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6章 戰爭也是生意

12月9日,經過謹慎的考慮,在繼美國、加拿大、、荷蘭、比利時、南非、紐西蘭、古巴、智利等國對日宣戰之後,中國政府正式宣告對日宣戰,至此,全世界主流國家再沒有一個能夠獨善其身,全部捲入到這場史無前例的大戰當中。

捲入世界大戰,是蔣介石經過深思熟慮的結果,早在1941年前,當G黨軍隊開始南下漢中地帶的時候,他就產生了這種念頭,只不過缺少這樣一個合適的機會而已,現在,一切條件都成熟了。這件事,可絕不是表面上那麼簡單!

日軍襲擊珍珠港的事情,中央政府此前並沒有得到確切的情報,不過在這之前,日本厲兵秣馬準備大幹一場的架子拉的足夠大,不但在國內和東北聚集了上百萬的軍隊,在臺灣朝鮮也紛紛籌備起大量部隊不停的訓練武裝,誰都看得出來他們是有所準備,只是這個目標到底是誰,沒有答案而已。

不過,對誰動手已經沒有任何關係了!對蔣介石來說,日本打誰都一樣,反而是這種置身事外的和平最爲糟糕,越是拖得長久,中央政府的號召力和權利就壓縮的越厲害,或許這麼下去十年八載,都用不到陳曉奇興兵南下,整個南方政權就要被他的經濟、金融等等手段收拾的俯帖耳,乾脆的融合到那個龐大的體系之內,當真兵不血刃!

其次,如果他再不有所行動,那麼就算陳曉奇忙活不過來,那畏縮在陝北,觸角南北伸展的傢伙也不會閒着,他們的前出部隊在巴中搞得如火如荼,在青鄂川陝交界處大肆展勢力,憑藉其完善的民生政策,土改與造反力量相結合針對越來越糟糕的中央統治局面翻雲覆雨,抓住的基層百姓越來越多。那些不可能背井離鄉跑去東部沿海謀生的窮苦百姓,在他們的帶領下掀翻了那些作威作福的地主士紳惡霸流氓,分田地拿到種子獲得家產,以漢中地區那天然的良好環境不用一年就能大變樣!

除此之外,貌似G的其他政策也變了很多,以前他們所到之處地主富農工商業紛紛逃亡,因爲怕被“共產”了所有家財,連性命可能都保不住是現在,他們卻出臺了極好的政策,不但減稅、減租減息還拿着微薄的一點資金補貼進來,敞開他們特有的勢力範圍內的需求讓這些人蔘與到建設當中,比起橫徵暴斂沒有節制的地方政府,他們清正廉潔的太多!根本不在乎誰當家的中國人懂得選的利弊趨向,此消彼長之下,中央政權在赤化地區節節敗退,一點基礎都沒有了,長此以往,那片地區到底還是誰家天下?

打倒他們消滅他們的事不是沒幹過,胡宗南領着號稱中央最強軍隊的第一集團軍當地軍隊加起來足足20萬人的夾擊下,不過兩萬人的第129師居然沒有被剿滅至越打人越多,越打火力越猛!一年下來們的規模暴漲到五萬以上,各類裝備一點不下於中央軍甲種師,戰略戰術那些黃埔系的高材生居然都頂不住,疲於奔命勞民傷財的結果,是什麼也沒搞成。

事到如今,蔣石想得很清楚了,這麼鬧下去他不可能得到好果子吃。八路軍怎麼壯大起來的?他們那些火力裝備越來越離譜,這其中到底誰搗地鬼?一目瞭然啊!必然是陳曉奇故意放出這頭猛虎來給他上眼藥,令他無暇顧及那邊在華北的勾當,也不能讓他清閒着想別的念頭。有這麼一支隊伍時時牽掛着中央軍,他老蔣那裡還有閒工夫幹別的?

有陳曉奇藏在幕後給挺腰子墊,而八路軍自己也那麼能幹,這塊爛瘡無論如何剜不下來,這個病就好不了。蔣介石思來想去下定決心,只要這傢伙不佔領襄樊,不攻略四川腹地,漢中地區便是給他們也無妨了。

當然這事情也沒有那便宜,他暗中部署人員攛掇西北三馬團結起來,分別從甘青寧合起夥來準備東出漢中,總之不能讓他們好過。

安排下這些棋子。蔣介石始考慮自己地出路。中央當前面臨地局面已經足夠壞。表面上不打仗了一切都欣欣向榮。實際上究竟怎麼樣。老蔣心知肚明。

大家族算是徹底崛起了。掌握了貨幣行權。掌握了南中國地主要工商業和進出口。雖說只是半個中國。卻足夠他們每年以億萬家財地速度積累起來。掛靠在中央地各大諸侯們也不甘落後。一個個地在自己地根據地大肆擴張。盡一切努力將國家地浮財都搜刮到個人手裡。幾年下來。表面上中央稅收大漲。德械師編練完成。各大城市中轎車越來越多。國家蒸蒸日上。

實質上呢?窮人越來越多!

陳曉奇很賊很鬼很壞!他軍事上佔領了整個淮河以北地區。但經濟上和政治上卻只包含了山東、河北、京津等地。河南地一部分。甘肅一部分。綏遠一部分。察哈爾一部分。陝西一部分。到處放基地。在地圖上標出來地話。一片片跟狗啃地似地。通過幾條交通大動脈連綴成片。一個個地完整中心緩慢穩定地向着四周擴展。

儘管中央權威仍舊在這些地區施行。但是誰也不能觸碰那些以其特有地組織結構模式建立地經濟體。一草一木都不行。每一個經濟體都是數百萬持槍百姓組成。其精銳程度看上去似乎一般軍隊都打不過!

林林總總算起來。實際在陳曉奇控制下地人口。只有一億人而已。剩下地那些窮苦貧弱難以收拾地地方全都在中央管轄之下。可他這一億人。

集結了整個中國經濟體的精華,初開這些地區,整個和工商業甚至農業重鎮裡,又有哪一塊逃得過他的掌控?四億六千萬國民的國家全都爲他服務,他卻只需要爲一億人費心,這筆買賣划算與否,一看就知道。

所有的好處都他陳曉奇拿走了有的麻煩都拋給了中央政府,這勾當着實令人憤恨!但是,蔣介石沒有任何辦法。軍事上沒戲了,政治上沒戲了,經濟上也沒戲了!整個中國已經被美華元給佔了上風法幣並行。但是法幣卻只能通行半壁江山,而對方卻可以橫行全國甚至整個亞洲。從1935年行法幣到現在,法幣已經貶值三倍,可對方卻盯緊美元穩定的很,其信用比中央好得多。

看起來乎沒有別的辦法。

但是蔣介石的腦袋不是一般的好用,在一潭死水醉生夢死當中,他看到了唯一的一個可能個可以翻身超越陳曉奇重新成爲中國主導的可能,一個可以將中國從當前地位擺脫出來,成爲世界說話算數的大國的可能!

這個機會,就是參與戰爭!

當他將這個想跟忠心的鐵桿們透露出來時方諸侯的心思異常複雜,但核心意思卻都不以爲然,很多人甚至直言不諱的說:“我們好不容易經營到今日的地步,擅開戰端加入各大國爭鬥當中,豈不是以卵擊石自尋死路?還是坐山觀虎鬥的好!”

持這種看法的人,無一例是政治上的精英口袋裡也頗有些舍不下的浮財和產業。一旦開戰,則必定要轉到戰時經濟運行模式們怎麼賺錢哪!國難財,可不是誰都能的!

但是宋子文孔祥熙卻不這麼看,不愧是四大家族出來的人過西方資本主義的薰陶多年,頗知道其中三味。

他們都很明白,戰爭是財富再分的重要時刻,只要站對了位置,好處比太平世界多的不是一星半點。因此,他們是持支持態度的。

態度比較曖昧的是軍大佬們,他們大略也知道老蔣的心思,但是開戰的目標不論哪一個,看上去都是龐然大物不可力敵,陳曉奇也好,日本人也好,都不是好惹的,北極熊就不說了,那根本不沾邊的問題。這麼算起來,開戰,不算是好事啊!

蔣介石唯有耐心解釋了:“面臨的難處諸位都看的清清楚楚。我們方纔建立起的德械師,按照陳興漢方面對軍隊的評定,頂多是1920年代水平,甚至還趕不上1937年開戰時的日本,跟他這個超過1940年水平的強軍根本不在一個層面上。因此,我們看似進步,實則被對手拉的更遠!經濟上自不必說,而今中央財政收入不過美國的二十分之一,不過陳曉奇的五分之一,甚至可能是十分之一!更兼沒有完善之重工業和輕工業體系,展後繼無力。此消彼長,我們永無超越之機。唯有一個前所未有的大好形勢纔可改變這一切,便是參與到列強爭鋒之內!也就是,日本對列強的戰爭!”

的想法諸人儘管都已經很瞭解,但真正聽到了仍舊感到震撼!擠進兩座大山的碰撞之間,搞不好就粉身碎骨,這麼去博取那好處,到底值不值得?

陳誠就直言不諱的問:“以我軍當前的裝備素質,跟四年前的日軍可堪一戰,但若日軍憑藉其實力增長到當初陳曉奇軍的水準,則仍大大有所不及!這樣的情形下參戰,以何種名目?能得到何種好處?獲勝的機率又能有多大?”

蔣介石說:“大得很!先前英國人多次找到我們和陳興漢,商量出兵攻擊日軍以牽制其力量,好讓英軍騰出手抽掉其在遠東的兵力以及各大殖民地的軍隊去北非乃至歐洲參戰抵禦德軍,他們開出來的條件還不錯,但仍未達到我們的要求。且那個時候,日本並沒有真的動手,他們也沒有必須的態度。現在則不同,日軍佔領越南和柬埔寨,進攻緬甸印度菲律賓是意料中事,英國沒有兩線作戰的能力,需要有人幫他們守住後院,美國人沒有做好戰爭準備,事則無可奈何,需要有人拖住日軍擴張穩定的步伐。此事除了我們,還有誰能幹?故而,爲換的我們出兵據日,則英美兩國必須拿出相應的誠意和代價!其一,不得影響我國經濟民生,其二,必須增強我軍之裝備素質,其三,要保證中央之權威不得旁落。以英美之實力出十之一二來增強我們,那麼我們所獲之大,可想而之!”

“再,中央對日宣戰之後,陳興漢名義上同屬一個國家力量也不可能獨善其身。必定要與東北之日軍生摩擦乃至戰爭,他定不會讓日軍南下,那就必須全情投入,無暇南顧。如此豈不是一舉兩得?以英美之實力,戰勝日本是必然的爲同盟的我們也必然從中得到好處,那麼如此幾年下來,中央還怕不能強勢崛起?有英美的鼎力襄助過陳興漢還遠麼?”

不遠!這樣的謀算總結起來,的確很值得考慮。一舉數得自不待言,關鍵的是,從英美口袋裡掏出的好處自然肥水不流外人田!這麼好的事情幹才是傻子呢!

利益永遠是第一驅動力。從政客到財閥,從軍隊到地方,人人心裡一本帳。以中央軍來說,指望着中央拿錢來搞陳氏軍隊那樣的水平顯然不可能。但是美國人英國人出手,那就完全不同了!財大氣粗啊,只要中央有那麼幾個裝甲師之類的東西有那麼一半個艦隊拉出來,中央強大是遲早的事!到時候爭霸亞洲死誰手還不一

蔣介石沒說出來的一句話,大家心領神會就是陳曉奇頂着的關東軍是日本人的後院,爲了保住東北朝鮮的重要基地日本人肯定會跟他玩命的。到時候打個兩敗俱傷,中央趁勢撿便宜,也並非不可能啊……!

有這麼多的好處,不參戰那是傻子!拼命送死的是別人,得了好處全歸自己,這種事不幹對得起自己麼?

中國對日本宣戰!這個消息在列強當中並非驚天動地,對日本同樣如此!這都在大本營的意料之中,實際上,日軍正需要一個合適的機會討回公道呢!而中國人呢?蔣委員長的宣傳口號是:“我們從未放棄對東北主權的奪回,對於日本帶給中國人民的創傷和殘害,必須要得到償還!”

但是日本仍有一絲顧慮,便是不希望在這個節骨眼上,看到陳曉奇勢力的北上攻擊。雖則中國參戰,到底有多大的力度不得而知,在日本佔領東南亞之前,東北不能亂!因此,他們秘密派出人來聯絡陳曉奇,希望可以秘密締結一個互不侵犯協定,保持克制不要造成東北地區衝突!

陳曉奇的回答曖昧,他的代言人通過商業途徑傳出來的話一點誠意都沒有,給日本人的感覺卻是有些猶豫不定。而通過某些渠道傳來的消息,則是陳曉奇似乎對攻擊外蒙的興趣更高,因爲看起來,受到兩面夾擊的蘇聯的長遠威脅更大,而其在遠東的軍事力量也比日本要小。

這樣的混淆更令人難以摸,日本一方面要求關東軍全力警戒以防中蘇突然動手,一方面抓緊時間攻略東南亞,就在轟炸珍珠港成功的消息傳回國內之後的下一刻,早就準備多時的南方派遣軍突然衝出巢穴,兵分五路直撲各個目標!

第一路日軍撲香港,趁着中英之間沒有達成任何確定的協議,香港事實上在英國人佔領的情況下,他們打着驅逐英國人解放香港的口號殺過去,大有一擊必取的架勢!

第二路日軍,以15、25軍軍山下奉文爲的三個師團攻擊新加坡和馬來半島,務必在最短的時間內拿下這個戰略要地,封鎖英國人的太平洋通道。

第三路日軍,以第1在艦隊、第5飛行集團的配合下,第師團由臺灣出海,在菲律賓呂宋島西北部仁牙因灣登陸;位於奄美大島的第16師團,出海後在馬尼拉以東之拉蒙灣登陸,協同第師團,攻佔馬尼拉。

第四路日軍,以16軍從柬埔出,經泰柬邊境借道泰國,北上攻擊緬甸,截斷中緬大通道,防止中國派遣軍隊支援英國人,也防止英國人敗退進入中國,形成對印緬地區英隊的兩面夾擊。

五路日軍,以越北爲基地,警戒中越邊界地區,驅逐當地反抗力量,伺機從老街口反攻雲南廣西,牽制中隊兵力。

此外,日本在中國宣戰之後的同一天,也對那些跟他宣戰的國家宣戰,同時聲明從即日起面封鎖中國沿海一切航道,並派出數支艦隊對中國沿海各大港口城市作出攻擊威脅,截斷中國外部運輸線,卻對陳曉奇方面的各種艦船睜一隻眼閉一隻眼,擺明了區別對待撥離間!

陳曉奇豈會上他的當,第一時間聲明響應中央的號召,絕對不會對日本侵略妥協,從即日起開始厲兵秣馬準備作戰計劃,勢將不會落在中央各部的後面不會辜負全國人民的期望!爲了證明他的態度,部署在平津地區的第三集團軍立刻大張旗鼓的從各地聚集到來,在第三裝甲軍團的領導下氣勢磅礴的給華北父老上演一場壯觀的閱兵秀,讓所有人都看到,他們正在努力準備這場戰爭。

同時,社會各界也緊急動員起來北方區政府的號召下逐步進入戰時動員狀態,全體人民同時參與準備當中,擇日對日軍起總攻擊!

這樣的大好機會,凡是有心的人誰都不會錯過,陝北方面在得知日軍攻擊珍珠港成功的消息之後,M主席當場激動的雀躍而起誦一好詩,神采飛揚的對中央各主要領導說:“同志們定我們未來的大日子到了!”

中國參與世界大戰,佔據主要地位的中央軍和陳曉奇軍就必然要動員起來南下北上東進部署,全力對日本展開防禦攻擊。中央軍的防禦線太長從江蘇到廣西,再到雲南的漫長國境線上,日軍必然要起連綿不斷的攻擊,即使是他們揮各大艦隊的襲擾,也足以讓中央軍無暇兼顧,不能分出力量來對付陝北,此其一。

其二,陳曉奇面對日軍在東北的強大軍力,必須要全情投入對抗,壓制G黨展的力量必然大泄,若是包頭方面軍調兵東向攻擊,則綏遠防守鬆散,打通與蘇聯的聯繫也就方便了許多。受到重大攻擊的斯大林必然意識到陳曉奇的威脅有多大,如果陝北可以迅速壯大以牽制陳氏軍隊,必然減輕其進攻勢頭,減輕壓力。那麼陝北得到的支持將是前所未有的大,軍事壯大的契機就在眼前!

其三,日本與陳曉奇相互爭執起來,即便立刻動戰爭,他們彼此也沒有餘力關心北進的115師的展,那麼北進軍隊就可以在夾縫中迅速壯大,藉着全國反日的潮流順勢壯大,誰也說不着他們。

其四,南下129師可以趁機完全佔領漢中,對於表現出敵意的西北三馬,特別是馬鴻逵和馬步芳兩個口碑極差作風惡劣的軍頭,更是可以名正言順的予以剷除,順勢將控制區擴張開來,獲得足夠大的生存空間,圖謀川鄂,

得!

有等等的諸多好處,一番行動下來,等中日戰爭打出個子醜寅卯來,G軍的兵力就不是現在這十萬冒頭那麼簡單了,往小裡說,每一方面軍展到十萬都是輕鬆的事情,有三十萬主力軍,再加上星羅棋佈不計其數的根據地游擊隊、獨立團等等隊伍,甚至在廣闊的白山黑水之間吸收兩千萬東北同胞的精英分子,拉上仍然倖存的那些義勇軍游擊隊,一旦陳氏軍隊打破日軍統治獲得勝利,緊隨其後的他們擴張到什麼樣子都難說得很!那樣一來,整個棋盤就活過來了,最糟糕的局面,也是三分天下有其一!

這樣的好機會不能說千載難逢,至少在當前無比艱難的情勢下,是唯一G軍可以擴展的機會,抓住了這個機會,就一切都有可能!憑着已經完善的各項政治、經濟、軍事、思想文化等等體系的建立完善,G黨上下已經有了事實上建立穩固政權的資本。

這幾年,他們學到的東西那是太多了!

如果英美日俄等國的人知道中國的三大勢力都在盼着戰爭的爆,不知道心裡頭做何感想!他們大概怎麼也想不到,中國人其實都在等着一個可以打破僵局的契機,這個契機必須建立在足夠攪亂全局的強勁力量支撐下,日本的開戰,中國的參戰,竟然是一場求之不得的大事!

蔣介石親自召英美俄三國大使,極力要求在近期內召開四國聯合軍事會議,討論四國建立同盟軍,共同針對日本在亞洲的極度擴張採取聯合軍事行動,而不是各自爲戰。當然他的真正目的,不過是借三個大國的力量來壯大自身,正所謂“借棍打狗”是也。

美國駐華大使高斯當即他的意見反饋給羅斯福,羅斯福經過短暫的考慮後,答應了這個建議並敦促蔣介石主動承擔起四國聯盟的具體軍事行動組織工作,商定在近期內於南京召開磋商會議,共同討論對日作戰的各項分工職責。

蔣介石的小盤羅斯福一眼就看了出來,不過他並不在意,美國已經正式參戰國民情緒已經調動起來,這個重新劃分界權利的重要時刻他們總算是趕上了,這纔是最關鍵的!失去了太平洋艦隊並不是大問題,只需要一年的時間,美國就可以重建一支更加強大的艦隊出來日本的那點子力量根本看不在他眼裡,將其覆滅,是遲早的事。

不過在那之前必須要有人拖住人的腳步,必須要有人付出巨大的犧牲來消耗日本的軍力,說白了,就是流別人的血美國的勝利贏得時間!花多少錢,那並不是大問題!

因此他很爽快的同意個提議,同時給蔣介石的另一個提議就不那麼的令人舒坦了,他要求陳曉奇那邊作爲一個獨立的單位參與到這項聯合行動中來。

羅斯福提出這麼一個建或說要求,並非無的放矢,事實上就在日本轟炸珍珠港的那一天上午在安享週末的他其實正在招待一些比較特殊的客人,其中有洛克菲勒家族的人有一個代表了陳曉奇的舉足輕重的人,正是這兩個人的到來他在接到日本宣戰的消息時,有了更深一步的感觸和看法。財團確是這個世界上最混賬的傢伙。

別是那個中國的代表孟慶後,甚至比美方的情報部門更加準確的預言了戰爭的開始,他直接了當的聲稱:“當美國加入戰爭的時候,我們可以攜手建立一個更加美好的未來。即使是戰爭本身而言,我們也有非常好的合作模式。美國需要一個強大而有力的朋友來拖住日本人的手腳,有效殺傷他們的軍隊,消耗他們的人口和力量,這個盟友非中國莫屬。而合作的模式,我們可以做得更精彩一些。”

當蔣介石的宣戰和建立多國同盟的請求來之後,羅斯福差點憤怒的站起來,因爲那天他們正在談的內容讓他想到更多離譜的東西,一步步的計劃都在那些人的算計當中,就連他都不例外,這樣的感覺,真糟糕!

有進來的有出去的,出去的那一個,是蘇聯人。他們的大反攻打得正有聲有色,德國人節節敗退,似乎莫斯科保衛戰已經勝利在眼前,蘇聯挫敗德國人的擴張可能會救了全世界,跟中國人,有什麼好摻和的!

19年12月23日,在中國南京蔣介石官邸,中英美三國四方代表舉行聯合軍事會議,史稱“東亞軍事會議”。

出席這次會議的美國代表是勃蘭特和馬格魯德兩位將軍,英國代表是印度全軍總司令兼東南亞戰區最高司令官韋維爾爵士;中國代表是國民黨軍事委員會總參謀長何應欽和宋美齡(主要是擔任現場翻譯),第四方代表則是陳曉奇的參謀長李俊峰。

整個會議由蔣介石主持。會議的主要議題有三個。(1))、同盟國利用中國之人力問題,(2)、同盟國之對華供應問題(即援華物質);(3))、保衛緬甸及緬路問題。

中國加入抗日戰爭大家都非常歡迎,也殷切期望中國能做出自己的貢獻。中國中央軍南下幫助英軍抵抗進攻之日軍,要求對遠征軍提供足夠的裝備和訓練,這個也不存在爭議。三個目標議題也都可以通過,但惟獨在蔣介石索要的武器裝備和物資上面,英國人的態度果斷而激烈,韋維爾爵士明確提出:“在東南亞打日本,英國是爲了保護自己的殖民地,蔣介石要求的英美援助中國其他地區抗擊日軍侵略,這跟他們沒什麼關係!因此,一切的軍事援助和物資供應,全部限定在緬甸境內,

入緬甸的部隊和爲此而動員的其他力量,才能獲得,除此之外,免談!

蔣介石鬧了個臉紅脖子粗!何應欽反覆申明中隊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一旦日軍從越南北部突破中越邊境,一旦獲得中國的力量和人口旦形成對緬甸的三面包圍,將是怎樣一種惡劣的景象,中國其他軍隊的武裝是必然必須的,英國如此吝嗇的區別對待,會因小失大!

韋維爾固執的令人憎恨!他甚至傲慢的聲稱:“如果中隊保衛緬甸將是英國人的恥辱!“中隊會打仗?或說中央軍會打仗?鬼才相信呢,如果不是有那個軍閥的軍隊擋住了日軍的主要攻擊,在1937年他們就崩潰了!

美國人卻並不這麼想,在他們看來,英國人的戰鬥力根本不值得期待果日軍在東南亞站穩了腳跟,百萬大軍得到足夠的補給裝備,各種物資不再匱乏麼一年之後或更久之後,美國想要遏制他的難度太大了,如果日本順勢幹掉英軍佔領印度與希特勒會師,大災難才真的降臨!比較起來他一點好處算得了什麼?

李俊峰自始至終都面無表情的看着他們吵,並非是置身事外,而是他的使命並不是決定這場會議的結果,因爲結果早就被註定了的。當他們還在炒成一團的時候,實際上美國人的態度、蔣介石的態度和陳曉奇的態度早就決定了,英國人的掙扎鬧騰過是浪費時間!

韋維爾最後不不承認,他們自己是擋不住日軍三十八萬進攻軍隊的壓力的有中隊的出手,他們自己根本守不住印度門戶且印度國內一般人正在鬧什麼“非暴力不合作”的勾當,內外亂成一團糟果中國人不出兵,緬甸門戶岌岌可危!當李俊峰提出,他們方面軍可以全力北上攻擊日本關東軍,至少拖住五十萬到一百萬日軍的壓力,同時保證日軍不能得到蘭芳共和國的一草一木。

韋維爾動搖了。

最後的決議是一個妥協結果,英美兩國答應提供足夠的物資給中國,中隊將全力保證日軍不能攻破緬甸大門,不能放日軍一兵一卒踏入印度。必須要令日軍兩頭不能兼顧,有效殺傷其軍事力量。

然後,李俊峰時刻到來了。英美答應提供巨量的物資軍火給中央,這一點問題都沒有,他或說他代表的團隊可以一分錢不要,這就明顯吃了大虧,畢竟誰都知道這是分蛋糕的勾當。他提出的“建議”是,由北方集團提供武裝中央軍所需的所有裝備和物資,英美兩國只需要把他們的美元英鎊拿過來就可以了,這樣不但會省下物資運輸耗費的大量轉運時間,也會大大節省兩國爲此而多付出的近乎一倍的價錢。更重要的是,無論英美哪一方,將物資千里迢迢運到緬甸,那是一項大工程!其中要面臨日軍的攻擊、攔截轟炸,難度可想而知。爲了共同的敵人,這是最好的辦法!

蔣介石、何應欽、宋美齡一聽之下,臉都氣白了!他們怎麼都沒想到,陳曉奇橫插一槓子的真正目標居然是這個!他們不要一絲一毫的英美援助根本不是大方或犯傻,他們壓根就沒看上那些東西,他們要的是錢!他們要的,是這些物資的供應掌控權!中央軍的武裝和物資生產會給他們解決多少就業問題,能夠給他們帶來多少工業產值?一場仗打下來,這個混蛋足可以的跟豬頭一樣,這樣的好事,他怎麼想的出來?

美國代表毫不猶豫的應了!實際上,當羅斯福聽到小洛克菲勒和孟慶後提出來的這個計劃時,氣的差點當場吐血!他咒罵財團不是無的放矢,那個該死的計劃裡,分明是這中美幾大財團合起夥來,在對日戰爭甚至在更加廣闊的戰爭中攫取大利益的骯髒手段!更無恥的是,他們居然藉着戰爭的機會,借美國和英國的錢來展壯大中國的工業生產,這樣的主意果然天才得很!

英國人韋維爾聽得愣在,他不得不承認這是個好主意,從英美本土運裝備物資到中國耗費巨大,如果從中國境內直接解決,不但很省錢,而且很省力。但是這有個很不好的後果,物資直接交到蔣介石手裡,那麼憑藉控制物資來操縱聯合軍事行動的主意鬧不好要破產!而且這些東西一旦到了蔣介石手中,鬼才曉得到底有多少能落實在那些軍人身上,他們的貪污可是出了名的。萬一他們貪的興起,因此而導致緬甸戰爭的失敗,誰負得起這個責任!

過短暫的討論,蔣介石答應了這個提議,他不得不答應,四方之中他是最弱,陳曉奇如果提出揮軍南下緬甸抗日的話,就沒他什麼事了。儘管這樣一來會大大增強陳的力量,也不過是錦上添花罷了,這樣做對他的好處,就是可以免於老是看英國人的嘴臉,而直接掌控物資供應,他的戰略靈活機動性也好了很多。畢竟,中國戰區是他的地盤,主動權越多越有把握打得好!

三比一,英國人很無奈很不甘心的答應了!三國簽訂《共同防禦緬甸軍事協定》,正式結成三事同盟。

締結協定敲定細節,拿着數以億計的巨大生產合同回到濟南的李俊峰見到陳曉奇時,無豎起一根大拇指,搖頭嘆息道:“生意可以做到這個份上,老闆你一流啊!”

我不求,票就不漲,諸位兄弟姐妹,支持一票啊!

第29章 超級忽悠第64章 救國軍第208章 中醫戰略第109章 瓜島血戰(一)第182章 大手筆第32章 大搞基建(二)第157章 夜襲(二)第56章 暗潮涌動第14章 擊約翰牛第65章 風起西北(二)第165章 炸了再說第134章 代價第54章 尼龍和潛艇第100章 收編序曲第23章 生存選拔第65章 風起西北(二)第11章 察東戰(二)第47章 大躍進式的發展(二)第123章 特殊的春節賀禮第31章 大搞基建(一)第65章 大買賣第70章 南口開戰第33章 反思與決策第188章 未來希望第134章 代價第121章 攻佔沖繩島第58章 諜戰(二)第56章 暗潮涌動第65章 風起西北(二)第62章 諜戰(六)第46章 南洋戰事(二)第173章 主動退讓第222章 中醫抗爭(二)第68章 都有難處第198章 愛國衛生運動第129章 縛手縛腳第187章 蔣百里第89章 南洋大戰(二)第238章 漁民第60章 石油與相親第37章 加強合作第74章 張宗昌南下第92章 經營 桃源第99章 反攻東北(八)第99章 政策與對策第162章 第一場空戰第2章 暫時安身第65章 大買賣地一百四十二章 突襲五第225章 中醫抗爭(五)第110章 反攻東北(十)第110章 瓜島血戰(二)第225章 中醫抗爭(五)第107章 潰不成軍第132章 土匪攻泗水第25章 逆襲 偷襲第98章 參觀指導第159章 空軍出擊第92章 反攻東北(一)第20章 打火機和拉鍊第65章 坦克!坦克!第179章 博弈與敲詐第205章 我要賑災第208章 中醫戰略第203章 省內移民第27章 潛艇 石油第29章 工業規劃第31章 分歧 妥協 出劍第16章 希望第238章 漁民第48章 南洋戰事(四)第138章 突襲(一)第9章 軍備建設第42章 九一八(完)第107章 潰不成軍第68章 購物中心第18章 我爲復仇而來(二)第220章 起航 國醫第22章 殺戮時刻第84章 摩擦與戰爭進程第117章 阻止中國崛起第24章 再見濟南第127章 西井三策第14章 籌劃第47章 大躍進式的發展(二)第207章 分一杯羹第41章 人才接踵而至(二)第150章 誓師第74章 服裝文化第44章 變局第80章 大移民序曲第236章 風口第56章 越墮落越發財第48章 佈局化工第136章 舊軍孟家第19章 潤物無聲第92章 反攻東北(一)第24章 衰落與崛起第18章 我爲復仇而來(二)第107章 潰不成軍
第29章 超級忽悠第64章 救國軍第208章 中醫戰略第109章 瓜島血戰(一)第182章 大手筆第32章 大搞基建(二)第157章 夜襲(二)第56章 暗潮涌動第14章 擊約翰牛第65章 風起西北(二)第165章 炸了再說第134章 代價第54章 尼龍和潛艇第100章 收編序曲第23章 生存選拔第65章 風起西北(二)第11章 察東戰(二)第47章 大躍進式的發展(二)第123章 特殊的春節賀禮第31章 大搞基建(一)第65章 大買賣第70章 南口開戰第33章 反思與決策第188章 未來希望第134章 代價第121章 攻佔沖繩島第58章 諜戰(二)第56章 暗潮涌動第65章 風起西北(二)第62章 諜戰(六)第46章 南洋戰事(二)第173章 主動退讓第222章 中醫抗爭(二)第68章 都有難處第198章 愛國衛生運動第129章 縛手縛腳第187章 蔣百里第89章 南洋大戰(二)第238章 漁民第60章 石油與相親第37章 加強合作第74章 張宗昌南下第92章 經營 桃源第99章 反攻東北(八)第99章 政策與對策第162章 第一場空戰第2章 暫時安身第65章 大買賣地一百四十二章 突襲五第225章 中醫抗爭(五)第110章 反攻東北(十)第110章 瓜島血戰(二)第225章 中醫抗爭(五)第107章 潰不成軍第132章 土匪攻泗水第25章 逆襲 偷襲第98章 參觀指導第159章 空軍出擊第92章 反攻東北(一)第20章 打火機和拉鍊第65章 坦克!坦克!第179章 博弈與敲詐第205章 我要賑災第208章 中醫戰略第203章 省內移民第27章 潛艇 石油第29章 工業規劃第31章 分歧 妥協 出劍第16章 希望第238章 漁民第48章 南洋戰事(四)第138章 突襲(一)第9章 軍備建設第42章 九一八(完)第107章 潰不成軍第68章 購物中心第18章 我爲復仇而來(二)第220章 起航 國醫第22章 殺戮時刻第84章 摩擦與戰爭進程第117章 阻止中國崛起第24章 再見濟南第127章 西井三策第14章 籌劃第47章 大躍進式的發展(二)第207章 分一杯羹第41章 人才接踵而至(二)第150章 誓師第74章 服裝文化第44章 變局第80章 大移民序曲第236章 風口第56章 越墮落越發財第48章 佈局化工第136章 舊軍孟家第19章 潤物無聲第92章 反攻東北(一)第24章 衰落與崛起第18章 我爲復仇而來(二)第107章 潰不成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