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 月5日火槍

亂局的開始 10月5日 火槍

砰!一陣硝煙漫起,李穎修收起了手上的火銃,說道:“這乾隆年間的火銃,現在還在用啊。”他用手彈了彈火銃柄上的銘文:乾隆三十八年造。

楚劍功走上前來,接過李穎修手中的火銃,說道:“呵呵,好用吧。這還不是最古老的。黑龍江馬隊,現在還在用康熙年間的火銃。“

“不會吧,那豈不是1oo多年了?”

“你認不認得這火銃的形制?知不知道它的原型?”

“火繩槍吧。我記得明代中葉就有仿製。”

“好見識,這種火繩槍,叫做兵丁鳥槍,現在是清軍中最多的裝備了,和刀矛弓箭的裝備比例大約是5:5。槍長七尺(2米),鉛彈丸重1錢(約3克),裝填火藥三錢,理論射程大約有新制1oo米吧。實際上,過6o米,彈丸便沒力了。”

“槍身太長,裝藥、填彈、射擊均爲不便,呵呵,現在還在用火繩槍啊。”

“你別笑,去年,林大人上書要求禁菸,與其他官員的商討時,提到了可能開邊釁。林大人便下令點算兩湖的武器。荊州駐防八旗的武庫中,有火銃6oo支,這也是全湖廣的火銃總數了。其中2oo餘支,是1?年,乾隆年間裝備的,其餘的將近4oo支,就更早了,連裝備記錄都找不到。廣東這邊,還沒有查對,不過,我與廣東水師提督關天培論過此事,綠營之中多是老槍,廣州駐防八旗中可能火銃的比例還要高一些,但八旗兵缺乏訓練,未必知道怎樣使用火銃。”

李穎修將火藥袋打開,用手指沾出火藥,用手指慢慢的感覺着?

“怎麼了?”楚劍功問?

“這火藥配比如何?”

“問得好。你覺得如何?看你像個行家一樣。”他隨手又把火銃遞給李穎修。

“呵呵,我裝模作樣呢。我又不是做軍工的。“

“硝石、碳、硫的比例是8成、1成、1成、”楚劍功說。

“硝石?,硫1o,碳15是最佳黑火藥配比,這在拿破崙戰爭時早已在歐洲各國普及。”

“火藥配比,難在試驗。現在知道具體的比例,就可以讓作坊去做。只是,目前清軍的火藥生產,都是手工,火藥雜質太多,而製造火藥的時候,又只能依靠椿磨碾壓,顆粒粗大,不能充分燃燒。”

說話間,李穎修又裝填好了火銃,舉起來,瞄準。

“好瞄嗎?”楚劍功問。

“劍功兄,你來試試。”

楚劍功也不推辭,接過火銃,端在眼前,問:“瞄什麼呢?”

“七十步外,有樹一棵。劍功兄見到了吧。”李穎修用手指着方向。

“見到了,大約5o米。”楚劍功瞄了一會,用扳機帶動火繩,砰!一股硝煙瀰漫。

楚劍功用手在鼻子面前扇了扇,和李穎修一起走到樹前,看見那枚鉛彈穩穩的嵌在樹幹裡。

“劍功兄好槍法。”

“見笑了,今天約好了要試槍,我從綠營武庫中取來這支槍後,專門調校過,綠營中一般的火銃,恐怕沒有這麼準。”

“準頭?陣列線步兵追求概率和火力密度。”李穎修朗誦着布呂歇爾的名言。

“火力密度當然是決定性的。但決定火力密度的,是槍支數量,隊列紀律和射手訓練,這三樣,清軍哪一樣也沒有優勢。清軍甚至沒有近代軍隊的隊列。也沒有專門的火銃訓練。”

“能否請林大人,從綠營中調出數百人,專門教以歐洲戰法,以備英夷。亡羊補牢,未爲晚也。”

“兄弟,你不知道清軍的體制啊。”

“如何?莫非需要兩廣總督點頭?那也不難吧。”

“不是這麼回事。清軍綠營,有屬於總督指揮的督標,屬於巡撫指揮的撫標,屬於提督指揮的提標和屬於總兵指揮的鎮標,基本的管理單位是營,從有兵丁2oo人的守備營到1ooo餘人的參將營不等。但這只是管理單位,而不是作戰單位。營下分爲哨、汛,以數十人爲單位分駐各個城門、崗哨、關口、塘汛、隘卡、炮臺,用於城內治安和緝拿反叛,根本無從調用。”

“廣東水師,不是成建制的集結在一起嗎?”李穎修問。

“廣東水師4ooo餘人,負責整個廣東的海岸線,除了駐防沿海各處炮臺外,還有幾十艘戰船要伺候,抽調幾百人集中訓練,是休想。”

“還有其他的軍隊嗎?廣東接近2oooo兵額啊。”

“廣州將軍所轄的駐防八旗,現在可能有接近2ooo人,倒是一支機動力量,可是,八旗兵腐朽已久,在康熙年間三番之亂的時候就已經不堪戰。而且那些旗人,我們也指揮不動。”

“明白了,號稱百萬清軍,不過是一羣警察。”

“對了。”楚劍功點點頭。

“也就是說,如果真的打起來,清軍實際上無兵可戰。”李穎修眼睛一亮。

楚劍功會意一笑:“對於分散的國內民衆,各個哨汛防地的數十名兵丁,已經足夠。十人夜聚,斬立決!”接着又說,“如果有大的邊事,清軍一來依靠的是蒙古各部的供奉和邊疆的八旗馬隊,二來從內地的綠營中各處抽調,比如,某地駐汛3o人,抽調其中1o人,積少成多,臨時委派將領統率。這次,如果和英國人打起來,可能還是會採用各省抽調的辦法。”

“我現在才明白,西北平張格爾,真正投入作戰的綠營不過三萬餘人,卻弄得舉國疲敝,原來是這麼回事。”李穎修若有所思,“不知道廣東戰事一起,又能調出多少兵來。”

“西北常年用兵,甘陝綠營的機動兵力相對還有些富餘,廣東承平日久,真的打仗,別說專門訓練火槍隊了,日常的治安事務都會人手缺乏。”

楚劍功換了個話題:“兄弟,你上次和我說,從歐洲運進了一批燧槍,我沒有和林大人說。”

“爲什麼?”

“剛纔說過了,清軍中根本沒有能夠正確使用這批槍支的人,也找不到合格的教官訓練。可是你有槍,一旦戰事吃緊,朝廷一定會徵用。你吃虧也就罷了,只是可惜了這批好槍。”

新書,請大家投票、評論、收藏

10 天外飛雷18 痛加剿洗11 月2日照會24 保定20 克公12 月15日北上65 梟雄53 十萬衛隊38 新職2 聯絡11 月15日秋操上91 立正5 太平軍在湖南98 囑咐23 楚劍功寫給李穎修的信35 圈套100 條約28 綠衣兵31 突破39 收攏1 月1日會黨10 備戰10 給援16 機器38 衝擊67 遙遠的威脅18 黃梅會戰12 月26日鹽梟99 話別40 裕謙44 開局的結束102 都尉28 初戰50 通商口岸42 真相44 開局的結束15 圍攻41 折騰37 孤軍13 湘潭大戰34 官紳25 鎮海47 割不割61 打碎舊世界112 天下英雄誰敵手40 裕謙29 馬甲78 問對42 法制90 反入城鬥爭54 捷徑12 廣州來信50 行商6 湘軍的登場11 月2日照會59 南洋實業19 黃梅戰役親歷記節選7 報數73 祝壽58 新全權代表29 幼崽56 蔡李佛2 二元社會11 月2日照會13 鈴鐺口3 永安11 月25日購炮11 月5日設防26 貸款31 突破86 中發白8 臨兵鬥者皆陣列前行109 租界37 徒勞43 江湖3 永安34 夜起暴風掃京師11 月3日午掠襲21 結義22 演說80 編制20 槍與炮57 恐嚇8 臨兵鬥者皆陣列前行5 三千衛門35 同光18 廈門9 璞鼎查到達印度25 運河88 軍國21 外交26 會和5 舊識29 遺憾6 上海灘5 舊識37 孤軍102 都尉
10 天外飛雷18 痛加剿洗11 月2日照會24 保定20 克公12 月15日北上65 梟雄53 十萬衛隊38 新職2 聯絡11 月15日秋操上91 立正5 太平軍在湖南98 囑咐23 楚劍功寫給李穎修的信35 圈套100 條約28 綠衣兵31 突破39 收攏1 月1日會黨10 備戰10 給援16 機器38 衝擊67 遙遠的威脅18 黃梅會戰12 月26日鹽梟99 話別40 裕謙44 開局的結束102 都尉28 初戰50 通商口岸42 真相44 開局的結束15 圍攻41 折騰37 孤軍13 湘潭大戰34 官紳25 鎮海47 割不割61 打碎舊世界112 天下英雄誰敵手40 裕謙29 馬甲78 問對42 法制90 反入城鬥爭54 捷徑12 廣州來信50 行商6 湘軍的登場11 月2日照會59 南洋實業19 黃梅戰役親歷記節選7 報數73 祝壽58 新全權代表29 幼崽56 蔡李佛2 二元社會11 月2日照會13 鈴鐺口3 永安11 月25日購炮11 月5日設防26 貸款31 突破86 中發白8 臨兵鬥者皆陣列前行109 租界37 徒勞43 江湖3 永安34 夜起暴風掃京師11 月3日午掠襲21 結義22 演說80 編制20 槍與炮57 恐嚇8 臨兵鬥者皆陣列前行5 三千衛門35 同光18 廈門9 璞鼎查到達印度25 運河88 軍國21 外交26 會和5 舊識29 遺憾6 上海灘5 舊識37 孤軍102 都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