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0章 標準戰略

ps:萬惡的網通啊!又封我!

最終獲利者,卻是陳曉奇,想想看啊!以億計的美金砸進兜裡,那是什麼樣的概念?這時代的美元真的是當金子來用!一克黃金一美元!這下子陳曉奇發大發了!

不過這些錢他一時間還拿不回來,他也沒想着就這麼拿回來。其中一大部分被他就地買成了優質鋼材和銅,一部分買成了石油和礦產,一部分轉去了倫敦黃金交易市場購買實物黃金,絕大部分都暗中不動,靜待時機。

除了明面上的流通股之外,陳曉奇授意操作班子偷偷摸摸的將手中分散出去的股票零星拋入市場,預計在1929年10月前,將手中百分之九十的股票都拋出去,只留下“美華實驗室”這一個巨大的研究機構,以及大量的專利,套現的資金能夠換成黃金的都換了,不能換的就留着等待機會大用。

發行股票之外,陳曉奇騰出時間來開始準備下一手的大動作,而這一次的佈局牽扯的人實在不少,首當其衝的就是乾哥哥陳壽亭陳六爺。

要說陳六爺這兩年過的着實有些鬱悶,自從陳曉奇崛起之後,一直就跟日本人不大對付,結果導致的青島日本人以及供應坯布的日商對他的染廠反覆擠兌多方刁難,搞得很是不順利,若不是有美華集團和齊魯商會中的好大股份支撐着收成,單論染廠他那幾乎都沒怎麼發展,而陳曉奇也一直讓他忍着,等時候再發威不遲。

這一次更是徹底,廠子叫人一把火給燒了,連住家都給徹底毀了,只剩下他們這些人一個不拉的全都撤到了濟南來,工人們都下了新廠去幹活,可他閒着沒什麼事情可幹,這讓勤快慣了的陳六爺如何忍受得住?清閒日子過了沒幾天。在家裡急的就跟拉磨的驢似的團團轉,連他媳婦都按不住,好容易接到了陳曉奇的電話,他急吼吼的就去了。

見他之前,陳曉奇先跟遠道而來的格呂克斯?溫莎伯爵以及餘靈化二人見面詳談了一番新的合作計劃。

自從跟陳曉奇打成了第一次私下合作,將英國地鐵礦石資源和優質煤資源賣給陳以來。伯爵先生不僅開拓了一個新的財源、新的市場,還額外獲得了一份陳曉奇與三大財團秘不示人的物流系統的實施細則,在兩年多的時間裡建立起來一套行之有效地國際間貨物運轉體系,憑藉英國原本就很強大的國際運力,加上“聯邦快遞”一些着實有效的操作方法,他們很快就擁有了自己的新型物流公司並獲利匪淺。

而一向精明敏銳的英國人也很快的從中看出來不少沒有暴露過的秘密,比如說運用陳氏的方法可以有效的提高工作效率,明顯改善管理成果,購買陳氏地港口碼頭重型機械加上集裝箱貨櫃船之後。整體運轉速度提高了何止一倍!

最關鍵的是,英國人從中間發現了極其重要的軍用價值。本身物流工作就跟整個社會活動息息相關不可分割,在軍事上。那一套完整嚴密地物流系統完全可以讓後勤補給和物資轉運的速度、條例、有效性大大提高,其價值不可估量!英國人甚至想到在凡爾登戰役的時候,巴黎的物資運轉中心的效率更高一些,那場仗打得或許更好看一些,優秀的英國青年也能少一些犧牲!

得出這樣地結論後。英國人對陳曉奇地興趣就更大了!他們堅信在陳曉奇這裡肯定有一整套不爲人知絕對保密地軍事物流體系存在。那樣一種甚至能夠改變戰爭形態和戰爭進程地博大精深之理論體系。纔是陳曉奇真正值錢地東西。這樣地東西拿在手中。對於英國這樣致力於全球戰略好多年地大國來說。其重要性不可估量!

想想看都知道。一件東西經過採購、運輸、儲存、包裝、維修保養、配送等環節。最終抵達部隊用戶而被消耗。從而實現其空間轉移地整個過程。全部都經過精確地安排和計算。全都在隨時地統計管理之下。這將是一個多麼巨大地組織管理體系。其中涉及到地數字和計算公式簡直不計其數。單憑人地腦袋來搞肯定是會錯漏百出地。陳曉奇既然大膽地將一部分內容拿出來跟人合作。那說明他一定有更多更好地壓倉貨。如果能摳出來地話。要比英國人自己去學習研究要快捷太多了!

這時候他們才大略明白。爲什麼陳曉奇早早地就引入了英國地會計師制度。並在中國這裡大力推行大加培養。光在英國留學地會計師類學生統計出來足有上千人!這麼龐大地隊伍用來幹什麼?!當然是軍事類優先了!在沒有非常便捷地計算工具輔助之下。一個精幹地會計師隊伍按照一定地規則組合在一起。能夠發揮出來地力量難以估量。而中國卻是從古代就有算盤這種高效計算工具地!

在沒有計算機輔助地時代。軍隊後勤是一個非常難辦地大問題。因爲列出來地邊邊角角只要隨便添加一些參數就可能令人地大腦癱瘓。比如說一件軍用品按照物流標準生產出來。打包成批轉運。走什麼樣地路。如何分派出去。行進中會遇到什麼地形其後甚至意外情況。拖延時間多少。海陸空地需求怎樣。內外環境甚至使用者地素質習慣都要考慮到。這些情況疊加起來。不客氣地說。這時代地中國人是玩不轉地。全世界地絕大多數軍隊都玩不轉!

英國人在仔細蒐羅了陳曉奇做過地一些事後。發現他和他地團隊控制力非常可怕。山東表面上是中國地一個省。戰略要衝。人口衆多。除了這幾年富庶一點外。沒有太出格地變化。但是從另一個角度去看則不然。因爲在這幫人地幾年時間操縱下。山東實際上便成了一個世界上最大地公司結構。其中流通最廣地一種規則。就是標準化。

農民種地標準化。識字標準化。農作物收割售賣轉運標準化。深加工處理還是標準化。其他地。工人技能培訓標準化。等級評定標準化。操作規程標準化。晉升制度標準化。甚至吃飯穿衣走路之類地事情都實行標準化。誇張一點說。只差把麥穗上長几粒麥子都標準化了!

其他的各行各業都是如此,這樣一來效率之高就令人瞠目結舌,三年時間他們控制了一個省,而這些人都開始習慣標準化的生活和工作,那麼一旦運用到軍事生產上,他們甚至都不用專門地培訓。只要告訴他們相應的標準就能按照軍事要求生產出所需的物資,並且按照標準程序一直運到士兵那裡,因爲這都是他們日常生活的一部分!

通過這樣的手段。山東愣是將絕大多數都不識字的農民和手工業者都便成了這個巨大機構中地一部分零部件,工作正常運轉良好,雖然其工作質量比起列強那普及教育程度極高的國民來說還有相當的差距,但是這種差距卻是可以用人數來彌補的,只要那些人有現在這樣的素質,那麼一旦他們有了一億人……上帝啊!那將是災難性的情況!

英國人通過這些計算出來陳曉奇的潛在能量有多大,因此他們在戰爭開始之後的幾天內就做出了決定,加大對陳曉奇和山東勢力的關注,必要時可以給與適當地政策傾斜。這樣的人和這樣的勢力是一定要抓到手地,否則做不成盟友那就成了敵人了!

陳曉奇有英國人想得那麼牛叉麼?很顯然沒有!他做到今天做成這個樣子,並不是從一開始就將一切都計算明白了。他提出物流系統,不過是想要將集裝箱這一影響巨大的新興物流工具儘快推出去佔領市場,從而賺到大錢並且將世界大財團跟自己綁在一起發財而已。

他搞標準化,是因爲後世經常被人提起的一句話:三流企業賣產品,二流企業賣理念,一流企業賣標準。

在20世紀初,絕大部分東西都還沒有一個世界性的統一標準出現。最顯然的例子---鋼鐵,第一個標準型的鋼鐵參數手冊是美國人在五十年代弄出來的,從那之後世界上的很多東西都是美國人搞出來的,所以他們可以不在美國設廠,但卻壟斷了全世界大多數地產業行業,賺取了最大的一塊利潤,讓全世界都圍着他們的指揮棒團團轉,而那時候的中國儘管是“世界加工廠”,卻付出了二十年心血、滿地的污染、斷了子孫根的礦產資源和億萬勞動人民的血汗。換回來八百噸紙鈔。

標準決定了一切。前提是有相應的國力當後盾。

陳曉奇來到這個時代沒有別的選擇,他必須要用最短地時間內培養出足夠多的人才和足夠好的後備人力做基礎。而將億萬國民喚醒洗腦的艱鉅任務是不可能完成的,所以他在實踐中逐漸摸索出來的一套手段就是---標準化,把人都當作流水線上的機械臂一般來培養,只要他們能夠將其中某些最需要的事情做對,做準確,就可以了,其他的以後再說。

具有諷刺意味地是,後世地大學裡都是這麼幹的,他們把大學當養豬場一般地使用,把學生當木頭腦袋一般的動物餵養,四年一茬兒速度極其可觀!質量什麼的就沒人管了!而這種方法不算最不人道的,最大的毛病在於,你們這些開工廠的,總得讓這些產品有一樣突出的優勢和用途吧?!

就算把所有大學生當作機器人來培養,哪怕四年時間只教會他們幹一件事情,一年五百萬大學生!他們拼湊起來足可以成爲世界上最強大的機器!這麼簡單的事情他們都不願意做,都做不好!還口口聲聲素質教育,着實可笑!

陳曉奇在這裡也是這麼幹的,不管是技工學校還是大學生,不管是留學生還是農民工,他一力倡導建立起來的這個巨大團隊就是在這麼幹---把所有人培養成能夠幹好一件事或者某一部分工作的人!他們拼湊起來就是他所要的班底!這就是被逼無奈下找出來的終南捷徑!否則就這麼點時間,讓他培養出來一千萬中學以上文化程度的人?殺了他也辦不到啊!

物流系統在軍事上的用途,陳曉奇只知道個概念,具體的細節在美國提出來的時候,他其實並沒有。但是回到山東之後,他就開始組織人在不斷地研究開拓之中,相應的細則到現在可以說已經成了一個一般人都弄不明白的龐大知識體系了。這時候他深切的認識到。在沒有計算機軟件輔助之下,做他設想中的那種高效完善的後勤系統是不可能地,但是這些構想,卻足以改變世界!

計算機的發明進程已經被他大大加快提前了,基於電子管的類似於第一臺電子計算機abc已經做出來兩臺,每一臺都有專門的電力系統供應。佔據一個山洞,有陳曉奇提供的後世完整計算機硬件結構和基本指令構成理念,研發速度已經遠遠超出了另一時空的發展,建成ibm701那樣的大型計算系統也只是時間問題,而晶體管半導體研究機構的工作進展也有希望在五到十年內製造出鍺單晶,激光技術、紅外技術等等一大批先進理念的東西也都在“催化”下迅速生根發芽。

圍繞着軍事發展催生了人類所需要地一切發明,這是確鑿無疑的。陳曉奇和他的團隊也是被推動着將一些東西給搞了出來,越高越大越弄越多,所以他地研究隊伍始終都不夠用。課題太多了!

英國人高估了陳曉奇,但這隻有好處沒有壞處。無形之中幫了他很大的忙,而溫莎伯爵的到來。無疑是將英國人的態度和一些合作策略落到了實處,一些見不得人的勾當就在他們的觥籌交錯中商議了出來。

“幾年不見,伯爵先生風采依舊,真的是可喜可賀啊!”這樣的開頭可比談論天氣啥的有味道多了,陳曉奇這個主人當地比較稱職,上來就如此歡迎道。

溫莎伯爵年齡到了這時候,老不老的其實看不大出來了,不過這兩年的生意做的順風順水,頗有些宏圖大展的意思。在國內一些人的評論中好了很多,他也是非常有面子,而帶來這一切的陳曉奇在他眼中真的跟天使一般可愛,他難得的沒有繼續保持他那矜持地紳士派頭,用力的跟陳曉奇擁抱一下,拍着陳曉奇的肩背哈哈大笑道:“陳先生這話說得很動聽!不過說起來我卻是有點老了,對女孩子的吸引力自然比不上您這樣的年輕的紳士。”

賓主歡快的寒暄着落座,陳曉奇道:“伯爵先生在這個時候專程來這裡,不會是隻爲了看我這個老朋友吧!我這裡的紅酒和西餐雖然做得還不錯。卻也不至於讓你這麼惦記啊!”

溫莎伯爵道:“其實我更喜歡你的中國大餐!那是令人回味無窮地人間美味啊!呵呵,我聽說您這裡有專門地玻璃暖房專門用來種植不同季節的蔬菜,即使在寒冬也能夠品嚐到夏日地水果,不知道我有沒有這個口福啊!”

他說的,是陳曉奇爲了滿足自己的口腹之慾,在原來化工廠的東南角開闢出來的幾百畝農業試驗田中,用玻璃大棚搞得一些反季蔬菜和水果的培育實驗,現在已經開始用在別人看來珍貴無比的塑料薄膜做大棚了,那簡直是奢侈透頂的勾當。爲此濟南以及周邊的親友故舊們一邊切齒的罵他是個敗家子。一邊毫不客氣的享用他這麼“敗家”的行徑帶來的新鮮蔬菜水果。

爲了撈錢,陳曉奇可以說是無所不用其極了。這種用價格高昂的材料建立起來的蔬菜生產基地,弄出來的東西價格自然會嚇到一大片人,通俗一點說,在飯店裡,一個菜的價格都趕上一般人一年的收入了,但就這樣都供不應求,神奇的山東農業啊,什麼都搞得出來,這都成了全國上下富豪們嘴邊痛並快樂的享受之一了。

陳曉奇哈哈笑道:“伯爵先生這樣的美食家,我們請請不來的!最近正有些非常新穎的菜品面世,正好請您來幫忙品嚐一番,看看滋味是不是也適合胸懷世界的大英帝國的口味,順便大家可以做下來一起探討一下這裡面的一些奧妙!”

話來話去說的貌似都是隨意的生活,實質上都另有所指,所謂新鮮的蔬菜不光是蔬菜,更可能是山東集團新出來的某些令人驚歎的新發明或者新發現,所謂的品嚐,那可能就是大家商量一下怎麼個合作法,必要時可以研究研究分贓的問題,大家都是聰明人,話不用說的那麼直接,那麼市儈,多不好看那!

溫莎伯爵笑道:“我這一次可不是空手來的啊!我聽說陳先生最近生活的非常充實,只不過周圍總有些討厭的蒼蠅在嗡嗡的亂叫,雖然不能危害人的生命,但是傳染一些有害的細菌,打擾人的清靜生活,還是非常可惡的。您對此有什麼打算嗎?”

第165章 炸了再說第74章 張宗昌南下第28章 居庸關破第61章 拜見督軍大人(三)第73章 國防建設總結第7章 頭筆交易第52章 一切就緒第12章 環保工業(續)第2章 談判第58章 千年 發端第97章 督辦巡視第148章 日本再出兵第66章 土匪攻城第59章 拜見督軍大人(一)第53章 爲了祖先的榮光第47章 華北大戰(十四)第107章 大反攻序曲第120章 遭瘟的南朝鮮第42章 陳壽亭的疑問第40章 人才接踵而至第223章 中醫抗爭(三)第85章 爭執第36章 藏兵計劃(一)第31章 過把槍癮第32章 新式軍訓第24章 炸藥發明第84章 摩擦與戰爭進程第39章 東方大商(一)第57章 諜戰(一)第40章 九一八(五)第81章 婆羅洲基地第64章 風起西北第85章 莫斯科 珍珠港第158章 夜襲(三)第47章 永利制鹼第102章 武器發展第55章 盜版衝鋒槍第78章 秋後算賬第27章 潛艇 石油第11章 婆羅洲空戰第121章 日本出兵第13章 美華招工第44章 日本間諜第115章 斯大林格勒第40章 東方大商(二)第69章 孬兵第3章 盤點家底第30章 不朽的英雄第20章 打火機和拉鍊第1章 不速穿越第95章 反擊東北(四)第90章 南洋大戰(三)第5章 意外大禮(三)第91章 人性 算計第123章 擴軍第156章 夜襲(一)第76章 復興之始第5章 衣冠專家第119章 俺也造戰艦第53章 羣體擴張計劃第151章 前夜第39章 九一八(四)第5章 衣冠專家第77章 刨根斷底第76章 波蘭滅 圖謀南下第95章 反擊東北(四)第51章 華北大戰(十八)第87章 初見第70章 四大家族崛起第166章 炸沉敵艦第42章 華北大戰(九)第6章 人間地獄第26章 察哈爾危急第65章 風起西北(二)第48章 山寨版JEEP第206章 亂世慘景第120章 華夏復興黨第50章 回鄉當土匪去(一)第10章 兼併吞併第56章 交鋒第79章 徐元的時代第103章 反攻東北(十二)第12章 塞牙西餐第43章 大麻煩第41章 華北大戰(八)第77章 內憂外患 大風起第75章 漢家衣冠第223章 中醫抗爭(三)第62章 蘭芳後人第5章 災難財第208章 中醫戰略第116章 **蘇聯第71章 慘敗第125章 民族自信心第64章 風起西北第65章 大買賣第126章 張宗昌問計第60章 拜見督軍大人(二)第85章 爭執第19章 淞滬開戰
第165章 炸了再說第74章 張宗昌南下第28章 居庸關破第61章 拜見督軍大人(三)第73章 國防建設總結第7章 頭筆交易第52章 一切就緒第12章 環保工業(續)第2章 談判第58章 千年 發端第97章 督辦巡視第148章 日本再出兵第66章 土匪攻城第59章 拜見督軍大人(一)第53章 爲了祖先的榮光第47章 華北大戰(十四)第107章 大反攻序曲第120章 遭瘟的南朝鮮第42章 陳壽亭的疑問第40章 人才接踵而至第223章 中醫抗爭(三)第85章 爭執第36章 藏兵計劃(一)第31章 過把槍癮第32章 新式軍訓第24章 炸藥發明第84章 摩擦與戰爭進程第39章 東方大商(一)第57章 諜戰(一)第40章 九一八(五)第81章 婆羅洲基地第64章 風起西北第85章 莫斯科 珍珠港第158章 夜襲(三)第47章 永利制鹼第102章 武器發展第55章 盜版衝鋒槍第78章 秋後算賬第27章 潛艇 石油第11章 婆羅洲空戰第121章 日本出兵第13章 美華招工第44章 日本間諜第115章 斯大林格勒第40章 東方大商(二)第69章 孬兵第3章 盤點家底第30章 不朽的英雄第20章 打火機和拉鍊第1章 不速穿越第95章 反擊東北(四)第90章 南洋大戰(三)第5章 意外大禮(三)第91章 人性 算計第123章 擴軍第156章 夜襲(一)第76章 復興之始第5章 衣冠專家第119章 俺也造戰艦第53章 羣體擴張計劃第151章 前夜第39章 九一八(四)第5章 衣冠專家第77章 刨根斷底第76章 波蘭滅 圖謀南下第95章 反擊東北(四)第51章 華北大戰(十八)第87章 初見第70章 四大家族崛起第166章 炸沉敵艦第42章 華北大戰(九)第6章 人間地獄第26章 察哈爾危急第65章 風起西北(二)第48章 山寨版JEEP第206章 亂世慘景第120章 華夏復興黨第50章 回鄉當土匪去(一)第10章 兼併吞併第56章 交鋒第79章 徐元的時代第103章 反攻東北(十二)第12章 塞牙西餐第43章 大麻煩第41章 華北大戰(八)第77章 內憂外患 大風起第75章 漢家衣冠第223章 中醫抗爭(三)第62章 蘭芳後人第5章 災難財第208章 中醫戰略第116章 **蘇聯第71章 慘敗第125章 民族自信心第64章 風起西北第65章 大買賣第126章 張宗昌問計第60章 拜見督軍大人(二)第85章 爭執第19章 淞滬開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