唯有陶濬面帶不忿之色,奏道:“陛下,昔日討逆壯年,以一校尉創下江東基業,何其不易,今日舉江南而棄之,如何面對孫氏列祖之靈?”
孫壾面露悽色,他登位之時,本也是躊躇滿志,欲有一番作爲的,但時勢如此,奈之若何。
陸玄看到孫壾還有一絲的猶豫之色,乃進一步諫道:“陛下,當斷不斷,反受其亂,如今大勢所趨,陛下理應順從民意,若聽信小人讒言,怠誤良機,只怕是江南之地,生靈塗炭,孫氏宗祠,亦難保全。”
衆臣也是紛紛附議,吳國朝堂之上,降聲一片。
孫壾幽嘆一聲,遂下令陸玄胡衝爲議和大臣,隨同薛瑩前往牛渚,與漢軍詳談投降事宜。
陸玄胡衝領旨,孫壾一揮袍袖,近侍高聲喊道:“退朝!”諸臣各自散去。
陶濬出得大殿,仰天而嘆:“昔日陸伯言、陸幼節乃國之棟樑中流砥柱,而今其子孫卻是苟且偷生,賣國求榮,可悲可嘆乎!”
有聽到陶濬這番言語的大臣密報於陸玄,陸玄聞聽之後,深恨之,遂單獨面見孫壾,奏道:“陛下,陶濬力主遷都,乃私心作崇,其弟陶潢死於劉胤之手,其欲借陛下之手爲其弟報仇也。臣聽聞陶濬出宮之後,頗有怨言,暗諷陛下乃誤國之君,有負先祖之德。”
孫壾勃然大怒,道:“匹夫爾敢如此!”遂下令將陶濬一家收獄,半夜在獄中鳩殺之,滿朝文武,再無人敢提遷都之事。
劉胤的大軍已經是進抵牛渚,不過劉胤並沒有急於進軍,他已經派出了薛瑩爲使,前往建業,勸降孫壾,如果孫壾識時務的話,肯定會認清形勢,主動投降的,如果他負隅頑抗,劉胤倒也不會再給他什麼機會了,直接攻破石頭城,用武力徹底地來征服吳國。
至於孫壾是否會南遷,劉胤現在也不用太擔心了,有陸家等一干子江東世家做內應,東吳朝廷想要遷都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就算孫壾執意南遷,這些世家豪門也肯定不會相隨,到時他孤家寡人一個,能有什麼作爲,就算到了會稽建安,恐怕也會被山越人煮了來當菜吃。
所以劉胤樂得清閒,在牛渚暫且歇兵,靜候薛瑩的消息。
過了幾日,吳國朝廷果然派出議和使團前來牛渚,與劉胤商談投降事宜。
擔任首席使臣的是侍中陸玄,中書令胡衝爲副,在薛瑩的陪同之下,登上了停泊在牛渚江面上的漢軍旗艦。
劉胤在接見了吳國使臣之後,便將一攬子的談判事宜交給了陸機陸雲,談判席兩頭坐的,都是陸家的人,這談判氣氛自然是再融洽不過了。
其實談判的大方針大方向劉胤已經確定了,這是絕對不容許討價還價的基礎,以漢軍現在兵臨城下的姿態,本身這談判就不是對等的。
至於一些枝枝葉葉,劉胤就懶得去管了,在這之中,陸家自然要謀點好處的,整個江東士家集團的利益,也是必須要有所保證的,只要是在劉胤的默許範圍之內,劉胤也不會有什麼意見,畢竟將來治理江東的,還只能是江東士家的這一幫子人。
投降後孫壾的地位也是有所保證的,季漢朝廷會封其爲公爵,只是整個孫氏宗族,將不能再留在江東,全部將遷往洛陽。
經過反覆地談判和協商,最終的投降協議總算是出爐了,陸玄胡衝回復孫壾之後,在上面加蓋璽印,就算是生效了。
到了既定之日,漢軍戰船齊臨石頭城下,千船萬艦,覆蓋江面,吳人見之,無不大駭。
孫壾輿櫬自縛,率領文武百官,徒步出城,向劉胤投降。
劉胤親自爲其鬆綁,下令將輿櫬焚之,與孫壾相偕入城,以王禮待之。
其時季漢興國七年正月,公元280年,吳亡,三國終歸一統。
吳亡之後,揚州境內諸郡皆尚未歸降,劉胤傳繳各郡,令各郡太守限期到建業遞交降書,有逾期不交者,視同叛逆,將出兵討之。
很快吳郡、新都郡、鄱陽郡、豫章郡、臨川郡、臨海郡、廬陵郡、建安郡的太守紛紛前來建業,遞交了降書順表,表示願意歸順季漢。
劉胤一一接見,乃任用其爲各郡大守,郡下所屬官吏,也皆是原職錄用,以維持江南各郡之穩定。
各郡太守是千恩萬謝,各自回其治所上任去了。
暫時不動各郡地方官吏,這是劉胤的一貫方針,現在各地的勢力根深蒂固,一旦要更替郡守縣令,必然會遭到各方勢力的抵制,很可能還會釀成兵變,所以劉胤對地方上儘量以安撫爲主,先將他們收攏到大漢的旗幟之下,等將來朝廷騰出了手,而這些地方勢力也分化的差不多了,再徐緩圖之。
各郡之中,唯有會稽郡太守一直未到,劉胤正準備發兵討之,卻聽聞會稽那邊來人報之,原太守孫壹自縊身亡。
原來孫壹乃大帝孫權之孫,魯王孫霸之子,被封爲宛陵侯,任會稽太守,本來聞建業危難,上表請孫壾遷都會稽,表未至,吳已亡,孫壹望北號陶大哭:“先帝創業艱難,歷三世而得江東,今日陛下聽信讒言輕棄之,大好河山不復存也,吾寧可一死,也絕不降蜀狗!”哭畢,解下自己腰帶,懸樑自盡了。郡中之人見孫壹自縊而死,忙收殮其屍體,報於建業。
劉胤聞之大嘆,沒想到孫氏之子孫之中,也有如此氣節者,令人將其厚葬之,另選他人爲會稽太守。
劉胤在吳地整飭吏治,安撫百姓,吳國連年征戰,早已是國庫空虛,民不聊生了,劉胤下令開倉賑濟,以幫助江東百姓渡過難關,本來飽受戰亂之苦的吳國百姓盡享太平之世,對劉胤是感恩戴德,交口稱譽。
自七月發兵以來,至正月吳亡,歷時半年,漢軍席捲了整個江南,劉胤感漢軍之疲憊,所以並沒有急於回師,而是下令諸軍休整數月,才準備啓程回京。
就在此時,突然從洛陽傳來一道急旨,急召劉胤回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