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0章 遷都(上)

遷都之事,顧同也是獨自想了很久了,之所以覺得應該儘快施行,其實還是爲了後面一系列的政治改革考慮。

江南各州府,自宋高宗趙構南渡之後,隱隱然之間就開始以正統自居,賴着手中的權力和財產,在政治上,支持秦檜、史彌遠等投降派,反對北伐,且長久以來,依靠着南方穩定的社會局面,把控朝政,大小官員,也盡多江南人士,像辛棄疾那樣的北人,不僅在朝堂上受到江南世族排擠打壓,而且後者還蔑稱其爲‘歸正人’。

從文化形態上來說,其實這是一種相當病態的自我崇高現象,軍事上對北朝作戰連連失敗,是以就抱團取暖,自視清高。百年時間下來,自然對於國家的發展形成了巨大的阻礙。

顧同不好去評價江南世族這種‘病態心理’,因爲人家是站在自己的利益上去衡量問題的,就像現在,他想要遷都北上,藉以平衡南北勢力,鼓勵北伐戰爭一樣,都是從各自不同的利益角度去考慮這些問題的。

顧同知道,拿下四大家族,將史彌遠、錢象祖等人梟首示衆,只不過是表面上讓江南世族臣服了下來,但是,這不代表,在遷都這樣大的事情上,江南世族會繼續妥協。

這是一場硬仗,也是一場不得不打的戰爭。

拋開平衡南北利益集團的政治生態不說,只論對於將來的蒙古、西夏乃至征伐西遼、吐蕃的戰爭而言,都城也是一定要遷到北方去的。

“天子守國門”。唯有如此,面對北方草原遊牧民族,國家力量纔可以抱成團,凝成一股力量。

長安,不是顧同心中最理想的都城所在,從將來的大航海時代而言,燕京無疑是最好的選擇,可是燕京現在還沒有拿下,加上西北局勢最爲複雜,長安又是他的大本營所在,所以先遷都長安,是一個非常好的選擇。

定下心思,顧同將自己的心腹全部聚集了起來,並將自己的心思說了出來。

聽完顧同的想法之後,除了南人出身的宋鞏、葉適等人之外,陳季常、張復亨、張嘉貞、路伯達、胥鼎等人自然無不同意,短短的兩個月時間裡,他們也感受到了來自江南士紳集團或深或淺的敵意,雖然這些仇視,他們並不看在眼中,但是這不代表就這樣忽視不見,在北伐關鍵當口,在國家重建之時,少一些阻隔,當然是最好的了。

葉適聽罷,不無憂慮的說道:“主公,匆匆提議遷都,恐遭天下人非議啊!”

宋鞏也附和道:“非議都是其次,關鍵是江南各族會不會從中搗亂,老臣聽說他們在暗中秘密集會了好幾次,怕是有什麼陰謀,不得不防啊!”

這個時候了,宋鞏也顧不上會被人懷疑什麼,連忙將前些時日江南大族約他赴會的事情說了一遭,他是南人,可是卻也不想國家繼續亂下去,況且顧同對他有知遇之恩,他也不想辜負了顧同。

聽着宋鞏忐忑的將江南大族的集會說了出來,顧同臉上淺淺一笑,其實江南大族的行動,他一直都知道,錦衣衛在沈復的帶領下,已經成功的監視了那些蠢蠢欲動者,是以這一次,只要江南世族還要狂妄的企圖拼上一把的話,那麼他肯定會絲毫不留情面的予以反擊。

大國之路,都是用鮮血和白骨堆砌成的!

爲了一個強大的中華帝國,凡是阻擋在他面前的人,都將會無情的從這個世界之上抹去。

“你們說的,我都明白。”顧同面色鎮靜的說道:“可是遷都一事,非行不可,國家陳弊許久,江南官場,冗雜不堪,如果不行遷都,那麼我們的改革步伐,一定會被江南世族一步步的拖垮。”

講到這裡,葉適和宋鞏,臉上表情微微有些觸動,自從他們做了吏部、刑部的尚書之後,對於這些,感受很多。官場之中的人情世故,讓他們的好多想法,不得不擱置起來。

看着感同身受的二人,顧同沒有去挑破,而是繼續說道:“遷都之事,非只爲下一步的政治改革,關鍵也在於北方的戰事。女真人現在是強虜之末了,下一步,我們的目標在於西北,如果都城繼續留在江南的話,軍令、物資調動,勢必會受到阻延,是以爲了國家的統一,遷都長安,也是非行不可!”

顧同說完所有的話之後,葉適和宋鞏才明白了他的用心之深、之遠,二人究竟是有着抱負的人,是以很快就同意了顧同的遷都之意,同時,也拍着胸脯保證,會在親朋、同年之中,宣傳鼓動,爭取在朝廷上爭取到主動權。

葉適二人的表態,讓顧同很是欣喜,至少目前,關於遷都這件事情,已經做到了內部的統一,那麼接下來,無非是在民衆輿論、朝堂以及皇帝那裡爭取到主動。

深知民心之重要的顧同,將遷都造勢的工作交給了張復亨去負責,同時,他也下令,讓路伯達、張嘉貞二人,着手整頓國庫,將遷都之前的一些準備工作做好。

知道遷都這件事情一定會引起軒然大波的顧同,最後對陳季常吩咐道:“季常,從現在起,臨安城戒嚴,我會讓沈復配合你,但凡是發現江南世族有人在暗中活動,全部給我抓起來。”

陳季常點了點頭,同時有些緊張的詢問道:“主公,要不要調一些人馬,監視江南各州府,我怕一旦遷都的事情傳出去之後,下面州府會和江南世族勾連起來,還有出逃海外的夏震,此人掌握着皇后和太子,也不得不防啊!”

陳季常的話,讓顧同也覺得棘手。臨安城現在有蕭成、哲別兩員大將坐鎮,又有神武軍、神機營以及江淮戰場上鄧友龍派出來的兩萬人馬、胥鼎從山東紅襖軍改編來的新軍帶出來的一萬六千多人,足可保臨安城中無事,可是面對江南數十個州府,這些兵力,可就有些捉禁見肘了。

想了一想,顧同說道:“季常,你以樞密院的名義,調任鄧友龍回京出任兵部尚書,江淮防禦使,讓王大節出任,同時,任命畢再遇爲副使,共同執掌江淮戰場上的戰事,命令山東京東防禦使郭倪回京,出任兵部侍郎,山東戰場,交給賀鬍子負責。同時,鄧友龍和郭倪各自帶領兩萬人回防。”

顧同的話音才落,陳季常、張復亨二人就微微頷首,顯然,顧同的這道命令,正確不能在正確了。

將鄧友龍、郭倪二人調回臨安,委以高職,將戰爭的指揮權交給能征善戰的畢再遇、賀鬍子等人,不僅可以加快江淮戰事的結束,同時也能加強臨安城的兵力,增加對江南各州府的震懾,多管齊下,勢必能爲遷都營造出一個好的態勢。

“主公,鄧將軍、郭將軍帶兵回防,會不會給江淮戰場的戰事造成影響?”葉適聽到要調動四萬兵馬回臨安保證遷都之事,心中不由得擔憂了起來。

面對葉適的擔憂,顧同微微一笑,淡淡的說道:“江淮戰事,無須憂慮,我敢斷定,不出一兩個月的時間,僕散揆之兵,必敗!”

顧同滿懷信心的話語,讓葉適有些看不明白,他以爲是僕散揆的兵馬沒有了後勤供給,可是,卻始終難以想到,拖垮江淮戰場上女真兵馬的關鍵竟然會是僕散揆本人。

顧同拍着胸脯保證了不會影響江淮戰事,葉適也只好按捺下心中的不安,積極開始爲了遷都的事情準備。

就在葉適、宋鞏二人,爭取一些可以爭取的朝廷大臣的時候,鄧友龍、郭倪二人,也都收到了樞密院發來的調令,看着加蓋了樞密使的鮮紅大印,二人不敢有所拖延,將戰場上的指揮權,分別交給了相應的接任者,然後就帶着兵馬,火速回京任職。

與此同時,王大節、畢再遇掌握了江淮兵馬,賀鬍子也火速到達山東戰場,將郭倪的五萬兵馬接收,同時節制了紅襖軍的部分人馬,從僕散揆大軍的東邊,發起了攻擊。

江北的陳平、符虎二人也不甘示弱,帶領着晉軍精銳的他們,趁着開春天氣回暖的機會,發動了幾次打規模的戰役,奪下了僕散揆手中爲數不多的幾個城池,然後就和南邊的王大節、畢再遇,東邊的賀鬍子一步一步的靠攏圍近,將僕散揆的兵馬,一點點的壓制。等到元月結束的時候,僕散揆的兵馬,只能在皖南活動了。

戰場上的節節勝利,也讓臨安城中的顧同威名大漲,尤其是百姓之中,更是將顧同看作是武曲星下凡一樣。

趁着名聲高漲的機會,覺得時機成熟的顧同,也不猶豫,立刻派沈復、路鐸等人,將遷都一事,傳散了出去。

當遷都的消息,被有心傳散了出來之後,和顧同的猜想一樣,江南世族以及一些不願意帝都北遷的州府實權派人物,立時活動了起來。

遷都、遷都,被顧同這一手釜底抽薪逼急了的江南世族,也顧不上臨安城中的近十萬大軍的虎視眈眈,一個個吵嚷着,要求面見皇帝,當廷議論遷都一事。

本來打算下黑手將反對遷都的人一一滅掉,可是聽到這些人要在朝堂上辯個高下,顧同心中一喜,就答應了下來。

第78章 火藥帶來的慾望(上)第197章 羣芳吐蕊,會於一庭(下)第11章 沈大官人(下)第9章 改觀以及改變第150章 夾谷石裡哥的怒火第93章 佈局(中)第619章 入甕第399章 大理簡史第567章 勝王敗寇,冷血屠殺第454章 戰淮(三)第237章 商議第604章 安詳,辭舊迎新第69章 練兵(二)第443章 奪權(六)第255章 突襲第223章 顧同的應對第60章 天山雪蟾第254章 背叛第6章 一文錢第375章 除賊(五)第11章 沈大官人(下)第564章 乘風萬里,揚帆起航第182章 在這裡建座城第325章 三(上)第302章 芸娘生子,顧同有後第132章 暗流第447章 行刑第240章 再次被貶第477章 瓦解第325章 三(上)第436章 該我們出手了第410章 老爺,抱緊我(下)第220章 活着回去(上)第265章 變故第433章 索權第293章 憤怒第331章 欺君第516章 收網第346章 士氣如虹第241章 古道、小城第528章 自作孽,不可活第211章 家家有本難唸的經第167章 入主西京第489章 圍殺第534章 萊山殲敵第575章 大軍圍城,各懷鬼胎第224章 咱們走着瞧第330章 投靠第633章 開戰第531章 錦衣夜行(上)第498章 自取其辱第423章 徹底決裂第200章 立斬不赦第304章 時局第622章 部署第471章 大朝會第365章 稼軒、放翁第336章 最後的準備(下)第328章 大換血第297章 炙手可熱第290章 危害第284章 資本第20章 籌建餘慶堂(四)第476章 推行第570章 發兵攻城,以直破曲第196章 羣芳吐蕊,會於一庭(中)第403章 激戰蒼山(下)第534章 萊山殲敵第278章 赴京第352章 鏖戰長安(四)第322章 奪關第216章 消失的三人組第497章 不自量力第495章 兵臨城下(五)第90章 難大同第169章 開府七件事(下)第472章 新政第586章 箭,我爲你擋第230章 世間英雄唯一人第315章 排兵佈陣第240章 再次被貶第450章 遷都(上)第313章 陷阱第379章 塵埃落定第547章 野心第197章 羣芳吐蕊,會於一庭(下)第209章 另有行者第262章 擇將第474章 激辯第492章 兵臨城下(二)第507章 算計第449章 治亂第5章 亂心第222章 營救第268章 撤兵第88章 大同府第90章 難大同第301章 幫我帶幾句話第73章 大比武(上)第26章 生命,即吾榮耀
第78章 火藥帶來的慾望(上)第197章 羣芳吐蕊,會於一庭(下)第11章 沈大官人(下)第9章 改觀以及改變第150章 夾谷石裡哥的怒火第93章 佈局(中)第619章 入甕第399章 大理簡史第567章 勝王敗寇,冷血屠殺第454章 戰淮(三)第237章 商議第604章 安詳,辭舊迎新第69章 練兵(二)第443章 奪權(六)第255章 突襲第223章 顧同的應對第60章 天山雪蟾第254章 背叛第6章 一文錢第375章 除賊(五)第11章 沈大官人(下)第564章 乘風萬里,揚帆起航第182章 在這裡建座城第325章 三(上)第302章 芸娘生子,顧同有後第132章 暗流第447章 行刑第240章 再次被貶第477章 瓦解第325章 三(上)第436章 該我們出手了第410章 老爺,抱緊我(下)第220章 活着回去(上)第265章 變故第433章 索權第293章 憤怒第331章 欺君第516章 收網第346章 士氣如虹第241章 古道、小城第528章 自作孽,不可活第211章 家家有本難唸的經第167章 入主西京第489章 圍殺第534章 萊山殲敵第575章 大軍圍城,各懷鬼胎第224章 咱們走着瞧第330章 投靠第633章 開戰第531章 錦衣夜行(上)第498章 自取其辱第423章 徹底決裂第200章 立斬不赦第304章 時局第622章 部署第471章 大朝會第365章 稼軒、放翁第336章 最後的準備(下)第328章 大換血第297章 炙手可熱第290章 危害第284章 資本第20章 籌建餘慶堂(四)第476章 推行第570章 發兵攻城,以直破曲第196章 羣芳吐蕊,會於一庭(中)第403章 激戰蒼山(下)第534章 萊山殲敵第278章 赴京第352章 鏖戰長安(四)第322章 奪關第216章 消失的三人組第497章 不自量力第495章 兵臨城下(五)第90章 難大同第169章 開府七件事(下)第472章 新政第586章 箭,我爲你擋第230章 世間英雄唯一人第315章 排兵佈陣第240章 再次被貶第450章 遷都(上)第313章 陷阱第379章 塵埃落定第547章 野心第197章 羣芳吐蕊,會於一庭(下)第209章 另有行者第262章 擇將第474章 激辯第492章 兵臨城下(二)第507章 算計第449章 治亂第5章 亂心第222章 營救第268章 撤兵第88章 大同府第90章 難大同第301章 幫我帶幾句話第73章 大比武(上)第26章 生命,即吾榮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