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二章 輿論

朝廷讓池旭出任國子監祭酒,讓他主持京城區域的教育改革,在財政上也給了他大力的支持。

——裁調朔州和燕州這兩個節度使之後,朝廷的財政壓力得到了極大的減輕,一年能夠省上幾百萬貫的軍費支出。

調給池旭掌管的國子監支出的經費達到了二十萬貫一年。

這包括印刷教材,也包括給那些老師們支付經費,還包括十所小學的建設費用。

國子監從來沒有佔過這樣大的比重。

在二月時,池旭的《北上見聞錄》也印刷了出來,一共十多萬字的一本書,一印就是上萬冊,被商隊分發到各處進行販賣。

這一本書是他自己花錢印出來的,雖然銷售也需要錢,但是定價很便宜。

要是在以前,十多萬字的一本書,印刷上萬冊,如果賣不好的話,那可以將他給搞窮。

因爲以前的印刷字體都偏大,十多萬字那就是很厚的一本書,不管是製版的費用,還是紙張的費用,都非常的高昂。

又不是什麼豔情小說,或者是考試秘籍,想要賣出成本價,就是一件很奢侈的事情。

可是從方浩那邊購入到了先進的印刷以及製版設備之後,鉛活字的應用使得製版的費用降到了很低。

而從方浩那邊購買過來的造紙設備,也使得紙張的成本下降了很多,還不到原來的十分之一。

字體減小,紙張又變得便宜,這使得他印刷那些書的成本降低了很多。

十多萬字,在現在的印刷出版技術之下,只需要並不厚的一本書就可以了,一萬冊也不需要太多的成本。

那些書他也只是以成本價格給了那些書商。

對於書商會將那書賣多少錢,就不是他能夠控制得住的。

商業行爲那看市場的需求,如果書賣得好,蘇商肯定會將價格提高,賣得不好,肯定也會降價處理,這個他不用擔心。

這一本書首先就是在京城區域發賣,賣的還非常的好,在京城就賣出去了幾千冊。

現在在京城關於關外的消息很多,基本上都是三大商行的夥計們傳出來的,但是說法不一,有些荒誕不經。

而這一本《北行見聞錄》是現在國子監祭酒親自寫的自己北上所見所聞所思,在大家看來,這是最權威的闡述關外的書。

而且,最關鍵的是價格很便宜,在很多人眼中,這本書買過來用來擦屁股都是值得的。

這本書裡面講的那個關外,讓很多人大開眼界。

他印證了一些大家覺得很誇張的傳言,但是也解釋了那種在大家看來不可思議的東西是大概怎麼一回事。

就像解釋不了的,也會用“此乃科學之力”來解釋,讓大家對“科學”這種東西大爲好奇。

那是一個非常了不得的東西,可以弄出一些不可思議的東西出來。

這一本書的發行,讓池旭擁有了很大的名聲,也讓民間對關外的興趣一下子就提升了起來,甚至也提起了他們對“科學”這種東西的興趣。

這一方面對池旭而言是一個很好的現象。

一個非常不好的現象,讓他提心吊膽。

——那就是這本書發行之後,引發了社會上廣泛的討論,等到這種討論擴展到社會底層的時候,風向變了。

讀書人士大夫們家裡看那些東西,很多時候只是獵奇,或者是作爲他們決策的參考。

可是一旦傳到了社會底層,社會底層一聽說在關外那邊的老百姓那麼的幸福,天天都能夠吃上肉,家裡的孩子到了六歲就可以丟到學校裡面,學校會教他們學習知識,還會給他們提供免費的午餐,就覺得心裡不平衡了。

因爲去關外的都是犯了事的人才會發配過去,是被他們所看不起的罪人。

現在的情況是那些罪人過的比他們滋潤得多,天天都有肉吃,還有很堅固的房子可以住,晚上還有“電燈”這樣的東西。

那日子過得太滋潤了。

他們對科學什麼的都不懂,也不在意,在意的就是生活質量。

人家罪人過得比他們這些沒醉的人過得還要舒服上百倍,這讓他們生出異樣的心思。

有的人覺得是朝廷做得不好,讓他們過得比這人都不如。

有的人就覺得關外實在是做得太好了,想要到關外混生活去。

天天能夠有肉吃,生了孩子不論男女都可以接受教育,那是多麼幸福的事情?

民間的這種議論一傳播開來,池旭就慌了。

他的本意只是讓大家瞭解一下關外的成果,知恥而後勇,走上努力學習關外成功經驗的道路。

這本書一開始在讀書人階層傳播的時候,也確實達到了他想要達到的效果。

一些原本看不起新式學校的讀書人,都將自己的子女來送到學校讀書。

可是現在這個輿論風向很不對,竟然慢慢的演變成了對關外的讚譽,以及對現在朝廷的不滿。

那就太危險了。

輿論發酵了一段時間,到了五月,有御史將這件事情捅到了朝廷,捅到了皇帝的面前,列舉了民間對這本書的議論之後,直指池旭妖言惑衆,明着是讓大家瞭解一個真實的關外,實際上就是在給方浩歌功頌德,要求斬池旭以謝天下。

有人上言之後,很多人都紛紛附和,一付要將池旭至於死地的樣子。

池旭主持在京城的教育改革,已經侵犯到了很多讀書人的利益。

有些讀書人能夠看的出來,這給天下帶來的好的改變,但是有一些讀書人則是看到了這給他們這些讀書人帶來的壞的影響。

這讓他們感覺到非常的恐懼。

只不過因爲現在的皇帝也想要讓自己的國家變得更加的富強,讓自己能夠擁有抗衡甚至壓制方浩的能力,一力推行教育上的改革,他們也沒有辦法阻止。

但是這一次輿論的風向讓他們找到了可乘之機,他們怎麼可能錯過這一次機會?

所以,他們參與到了這一次對池旭的攻擊。

既然不能夠改變皇帝想要改革教育的決心,那就將主持改革教育的那個人給搞倒,讓他們自己的人來主持這一次的教育改革,就可以將教育的軌道又扳回來。

第一一六章 國策第五十五章 刺殺第一章 邊關第六十一章 做人的道理第八十七章 敵襲第三十五章 上山第六十九章 女僕(一)第九十二章 種地小能手第七章 鴛鴦戲水第六十二章 可惜了第九十八章 死守京城第八十一章 夜半敲門聲第一六零章 大轉移第十八章 詩人方浩第九十章 教育第十九章 幫人幫到底第五章 最大的問題第一三零章 嬰兒潮第八十三章 首相第一百一十九章 告狀第二十八章 反意第一一六章 國策第一百五十三章 拖延第十六章 閨房密語第一百零一章 巡查(五)第十一章 震懾第六十四章 人情冷暖第九十五章 生意成本第三章 姐妹好(祝大家購物節快樂!)第一六七章 又是一個春天第九十四章 挑事精第二十八章 和公主的約定第三十六章 布裙荊釵第四章 犯了錯誤的人第三十三章 鋼鐵廠(元旦快樂!)第三十七章 國子監第二十四章 大海的彼岸第八十六章 回家過年第四十九章 得罪的人太多了第十五章 大救星第四十四章 記仇第五十三章 大豐收第一二八章 橡膠第一六七章 又是一個春天第一三零章 嬰兒潮第十四章 夜談(四)第一百六十七章 撤退第一一五章 後宮第五十七章 瘋子第二十三章 退一步海闊天空第一百三十六章 謀奪馬場(六)第十三章 分家第一零五章 大勢已去第三十章 交易第一百七十二章 萬勝第五十五章 條件第一百七十一章 戰爭結束第二十九章 口令第一五六章 更改商路第一章 邊關第二十六章 厚道人第六十三章 家人團聚第二十一章 工業體系第三十一章 兵器交付第六十三章 準備離京第四十一章 活捉第七十六章 入侵者第三十五章 生路(四)第一百四十四章 收買人心第一百六十四章 五王子的增援第六十八章 送別第一零五章 有情況第七十六章 賞月第十二章第一零八章 計稅標準第三十六章 奇怪的請求第一百一十八章 淘汰第九十六章 朝廷來人第十八章 詩人方浩第十三章第十一章 夜談第一三四章 基建狂魔第二十七章 匯合第七十九章 吾皇萬歲第三十二章 考校第七十四章 最大的目標第三十六章 鋼鐵技術第一一八章 土地政策第七十九章 驚鴻一瞥第三十八章 預備隊第一百四十七章 編故事第四十七章 虛報功勞第七十二章 不存在的戰爭第三十三章 混世魔王第二十三章 心照不宣第八十章 你想不想做皇帝?第十六章 碧落大草原第一三三章 開疆擴土第二十六章 和平無望第一百章 巡查(四)
第一一六章 國策第五十五章 刺殺第一章 邊關第六十一章 做人的道理第八十七章 敵襲第三十五章 上山第六十九章 女僕(一)第九十二章 種地小能手第七章 鴛鴦戲水第六十二章 可惜了第九十八章 死守京城第八十一章 夜半敲門聲第一六零章 大轉移第十八章 詩人方浩第九十章 教育第十九章 幫人幫到底第五章 最大的問題第一三零章 嬰兒潮第八十三章 首相第一百一十九章 告狀第二十八章 反意第一一六章 國策第一百五十三章 拖延第十六章 閨房密語第一百零一章 巡查(五)第十一章 震懾第六十四章 人情冷暖第九十五章 生意成本第三章 姐妹好(祝大家購物節快樂!)第一六七章 又是一個春天第九十四章 挑事精第二十八章 和公主的約定第三十六章 布裙荊釵第四章 犯了錯誤的人第三十三章 鋼鐵廠(元旦快樂!)第三十七章 國子監第二十四章 大海的彼岸第八十六章 回家過年第四十九章 得罪的人太多了第十五章 大救星第四十四章 記仇第五十三章 大豐收第一二八章 橡膠第一六七章 又是一個春天第一三零章 嬰兒潮第十四章 夜談(四)第一百六十七章 撤退第一一五章 後宮第五十七章 瘋子第二十三章 退一步海闊天空第一百三十六章 謀奪馬場(六)第十三章 分家第一零五章 大勢已去第三十章 交易第一百七十二章 萬勝第五十五章 條件第一百七十一章 戰爭結束第二十九章 口令第一五六章 更改商路第一章 邊關第二十六章 厚道人第六十三章 家人團聚第二十一章 工業體系第三十一章 兵器交付第六十三章 準備離京第四十一章 活捉第七十六章 入侵者第三十五章 生路(四)第一百四十四章 收買人心第一百六十四章 五王子的增援第六十八章 送別第一零五章 有情況第七十六章 賞月第十二章第一零八章 計稅標準第三十六章 奇怪的請求第一百一十八章 淘汰第九十六章 朝廷來人第十八章 詩人方浩第十三章第十一章 夜談第一三四章 基建狂魔第二十七章 匯合第七十九章 吾皇萬歲第三十二章 考校第七十四章 最大的目標第三十六章 鋼鐵技術第一一八章 土地政策第七十九章 驚鴻一瞥第三十八章 預備隊第一百四十七章 編故事第四十七章 虛報功勞第七十二章 不存在的戰爭第三十三章 混世魔王第二十三章 心照不宣第八十章 你想不想做皇帝?第十六章 碧落大草原第一三三章 開疆擴土第二十六章 和平無望第一百章 巡查(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