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6章 上清派

正聊得盡興的時候,啞巴道士端來了飯菜,比畫着招呼我們吃。這道士一天只吃兩頓,所以半下午的時候就開第二頓飯了。三菜一湯,全是素食,口味非常的清淡。啞巴道士對我特別的熱情,給我盛了滿滿的一碗米飯,我足足吃了三碗飯才覺得飽了。

我想怪不得鄉下人吃得多,清湯寡水的油葷少得可憐,只有多吃幾碗乾飯才能維持營養。吃完飯後我正在削蘋果吃,啞巴道士笑嘻嘻的進來收碗筷,我遞給他一個蘋果,他卻千推萬推起來,端着碗筷就走了。羅道士笑着對我說這個道士沒有法名,也沒有經過出家儀式,最多隻能算是個火居道士。這人姓溫,家住在離這裡三十多裡的一個村上,原本是上山來的香客,來了幾次後竟然不想走了。師傅見他身體有殘疾,人又老實,於是就讓他留下專門負責觀裡的伙食。不過他確實很勤快,飯菜也弄得乾淨,除了準備全觀的伙食,還要照顧太師傅的起居。

吃完飯,觀內剩下的道士們都到老律堂做起晚課來,敲着銅鐘誦起《心應妙經》。等他們做完晚課後,我說我要到外面去走走,羅道士欣然答應,陪着我來到了山門口。

夕陽已經快西下到底了,山邊只剩下了幾朵鑲嵌了金邊的雲彩。日出而作,日落而棲,莊稼人的日子就是這樣的簡單。幾戶農家已經升起了炊煙,想來是妻子已經開始準備晚餐,等待着丈夫收工回來。我對這樣的情景直髮呆,嘆了嘆氣。羅道士卻不其然,想來是見慣不怪了,不停的找些話與我閒談。

我一邊和他閒聊,心裡一邊開始嘀咕起來,想想以前我們總是把這些出家人想象得跟神仙一樣,個個不食人間煙火。然而只要你和他們打打交道,卻發現他們大多也是有血有肉有想法的凡人,除了不同的生活方式,和我們並沒有多大的區別。以前讀書的時候和同學在一個寺廟裡燒香,無意聽到和尚在講法,說那些有慧根但放不下紅塵的人在佛教裡被稱之爲“大闡提”。現在想來,我就是這樣的人。

“我說石九啊,過一段日子就是我們祖師的誕辰之日了,一定會有很大的清醮儀式!幾處道觀的人都要過來參加祭奠活動,要不你就多在上面呆些日子,好看得很。”羅道士饒有興致的說道。我一聽這個,立馬來了精神,於是問道:

“羅師叔啊,你們前山後山都是上清派的嗎,大祭酒到底是什麼樣身份的人呢?”

“都是屬於上清派,這縣城附近的道觀大多也都隸屬於我們上清派。呵呵……你三叔沒有給你說說大祭酒的事情嗎?”羅道士笑着說道。

“沒呢,三叔平時不喜歡和我說這些,我也沒有問他。”我本想說我問過三叔,他說是秘密不告訴我的,但一想到這樣說了或許羅道士就不告訴我了,於是就耍了點小聰明回答他。

“我們上清派的等級非常的明確,和天師道一樣,在教內地位最高的人是教主,我們稱之爲師君,師君佩帶的信物是帝鍾。師君下面有三位高管,稱之爲治頭大祭酒,大祭酒的信物是圭簡。大祭酒下面的骨幹教衆被稱之爲祭酒,有法會的時候都是手持如意。祭酒的下面稱之爲羽客,就是一般的道士,佔具相當大的比例。這下面還有鬼卒,就是剛入教小道士的稱謂。

現在上清派的三十五代師君仙居江蘇句容,三個治頭大祭酒分別居在閩粵,東北,和我們巴蜀一帶。我們平日裡說的大祭酒就是伏龍後山上清宮的治頭大祭酒,法名無雲子。她主管整個西南的上清三山符籙,引領教衆六百餘人。大祭酒平日裡很忙,全國來回的去開坐講法,一年裡難得幾日呆在伏龍山上。”

羅道士剛一說到這裡,我便接過話來:“沒想到這位大祭酒還有這麼大的權利啊!現在看到,整個國家的道教派系中,你們上清派是實力最強大的了!”

“呵呵……也可以這樣說,最近幾十年裡,古老的東西消失了很多,好多的玄門派別都流失了。我們上清派一支獨秀,也算是難得了。”羅道士笑着說道。

我突然想到一個問題,於是說道:“羅師叔你能不能給我說說你們上清派的的歷史呢?我也好多掌握點歷史知識。”

“可以啊,但我也只能給你說個大概,詳細的我也不完全知道。”羅常月笑着爽快的答應了,我聽了這話,立馬的來了精神,只聽他說道:“東漢末年的時候,天師道有一位叫魏華存的女祭酒,她幼而好道,誦讀老莊、五經百氏,十分博學,又常服氣辟穀,攝生修靜。一位叫王褒的神仙見她慧根不淺而且勤奮好學,於是傳授她***教寶典《上清真經》。這位女祭酒得到寶典後,便隱居山野,在懷川陽落山潛心修道四十二年,終有所成。於是她廣收道教神書秘籍,集成所著《黃庭內景經》等書,開創上清派一脈,影響深遠。

後來她昇仙後被玉皇大帝冊封“紫虛元君上真司命南嶽夫人”,主管南嶽衡山,爲道教崇信的大神之一。後來她的門生楊羲廣收門徒,尊她爲上清開山始祖,開創上清派。後來楊羲自命爲二世教主,又傳與許謐、許翔父子,這二人又把上清道法傳給了浙江的方士黃民……就這樣一直傳了下去。南齊的陶弘景學上清道法,在茅山苦修五十餘年,開創茅山宗。

後來學的人就多了,於是出現了上清十代宗師王知遠,十一代宗師潘師正這樣的道家名士。特別是我派十二代宗師司馬承禎,法號白雲子。他將儒、釋、道融爲一體,首創修道七階段說,具體的爲:1。信敬,對修道成仙信仰深信不疑。2。斷緣,斷絕俗事塵緣,不於世人交往。3。收心,收心離境,守靜去欲。4。簡事,安分守己,不求分外之物。5。真觀,善於觀察不爲外物所迷。6。泰定,形如槁木,心如死灰,無感無求,寂泊之至。7。得道,形隨道通,與神合一。這七階段說對後世影響深遠,將上清派的教法大大的發揚光大起來……到了宋代的時候上清派與天師道、靈寶派並行於世,元代的時候三派歸併爲正一教,明朝的時候又各自分離出來……”羅道士層次清晰的緩緩說道。

第55章 普覺寺第1章 驚魂第33章 阿黑第31章 平安符第127章 黑夜幽靈第76章 老樹成精第63章 處心積慮第85章 小木經第129章 暴風驟雨第72章 鄉下第135章 紅塵客第32章 忙碌第28章 離別第27章 祖父第131章 微言大義第178章 皈依三寶第61章 巫師第43章 療養第82章 噩訊第123章 如煙往事第79章 黑衣女人第142章 救命稻草第58章 女鬼第140章 毒鳳凰第152章 蓍草第87章 驚魂不已第82章 噩訊第95章 驚雷連連第98章 五穀開路第137章 上清宮第35章 除夕之夜第8章 實習生第96章 牛鬼蛇神第10章 盲人第157章 遠古地宮第48章 神婆第38章 難唸的經第120章 捐款第31章 平安符第92章 老道士第1章 驚魂第41章 甦醒第59章 老宅第39章 推心置腹第142章 救命稻草第165章 鹽陽水宮第170章 婷婷之死第122章 挖藥材第160章 守墓人第129章 暴風驟雨第121章 往事如煙第104章 玄門真人第167章 恍若隔世第56章 密謀第83章 草狗大王第154章 草山之巔第25章 呼喚第96章 牛鬼蛇神第106章 上清派第157章 遠古地宮第155章 盤山老妖第134章 勾魂術第140章 毒鳳凰第85章 小木經第97章 血鬼猖侯第172章 君已陌路第118章 山中無曆日第164章 古巴國第54章 警報呼嘯第85章 小木經第55章 普覺寺第24章 山雨欲來第13章 老教授第157章 遠古地宮第104章 玄門真人第97章 血鬼猖侯第134章 勾魂術第10章 盲人第167章 恍若隔世第25章 呼喚第105章 神秘藥丸第123章 如煙往事第82章 噩訊第53章 惡行昭彰第60章 伏龍五獅第142章 救命稻草第22章 巧遇第35章 除夕之夜第133章 邪魔入侵第91章 老宅驚魂第10章 盲人第42章 離奇往事第29章 地仙第143章 巫門大德第162章 伏龍五獅第167章 恍若隔世第27章 祖父第5章 石膏人第11章 程王子第113章 金蠶蠱
第55章 普覺寺第1章 驚魂第33章 阿黑第31章 平安符第127章 黑夜幽靈第76章 老樹成精第63章 處心積慮第85章 小木經第129章 暴風驟雨第72章 鄉下第135章 紅塵客第32章 忙碌第28章 離別第27章 祖父第131章 微言大義第178章 皈依三寶第61章 巫師第43章 療養第82章 噩訊第123章 如煙往事第79章 黑衣女人第142章 救命稻草第58章 女鬼第140章 毒鳳凰第152章 蓍草第87章 驚魂不已第82章 噩訊第95章 驚雷連連第98章 五穀開路第137章 上清宮第35章 除夕之夜第8章 實習生第96章 牛鬼蛇神第10章 盲人第157章 遠古地宮第48章 神婆第38章 難唸的經第120章 捐款第31章 平安符第92章 老道士第1章 驚魂第41章 甦醒第59章 老宅第39章 推心置腹第142章 救命稻草第165章 鹽陽水宮第170章 婷婷之死第122章 挖藥材第160章 守墓人第129章 暴風驟雨第121章 往事如煙第104章 玄門真人第167章 恍若隔世第56章 密謀第83章 草狗大王第154章 草山之巔第25章 呼喚第96章 牛鬼蛇神第106章 上清派第157章 遠古地宮第155章 盤山老妖第134章 勾魂術第140章 毒鳳凰第85章 小木經第97章 血鬼猖侯第172章 君已陌路第118章 山中無曆日第164章 古巴國第54章 警報呼嘯第85章 小木經第55章 普覺寺第24章 山雨欲來第13章 老教授第157章 遠古地宮第104章 玄門真人第97章 血鬼猖侯第134章 勾魂術第10章 盲人第167章 恍若隔世第25章 呼喚第105章 神秘藥丸第123章 如煙往事第82章 噩訊第53章 惡行昭彰第60章 伏龍五獅第142章 救命稻草第22章 巧遇第35章 除夕之夜第133章 邪魔入侵第91章 老宅驚魂第10章 盲人第42章 離奇往事第29章 地仙第143章 巫門大德第162章 伏龍五獅第167章 恍若隔世第27章 祖父第5章 石膏人第11章 程王子第113章 金蠶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