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九十章 各回各家各找各媽

十月初四下午,剛剛開始的蘇北大戰就以清兵的全線後撤而拉下了帷幕,告別了高氵朝。

清軍主帥豐升額非常的果斷,在海蘭察戰敗的消息傳到,在復漢軍大部隊集中南路的消息傳到,在正面戰場姜堰鎮的復漢軍火力猛地加強信報傳來後,就果斷的下達了全線後撤的命令。當然,清兵的後撤也不是完全亮出後背心的抱頭逃竄——顧頭不顧腚,海蘭察手中還握着大批的馬隊,滿漢馬隊出擊,很快就止住了復漢軍的趁勝追擊。

次日一大早,清軍自海安鎮全線撤兵,不但海安鎮的人馬一個不剩,還乾淨利索的用沉船把運鹽河給堵住了。清軍從海安鎮一路後撤到了東臺。

消息報到復漢軍這裡,陳鳴當然是要追擊的。到了這個時候,他又後悔自己在高郵留下的人馬太少了,當時就應該多留下一些,現在不就可以讓高郵的兵馬北上再攻淮安了麼。那樣的話,說不準就真的能把這支清軍全埋在蘇北了。

當然,這世間沒有如果。陳鳴帶着隊伍跟在清軍背後,陳鳴很想再接再厲,趁着清軍士氣低迷精銳金喪的機會,狠狠給他們一擊。可是三四千清軍馬隊就宛如一柄無解的彎刀懸在他的頭頂。無奈的,雙方只得井水不犯河水。清軍的馬隊威力巨大,卻也只在大部隊廝殺起來後的突襲中有着威力,如果是復漢軍列陣以待,他們就要有多遠就跑出多遠了。

遠遠的,兩軍首尾離得足有二三十里,頗有麻桿打狼兩頭怕的意味,雙方保持着距離,都嚴正戒備。

清軍由直隸提督王進泰帶兵斷後,海蘭察被理所當然的打入冷宮,清軍一路慢慢走,復漢軍一路慢慢追,一路勝利收復了東臺、鹽城,也眼睜睜的看着清軍在鹽城一分爲二,一路北上阜寧,一路西去淮安……

往日裡強壯的能赤手搏熊虎的海蘭察病了,大軍從海安鎮撤退的第二天他就病了。躺在船艙,眼睛呆呆地望着窗外陸上行進的大軍。

與當初下淮安的時候大不一樣,眼下的清軍人馬個個垂頭喪氣,一百多門大炮丟了一半,很多的傷兵跟海蘭察一樣躺在船上,不時的發出高一聲低一聲的哀鳴。那聲音時時刻刻都在折磨着海蘭察的神經,都在提醒着他的敗仗。

他們中許多人受的是槍炮傷,那種痛苦是難以形容的,槍傷創口大,難以縫合,還有鉛毒,開花彈炸出的彈片也很容易引起破傷風。加上清軍隊伍裡大夫缺乏,醫療條件落後。許多受傷的士兵軍官在今後或長或短的時間內,都將飽嘗痛苦後再悽然的死去。

所以整支大軍的精氣神也變得全無,與當初過黃河下淮安時的意氣風發完全不同。這場大敗對清軍上下人等的心理打擊挫折前所未有的嚴重。而且很需要主意的是山東練勇,這支近萬人的隊伍本來是清軍裡的一股戰力,但劉墉的死讓這支練勇分崩離析,豐升額的決定更讓這支軍隊徹底崩塌。近萬人的練勇被滿漢綠營各部瓜分的乾乾淨淨,且到了戰場上滿漢綠營各部是真的拿山東練勇當炮灰來用了,結果這些人的‘表現’在決戰場上最後一次清軍衝鋒的時候就能看得到。

陣前裝死、投降,乃至狗腿的反戈一擊。雖然還不是所有人都大膽到直接‘反噬’的地步,可馮正剛的那一刀也讓海蘭察記憶猶新。

這些人已經不能算是“練勇”了,他們是叛逆。海蘭察現在就很後悔,自己應該在運鹽河邊就把那些從北岸逃回來的三四百山東練勇全部殺個乾淨。現在想想,這些人回到練勇隊伍當中,那就是一個個禍害啊。

海蘭察病的太早了,跟岸上行進的大軍也有脫節,他並不知道眼下的清軍隊伍裡,之前九頭蛇一樣擰都擰不到一塊去的山東練勇已經‘改頭換面’,變成一股分也分不開的‘團結’隊伍了。他們吃在一塊吃,宿營在一塊宿營,彷彿當初的你掙我壓都不存在一樣。清軍滿漢綠營各部卻都很明白,山東練勇這是被嚇壞了,他們抱團,死死地抱團,所有人團結一起,過去的矛盾和派別完全拋開。豐升額都不敢再逼他們,再逼說不準就要內訌了。

海蘭察在南路和姜堰鎮後的一連串戰事,豐升額在正面姜堰鎮戰場的幾次攻殺,不僅是拿敢死營當炮灰,也真真的不把那些山東練勇當人來看用,那些逃出生天的山東練勇能不滿肚子的怨氣?也肯定會把自己的遭遇告訴所有的練勇營頭。

兔死狐悲,物傷其類啊。然後……,然後他們就跟清軍離心了。

只不過這些海蘭察都不知道。作爲一個敗兵之將,一定意義上這次蘇北作戰的失敗,海蘭察都要負很大很大的責任,他看似來船上養病,實際上已經算被隔離了。

“主子。”海蘭察沒有在淮安停留,而是直接由清江過了黃河,他身邊的親隨拿着一道手札遞給了他。“這是將軍大人差人送到的。”

草黃色的封皮,上面一個字也沒有,打開來一股墨香撲鼻。海蘭察剛看了一個開頭臉色就變了。因爲這道手札的內容不是別的,而是大軍的傷亡統計。有旗兵、綠營、練勇三大塊。

海蘭察看着旗兵下標署的驍騎營、火器營、八旗新軍、護軍營等部的各自傷亡數字,和所有的陣亡武官的名額,密密麻麻的佔了大半頁,他腦袋就嗡嗡的直響,眼前一片發暈。

竟然死了那麼多,而且還有那麼多身份不俗的。

黃帶子、紅帶子,佟佳氏、瓜爾佳氏、馬佳氏、索綽羅氏、赫舍里氏、富察氏、那拉氏、鈕祜祿氏,宗室加滿軍旗八大姓妥妥的齊全……

手札“啪嗒”從海蘭察手裡滑落。

“主子……”

“拿去燒了。”海蘭察強忍着頭暈說道。豐升額之所以把這東西遞給他看,那是要讓自己心裡有數啊。到了北京下入大牢後,就是要跑關係脫罪,也要找真正說得上話的巨頭。

那過去的一戰,清軍總共傷亡一萬九千餘,戰死者超過一萬四千人,八成來自海蘭察部。而且受傷的士兵中很多人還會在隨後的日子裡死去。大炮丟的只剩下了三十三門,炮手傷亡巨大,其中隨從海蘭察出擊的十名葡萄牙炮手,全部折損。

八旗新軍損失了九百,火器營、驍騎營皆慘重。

元氣大傷,南下大軍元氣大傷。

豐升額內心中是惶恐的,這一戰裡皇上耗費無數銀錢精力的八旗新軍和炮營損失嚴重,而且戰場上似乎也沒起到什麼作用,陳逆是越發勢大,日後該如何應對這支逆賊呢?

豐升額的惶恐透過手札最後的一段話,表露的十分清楚,海蘭察頭暈目眩之餘,也在痛苦的思考着這一問題。因爲他是那一仗的直接經歷者,如果他能夠總結出一些好東西來,說不定他的罪責就能輕減一些呢。

……

十月十五日,復漢軍得到消息,清軍在淮安略作修整,並沒有盤踞淮安城,而是徑直退去了黃河以北,豐升額帶領清軍大部隊從清江退去了黃河以北的沐陽;阜寧的王進泰也引軍渡過黃河退去了海州。

兩支清軍退走的速度都非常的迅速,偵察兵打探的精細,很多隨軍的民夫丁壯趁機逃跑,清軍也顧不上追拿了。

如果說九月裡是復漢軍半個月丟掉了大半蘇北,現在就是清軍在還不足半個月的時間裡丟掉了黃河以南的全部蘇北地盤。

十月十七日早,復漢軍時隔小一個月,又一次佔據了淮安這座大運河上的焦點城市。同時蘇北之戰的勝負和結果也風傳整個江南江北。

長江以南的江陰、鎮江一線,正在對着兩地猛攻不止的清兵紛紛後撤。

攻打江陰的閩浙粵水陸清軍,直接退到了太倉州;攻打鎮江的蘇州清軍則完全拋棄了常州、無錫,兵鋒不出滸墅關。

無錫的團練武裝,陳子鋌、秦友梓二人派人偷偷向鎮江復漢軍守軍送了一份厚禮:兩千兩銀子和五百石大米,這可不是一個小數目。尤其是對於人數只有五六百人的無錫小團練,這差不多是陳秦二人之前跟着蘇州清軍在常州、金壇、丹陽等地的全部收益了。

但陳子鋌、秦友梓兩人給的一點都不心疼,蘇州清軍大反攻的時候,他們倆佔據無錫城的好處就看出來了,不僅白得了一件大功,還跟隨着蘇州清軍的前鋒奪取了被複漢軍棄守的常州。

雖然這倆人現在依舊是舉人秀才,但上頭已經有人傳下話來,要他們好好表現了。若不是清軍從攻轉守表現得太窩囊,陳子鋌、秦友梓保不準就已經得到保舉了。

現在復漢軍的大部隊還沒有轉回江南呢,蘇州和松江的清軍就乖乖的縮回了自己老巢,太丟人了些了。

陳鳴這個時候已經打淮安回到了揚州,復漢軍這一場決戰不算太成功,只是打滅了清軍的精銳和銳氣,而沒能全殲這五萬清軍。而且復漢軍也付出了一定的代價。

不管是南路,還是中路,亦或是北路,復漢軍的總傷亡也有五千多人,特別是高鵬嶽的死,屍首被收斂以後,陳鳴親自祭酒。再有黃天寶,陳永壽,陳文華等人,這些三姓子弟兵的屍首也一律收斂,停棺南京。待日後復漢軍大軍西進的時候,這些棺材一塊跟着回家。

沒辦法。中國人現在就講究一個入土爲安,並且是葬回原籍。一般的復漢軍陣亡士兵遺體,復漢軍都在戰場周邊找地上掘土集體安葬,不敢留下碑銘和墳頭,只是記在本本上,待到日後奪取了天下,再立豐碑。而隊官以上級別的軍官屍首,就專門收斂起來,待到日後,再做處置。

陳鳴早早的從戰場回到揚州,隨後還要再返回南京,不爲別的,只因爲福建張家送來的小娘已經到吳淞口了……(未完待續。)

第九百三十四章 中國小民第二百五十五章 破敵第五百三十八章 女婿登門第五百九十六章 操縱輿論第九百四十五章 納爾遜這孫子第八百六十二章 爭龍奪位第一百零六章 碰撞的前夕第一千一百零二十二章 一切都要看中國!第三百五十九章 撲火的飛蛾第七十五章 血債血償第五百六十三章 好兒子第九百五十八章 三十年發展——中國國力第九百七十六章 豫王的膽量!第六百六十六章 北美第九百七十五章 安置黑人第一百三十九章 崩潰第二百五十九章 羨慕嫉妒恨第三十五章 舊知縣,新知縣第七百九十二章 你就是個豬玀第五百七十六章 向約翰牛買地第五十六章 民團匯聚第五百三十三章 我要告狀第四百八十一章 京師大亂第三百三十四章 土人來投第七百二十七章 朝鮮版陸放翁,消弱版人大第九百九十一章 ‘畫餅’第八百七十章 陳漢皇朝的柱石第八百七十二章 黑暗料理國第八百七十七章 陳皇帝出的難題第二百一十七章 雖死而不敢辭第一千一百零二十二章 一切都要看中國!第九百二十六章 藩國不容易啊!第八百六十七章 陳皇帝的霸氣!第六百八十三章 爲皇帝解憂第一千零二章 陳漢霸業第一百五十一章 南來的清兵第九百四十五章 納爾遜這孫子第二百二十五章 士林犬儒之心第一百九十六章 釣魚第八百九十五章 長寧公主第一千零八十章 大反擊!第六百六十四章 陳鼎對弟弟妹妹的許諾第九百三十一章 火車和輪船!第九百三十一章 火車和輪船!第六十三章 杯具第五百三十章 英法合流第一千零三十一章 諜影重重第六百章 天子家奴第一千一百零五十六章 禪讓大典第一千零四十六章 倫敦八旗的日子……第六百七十四章 左派,右派第六百零二章 驅除華布第二百四十七章 葡萄牙炮兵第六百二十一章 爲國籍努力的土著第八百零七章 華人不可欺!第一百零八章 一股將人湮沒的情緒第五百八十六章 陳鳴的槍第七十一章 情報第一千零四十三章 不同的‘征服’,不同的結果第五十四章 定下基調第九百七十二章 陛下,您不能這樣啊……第二百一十六章 平賊之事艱難第二十六章 羽翼第五百七十九章 天皇死了第八百二十三章 重點在西邊!第二十五章 ‘見識’太少第一千零五十六章 陳漢在準備戰爭第一千一百零六十五章 卿本佳人,奈何爲賊?第696章 必須要動手術第三百七十三章 一把戒尺,一次警告第四百三十二章 東渡的,西方文明的結晶!第三百五十五章 風雨會常州第九百一十三章 我是不會出賣法蘭西的利益的第五百三十章 英法合流第九百八十六章 “走狗”間的戰爭第九百三十七章 中國?這裡是歐洲第九百二十三章 美洲天空上的陰雲第一千零五十五章 爲世界指明方向——第四百七十四章 皇族的尊嚴第一百九十章 一南一北第五十章 ‘世道’變了第二百五十四章 閩粵洋匪第五百四十一章 即嫡又長第六百八十一章 警官,我要報案後記7 當代皇室第十章 改一改規矩第一千零五十六章 陳漢在準備戰爭第五百八十九章 唐人的人!第一千一百零七十八章 中國新時代第七百三十五章 利益交換後記8 滿地都是王子第六十七章 婦人之態第九百六十二章 陳漢之官僚第一百四十九章 城塌第二章 辮子戲真他麼的假第九百九十二章 ‘火中取栗’第二百八十九章落下帷幕第八百八十八章 跟着皇子去歐洲第三十八章 請君入甕第七百一十八章 中國皇帝的影響力
第九百三十四章 中國小民第二百五十五章 破敵第五百三十八章 女婿登門第五百九十六章 操縱輿論第九百四十五章 納爾遜這孫子第八百六十二章 爭龍奪位第一百零六章 碰撞的前夕第一千一百零二十二章 一切都要看中國!第三百五十九章 撲火的飛蛾第七十五章 血債血償第五百六十三章 好兒子第九百五十八章 三十年發展——中國國力第九百七十六章 豫王的膽量!第六百六十六章 北美第九百七十五章 安置黑人第一百三十九章 崩潰第二百五十九章 羨慕嫉妒恨第三十五章 舊知縣,新知縣第七百九十二章 你就是個豬玀第五百七十六章 向約翰牛買地第五十六章 民團匯聚第五百三十三章 我要告狀第四百八十一章 京師大亂第三百三十四章 土人來投第七百二十七章 朝鮮版陸放翁,消弱版人大第九百九十一章 ‘畫餅’第八百七十章 陳漢皇朝的柱石第八百七十二章 黑暗料理國第八百七十七章 陳皇帝出的難題第二百一十七章 雖死而不敢辭第一千一百零二十二章 一切都要看中國!第九百二十六章 藩國不容易啊!第八百六十七章 陳皇帝的霸氣!第六百八十三章 爲皇帝解憂第一千零二章 陳漢霸業第一百五十一章 南來的清兵第九百四十五章 納爾遜這孫子第二百二十五章 士林犬儒之心第一百九十六章 釣魚第八百九十五章 長寧公主第一千零八十章 大反擊!第六百六十四章 陳鼎對弟弟妹妹的許諾第九百三十一章 火車和輪船!第九百三十一章 火車和輪船!第六十三章 杯具第五百三十章 英法合流第一千零三十一章 諜影重重第六百章 天子家奴第一千一百零五十六章 禪讓大典第一千零四十六章 倫敦八旗的日子……第六百七十四章 左派,右派第六百零二章 驅除華布第二百四十七章 葡萄牙炮兵第六百二十一章 爲國籍努力的土著第八百零七章 華人不可欺!第一百零八章 一股將人湮沒的情緒第五百八十六章 陳鳴的槍第七十一章 情報第一千零四十三章 不同的‘征服’,不同的結果第五十四章 定下基調第九百七十二章 陛下,您不能這樣啊……第二百一十六章 平賊之事艱難第二十六章 羽翼第五百七十九章 天皇死了第八百二十三章 重點在西邊!第二十五章 ‘見識’太少第一千零五十六章 陳漢在準備戰爭第一千一百零六十五章 卿本佳人,奈何爲賊?第696章 必須要動手術第三百七十三章 一把戒尺,一次警告第四百三十二章 東渡的,西方文明的結晶!第三百五十五章 風雨會常州第九百一十三章 我是不會出賣法蘭西的利益的第五百三十章 英法合流第九百八十六章 “走狗”間的戰爭第九百三十七章 中國?這裡是歐洲第九百二十三章 美洲天空上的陰雲第一千零五十五章 爲世界指明方向——第四百七十四章 皇族的尊嚴第一百九十章 一南一北第五十章 ‘世道’變了第二百五十四章 閩粵洋匪第五百四十一章 即嫡又長第六百八十一章 警官,我要報案後記7 當代皇室第十章 改一改規矩第一千零五十六章 陳漢在準備戰爭第五百八十九章 唐人的人!第一千一百零七十八章 中國新時代第七百三十五章 利益交換後記8 滿地都是王子第六十七章 婦人之態第九百六十二章 陳漢之官僚第一百四十九章 城塌第二章 辮子戲真他麼的假第九百九十二章 ‘火中取栗’第二百八十九章落下帷幕第八百八十八章 跟着皇子去歐洲第三十八章 請君入甕第七百一十八章 中國皇帝的影響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