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諾夕跑去找了一些樹枝把食物遮住,回頭看到蕭佰強已經把魚竿都捋順好了並且在岸邊擺了兩個小摺疊凳。
“四叔,好釣嗎?我還沒有釣過魚,我只撈過泥鰍魚。”
“看來泥鰍魚應該很多,都能撈的到。”
“是呀,我們這裡有條河就叫泥鰍河,因爲河裡的泥鰍魚多而得名。”
安諾夕說着就坐在蕭佰強的身邊,蕭佰強開始給安諾夕講怎樣弄魚食以及釣魚的方法,說話間兩把魚竿就弄好並甩到水中。
蕭佰強和安諾夕開始等魚上鉤。蕭百強對安諾夕輕聲說:
“夕夕,子瑜和袁青都很聰明,聽說子瑜直跳三年級?”
“是的,在這裡長大的孩子從小就能夠親近大自然,天性得到充分的挖掘。子瑜和袁青小時候我和阿蘭嫂揹着他們去地裡幹活,我們把他們放在地頭,他們倆就在地頭玩。
他們漸漸長大,開始要幫着我們幹活,建國哥給他們倆每人編了一個小竹樓,我給他們的小竹樓裡裝上種子,他們就跟在我的身後,把種子扔到我刨的小坑裡。然後我們一起把種子埋到土裡,然後看着種子冒出小芽、長高、開花、結出果實到果實成熟可以吃。
他們非常有成就感,他們會指着一顆玉米說,那顆是我種的,還有那顆也是我種的。兩個小傢伙機智、快活、富有活力和想象力。
袁青和子瑜一起長大,但他們的性情不同。子瑜有衝勁,做事一步到位,不計後果。而袁青做事非常穩,他習慣深思熟慮後試探着前行。就說回宣城讀書這件事,子瑜直接要求讀三年級,而袁青要求先去讀一年級,我想袁青應該是想先熟悉一下這裡的環境,下學期他就會跳到三年級。”
“夕夕,你對他們很細心,你能夠在這樣惡劣的生存條件下用心的觀察瞭解他們的思想活動,注重他們的天性發展,把他們教育的這樣好,真不簡單啊。”
“我是師範學院畢業的,教育孩子是我的老本行。中國的家長對待孩子的理念處在盲目時期。中國改革開放後,國民經濟發展很快,人們的生活水平越來越好,家長們對孩子的期望也越來越高。
中國的家長捨得在孩子身上投入,但大多數家長違背了孩子的自然成長規律,他們盲目的送孩子學舞蹈、學外語以及琴棋書畫等等,盲目間把自己的喜好和夢想都疊加在孩子身上,孩子的所有事情都完全由他們做父母的一手操縱。
而他們完全不顧及孩子的喜好,孩子純真的天性被嚴重忽視。其實這是一件很殘忍的事情,孩子的思維被禁錮,孩子的聰明智慧得不到自由發揮。久而久之,孩子缺乏創造力,形成嚴重的依賴性,因而造成一部分孩子連生存能力都不具備。所以在當今社會形成了一個獨特的一族,‘啃老族’。
其實我們應該遵循孩子自我成長的秩序,順着孩子的興趣培養,儘量少的去幹預。讓孩子們動起來,讓孩子們的天性得到充分的發揮,孩子纔會成長的更好更快樂。運動對孩子的好處極大,但好多家長都認識不到。”
“夕夕,你的思維很科學而且接近西方教育。”
“這都應該歸功我爸爸,我爸爸就是這樣教育我的。只要是我喜歡的,無論是什麼,我爸爸都會盡力的幫我圓滿。我爸爸對我說,一個人一定要獨立,確定自己的目標,併爲之努力,任何時候都決不可以失去自我。”
“你有一個好爸爸。”
“是呀,我爸爸是世界上最好的爸爸。”
“夕夕,說說你都有什麼愛好。”
“我的愛好比較多了點,比如我喜歡騎馬、擊劍、舞蹈、美術、賽車,還喜歡美食,嘻嘻。”
“呵呵,你的喜好可夠廣泛的啊。”
“有點多哈。”
“你怎麼會有這麼多的時間來學這些啊。”
“很簡單呀,騎馬和賽車是我爸爸在節假日親自教我的,擊劍和跆拳道是跟教練學的,我爸爸有時間也會親自陪練。舞蹈是我生了子瑜之後學的,美術是我自學的。”
蕭佰強暗暗的佩服安宗仁,他把安諾夕教養的很好,安諾夕雲淡風輕的氣質無論在哪裡都會吸引周圍人的目光。一個人的氣質來源於她的才情,而不是她的外表。
安諾夕雖然漂亮比較吸引人的眼球,但她獨特的氣質纔是她的魅力所在。此時蕭佰強完全確定自己從此會安定下來,爲夕夕、爲兒子爲自己營造一個幸福的家庭氛圍。
“夕夕,你對你今後的生活有什麼規劃。”
“我想先做好眼前的事情,把咖啡屋經營好,我首先要有一個充裕的收入,同時,照顧好袁青和子瑜。”
“你還年輕,就沒有考慮自己的感情問題嗎?”
“感情的事情可遇不可求,順其自然就好了。如果遇到了我喜歡的也喜歡我的人,就結束單身。”
“夕夕,你一定會得到幸福,你非常可愛。”
“四叔快看!”
安諾夕驚喜的看向水面,水面上激起了激烈的浪花,一條小魚在掙扎。
“嗯,咬鉤了,不要慌,這樣。”
蕭佰強伸手幫着安諾夕跳起魚竿,然後一條小魚就浮出水面,安諾夕興奮的連聲大叫。
他們釣上來好多魚,蕭佰強挑了一些活躍的魚放到網兜裡繫好,然後放到水裡,說給阿婆他們帶回去。剩下的就開始開膛破肚收拾乾淨開火燉煮。
“四叔,我們要不要再燉一鍋呀,那仨個孩子跑了一上午一定都餓了。”
“不用,我們還帶了那麼多食物呢。小孩子,不要總是叫他們豐衣足食,適當的給他們製造點困難對他們的成長有好處。”
“四叔,你說的真是太對了,袁青和子瑜還真是這樣。從前我們一直都很窮,吃的東西不是很充裕,每當好吃的東西不多了他們就都不吃了,然後就你推我我推你的讓對方吃,雖然看着叫人心酸但也叫人欣慰,他們能有這樣的情愫也真難得。”
“特殊環境造就特殊人才,這句話很有哲理,我一直堅信。”
“四叔,你說的太有道理。”
安諾夕起身像遠山張望。
“這三個孩子怎麼還沒回來。”
“現在才十一點多,十二點之前會趕回來的。”
蕭佰強篤定的說道。
“四叔,你怎麼知道他們會在十二點之前回來呀。”
“有蕭飛在,蕭飛從小就接受野外生存訓練,他對方向、時間掌握的還不錯。”
“野外訓練很苦的,誰帶着他去呀?”
“剛開始我帶他去,後來他哥蕭遙帶他去。”
“蕭飛多大開始去野外生存訓練的呀。”
“四歲。”
“啊,那麼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