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四章 裁兵

鐵默笙的請辭被朝廷批准了。

在批准他辭去軍中職務的同時,還給了他一個侯爵,世襲罔替。

這也是在抗擊異族入侵戰爭中發揮了重大作用的將軍,又在邊關守了十多年的時間,在職的時候還是正一品的節度使,封侯毫不爲過。

同時也應他所請,將節度府給裁撤掉,燕州只留下一個軍鎮,士兵名額一萬五。

以前的十來個軍鎮,將會變成衛所,或者是乾脆裁撤掉。

從此以後,燕州將不會設節度使這個職務,也取消屯田制,所有在那裡的邊民免除以前流放的罪名,就地入籍,但是五年內不得自行遷移回內地。

同時,在燕州設立省道,爲東燕省,設布政使一名,以下分爲六府四十九縣,派地方官過去管理。

因爲現在堯國名義上的邊關已經是方浩所佔的幽、戎二州,燕州已經不是邊關,所以設立省道更爲適合。

因爲當初朝廷的政策是禁止內地的老百姓向那邊遷移,所以現在在燕州那邊的人口並不是很多,但是現在改成省道之後,就會遷移一部分人口北上,來填充那片土地。

內地有很多農民已經沒有了土地,只能夠靠着給那些地主種地,才能夠吃得上飯。

只要政策允許他們往北邊去,給予他們一定的耕地,還是有很多人願意遷移過去的。

雖然是苦寒之地,但是能夠在地裡刨食,總要比寄人屋檐下要好一點。

至少辛苦勞動還能有一個盼頭。

在朝廷對鐵默笙的請辭得到批准之後,朔州那邊,上官雲也上了和鐵默笙差不多的辭表。

上官雲並不想這樣做。

他在朔州當節度使當得好好的,一年吃空餉就能夠吃上不少的銀子。

何況還有絲路商行這個賺錢的門路。

這幾年他每年的財富都在飛速的增漲,這麼好的職位,他可不想辭去。

方浩越來越強大是事實,但是他覺得方浩就是在他手下成長起來的,就算是要造反,他大不了投降,應該不至於會加害於他。

既然如此,爲什麼不多做幾年節度使,爲家族掙上更多的財富呢?

可是有鐵默笙開了那個頭,他就不好繼續在那個位置上留着了。

不是不好意思的問題,他好意思得很。

主要是朝廷既然開了那個頭,將燕州給弄下來,就不可能讓朔州繼續存在下去。

王大學士就找過上官雲的大兒子,跟他談起過這件事情,講到現在方浩開拓了幽戎二州,燕朔二州已經由邊關變爲腹地,沒有必要還部署那麼多士兵。

在交談中,王大學士還盛讚了一番鐵默笙激流勇退的智慧,又大談他們這一派和方浩的淵源。

意思無非是說,我們跟方浩的關係要好得多,你要是戀棧不去,小心我強行撤掉你的職務,到時候方浩只會幫助我們。

在這樣的壓力下,上官府上連忙修書到朔州,以最快的方式將朝廷的看法傳達給上官雲。

方浩以前確實是靠着王大學士這一派迅速崛起的,上官雲也有這樣的擔心。

看這個勢頭,自己要是還不請辭,就會被朝廷強行摘帽子。

自己請辭和朝廷強行摘帽子,那可不是一回事。

像鐵默笙一樣自己請辭,才能夠靠着戰功封一個世襲罔替的侯爵,以一種比較體面的方式離開軍隊,子孫也能夠享受榮華富貴。

如果是被朝廷強行摘帽子,那就不用想着什麼侯爵了,大概率是拿一個罪名來將他拿下,全族人都要遭殃。

以前有那樣的能力可以讓朝廷不敢輕舉妄動,可是現在方浩崛起之後,只要王大學士能夠調動方浩,靠着大炮火槍之力,隨便一個軍鎮就可以將他給滅了。

如果鐵默笙沒有做那樣的事情,他還可以跟鐵默笙共同進退,一起抵抗來自朝廷的壓力。

然而鐵默笙自己已經被方浩的實力給嚇破了膽,和方浩又沒有任何交情可言,已經不敢在節度使的位置上逗留,朝廷沒給他壓力,他自己倒是嚇得請辭了。

現在他孤掌難鳴,已經霸氣不起了。

沒有辦法,只能夠乖乖的上表請辭,並且建議朝廷裁撤掉朔州節度使這個職務。

對於他的請辭,朝廷也按照對待鐵默笙的方式來處理。

批准他辭掉節度使的職務,給他封一個世襲罔替的侯爵。

然後將朔州改爲省道,爲西隴省,設立州縣各級,派遣大量地方官入住,同時也遷移大批內地民衆過去。

十多萬的士兵也裁撤得只剩下一萬五千人,軍鎮就設在朔州。

而這個軍鎮的總兵就是盧倫英。

朝廷當然知道方浩是在盧倫英的手下提拔起來的,但是盧倫英的家眷都留在京城,朝廷並沒有那麼擔心盧倫英會跟着方浩造反。

反而他們希望方浩能夠看在盧倫英往日的情面上不去難爲他,打消造反的念頭。

如果真的不過那樣的情面——朝廷也沒有別的辦法可想,反正打仗又打不贏的。

現在他們能夠賭的也就是方浩在這一段時間內找不到朝廷失德的地方,不會起兵造反。

然後希望能夠在這段時間內掌握到製造大炮和炮彈的技術,擁有對付方浩的能力。

如果他們能夠掌握製造大炮的技術,與他們現在掌握的人口之多,絕對不用擔心方浩有那個能力打過來。

這一次朝廷準備往這兩個新成立的省道遷移過去的人口,一共有三百萬之數。

一方面也緩解內地耕地不足的矛盾,另外一方面也能夠填充那邊地多人少的困境,可以給朝廷繳納大量的稅賦,讓朝廷在這兩個地方不再只是支出,還能夠有回報。

人口多產糧多的話,很快朝廷就能夠從稅賦上面賺回來。

不過那些農夫也只能夠在西隴省和東燕省種地,並不能夠自由的移民,不可以去到關外,給方浩的建設發展提供力量。

在通往關外的那幾條路上,都會有士兵巡邏,發現往那邊去的老百姓,就會抓起來重重的懲罰,嚴重的甚至可以砍頭。

現在朝廷雖然還繼續在向方浩支付軍餉,但實際上已經將他當成敵國來提防了。

第五十三章 服軟第二十三章 心照不宣第一四三章 特大煤礦第九十章 火藥第六十八章 送別第十四章 以妻之名第八十五章 玻璃第九十六章 望風而降第四十六章 抄家第一百二十七章 合作第二章 慧眼識人裘伯賢第三十五章 這個人就是娘第二十五章 射鵰第五十章 糾結第一百一十二章 蓋房第二十章 大炮的威力第二章 回到龍城第七十九章 驚鴻一瞥第八十四章 精密儀器第二章 皇室恩怨第八十二章 取暖第六章 媳婦有着落了第一四五章 支援第三十四章 我岳父是裘主簿第一百章 天下人之天下第五十二章 搜查第五十章 挾持第一百一十六章 意外的提拔第五十九章 早宴第四章 待君歸(光棍節,一定要快樂!)第三十八章 預備隊第八十四章 走上正軌第五十六章 別樣的想法第八十四章 精密儀器第九十四章 收穫的喜悅第四十二章 招供第十七章 詩人裘伯賢第一一一章 鋼鐵之城第一一零章 霸主的潛質第二章 皇室恩怨第三十一章 恐懼第一零九章 收稅標準第十五章 虛弱期第一四八章 劃分地盤第六十八章 感覺有一些不對勁第五十七章 孤臣不易第六章 媳婦有着落了第七十三章 請功第一二五章 永初二年第四十三章 見不得人的事情第一百五十九章 大軍壓境第七十二章 節帥第四十六章 首輔大人的力挺第七十一章 女僕(三)第一六九章 迎着炮火衝鋒第一一六章 國策第一百二十一章 哄第三十八章 什麼是仁政第三十五章 總兵府第八十五章 搶劫第六十四章 人情冷暖第三十八章 預備隊第一二零章 大興土木第一二一章 野狼突擊團第八十八章 自治區第二十二章 八卦之心第四十四章 裁兵第一零九章 取消科考第三十五章 生路(四)第六十一章 池派第六十章 改換門庭第三十一章 恐懼第九十一章 證明第八十六章 回家過年第一五八章 再度升級第七十四章 行動開始第三十章 懷疑第六十三章 家人團聚第五十四章 有野心的男人第十一章 洞房之夜(三)第六十七章 禮教殺人第一五零章 興教十五年第五章 名聲第一二四章 海路第一六零章 大轉移第五章 名聲第一百零三章 奪情之議第五十三章 大豐收第四十五章 站隊第二十五章 射鵰第一百六十章 戰爭打響第八十七章 畏縮第三十四章 雄關第十九章 百業待興第一百二十二章 建設完成第一一八章 人口換技術第三十四章 雄關第十章 工分制度第五十三章 服軟第十三章 分家
第五十三章 服軟第二十三章 心照不宣第一四三章 特大煤礦第九十章 火藥第六十八章 送別第十四章 以妻之名第八十五章 玻璃第九十六章 望風而降第四十六章 抄家第一百二十七章 合作第二章 慧眼識人裘伯賢第三十五章 這個人就是娘第二十五章 射鵰第五十章 糾結第一百一十二章 蓋房第二十章 大炮的威力第二章 回到龍城第七十九章 驚鴻一瞥第八十四章 精密儀器第二章 皇室恩怨第八十二章 取暖第六章 媳婦有着落了第一四五章 支援第三十四章 我岳父是裘主簿第一百章 天下人之天下第五十二章 搜查第五十章 挾持第一百一十六章 意外的提拔第五十九章 早宴第四章 待君歸(光棍節,一定要快樂!)第三十八章 預備隊第八十四章 走上正軌第五十六章 別樣的想法第八十四章 精密儀器第九十四章 收穫的喜悅第四十二章 招供第十七章 詩人裘伯賢第一一一章 鋼鐵之城第一一零章 霸主的潛質第二章 皇室恩怨第三十一章 恐懼第一零九章 收稅標準第十五章 虛弱期第一四八章 劃分地盤第六十八章 感覺有一些不對勁第五十七章 孤臣不易第六章 媳婦有着落了第七十三章 請功第一二五章 永初二年第四十三章 見不得人的事情第一百五十九章 大軍壓境第七十二章 節帥第四十六章 首輔大人的力挺第七十一章 女僕(三)第一六九章 迎着炮火衝鋒第一一六章 國策第一百二十一章 哄第三十八章 什麼是仁政第三十五章 總兵府第八十五章 搶劫第六十四章 人情冷暖第三十八章 預備隊第一二零章 大興土木第一二一章 野狼突擊團第八十八章 自治區第二十二章 八卦之心第四十四章 裁兵第一零九章 取消科考第三十五章 生路(四)第六十一章 池派第六十章 改換門庭第三十一章 恐懼第九十一章 證明第八十六章 回家過年第一五八章 再度升級第七十四章 行動開始第三十章 懷疑第六十三章 家人團聚第五十四章 有野心的男人第十一章 洞房之夜(三)第六十七章 禮教殺人第一五零章 興教十五年第五章 名聲第一二四章 海路第一六零章 大轉移第五章 名聲第一百零三章 奪情之議第五十三章 大豐收第四十五章 站隊第二十五章 射鵰第一百六十章 戰爭打響第八十七章 畏縮第三十四章 雄關第十九章 百業待興第一百二十二章 建設完成第一一八章 人口換技術第三十四章 雄關第十章 工分制度第五十三章 服軟第十三章 分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