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章 謹身殿大討論——結尾

關鍵時刻還是朱元璋鎮定,在大家還回不過神來的時候,老朱問道:“七國之亂就不必提了,八王之亂也是不尋常的事情,但如果有諸侯像安祿山一樣謀反,怎麼處理?”這是今天老朱第一次提問題,可見他對這番話有多麼的重視。

允熥放下茶杯,又小心地組織一下語言,今天第一次回答老朱的直接問話,得保證一點錯沒有。他回道:“回皇爺爺的話,安祿山本身是胡人,又是當了菏北三鎮的節度使纔有實力反叛,如果玄宗任命他爲交趾節度使,他又豈有篡位之心,頂多是自立而已,也根本威脅不到中原,威脅不到大唐的江山。”

“如果某位叔叔或者兄弟被封到哈密,即使在中央的支持下打下整個西域,除非中原真的一片混亂,他又豈會有東進之心?如果中原真的一片混亂,那代表中央式微,他東進成功不就相當於再造大明嗎?”

回過神來的幾位王爺中,馬上有人注意到他剛纔說的是’叔叔和兄弟’。這是已經快把自己當成儲君的節奏了吧。慶王朱栴想到。不過他並不反感,自己是沒有可能當儲君的,而允熥剛纔提出的觀點或者說政策是最有利於諸王的,所以允熥繼位對自己最好,其他人未必會實行這樣的政策。

朱元璋又問:“那如何避免在擴土的過程中空耗國力呢?”

“先,當然是戒急戒緩。”允熥說道。接下來,他說起了邊際效應遞減理論。“其次,在戰國時代,秦國人口不千萬,卻能長期堅持六十萬大軍在外征戰;漢武帝時期全國五千多萬人口,能在保持對匈奴不斷進攻的情況下出動五十萬大軍進攻嶺南;到東漢時期,國家領土進一步擴大,但很難組織起數十萬大軍北伐;唐代疆域最遼闊,人口也越漢代,但幾次東征高句麗,北打突厥動用的軍隊都小於漢代出動人數;可見,隨着國家越來越大,官僚越來越多,國家能調動的民力反而越來越小。如果將某一地封給某位叔叔,因爲管理的地方小官僚少,他可以使其出動的民力一定遠大於在中央手中能出的民力,且百姓不至造反。這樣,就減少了國力的消耗。”

這個道理也不復雜,在場各人都明白,管理層越多,需要負擔的管理層花費越多,並且層級太多,**和對中央的命令陽奉陰違的情況也很難現,導致大量的資源浪費在了中間管理層。如果分封后,這些弊端就可以部分避免。

大家還在消化今天聽到的觀點,包括老朱也一樣。朱元璋習慣性的看向門側,現自己的貼身太監李進忠站在哪裡,手裡捧着摺子。於是說道:“今天聊天的時間也不短了,就到這裡吧,你們各自回府休息去吧。”

衆人也反應過來,時間已經過去不短了,都有多半個時辰了,前幾天這時候大家早就散了。一個個站起身來,伸伸懶腰,按輩分年齡行禮告退。允熥作爲僅有的幾個小輩之一,順序當然排在了最後幾個。等他行禮準備出去時,已經接過摺子開始批閱的老朱讓等一下,等到所有其他兒孫都出去以後,對允熥說道:“允熥,剛纔你的話,是以前思考的,還是這兩天想到的?”

允熥回道:“舉的例子都是以前看到的,皇爺爺也知道我以前不愛讀書,今天說的史例什麼的已經是我所能記住的全部東西了;觀點什麼的大多是這兩天想的,還有剛纔受到幾位叔叔和兄弟的觀點啓想到的。”

老朱一說大家散了,回過神來的允熥才意識到,剛纔他表現的有些過了,真實的允熥不喜讀書,恐怕給大家的印象不像是能舉這些史例的人,現在只能盡力補救;還好平時允熥的想法就不走尋常路,所以想法和思考的角度不會給人太突兀的感覺。

老朱在他說話時一直在看着他,並且目光不像是在看自己的孫子,不過允熥沒擡頭不知道。朱元璋又道:“你今天回去後把剛纔說的話寫成文稿,明天寫完後我叫宦官去取。”

允熥答了一聲“是”,頓了一下,見老朱沒有別的吩咐了,行禮退下。

===================================================

其他人都走了後,老朱雖然在批摺子,但今天卻有些心不在焉。自從馬皇后死了以後,朱元璋還沒這麼心不在焉過。主要是今天允熥的觀點給他的“驚喜”太大了。自從漢武帝罷黜百家獨尊儒術開始,從沒有人想過的觀點擺在了他的面前,導致他雖然在批摺子,卻總忍不住想。

如果完全按照朱允熥的方法來治理國家,有三大優點:第一,避免了爲了削藩而兄弟相殘;第二,避免了因爲糧食不夠吃而亡國;第三,在中央政權崩潰時,有可能有諸侯國能再造大明,再不濟也有朱姓國家能存活。但是,理論畢竟還只是理論,實際執行中會生什麼問題,不好說;甚至可能理論中還有問題,只不過他現在沒現而已。

允熥今天說話時提到‘叔叔或兄弟封到哈密’的話朱元璋當然也注意到了,不過他不反感這點,當皇帝的人如果連這點氣概都沒有怎麼能當好呢!就憑允熥今天這個大家都想不到但又合情合理的理論,朱元璋已經把允熥作爲第一考慮的接班人了(允熥多半有班可接了),只不過他因爲以前從未把允熥當做繼任者考慮過,不知道他的處理事物的能力如何,下一步找一個合適的藉口把允炆和允熥都派出去處理一些事情,如果允熥太眼高手低的話也只就不行了。

心不在焉的批了幾份摺子,朱元璋也意識到了自己注意力不集中,推開摺子,一看時間也已經午時三刻了,於是叫太監去御膳房傳膳,自己踱着步子走出房間,走到平時吃飯的屋子。

吃飯時,朱元璋總感覺自己好像有什麼沒注意到的地方,心中總有一份隱憂,但不知道是什麼。吃完飯的朱元璋來到謹身殿西閣一間佈置的小巧別緻的屋子準備午休。

這時,老朱的另一名隨身太監蘇懷恩走進來,說道:“今天安排的私下注意三皇孫……”聽到這句話,老朱頓時睡意全無,因爲他終於知道自己的隱憂是什麼了!那就是允熥和以前不一樣了,變了,而且變化很大。

要不是皇宮之中,特別是文華殿在朱標去世前後,不可能神不知鬼不覺的進來個人,他都要懷疑允熥被人調包了!就是現在,他都懷疑允熥是不是被借屍還魂了。

不過按照流傳的借屍還魂的情況,應該沒有死人的記憶(作爲古代人的朱元璋當然想象不到來自六百多年以後的高科技魂穿是可以保留原記憶的);並且朱標死時允熥的悲傷不是假的,沒有人能在這上面騙過老朱。

朱元璋也搞不清頭緒,最終還是決定繼續觀察。“如果你真的不是允熥了,一定會有痕跡的。”朱元璋這樣想着。

第415章 降與死第232章 收侍衛和考證第537章 盤算與算數第335章 去孝陵第94章 講武堂——第一堂課第1366章 岱璇第906章 充分發揮價值第442章 北巡——阿依努與更北第738章 色目後裔(二)第1769章 李莎兒的請求第1544章 印度之戰——決心第1399章 李案的終結第959章 景川侯府與國子監第1141章 善後第1412章 接見——建築與雕塑第887章 奸細案的波折第833章 多邦城——開打第28章 茹瑺評論第1086章 梟雄之死第941章 日常的事情第721章 不約而同的目的——預備第212章 以一人敵一羣第217章 爲何讀書第1095章 更加瘋狂的計劃第1682章 “勸降”第1393章 擊鼓鳴冤與快速審理第216章 梅殷夫婦第1439章 白蓮與內外王子第1038章 鐵門關之戰——中者必異第180章 突發事件第1717章 遠征印度的那一堆人終於要回京了第456章 再至沙州第1459章 爵位改革——降等襲爵第1530章 醃菜指揮使第662章 攻緬——那羅塔第1228章 軍事改革細則第495章 殿試第1019章 趕路第503章 公佈改革第815章 戰安南——漂泊於水第79章 下鄉進村第626章 好馬第8章 謹身殿大討論——一鳴驚人第236章 商業聯盟第804章 改名海南第1236章 國子監三項第474章 第三次第707章 安南使者第1702章 金家人的奇思妙想第1737章 索科特拉島大海戰第148章 卡廷第1229章 不要着急第1803章 沿着二十年前的道路——漢洲局勢第405章 德州城外之戰(一)第1367章 黃頭髮的人又來了第84章 講武堂——預備第479章 科舉(完)第195章 新位置第1314章 金融改革——貨幣兌換第214章 論跡論心第1461章 常家的想法第225章 皇家學堂第1236章 國子監三項第1421章 大喜之極與大悲之極第897章 士兵很重要啊第658章 攻緬——空虛的阿瓦城第864章 在廣州過年第734章 武鄭敏瑤舉蘭福第370章 統帥平叛之人第1662章 巴布納——去巴布納第920章 三藩之事第1028章 最虛弱之時第1476章 結束第208章 用方第1172章 漂的緣故第554章 絲綢與糧食第1371章 吉哈諾與克拉維約的對話(下)第614章 道路和回京第197章 爲帝初上朝第1308章 反應第1章 混亂的穿越者第553章 初逛南北市第763章 李家子弟第1138章 陳立傑第23章 重陽節——其他人的心思第563章 杭州商戶第22章 重陽節——齊泰夫妻第494章 對番國與會試放榜第520章 初到永明第345章 去年的事情今年終於有個結果了第580章 正派國舅第724章 講武堂和蒙古人第921章 徐景昌不讓人放心第1463章 大典編纂完畢第708章 昀葉徐徐第754章 南巡——移民第266章 又一名先生第79章 下鄉進村第170章 砸玻璃第640章 旅店偶然
第415章 降與死第232章 收侍衛和考證第537章 盤算與算數第335章 去孝陵第94章 講武堂——第一堂課第1366章 岱璇第906章 充分發揮價值第442章 北巡——阿依努與更北第738章 色目後裔(二)第1769章 李莎兒的請求第1544章 印度之戰——決心第1399章 李案的終結第959章 景川侯府與國子監第1141章 善後第1412章 接見——建築與雕塑第887章 奸細案的波折第833章 多邦城——開打第28章 茹瑺評論第1086章 梟雄之死第941章 日常的事情第721章 不約而同的目的——預備第212章 以一人敵一羣第217章 爲何讀書第1095章 更加瘋狂的計劃第1682章 “勸降”第1393章 擊鼓鳴冤與快速審理第216章 梅殷夫婦第1439章 白蓮與內外王子第1038章 鐵門關之戰——中者必異第180章 突發事件第1717章 遠征印度的那一堆人終於要回京了第456章 再至沙州第1459章 爵位改革——降等襲爵第1530章 醃菜指揮使第662章 攻緬——那羅塔第1228章 軍事改革細則第495章 殿試第1019章 趕路第503章 公佈改革第815章 戰安南——漂泊於水第79章 下鄉進村第626章 好馬第8章 謹身殿大討論——一鳴驚人第236章 商業聯盟第804章 改名海南第1236章 國子監三項第474章 第三次第707章 安南使者第1702章 金家人的奇思妙想第1737章 索科特拉島大海戰第148章 卡廷第1229章 不要着急第1803章 沿着二十年前的道路——漢洲局勢第405章 德州城外之戰(一)第1367章 黃頭髮的人又來了第84章 講武堂——預備第479章 科舉(完)第195章 新位置第1314章 金融改革——貨幣兌換第214章 論跡論心第1461章 常家的想法第225章 皇家學堂第1236章 國子監三項第1421章 大喜之極與大悲之極第897章 士兵很重要啊第658章 攻緬——空虛的阿瓦城第864章 在廣州過年第734章 武鄭敏瑤舉蘭福第370章 統帥平叛之人第1662章 巴布納——去巴布納第920章 三藩之事第1028章 最虛弱之時第1476章 結束第208章 用方第1172章 漂的緣故第554章 絲綢與糧食第1371章 吉哈諾與克拉維約的對話(下)第614章 道路和回京第197章 爲帝初上朝第1308章 反應第1章 混亂的穿越者第553章 初逛南北市第763章 李家子弟第1138章 陳立傑第23章 重陽節——其他人的心思第563章 杭州商戶第22章 重陽節——齊泰夫妻第494章 對番國與會試放榜第520章 初到永明第345章 去年的事情今年終於有個結果了第580章 正派國舅第724章 講武堂和蒙古人第921章 徐景昌不讓人放心第1463章 大典編纂完畢第708章 昀葉徐徐第754章 南巡——移民第266章 又一名先生第79章 下鄉進村第170章 砸玻璃第640章 旅店偶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