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5章 兗州事件——開始

過親王封地親王是必見的。允熥於七月二十七日出徐州府,就到了兗州的地界。這是允熥這個世界第一次出直隸,又是來到了之前從沒有到過的山東,所以很興奮。他又想親自看看民間的情況,所以把大隊人馬甩在後邊,自己帶着幾十個侍衛先出行。

兗州本來就是從直隸到幽燕地區的必經之路,老朱又把前元濟寧路的主城遷移到這裡,所以這裡應該是頗爲繁華,百姓也應該比較富足纔對。但是從二十八日早上允熥進了兗州府附郭縣滋陽縣的地界,就覺得不對勁兒。

允熥騎馬跑在官道上,見到道路兩旁正在種地的農民都是面有菜色。一個兩個的還好說,一連幾十里路路邊的農民都是這樣,太不正常了。

齊泰打馬來到允熥身邊,說道:“殿下可注意到了路邊農民的面色?現在大明人口稀少,山東尤少,還是國朝初年從山硒遷徙百姓過來纔多一些;陛下又鼓勵開荒種地,前元的地契一律作廢,應該沒有那麼多佃戶纔對,怎麼百姓均面有菜色?”

允熥一邊慢慢地讓馬前行,一邊回到:“孤也注意到這個了。”然後轉過頭對陳興說道:“你老家是山東的,現在還會說山東話否?”

陳興說道:“怎麼不會?”

允熥說道:“那你帶幾個侍衛,說自己是南來北往的客商,打聽打聽這兒的情況。說話小心一點,不要被他們現是官家的人。好在你們都換上了棉布做的普通衣服,也不顯眼。”

陳興答道:“是,殿下。”然後招呼幾個侍衛剛要走,齊泰打斷道:“殿下,這普通客商哪有騎着這麼多馬的?留下一匹馬馱行李裝作馱貨物,其他的馬讓其他侍衛牽着走。”

允熥說道:“你說的不錯,是孤疏忽了。陳興,留下馬,然後大家把行李湊湊。”衆人依言處置,陳興牽着一匹馬向遠處走去。

然後允熥駕馬進了兗州城。一進兗州城現裡邊倒是挺繁華,允熥下馬,並且把自己帶着的幾十名侍衛也分成三波,跟着自己的只有三名侍衛楊峰、毛忠、趙輔和齊泰、郭鎮、秦鬆,其他的侍衛一前一後爲兩撥,和允熥他們相距一里地左右。

允熥牽着馬沿途看着路邊兒的熱鬧。城裡的百姓生活還算小康,集市上挺熱鬧的,各種各樣的玩意兒在集市的路邊叫賣。允熥從來沒有來過山東,所以對什麼都感覺新鮮,買了不少小吃和小玩意兒。

但是剛出集市沒有幾步路,允熥的心情就晴轉多雲了。因爲他看到不少精壯大漢手持鞭子,兇惡地鞭打百姓,並且口中還說道:“讓你們昨日就把房子讓出來,你們今日還在屋子裡住着,是沒把魯王府放在眼裡吧!”

一名百姓一邊被鞭打,一邊跪在地上哀求道:“各位大爺行行好吧。我家只有這一棟房屋,給的補償只有幾貫錢,要是從屋子裡搬出來,我們祖孫三代住到那裡去?”

一名大漢回道:“我管你住哪!魯王殿下的命令你敢不聽!給你們幾貫錢已經是殿下開恩了,還想怎麼着。”說着揮揮手讓其他人停下,眼睛巡視一圈,大聲說道:“今日就先到這兒。明日如果還不搬出來,就把你們的傢什都砸了。”然後帶着自己的人轉身欲走。

這時允熥走上前,三名侍衛馬上跟上。允熥說道:“你們是魯王府的人嗎?”

那人看允熥一行人不像是一般人,未敢輕動,回道:“是魯王府的人怎麼樣?不是魯王府的又怎麼樣?”

允熥說道:“如果不是魯王府的人,那你們假傳魯王的命令是要掉腦袋的。”

那人估計是思索一下覺得就算是過江龍也管不到兗州的事情,所以回到:“誰敢治我們的罪!這位爺,您看起來不是一般人,不過最好也別多管閒事。”說完走了。

允熥身邊的侍衛想要攔下,允熥阻止了。侍衛說道:“殿,,少爺,魯王殿下還在京城,他們肯定在胡說,怎麼不亮明身份治他們的罪?”

允熥說道:“你們現在所看到的,未必就是全部的真相。”然後就轉過頭,說道:“你們去把這些人扶起來。”並且親自扶起一名看起來年近六旬的老人。

那老人看起來相當拘謹,被扶起來後連聲稱謝。允熥說道:“老大爺,這到底是怎麼一回事?是魯王殿下要強佔你們家的房子和地嗎?”

老人卻只是連聲稱謝,並不答話。

允熥想了想,扶着老人坐到一旁的路沿上,說道:“不瞞大爺說,我是開平中屯衛指揮使同知家的,姓孫,前兩年去京城讀講武堂,今年回鄉補缺。”

“當今皇太孫殿下也是識得我的,您把事情和我說清楚,我和殿下講一下,說不定你們家的房子和地就不會被奪走了。”同時,允熥用上了自己已經好多年沒有說過的前世的家鄉話。

老人的大兒子正好過來扶自己的父親,聽到了允熥的話,說道:“你真的是開平衛的人?”這個人竟然也用上了那一代的方言!

允熥又加重了話中的方言味兒說道:“咋不是呢。”

那人驚喜了一下,說道:“我們家老家也是那邊兒的。我們原是樑家屯鄉王謝莊的人,我們姓謝。真是老鄉見老鄉,兩眼淚汪汪啊。你要真能和京裡說說那就真是太好了。”但是馬上他又黯淡下去說道:“可是就算小兄弟你願意爲我們伸張,但是皇太孫遠在京城,等到皇太孫殿下的旨意傳到兗州,黃花菜都涼了。”

允熥笑道:“你難道不知殿下現在在北方巡視,現在就在山東,用不了幾天的。”

那老人瞪大眼睛說道:“確實!”

允熥毫不猶豫地說道:“怎麼不實。”

那老人連忙把附近的住戶都叫過來,用山東話和他們說話,允熥也聽不大懂,只見那些人聽了老人的話,紛紛用驚喜的眼光看向允熥。

然後謝家老人帶着一個人走過來說道:“孫公子,這人是我們這些人中口齒清楚能把話講明白,又能說官話的,讓他和您說話。”

那人先跪下磕了個頭,然後說道:“要是公子能幫我們保住房子,我們全家供奉公子,爲公子燒香拜佛。”

允熥說道:“不必如此,也不多費我什麼事兒,我以後又不在魯王手底下過活。”

那人又磕了一個響頭,才起身說道:“我們就是這裡的住戶,自從洪武二年從縣衙得到了地契、房契以來一直在這裡住。誰想到,就在這個月的初十,來了一夥兒人,說是魯王府的,說魯王看上了我們這塊地方,要建王府別院,讓我們統統搬走。”

“我們這小老百姓怎麼敢跟王爺頂,也就只能答應搬走。但是這夥人卻每家只給了幾貫錢。這夠什麼用的!現在兗州城裡的房子,哪個不得三十貫以上!”

“我們這些老百姓家裡半輩子的積蓄都用在了修房子上,我們房子沒了,讓我們怎麼活啊!”說着,哭了起來。

允熥忙安撫他,並且問道:“這夥人確實是魯王府的人嗎?”

旁邊一人回道:“怎麼不是!他們好幾次爲魯王在這兗州城中爲非作歹了;我還好幾次看到他們那個領頭的和魯王三衛的指揮僉事、還有指揮使的家人在一起喝酒呢。”

允熥說道:“但是我知道魯王殿下就在京城,不在兗州啊。”

另外一人說道:“我們也知道魯王殿下不在兗州,雖然我們是平民百姓,但是這個還是知道的。但是他們這幾年爲非作歹,都是說魯王殿下過兩年就要來兗州了,他們要提前爲魯王殿下預備好了。他們還說,魯王殿下雖然沒有到過兗州,但是王府長史來過兗州,還誇他們做得好呢。”

允熥又問道:“你們去兗州的府衙、縣衙上告過嗎?”

謝老人說道:“哎呀,怎麼沒有告過;可是縣裡、府裡都說他們管不了。”

允熥又問了幾個細節上的問題,然後當着他們的面寫了陳訴書,保證會送到皇太孫殿下面前,在這些人感恩戴德中走了。

然後允熥也沒心情再逛了,又見天色已晚,忙出城去了城外的驛站。他們這幾十個人都住在城裡一定會引起有心人的注意,所以他打算住在驛站裡。

允熥在還在京城的時候,就已經準備好了大量的屬地是幽燕、三秦、湖廣地區的僞造的軍方身份證明。不過這些東西都是有五軍都督府掌事的左都督,和相應地區都指揮使的官印,所以就算是允熥僞造的,也是真的。

允熥這些人都是說是往京城公幹,然後碰巧一起回老家所以聚在一起回去;因爲允熥扮演的人身份最高所以都簇擁着他。這套說辭雖然仍有漏洞,但是還說得過去。

第660章 攻緬——破阿瓦城與傷員第207章 ‘西征’與‘東征’第1733章 海盜們第408章 德州之戰(四)第348章 鄉試與文會第389章 兗州城下第165章 送行第1469章 攤牌第1232章 敏兒和賽兒第1282章 克拉維約東遊記(四)第1444章 對歐洲的謀劃—對卡斯蒂利亞第635章 冒險的商人第1096章 血戰烏魯木齊(一)番外15:民衆的日子第51章 宮廷內外的陰謀——時間緊迫啊第1106章 伊吾慶功宴——皇族宗室第586章 五皇子第538章 昀芷之言與寶慶之語第1560章 印度之戰——醞釀第1791章 再次設立市舶司與另外兩件事第795章 諸事第145章 卡廷——截第1466章 新任命第630章 驚奇和無衣第1114章 撒馬爾罕城之戰——前奏第32章 寶鈔戰爭——戶部準備第1415章 李家——驚呼第1418章 蕭卓說第1254章 農業改革——吩咐完畢第1332章 南洋風雨——威格拉瑪?瓦爾達拿的想法第434章 對於他們的處置第1758章 開羅——驅趕出城第1305章 徐家商議番外21:祭祀與許願番外14:大辯論下第747章 出巡兩廣——安南人的反應第921章 徐景昌不讓人放心第1132章 克拉維約東遊記——哦,漢人也曾經是白人?第1499章 蘇州驚變——造反續(祝書友們新年快樂)第646章 衛徽第509章 官員勳貴第550章 獎賞市舶司第1665章 巴布納——伏擊第14章 允炆和藹,允熥發威第1394章 方孝孺與李士魯第1055章 最終決戰——常繼宗第502章 五城兵馬司第1115章 撒馬爾罕城之戰——鼓舞第102章 考試第1726章 凱瑟琳王后的決斷第479章 科舉(完)第869章 同樣過年做的事情不同第351章 欲廢朱榑第183章 準備第1472章 類比第1689章 回到京城第85章 失常的人第569章 扶桑船隊第1250章 副校長第155章 爺孫夫妻第1293章 壓力和解決辦法第1725章 着急的吉哈諾第985章 永王回京第824章 戰安南——結果第589章 湘王第809章 戰安南——探查第1303章 婚禮宴席現場第901章 慶功宴——雜談結束第650章 秦肅第729章 軍械準備第80章 下基層上第979章 要不要第594章 風潮第1337章 漢洲攻略(七)第1301章 簡化字與標點符號第785章 大案——發現第1286章 活字印刷術第999章 來自撒馬爾罕城的決策——蒙古炮灰?第188章 喪第518章 爲什麼第1159章 供述與返回第1776章 解釋二三事第1260章 五城學堂講課第694章 滇緬的詢問第1166章 前所未有的重要事情第248章 龍潭第734章 武鄭敏瑤舉蘭福第839章 多邦城——最後第764章 李家懷疑第1251章 反應第1315章 金融改革——金本位第550章 獎賞市舶司第1217章 接媳婦第1673章 三日後第1335章 漢洲攻略(六)第157章 郡主第1323章 風雨,前奏第436章 終於完全結束番外21:祭祀與許願第514章 偉大的管子
第660章 攻緬——破阿瓦城與傷員第207章 ‘西征’與‘東征’第1733章 海盜們第408章 德州之戰(四)第348章 鄉試與文會第389章 兗州城下第165章 送行第1469章 攤牌第1232章 敏兒和賽兒第1282章 克拉維約東遊記(四)第1444章 對歐洲的謀劃—對卡斯蒂利亞第635章 冒險的商人第1096章 血戰烏魯木齊(一)番外15:民衆的日子第51章 宮廷內外的陰謀——時間緊迫啊第1106章 伊吾慶功宴——皇族宗室第586章 五皇子第538章 昀芷之言與寶慶之語第1560章 印度之戰——醞釀第1791章 再次設立市舶司與另外兩件事第795章 諸事第145章 卡廷——截第1466章 新任命第630章 驚奇和無衣第1114章 撒馬爾罕城之戰——前奏第32章 寶鈔戰爭——戶部準備第1415章 李家——驚呼第1418章 蕭卓說第1254章 農業改革——吩咐完畢第1332章 南洋風雨——威格拉瑪?瓦爾達拿的想法第434章 對於他們的處置第1758章 開羅——驅趕出城第1305章 徐家商議番外21:祭祀與許願番外14:大辯論下第747章 出巡兩廣——安南人的反應第921章 徐景昌不讓人放心第1132章 克拉維約東遊記——哦,漢人也曾經是白人?第1499章 蘇州驚變——造反續(祝書友們新年快樂)第646章 衛徽第509章 官員勳貴第550章 獎賞市舶司第1665章 巴布納——伏擊第14章 允炆和藹,允熥發威第1394章 方孝孺與李士魯第1055章 最終決戰——常繼宗第502章 五城兵馬司第1115章 撒馬爾罕城之戰——鼓舞第102章 考試第1726章 凱瑟琳王后的決斷第479章 科舉(完)第869章 同樣過年做的事情不同第351章 欲廢朱榑第183章 準備第1472章 類比第1689章 回到京城第85章 失常的人第569章 扶桑船隊第1250章 副校長第155章 爺孫夫妻第1293章 壓力和解決辦法第1725章 着急的吉哈諾第985章 永王回京第824章 戰安南——結果第589章 湘王第809章 戰安南——探查第1303章 婚禮宴席現場第901章 慶功宴——雜談結束第650章 秦肅第729章 軍械準備第80章 下基層上第979章 要不要第594章 風潮第1337章 漢洲攻略(七)第1301章 簡化字與標點符號第785章 大案——發現第1286章 活字印刷術第999章 來自撒馬爾罕城的決策——蒙古炮灰?第188章 喪第518章 爲什麼第1159章 供述與返回第1776章 解釋二三事第1260章 五城學堂講課第694章 滇緬的詢問第1166章 前所未有的重要事情第248章 龍潭第734章 武鄭敏瑤舉蘭福第839章 多邦城——最後第764章 李家懷疑第1251章 反應第1315章 金融改革——金本位第550章 獎賞市舶司第1217章 接媳婦第1673章 三日後第1335章 漢洲攻略(六)第157章 郡主第1323章 風雨,前奏第436章 終於完全結束番外21:祭祀與許願第514章 偉大的管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