更重要的是晉軍將會進一步隔斷江淮戰場之上的僕散揆的軍隊。

僕散揆大軍不敗或者說戰鬥力猶存,那麼必將是臨安議和的重要支撐力量,反之,一旦顧同發瘋截斷僕散揆軍隊的退路,並圍殲了這支大金國最後的戰鬥力的話,那麼議和就將變成投降。

決不允許這種場面出現的完顏襄,此時也不得不放下心中的政見,暗自爲僕散揆和僕散揆的軍隊祈禱。

一路惶惶之中,完顏襄的船隊,終究還是來到了臨安城。

金國樞密使來國都議和?

瞬間,這則消息就傳遍了臨安城的大街小巷。

初始人們還以爲這是哪家小孩編的瞎話,可是等到完顏襄進城的當日,當真正切切的看到完顏襄走進臨安城的時候,城中的百姓,悲喜交加,紛紛落淚。

一百多年了,從來只有大宋被大金打的主動求和,可是誰能想到,有朝一日,女真人竟然也像當初的宋人一樣,帶着沮喪,進入敵國都城祈合?

漸漸的,百姓們就開始打聽內幕,欣喜過後,人們都想知道爲什麼,是什麼讓大金國低下了高昂的頭顱前來祈合?

消息靈通者,很快將這中間的內幕打探了清楚,原來,這是因爲晉王顧同的軍隊在中原戰場上擊敗了女真軍隊十五萬,奪下了洛陽城,指日就可以收復東京,將女真韃子趕出中原,女真皇帝亂了方寸,這纔派人來求和來了。

瞬間,江南百姓都知道了比嶽武穆還要厲害的顧王爺,尤其是那些當年逼不得已從中原逃到江南的百姓,更是家家戶戶立起了顧同的長生牌位。想到用不了多久,就可以渡江北上,回到魂牽夢繞的故鄉,所有人,不禁爲之長泣。

故土情懷,是中華民族心中難以割捨的一道坎,不管是百年還是千年,尋根認祖,落葉歸根,始終都是每一個炎黃子孫的內心真誠的呼喚。

百姓們喜極而泣,可是朝堂之上的大臣們,卻集體沉默了。

就連力主北伐的韓陀胄,在見到金國樞密使完顏襄之後,也不知道該說點什麼了,只得派禮部官員,將完顏襄安置在鴻盧寺的國賓館中,在行商談之事。

韓侂冑由韓陀胄的難處。

傾力北伐,收復失地,是他一力主導的固然不錯,但是他是爲了自己的功名業績而行此舉的,他怎麼也沒有想到,本該是自己應該得到的榮譽,應該得到的稱讚,竟然全部讓那個從金國歸附過來的豎子奪去了。

好比擺在你面前的一盆肉,好端端的被人吃了,換做是誰,恐怕心裡面都會憋得慌。

更何況面對勢力日漸壯大,又不怎麼聽話的顧同,韓陀胄確實不得不小心面對。想到十幾萬的女真鐵騎,在晉軍面前,也敗得那麼徹底,要是顧同真的有異心,再回過頭來將趙宋朝廷給奪了權,那他韓侂冑豈不是就要背上誤國誤民的帽子了?

韓陀胄絕對不會允許朝堂之上,出現一個隨時可能危及到自己的政治對手,是以再見到完顏襄的瞬間,他就派人立刻傳令,命令江淮戰場上的宋軍停止作戰,命令顧同暫停攻打汴梁城的戰鬥,然後靜待議和結果的出現。

韓侂冑命令一下,立時,臨安城中就傳起了罵聲一片,所有力主興兵收復疆土的主戰派人士怎麼也沒有想到,韓陀胄竟然在這個關鍵時刻退避了,竟然在己方軍隊佔淨優勢的情況下選擇了議和,一時之間,‘倒韓’和‘秦檜第二’的罵聲,就響徹整個江南大地。

而受到韓侂冑停戰命令的江淮戰場之上的宋軍,也都如同吃了蒼蠅一樣,心裡面憋得難受。

將士們都心想着和晉軍南北夾擊僕散揆的軍隊,然後一路北上,攻下金國中都呢,卻沒有想到,眼見着勝利在望的時候,朝廷居然選擇了停戰議和?

大罵韓陀胄奸佞誤國的聲音,此起彼伏,不過正是這樣的情況下,史彌遠等一夥主和派卻暗暗笑了起來。

北伐中原,收復失地,於主和派而言,是萬萬不能的。

因爲這就意味着他們江南士族的力量會被重新削弱,而一旦汴京收復,皇帝將都城遷回到北方的時候,南人的優越地位將會不復存在。

事關整個江南士族的利益,所以史彌遠等人,比任何人都希望看到議和的場面。但是這一次,史彌遠學乖了,他不會主動出頭,他要讓韓侂冑出頭,要讓韓侂冑當冤大頭,讓韓陀胄揹負罵名,然後,他就可以順利的實施他的計劃了。

史彌遠打的好算盤,可是他卻不知道,顧同的眼睛,一直都在觀望着臨安城裡面的動靜。

就如力主繼續北伐收復失地的老百姓觀望着顧同的表態一樣,顧同也在等着大宋天子的表態呢。

一句話,如果大宋天子要他繼續北伐,他顧同絕對不會二話,一定會把北方失地盡數收復,一定會將趙宋王朝推向一個新的歷史高度,反之,當今天子趙擴如果選擇議和的話,那麼他顧同就徹底的對這個王朝失望了`````

是以在韓侂冑的命令傳到汴梁城下的時候,顧同就勒令軍隊,暫緩攻城的態勢,當然,並不是徹底的停戰,而是包圍汴梁城,繼續向四周進軍,收復那些州府城池,從而形成對汴梁城的孤立和包圍。

張復亨、羅通等誓死追隨顧同的臣子們,也都知道顧同再等待,等待着臨安城裡面的最後抉擇。

這個抉擇不僅關乎到接下來金國的存亡,也關乎到顧同日後的地位。

大宋天子如果選擇繼續北伐,那麼依着他們對顧同的瞭解,顧同必然會選擇位極人臣的道路,可是,大宋天子選擇了議和的話,那麼趙宋王朝,將會永遠的失去顧同的心,而對大宋朝廷失望的顧同,也必然會走上登峰造極的道路。

水漲船高,張復亨等人,莫不希望顧同開闢自己的王朝,開闢自己的基業,而不是給趙官家治理天下,因此,他們竟然在心中隱隱祈禱着趙擴做出愚蠢的選擇。

臨安城皇宮之中的宋天子趙擴,怎麼也不會想到,自己的決定,竟然會有這樣的重要。

想他登基以來,從來都是‘垂拱而治’,君權旁落權相手中,于軍國大事,哪裡有什麼個人的主見?

是以在韓侂冑上書請求趙擴下詔書‘議和’、‘停戰’的時候,趙擴同意了。

蓋着皇帝寶璽的詔書,從臨安城裡面馬不停蹄的傳送到了猶在戰爭狀態之中的各個州府和軍隊手中,收到停戰詔書,將軍們盡多失望,可是皇命難違,戰爭,不得已停止了。

顧同失望了,徹底的對大宋天子,對趙宋王朝失望了。

這個皇室已經失去了他可以擁護的資格,一個連是非利弊都沒有判斷能力的皇帝有什麼資格值得他去跪拜?去臣服?

“趙匡胤啊趙匡胤,枉你一杆九龍杖打下的大好河山了,罷罷罷,既然你的子孫不肖,那麼顧某人,就來接手吧!”

此刻,顧同的內心,和大宋王朝徹底的決裂了。

第134章 刑問第636章 終戰(三)第497章 不自量力第613章 盟約,利益交換第635章 終戰(二)第292章 拉攏第518章 議立第82章 離情第317章 殲敵第258章 投名狀第537章 敕封重陽第549章 釜底抽薪第85章 此去雲中,路遠且險(中)第468章 核心、圈子第508章 奇兵第572章 精心凝神,等待戰機第95章 草原風光無限好第43章 隴西李氏(下)第260章 偷襲失敗第567章 勝王敗寇,冷血屠殺第445章 奪權(八)第491章 兵臨城下(一)第341章 進軍關中(下)第231章 推還是不推?第169章 開府七件事(下)第71章 練兵(四)第254章 背叛第294章 逆鱗第352章 鏖戰長安(四)第356章 鏖兵長安(八)第558章 魚兒上鉤第638章 終戰(五)第604章 安詳,辭舊迎新第257章 對陣第148章 柳家事第168章 開府七件事(上)第79章 火藥帶來的慾望(下)第169章 開府七件事(下)第389章 出征第450章 遷都(上)第314章 嫁禍第206章 代帝巡狩(上)第360章 佈網(上)第178章 伶牙俐齒第205章 朝堂、升官第434章 議和(上)第470章 溫情(下)第527章 單刀直入第398章 第三白九十二章 說降第536章 罪昭天下第89章 大人物第577章 誘敵出城(下)第251章 攻城(下)第2章 陋屋與孀嫂第23章 樓蘭女第349章 鏖戰長安(一)第348章 戰前(下)第118章 夜幕下的隱秘第497章 不自量力第184章 苦難歷盡,良緣始解第267章 炮轟克夷門(下)第383章 柔情第429章 刺韓(一)第437章 皇帝的求援信第605章 雙喜,喜得龍鳳第267章 炮轟克夷門(下)第630章 遇刺第227章 打的就是你第123章 大戰闊亦田(二)第588章 血債血償第467章 新的開始第155章 刀槍相向第593章 開疆闢土第113章 衆汗之汗(上)第461章 危急第171章 郎情妾意第255章 突襲第490章 潰敗第409章 老爺,抱緊我(上)第312章 反間第324章 定心第32章 此去終南雲深處(上)第463章 甕中捉鱉(中)第384章 土地第536章 罪昭天下第405章 安定大理(下)第601章 信心和謹慎第259章 各自應對第548章 出招第525章 勾心鬥角第350章 鏖戰長安(二)第145章 平叛(下)第446章 定局第552章 天羅地網第437章 皇帝的求援信第447章 行刑第226章 毒計攻心第553章 喧囂落定第349章 鏖戰長安(一)第541章 龍騰
第134章 刑問第636章 終戰(三)第497章 不自量力第613章 盟約,利益交換第635章 終戰(二)第292章 拉攏第518章 議立第82章 離情第317章 殲敵第258章 投名狀第537章 敕封重陽第549章 釜底抽薪第85章 此去雲中,路遠且險(中)第468章 核心、圈子第508章 奇兵第572章 精心凝神,等待戰機第95章 草原風光無限好第43章 隴西李氏(下)第260章 偷襲失敗第567章 勝王敗寇,冷血屠殺第445章 奪權(八)第491章 兵臨城下(一)第341章 進軍關中(下)第231章 推還是不推?第169章 開府七件事(下)第71章 練兵(四)第254章 背叛第294章 逆鱗第352章 鏖戰長安(四)第356章 鏖兵長安(八)第558章 魚兒上鉤第638章 終戰(五)第604章 安詳,辭舊迎新第257章 對陣第148章 柳家事第168章 開府七件事(上)第79章 火藥帶來的慾望(下)第169章 開府七件事(下)第389章 出征第450章 遷都(上)第314章 嫁禍第206章 代帝巡狩(上)第360章 佈網(上)第178章 伶牙俐齒第205章 朝堂、升官第434章 議和(上)第470章 溫情(下)第527章 單刀直入第398章 第三白九十二章 說降第536章 罪昭天下第89章 大人物第577章 誘敵出城(下)第251章 攻城(下)第2章 陋屋與孀嫂第23章 樓蘭女第349章 鏖戰長安(一)第348章 戰前(下)第118章 夜幕下的隱秘第497章 不自量力第184章 苦難歷盡,良緣始解第267章 炮轟克夷門(下)第383章 柔情第429章 刺韓(一)第437章 皇帝的求援信第605章 雙喜,喜得龍鳳第267章 炮轟克夷門(下)第630章 遇刺第227章 打的就是你第123章 大戰闊亦田(二)第588章 血債血償第467章 新的開始第155章 刀槍相向第593章 開疆闢土第113章 衆汗之汗(上)第461章 危急第171章 郎情妾意第255章 突襲第490章 潰敗第409章 老爺,抱緊我(上)第312章 反間第324章 定心第32章 此去終南雲深處(上)第463章 甕中捉鱉(中)第384章 土地第536章 罪昭天下第405章 安定大理(下)第601章 信心和謹慎第259章 各自應對第548章 出招第525章 勾心鬥角第350章 鏖戰長安(二)第145章 平叛(下)第446章 定局第552章 天羅地網第437章 皇帝的求援信第447章 行刑第226章 毒計攻心第553章 喧囂落定第349章 鏖戰長安(一)第541章 龍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