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5章 中醫抗爭(五)

陳曉奇微笑着說道:“這尊銅人,以及圖譜上面關於穴位位置深度的數據,是從我的實證中得來的。我想在場的很多前輩都知道自古傳承之醫術,與道家密不可分,而不論張仲景,孫思邈以及陶弘景,都是醫道並修的,藥王更在大醫精誠中強調,夫大醫之體,欲得澄神內視,望之儼然,寬裕汪汪,不皎不昧。如此修業,方能對周身經絡氣血運行清晰明瞭。曉奇不才,在此省身之術上略有心得,故而能夠精確指示周身脈絡穴位。又經張老先生等國手的親自驗證,以自身爲範,製成此銅人。”

衆人一聽此言,“喔”的一聲讚歎起來,卻是表情各異,好多人的申請甚爲彆扭,因爲陳曉奇說得這個理由,在這時候怕是難以服衆的。

在唐代以前,名醫通常又是道家修士,這種情況非常普遍,幾乎在他們留下的典籍論述中,都跟《黃帝內經》一般的注有“內視反觀”的字眼,更有扁鵲之類神醫“一眼看去,如見肺肝”的特異能力的傳說。到了民國時期,這種事情已經稀少了,因爲西方科技的昌明影響,這麼說的人經常被當作騙子。

因此,在此時乃至後世,不管有沒有這種能力的人通常是不大說的,否則就是“封建迷信”、“大師出山”一般的,遭到各類批駁。

但是實情又是如何呢?不管是民初的那些武術高手如孫祿堂等人,還是陳攖寧等人搞起來的“修煉救國”活動,其中很是有些人是實證出來這種“內視”境界的,在佛儒道三家以及世界各大宗教的虔誠苦修士之中,都有這種凝神入定以至於“內視反觀”的境界發生,並不奇怪,但是因爲時代的問題,他們並不提倡四處宣揚。因爲這本就是個人修行的常理,不足爲怪,任何一個能夠真正安靜下來地人都有機會做到。

但是,顯然這種基本的“知置定靜”的修養功夫,現代人根本不會去做,他們每天睜開眼就是千萬個念頭,忙忙碌碌一天,聲色犬馬酒色財氣的一通搞,早就將自己身體弄得污七八糟,想要靜下來?七情六慾全都涌現。===他才捨不得顧不上呢。

若要等着極其想將原子細分下去看個究竟的西方科技,卻是忘記了東方文明一個最基本的理念,便是人如宇宙,他們用簡單的機械動力學來規範人體,甚至用數學機械學推斷來構造人體的體育運動。除了製造出大量的傷病之外,也取得了暫時的數據領先,但是這也只是暫時地而已。舉一個最簡單的例子,便是運動員們身上的傷病,被西醫治療的一輩子緊隨其身痛苦終生,他們一點辦法都沒有。但是他們又不相信中醫,所以便自己那麼挨着吧。

陳曉奇這種說法,其實在表面上大家都是存而不論的,便是師道傳承地也都是口傳心授秘而不宣。他這麼大喇喇的講出來,卻是非常罕見的。老一輩地人因爲是從清末過來的,親身感受到了西方文化對老大帝國的無情衝擊,心中感慨良多,也就不願再說什麼。而年輕一輩的,怕是還沒有明瞭那樣的境界,所以陳曉奇的說法卻又怪誕了些。這跟那些宣揚志怪或者騙吃騙喝的道士們講地有何區別?

最糟糕的是,這種事情還沒法證明給別人看。你總不能讓自己的內視能力借給別人都輪番看上一遍吧?那也沒有意義。因爲中醫對於經絡穴道是掌握精熟的,他今日這第一件禮物,不過是錦上添花罷了。

陳曉奇當初被嶗山道士給忽悠了一把,真的修煉出來效果,到現在雖然沒有“金丹”“元嬰”之類地玩意兒,但是起碼這內省修身卻是能讓他到現在都能夠每天精力充沛的工作十八小時以上而不會疲累倦怠,更不會生病。===這跟道家聲稱的“八脈俱通”境界很相似。凝神內視的功夫卻是已經如常,因爲此。他才能明晰的將自己的經絡穴道描繪出來,在張老爺子等人的幫助下製造出這樣的銅人。

不管下面人怎麼理解,陳曉奇請上數十位德高望重的老中醫來,讓他們實地按照銅人上標註的穴道經絡對他進行驗證,老中醫們自有辦法一個個穴道地去摸索感知,確認這銅人和這圖譜是準確無誤地。隨後,陳曉奇宣佈將給每一個省的中醫公會贈送這麼一具銅人並圖譜,另外各地美建立一座中醫學校,則贈送銅人一座,圖譜若干,即使今天到場地賓客代表,也有人人一套圖譜並灸針相贈。

這樣的慷慨,自然博得了大家的歡呼相謝,然後陳曉奇又揭開了第二份禮物,他說:“諸位中醫界的朋友,想必大家都知道,無論是西醫還是中醫,目前都沒有辦法得知一個完全健康的人體內部,腑臟血脈究竟是怎麼一種情狀。儘管現在西方解剖學發達,但是他們看到的幾乎都是死人的身體結構,其中血液顏色和內臟顏色都已經完全不同,更有無數不可預知的病變令人難以決斷。而據我們所知,也有些喪心病狂之人利用活人做實驗的,他們得到的信息更加準確翔實,但是同樣難以判定在切開肚腹之前,這人是否就是那個樣子。”

陳曉奇的話說的現場很多人涼颼颼的,本身中醫來講,很少切開人體去研究內部結構,因爲一般用不到,再者從宋代以後,解剖學有過那麼一點的發展,便因爲儒家“身體髮膚受之父母”的廣泛論調,令很多醫者不敢宣揚他們的發現,即便是西醫,在18世紀也是鄙視這種外科手術的,所以他說的一點沒錯,而後面那話更令人膽寒,用活人解剖實驗,他們一般不敢去想!

陳曉奇繼續道:“我們中國傳統學術中,既有各種醫家經典,也有《黃庭內景經》之類玄虛難明的道家經典,但是其中有些文字。===卻是說得是真實的內景情形,也即是健康人體的五臟六腑的形態色彩,這方面對於西方醫學是至關重要的,但是他們目前卻不能看到,而我今天要展現給大家的,便是用我們自己地手段發現的人體內在模型!”

旁邊人立刻掀開第二個蓋住的物體,赫然正是一副完整的裸體人形,表皮不知道用什麼材料製成,看起來如同真的皮膚一般,且在燈光照耀下。閃耀着與健康成年人一般無二的質感光澤,而其形體比例大小,又是跟陳曉奇的身體一般無二!

陳曉奇親自走過去,在那個人體模型的腋下部分按動機關,整個人像的前胸部分緩緩打開來。露出裡面的完整內臟結構,此時下面地人們驚訝的發現,每一個臟器都是有豐富色彩的!而且那些色彩看上去是如此的生動。如同活得一般!

同時,電影也將先前拍攝的內部臟器圖形詳細內容緩慢地展現出來,在場的兩千多人驚訝的發現,在很多單獨列出來地內臟之中,各種細密到頭髮絲一般的血管神經都以各種材料製作填充,肯多學過西醫看過標本的年輕人都很容易就知道,那簡直是真實內臟的翻版。

而在播放的影片中。內容遠遠不止現場看到的那個模型所能展現的,那細緻到每一層皮膚下地機構,那每一條肌肉筋骨的形狀,每一條血管神經的穿行,每一根骨頭的扭曲擺放。簡直就是一副最爲精密不過的人體完全解剖影像合集,而且看上去,那都是彩色地!

彩色攝影和照相纔剛剛發明沒多久,而山東這裡就已經用上了,並且第一次展現出來的,卻是這樣一種內容。能夠清晰瞭解每一個人體組成部分的細節,無論是對於中醫還是西醫都有莫大的好處,因爲配合這種描述明確的圖文材料,他們不管是下刀還是扎針,對於深度拿捏都有着最爲直觀的認識。^^ ^^他們完全可以不必親自體驗切割活人就能夠知道該當如何掌握自己的技藝。這種標本的價值,對於整個世界的醫學界將是無可估量的!

一大幫白頭髮老頭圍上前去。你一塊我一塊地將那人體模型內部結構拆了開來,一個個地仔細摸索觀察,對於上面的色彩形狀之完整細膩由衷地讚歎着,有人更驚訝的發現,那些臟器還帶着彈性,捏起來軟乎乎的,但是卻不致走形,便精奇的問道:“陳主席,您是如何做到這麼精妙如真的模型的?這材料和色澤當真是聞所未聞,可是看起來卻是如此的神形兼備!神乎其技啊!”

陳曉奇笑道:“這並不怎麼奇怪,科技的發展,能夠創造很多我們想象不到的東西,製造這個模型人像的,有塑料,有高分子聚合物,有硅膠,有人造橡膠,等等很多東西,每一樣的色彩都是經過精心調製的,盡最大可能的貼緊人的活體情況。這樣的教學器具,可以讓學生很直觀的感受到人體的各方面細部結構。限於能力,我們現在還無法制作出完全模擬人體的全套細膩結構模型,但是分段分塊的模型卻是全都製造了出來,這在中醫推拿正骨、按摩鍼灸方面都有非常有價值的幫助。”

老中醫們搖頭嘆息道:“哎!西人之學術發展如此迅猛,當真不可思議啊!照着等速度下去,還有什麼是他們做不出來的呢?我們中醫相比起來,卻是進展緩慢,乏善可陳啊!”

陳曉奇也嚴肅的說:“相信各位從這件模型之中能夠看到未來西方醫學發展的成就,那是完全不可能阻擋的。今天我把這件東西拿出來,一方面是希望諸位中醫界的高才能夠從中得到啓發和幫助,另一方面,也希望能夠給諸位敲響警鐘,我們沒有時間坐在祖先們留下的成績上面沾沾自喜了,我相信不用多久,西方醫學醫都將可能取得巨大的進步,他們會用人們看得見摸得着的手段來治療疾病,不管副作用如何,首先的正面效果卻足以取悅所有人,因此,留給我們的時間並不多了。\\\\\\

若要將中醫長久不衰的傳承下去,那就需要我們越來越多的人共同努力,將中醫打造成一種規範、嚴格、明確、清晰、包羅萬象、系統有序的堅實學術,可以完全覆蓋人類健康的前後所有方面。如此方能佔據一席之地!”

陳曉奇地話和這活生生的例子擺在眼前,令現場很多人都不得不去深思,他們今天取得的暫時抗爭勝利,其實背後隱藏的是多麼大的風險。這位陳主席本身就是研究西藥的行家,他今天能如此說,那就傳達了一個清晰的情報,西方醫學的突破和飛速發展,恐怕就在眼前,中醫的某些優勢將可能被淹沒,在一次的衝擊。將會是更加地兇猛,若是中醫仍然這般固步自封,後果堪虞!

陳曉奇的苦心總算是有人能理解了,一方面他展示出來的經絡圖譜和鍼灸銅人,看似是爲中國醫學錦上添花奉獻力量。但是他的描述方法卻是給人民敲響了警鐘,那就是這種所謂“內視”得到的結果,不得不會讓絕大多數人承認。更可能成爲地方攻擊地致命手段,試問當今時代又有幾人能夠有那樣的修爲,又有誰人能公開承認這樣的結果?這本身就是把中醫往溝裡帶地手段和說法。很顯然陳曉奇不是這種人,那麼他這麼說話,自然就是令大家警醒了!

另一個,人體腑臟模型和詳盡到每一根手指頭每一層表皮的解剖圖譜,卻讓中醫們警醒到。西方醫學達到這種程度後,他們的理論以及藥物一旦跟上來,那麼就可以對中醫形成全面的覆蓋和包圍,在列強強大的國力和宣傳手段下,他們這些無權無勢的中醫是沒有辦法抵抗的。那麼陳曉奇所說地後果,就很可能出現了!

因此,在歡迎大會之後,各方代表主持召開的中醫正規化和中醫持續化發展的研討會就正式拉開帷幕!

經過長達十幾天的分組研究討論,經過從全國各地聞風而來的中醫學者們地積極參與,第一個決議產生,便是成立全國性的中華醫學會,專門針對中醫的現狀與發展提供研究和參考指導意見。這個學會的組成委員,將是各地中醫行業內公認的具有真才實學的高手權威,是一個完全的民間機構。不接受任何的官方背景參與。

同時。中華醫學會將建立月刊,學習西方科學雜誌的形式。將中國醫學研究的成果進展以論文地形式發表,不論是藥物地研究還是方劑的研究,以及醫學新發現,都將以事實說話,列舉依據中醫核心理論得出來地結果,以及臨牀表現的細部診斷治療過程等等,都記錄在案,形成最爲詳盡可靠的醫案,並組建各類研究機構。

其次,是以會計師協會的組建模式,以“中華醫學會”作爲核心機構,對全國中醫中藥從業者進行考覈發證制度,出臺從低到高的職稱階位考察依據,以硬性指標來規範全國中醫從業者的個體素質,杜絕因爲不合格醫師、偏方醫師、江湖遊醫和道士和尚之類的人無形中對中醫造成的破壞。

這樣的手段,看起來似乎對師徒相傳的中醫延續手法會造成一定的傷害,跟餘雲岫等人要“改良”中醫的手段幾乎雷同,但是各方代表如今也都明白,正規化、體制化的中醫學術是遲早的事,今天不做明天也要做,與其被人逼迫着做,還不如自己主動做。

這麼做的另一個好處,便是杜絕了很多依據西方學術手段來攻擊中醫的人的藉口,同時也爲中醫教育事業的規模化打下良好的基礎。

此外,關於中醫從業資格的考證,按照千百年來的實際經驗,已經有清晰的認識,只是沒有一個官方的組織進行限定而已。而中醫師的培養,其中很關鍵的一點就是要從小開始貫徹國學思想和理論基礎,這是前提,否則連基本中國文化都不理解的人,根本當不了中醫。

另一點,爲避免出現規模化培養造成的庸才氾濫,中醫學校的錄取條件將大大高於一般學校,學習的時間也要大大加長,大學學習時間不少於六年,進修時間不少於四年,這樣一個合格的中醫師,起碼要有十年的學習時間才能成才。

與之相輔的是中醫師的待遇薪資,是極其的高,可以這麼說,只要成爲一個合格的中醫師,那麼他就不必擔心下半輩子的生活問題了,因爲他的起點就非常的高,這麼一來,他漫長受教生涯的耗費都是值得的。

中醫師的考察認證,將不會是一般考試的那種手段,而是專門對某個地區進行考覈,監考之人全部臨時抽籤產生,由另外一個監督機構執行,這樣就杜絕了內外勾連的作弊行爲,他們想要找關係走後門過關那是非常難得。

一旦考覈成功,中醫師將有全國通用的資格認證,並且每過數年進行審覈,保證他們的修業進境不在停滯不前。同時,對於中醫師從業者的口碑品德也將由監督評判,若是品德低下的人遭到公認的譴責,那麼將取消其中醫師資格,絕無商量,中醫行業內,不允許有害羣之馬存在。

其他的諸如中醫教材的編訂,中醫學校的建設,中醫院的構建,面向大衆化的中醫宣傳普及知識的編輯整理,發佈使用,等等系列問題都在討論之中,而各種代表也都是走馬燈似的來回換,在山東提供的優良條件下,他們忙的不亦樂乎。

第23章 棉蘭第113章 伏擊第41章 人才接踵而至(二)第207章 分一杯羹第189章 大上海 杜月笙第58章 諜戰(二)第181章 英國人的態度第81章 叢林夢魘(二)第164章 戰艦自沉第57章 選擇第45章 華北大戰(十二)第14章 籌劃第153章 再見蔣中正第11章 婆羅洲空戰第186章 風雲聚會第54章 新戰艦 束星北第207章 分一杯羹第32章 新式軍訓第236章 風口第133章 犧牲第42章 九一八(完)第63章 南洋布局第31章 大搞基建(一)第16章 全民補鈣第107章 潰不成軍第128章 新格局的劃分第46章 南洋戰事(二)第119章 仁川登陸第4章 意外大禮(二)第208章 中醫戰略第155章 炮火還擊第46章 南洋戰事(二)第65章 坦克!坦克!第38章 九一八(三)第69章 大亂的序曲第70章 四大家族崛起第211章 沒有棉花第45章 華北大戰(十二)第46章 第一筆橫財第38章 藏兵計劃(三)第61章 拜見督軍大人(三)第33章 風雲起(二)第23章 華北劇變第90章 南洋大戰(三)第158章 夜襲(三)第9章 小見面禮第9章 小見面禮第45章 我們的軍刀第189章 大上海 杜月笙第205章 我要賑災第101章 軟硬兼施第7章 頭筆交易第24章 炸藥發明第5章 衣冠專家第60章 熱血 勇士 殺第10章 察東戰(一)第87章 蘭芳參戰 鐵血出擊第237章 靶子第51章 華北大戰(十八)第78章 推波助瀾第225章 中醫抗爭(五)第104章 豫軍圖魯第85章 爭執第80章 大移民序曲第38章 藏兵計劃(三)第81章 婆羅洲基地第73章 國防建設總結第125章 登陸日本第46章 南洋戰事(二)第36章 華北大戰(三)第86章 交火第61章 諜戰(五)第45章 華北大戰(十二)第131章 大拆遷 全國亂第78章 秋後算賬第90章 南洋大戰(三)第42章 柴油動力第218章 噴氣紡紗第103章 反攻東北(十二)第25章 風雲變幻第123章 特殊的春節賀禮第176章 列車炮第14章 淞滬開戰(一)第139章 突襲(二)第110章 反攻東北(十)第182章 大手筆第116章 **蘇聯第115章 斯大林格勒第61章 艱難的一步第41章 人才接踵而至(二)第88章 割據基地第206章 亂世慘景第69章 孬兵第50章 回鄉當土匪去(一)第79章 溫莎伯爵第114章 畢業課第4章 鬱悶年代第33章 反思與決策第25章 實在過獎第22章 淞滬開戰(九)
第23章 棉蘭第113章 伏擊第41章 人才接踵而至(二)第207章 分一杯羹第189章 大上海 杜月笙第58章 諜戰(二)第181章 英國人的態度第81章 叢林夢魘(二)第164章 戰艦自沉第57章 選擇第45章 華北大戰(十二)第14章 籌劃第153章 再見蔣中正第11章 婆羅洲空戰第186章 風雲聚會第54章 新戰艦 束星北第207章 分一杯羹第32章 新式軍訓第236章 風口第133章 犧牲第42章 九一八(完)第63章 南洋布局第31章 大搞基建(一)第16章 全民補鈣第107章 潰不成軍第128章 新格局的劃分第46章 南洋戰事(二)第119章 仁川登陸第4章 意外大禮(二)第208章 中醫戰略第155章 炮火還擊第46章 南洋戰事(二)第65章 坦克!坦克!第38章 九一八(三)第69章 大亂的序曲第70章 四大家族崛起第211章 沒有棉花第45章 華北大戰(十二)第46章 第一筆橫財第38章 藏兵計劃(三)第61章 拜見督軍大人(三)第33章 風雲起(二)第23章 華北劇變第90章 南洋大戰(三)第158章 夜襲(三)第9章 小見面禮第9章 小見面禮第45章 我們的軍刀第189章 大上海 杜月笙第205章 我要賑災第101章 軟硬兼施第7章 頭筆交易第24章 炸藥發明第5章 衣冠專家第60章 熱血 勇士 殺第10章 察東戰(一)第87章 蘭芳參戰 鐵血出擊第237章 靶子第51章 華北大戰(十八)第78章 推波助瀾第225章 中醫抗爭(五)第104章 豫軍圖魯第85章 爭執第80章 大移民序曲第38章 藏兵計劃(三)第81章 婆羅洲基地第73章 國防建設總結第125章 登陸日本第46章 南洋戰事(二)第36章 華北大戰(三)第86章 交火第61章 諜戰(五)第45章 華北大戰(十二)第131章 大拆遷 全國亂第78章 秋後算賬第90章 南洋大戰(三)第42章 柴油動力第218章 噴氣紡紗第103章 反攻東北(十二)第25章 風雲變幻第123章 特殊的春節賀禮第176章 列車炮第14章 淞滬開戰(一)第139章 突襲(二)第110章 反攻東北(十)第182章 大手筆第116章 **蘇聯第115章 斯大林格勒第61章 艱難的一步第41章 人才接踵而至(二)第88章 割據基地第206章 亂世慘景第69章 孬兵第50章 回鄉當土匪去(一)第79章 溫莎伯爵第114章 畢業課第4章 鬱悶年代第33章 反思與決策第25章 實在過獎第22章 淞滬開戰(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