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四、六六大順(上)

從澹泊敬誠正殿出來,恭親王領着護衛隨從,前呼後擁着到了肅順府第,主人開了中門,親自迎接,陪客早已到齊。除了顧命八臣以外,另有恭王的一兄一弟:惇王和醇王,主客一共十一位,都換了便衣,先在水閣閒談。

也不過剛剛坐定,聽差來通知肅順,說有戶部司員,從京裡趕到,有要緊公事稟報。

“你沒有看見有貴客在這兒嗎?”肅順申斥聽差,“爲什麼不告訴他,有公事到衙門去接頭。這會,我那兒有工夫見他?”

“原是衙門裡的‘筆帖式’陪了來的,說有一樣要緊東西,得趕快給中堂送了來。”

“好吧!”肅順站起來告了個罪,出去見客去了。

不到一盞茶的工夫,肅順重又回到水閣,春風滿面,顯得極其高興。他身後跟着一名聽差,手裡捧個扁平布包,走進屋子,把布包放在大理石面的紫檀圓桌上,解了開來,裡面是俗不可耐的一板銅錢。

“老六!”肅順大聲叫着恭王,“你看看,‘錢樣子’!”

這一說,紛紛都圍了上來,細看改元以後新錢的樣本,上好雲南銅所鑄的大錢,正面漢文,背面滿文,漢文四字:“祺祥重寶”。拿在手裡沉甸甸地,令人滿意。

恭王頗爲驚訝,也有警惕,肅順處事,一向果斷明快,在這件事上,尤其神速,改元的上諭頒了才幾天,新錢已可開鑄,不能不佩服他辦事認真。同時他又想到,一旦新錢通行,物價下降,小民擁戴,四方稱頌,那時肅順的地位便很難動搖了。

“嗨,六哥,這事兒辦的可真是爽利,”因此,他在大大地恭維了一番以後,隨口問道:“新錢什麼時候發出去啊?”

“照規矩,應該在‘祺祥元年’通用,纔算名副其實,現在市面上現錢缺得厲害,只好通權達變。我想,一行了登極大典,就發出去,也算是恭賀幼主嗣位的一番心意。”肅順得意地又問:“你看,我這個打算如何?”

“好極了!”恭王乘機說道,“照此一說,應該早早回城。”

“那全在你了。”

“怎麼?”恭王愕然,“‘不在其位,不謀其政’,與我何干?”

“你不是總攬‘在京留守’的全責嗎?總要你那兒都妥帖了,才能回城。”

“六哥!”恭王不悅,“怎麼着?你覺得有什麼地方不妥嗎?在京的人,身處危城,苦心撐持,好不容易把個‘撫局’辦成了,今日之下還落了包涵,那不叫人寒心嗎?”

肅順哈哈大笑,拍着恭王的肩說:“老六,你到底還年輕!一句笑話,就掛不住了!好啦,好啦,別發牢騷了,回頭罰哥哥我一杯酒。”

那大剌剌的神情,自然令恭王不快,但轉念一想,正要他如此驕狂自大,疏於戒備,才便於行事。因此,心裡的不快,立刻就消失了。

等到延請入席,主人奉恭王爲首席,恭王一定不肯。論爵位、輩份、年齒,應該鄭親王端華居首,但鄭王與肅順是同父異母的親兄弟,也算半個主人,又當別論,這樣便應五王首座。他是個人云亦云沒主張的人,恭王讓他上坐,他也就當仁不讓坐下來了。

主賓十一位之中,話題自然要聽恭王和肅順挑選,由於那一番半真半假的小小爭執,兩人都存着戒心,不願涉及朝局政務,於是就只有閒談了。旗下貴族,閒居終日,言不及義的本事最大,由端華的鼻菸壺談到古玩,這一下開了載垣的話匣子。怡賢親王允祥,是世宗憲皇帝最信任的一個弟弟,在世之日,賞賜甚厚,數世以來的蓄積,古玩字畫,收藏極富,所以載垣大數家珍,十分得意,據他自己說,“四王”的山水,未曾裱的,還有的是。這話在那些親王、郡王聽來還不覺得什麼,杜翰、匡源、焦祐瀛他們就不免豔羨不止了。

一頓飯吃了有兩個時辰,席散以後,恭王首先告辭,肅順要親自送他到公館,恭王再三辭謝。回到行館一看,果然準備得極其周到,心裡不免轉一轉念頭,有些不大猜得透肅順的態度。兩個人都心照不宣地沒有提起遠在京城的皇太后。

就這片刻間,車馬紛紛,三品以上的官兒,都到公館來謁見請安。恭王一則是累了,再則是行事謹密,一概擋駕,關上房門,好好睡了一覺,直到上了燈才起身。。。。(未完待續)

十二、北國七月(三)十二、英人來華(一)二十五 導火之索(三)七、歌舞昇平(上)二十七、壓力動力(三)二十五 導火之索(四)十三、各顯神通(三)十九、一馬當先(一)十七、三勝三敗(上)十七、非洲有土(四)一、金鼓畫角(二)九十五、英國出手(三)二十六、北海之水(一)二、萬里風沙(三)三十三、朝日鮮鮮(一)十六、爆竹聲中(五)三十九、直抒胸臆(六)十七、金蟬脫殼(下)十七、秀成玉成(下)二十九、顧此失彼(一)四、公使來京(二)七、含笑帷帳(二)六、順而化之(二)十四、武昌大戰(六)三、以勝求和(四)十、東華之門(三)四、五千貂錦(一)十一、大國小國(五)三十六、獨佔剛果(三)二、明月孤雲(五)四十七、永通橋戰(五)七、大南天子(四)二十一、各方角力(三)四十、秋獮熱河(中)十五、九龍治水(三)五、德意志國(三)十九、風起北疆(二)二十八、日月分明(九)三十、同治立後(四)四十七、永通橋戰(五)三十、同治立後(七)五十八、天下熙熙(一)十五、倡議垂簾(三)四十三、檢閱三軍(八)三十四、科場弊案(十二)十九、一馬當先(九)三十四、九流賓客(四)二十八、羣英薈萃(中)七十九、海防大戰(三)三十八、奪宮之變(二)八十六、尷尬之人(一)七十三、南巡之前(三)三十六、臨朝稱制(五)二十六、北海之水(一)二、日出之國(二)二十六、北海之水(六)四十六、壯志凌雲(二)四十二、同文館事(六)十六、財源水患(三)十四、武昌大戰(三)四十二、同文館事(三)四十七、永通橋戰(一)十六、協理六宮(三)三十四、又見泉臺(一)九、阻礙重重(六)七十九、海防大戰(二)十一、宮車晏駕(五)一、六年之後(一)二十八、鏖戰江西(六)二十四、一波已平(三)十一、離間之計(四)一百、駕御升龍(三)十三、浩罕之亂(五)一百零三、慶壽賀捷(二)二十六、一元復始(四)三十七、同治立後(八)三十四、九流賓客(三)七、天津兵備(二)十四、功在詩先(三)三十四、怎定風波(一)二十七、壓力動力(二)七、含笑帷帳(二)二十二、同治七年(三)二十八、鏖戰江西(九)二、明月孤雲(五)十一、大國小國(八)一百零一、真正所圖(一)三十一、中宮皇后(四)七十二、水陸並進(一)七十三、鎮南關外(四)三十九、欲取姑予(四)二十五、白雲蒼狗(九)三十七、天下無主(二)三、東北總督(三)九十五、英國出手(三)四十九、一進一退(一)一百、駕御升龍(三)一百零一、真正所圖(二)七、大南天子(二)二十九、處處籌謀(三)
十二、北國七月(三)十二、英人來華(一)二十五 導火之索(三)七、歌舞昇平(上)二十七、壓力動力(三)二十五 導火之索(四)十三、各顯神通(三)十九、一馬當先(一)十七、三勝三敗(上)十七、非洲有土(四)一、金鼓畫角(二)九十五、英國出手(三)二十六、北海之水(一)二、萬里風沙(三)三十三、朝日鮮鮮(一)十六、爆竹聲中(五)三十九、直抒胸臆(六)十七、金蟬脫殼(下)十七、秀成玉成(下)二十九、顧此失彼(一)四、公使來京(二)七、含笑帷帳(二)六、順而化之(二)十四、武昌大戰(六)三、以勝求和(四)十、東華之門(三)四、五千貂錦(一)十一、大國小國(五)三十六、獨佔剛果(三)二、明月孤雲(五)四十七、永通橋戰(五)七、大南天子(四)二十一、各方角力(三)四十、秋獮熱河(中)十五、九龍治水(三)五、德意志國(三)十九、風起北疆(二)二十八、日月分明(九)三十、同治立後(四)四十七、永通橋戰(五)三十、同治立後(七)五十八、天下熙熙(一)十五、倡議垂簾(三)四十三、檢閱三軍(八)三十四、科場弊案(十二)十九、一馬當先(九)三十四、九流賓客(四)二十八、羣英薈萃(中)七十九、海防大戰(三)三十八、奪宮之變(二)八十六、尷尬之人(一)七十三、南巡之前(三)三十六、臨朝稱制(五)二十六、北海之水(一)二、日出之國(二)二十六、北海之水(六)四十六、壯志凌雲(二)四十二、同文館事(六)十六、財源水患(三)十四、武昌大戰(三)四十二、同文館事(三)四十七、永通橋戰(一)十六、協理六宮(三)三十四、又見泉臺(一)九、阻礙重重(六)七十九、海防大戰(二)十一、宮車晏駕(五)一、六年之後(一)二十八、鏖戰江西(六)二十四、一波已平(三)十一、離間之計(四)一百、駕御升龍(三)十三、浩罕之亂(五)一百零三、慶壽賀捷(二)二十六、一元復始(四)三十七、同治立後(八)三十四、九流賓客(三)七、天津兵備(二)十四、功在詩先(三)三十四、怎定風波(一)二十七、壓力動力(二)七、含笑帷帳(二)二十二、同治七年(三)二十八、鏖戰江西(九)二、明月孤雲(五)十一、大國小國(八)一百零一、真正所圖(一)三十一、中宮皇后(四)七十二、水陸並進(一)七十三、鎮南關外(四)三十九、欲取姑予(四)二十五、白雲蒼狗(九)三十七、天下無主(二)三、東北總督(三)九十五、英國出手(三)四十九、一進一退(一)一百、駕御升龍(三)一百零一、真正所圖(二)七、大南天子(二)二十九、處處籌謀(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