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38章 昀芷之言與寶慶之語

用膳時,昀芷對允熥說道:“皇兄,來蘇州一次,不逛一逛蘇州的名勝豈不可惜?”

允熥笑道:“咱們不愧是兄妹,想到一塊兒去了,爲兄也有意看一看蘇州的名勝。”

“只是,”允熥故意說道:“爲兄擔心朝中的大臣進諫,有些猶豫要不要看蘇州的名勝。此地的知府向寶,也算的上大儒,恐怕不會爲皇兄遮掩,其它的佐官說話用處也不大。皇兄雖然不怕他們進諫,但總對名聲不好。”

“皇兄何必在乎那些腐儒的想法?難道這些名勝只能士子游覽,皇兄不得遊覽麼?”

“況且這些人都是有私心的,他們巴不得將皇兄關在皇宮之中,讓皇兄什麼都聽不到,什麼都看不到,只聽他們的話,他們才願意。所以皇兄不必在乎這些人說了什麼。”昀芷說道。

允熥目瞪口呆的看着昀芷,把昀芷看的都不好意思了,臉紅着說道:“皇兄這樣看着妹妹做什麼?”

允熥感嘆道:“咱們不愧是兄妹。”此言雖然和剛纔一樣,但含義完全不同。

之前他只不過是隨口說說。到了蘇州,哪個人能忍得住不去看看名勝?就算這次來的不是昀芷,是其他的公主或者皇妃,也忍不住的。

但剛纔這一番話可不是隨便一個公主或者皇妃能說出來的。並且奇妙的是,這幾句話和允熥對濮嶼發牢騷時所說的話極其類似。

‘算起來,自己從洪武二十五年起與她接觸,到今年也已經八年了,時候不短;但她洪武二十五年的時候才三歲,今年才十一歲,就能說出這樣的話來,真是,難道是近朱者赤近墨者黑麼?明明她和兩個姐姐還有母妃在一起的時候要多。’

允熥一邊想着,一邊說道:“若你是男兒身,爲兄一定給你一個大大的封國。”

他這話說的沒頭沒腦,昀芷也不知道該怎麼回答。這時寶慶忽然說道:“怎麼,本公主就不能和皇兄們一樣封國麼?”

寶慶所說的皇兄自然不是允熥他們,而是朱棣這一輩的皇子。目前爲止,朱元璋所有的兒子都加封爲王並且有封地,雖然最小的幾個兒子並未就封,允熥也未必會讓他們就封,但也是有封地的。

可是,大明並沒有公主封藩的制度,歷朝歷代也沒有先例,允熥就算心中將女兒與兒子同等看待,也沒法加封女兒爲王;就是西方,雖然有女爵、女王的存在,但基本也是在先王、先爵無子的情形下才會讓女兒繼承,女爵、女王也十分罕見。

“這,國朝法度,沒有讓公主封國……”允熥剛和寶慶解釋了半句,忽然呆住了。

他想起來,就在今年年初,他加封江都駙馬都尉曹徹爲臺灣鎮總兵負責開發臺灣,也是軍政大權一把抓,只是底下的官員自己無權任命、需朝廷任用而已;若是朝廷上對這個軍鎮不太在乎,或者主政之人與總兵關係好,和一個實封的王爺區別也不大,與現在的代王、慶王、晉王這種王爺更是並無實際區別。

允熥完全可以任用信任的公主駙馬爲這樣的總兵,即好用,也省的尾大不掉。

更何況,王爺可以封王,駙馬如同西平侯沐家一般也可以當類似於王爺、鎮守一方的實職勳爵總兵,有種‘利益均沾’的感覺,可以將勳貴的利益進一步與大明朱家的利益綁在一起,是大明的皇家的基本盤更加穩固。

允熥同時引申出,其實大明周圍加封的王爺也都可以如此,慢慢的取消他們任命官員的權力,等到技術條件達到的時候順理成章的取消封國。

但有兩點,第一,那些完全的生地在由生變熟之前不能這樣做,不然生地永遠不能變成熟地;第二,離大明太遠的封藩不行,若是強行非要讓太遠的封藩沒有任官的權力,那早晚被當地的土著滅掉,就好像安史之亂之後的西域一般,還不如不封。

允熥這一愣神,昀芷不敢說話,寶慶倒是想繼續問,但想起了臨出門之前母親的囑咐,也住口不言,賢琴身爲去年剛剛來到京城的郡主,非必要不會在允熥面前說話;下人們更不敢說話,所以一時間冷場了。

允熥回過神來的時候,見到不僅宴席上鴉雀無聲,連筷子也沒有人動,笑道:“怎麼不吃飯了,都吃飽了麼?”

他這一說笑,現場的氣氛頓時鬆快了許多,昀芷等人又開始吃飯,寶慶則問道:“允熥,剛纔話說到一半忽然不說了,還沒回答姑姑的問題呢。”

“姑姑放心,將來雖然不能讓姑姑封藩,但也會與封藩相差不遠。”允熥說道。

聽了允熥的話,寶慶和賢琴還不覺得有什麼,但昀芷十分詫異。她今年十一歲,也懂得些事情了,皇爺爺絕對沒有定下公主牧守一方的規矩,允熥也沒必要爲了寶慶的一句無心之話就破例,很是奇怪。但她也不敢詢問允熥,只能心中疑惑了。

過不多時,幾人用完了午膳,允熥心中無事,睡午覺去了,留下興奮的昀芷拉着寶慶和賢琴商議先去那個地方遊玩。

下午醒來,允熥伸伸懶腰,剛想宣濮嶼進來,就見到昀芷拉着寶慶和賢琴走了進來說道:“皇兄起來了?正好,妹妹和寶慶姑姑、賢琴妹妹商議好了,下午先去獅子林吧,獅子林就在城中,不像寒山寺與虎丘在城外;況且前朝的書畫大家雲林先生曾在這裡題詩作畫,肯定別有一番風味。”

允熥也無不可:“既然如此,下午就去獅子林。王喜,讓濮嶼安排一下。”

王喜領命退下。

允熥又對昀芷說道:“你也趕緊帶着她們兩個下去準備。記住,在皇兄允許你下車之前,絕對不能下車,也不能掀開簾子。”

“妹妹知道了。”昀芷笑着帶着寶慶和賢琴下去了。

允熥也正打算換一身衣服準備出門遊玩,就見到少監黃路跑進來說道:“陛下,楊中書請求覲見。”

第1133章 卡教秦尾甘第823章 戰安南——救第1295章 比試騎馬與怒髮衝冠的方孝孺第9章 謹身殿大討論——結尾第712章 辨別真相——二人的訴說番外18:一分兩半的拂菻第536章 接見官員第240章 蛛絲馬跡和蓋棺定論第1790章 工業時代——富裕人口做什麼第490章 薛氏第1153章 誰指使的第12章 兩個爆點第39章 宮廷內外的陰謀——文英的提醒第195章 新位置第1798章 蒸汽機車與再觀察第238章 楊任來滬第109章 熙怡入宮第1683章 屠戮與生擒第1003章 在吐魯番第1477章 新的左相第157章 郡主第23章 重陽節——其他人的心思第927章 選擇這麼一間屋子接見他們兩個的緣故第1164章 蒙古謀劃——全部第1520章 猜到追擊第754章 南巡——移民第二百章 定西域王第1355章 漢洲攻略(十六)第773章 大案——生路在哪第105章 殉葬第191章 國家的分析第158章 李芳遠第205章 勸諫第1499章 蘇州驚變——造反續(祝書友們新年快樂)第492章 閱卷第1412章 接見——建築與雕塑第154章 宣府最後一件事然後回京第396章 濟、青第594章 風潮第430章 案子開始第998章 撒馬爾罕城的決策——進兵路線第152章 追悼第636章 各方折衝第1513章 斥責與獎賞第1792章 敏兒的選擇第806章 戰安南——白鶴第704章 晚會第1050章 最終決戰——鐵籠子第139章 戰——血戰第272章 掩護與實錄上一章的序號寫錯了,應該是871章第1160章 平陽昭公主第1544章 印度之戰——決心第509章 官員勳貴第129章 過山東第867章 又一份捷報第331章 改科舉與國子監第551章 海務院和新市舶司第1183章 軍事改革——開端:文職武職第8章 謹身殿大討論——一鳴驚人第1775章 文坻第三事——張碳的任命第1441章 對歐洲的謀劃—三個共和國的要求第1756章 開羅——‘說服’他們第1369章 歐洲的反應第177章 端午第1491章 蘇州驚變——開始第1313章 準備第1311章 張家議論第347章 目的與新舊發明第1171章 繼續調查第1530章 醃菜指揮使第1712章 雄赳赳氣昂昂跨過……第851章 忘了第1081章 沒品與出乎預料第1423章 一個偉人的陰影徹底結束第1053章 最終決戰——打架第1256章 婚禮之前第1243章 真正的學校——爲何只招勳貴第1540章 其他更值得關注的事情第98章 議婚第1531章 產業第469章 坤寧宮夜話第746章 出巡兩廣——啓程第127章 兗州事件——道教第264章 路遇第947章 買首飾第883章 百姓和各方的議論第1768章 繼續解釋爲什麼攻打埃及第993章 樣子第272章 掩護與實錄第485章 天檽黑卡退位第1027章 攻城與守城第873章 來掙大錢的商人第1385章 投獻案——秦鬆調查第240章 蛛絲馬跡和蓋棺定論第1114章 撒馬爾罕城之戰——前奏第1722章 文坻第1783章 格致院視察——爲女兒高興與長相第1233章 去講武堂的路上第1682章 “勸降”
第1133章 卡教秦尾甘第823章 戰安南——救第1295章 比試騎馬與怒髮衝冠的方孝孺第9章 謹身殿大討論——結尾第712章 辨別真相——二人的訴說番外18:一分兩半的拂菻第536章 接見官員第240章 蛛絲馬跡和蓋棺定論第1790章 工業時代——富裕人口做什麼第490章 薛氏第1153章 誰指使的第12章 兩個爆點第39章 宮廷內外的陰謀——文英的提醒第195章 新位置第1798章 蒸汽機車與再觀察第238章 楊任來滬第109章 熙怡入宮第1683章 屠戮與生擒第1003章 在吐魯番第1477章 新的左相第157章 郡主第23章 重陽節——其他人的心思第927章 選擇這麼一間屋子接見他們兩個的緣故第1164章 蒙古謀劃——全部第1520章 猜到追擊第754章 南巡——移民第二百章 定西域王第1355章 漢洲攻略(十六)第773章 大案——生路在哪第105章 殉葬第191章 國家的分析第158章 李芳遠第205章 勸諫第1499章 蘇州驚變——造反續(祝書友們新年快樂)第492章 閱卷第1412章 接見——建築與雕塑第154章 宣府最後一件事然後回京第396章 濟、青第594章 風潮第430章 案子開始第998章 撒馬爾罕城的決策——進兵路線第152章 追悼第636章 各方折衝第1513章 斥責與獎賞第1792章 敏兒的選擇第806章 戰安南——白鶴第704章 晚會第1050章 最終決戰——鐵籠子第139章 戰——血戰第272章 掩護與實錄上一章的序號寫錯了,應該是871章第1160章 平陽昭公主第1544章 印度之戰——決心第509章 官員勳貴第129章 過山東第867章 又一份捷報第331章 改科舉與國子監第551章 海務院和新市舶司第1183章 軍事改革——開端:文職武職第8章 謹身殿大討論——一鳴驚人第1775章 文坻第三事——張碳的任命第1441章 對歐洲的謀劃—三個共和國的要求第1756章 開羅——‘說服’他們第1369章 歐洲的反應第177章 端午第1491章 蘇州驚變——開始第1313章 準備第1311章 張家議論第347章 目的與新舊發明第1171章 繼續調查第1530章 醃菜指揮使第1712章 雄赳赳氣昂昂跨過……第851章 忘了第1081章 沒品與出乎預料第1423章 一個偉人的陰影徹底結束第1053章 最終決戰——打架第1256章 婚禮之前第1243章 真正的學校——爲何只招勳貴第1540章 其他更值得關注的事情第98章 議婚第1531章 產業第469章 坤寧宮夜話第746章 出巡兩廣——啓程第127章 兗州事件——道教第264章 路遇第947章 買首飾第883章 百姓和各方的議論第1768章 繼續解釋爲什麼攻打埃及第993章 樣子第272章 掩護與實錄第485章 天檽黑卡退位第1027章 攻城與守城第873章 來掙大錢的商人第1385章 投獻案——秦鬆調查第240章 蛛絲馬跡和蓋棺定論第1114章 撒馬爾罕城之戰——前奏第1722章 文坻第1783章 格致院視察——爲女兒高興與長相第1233章 去講武堂的路上第1682章 “勸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