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8 問對

引弓作品 1839 1839 1841 辛丑和約 78 問對

月28日

“楚劍功,你在廣東,說此次英夷入寇,是三千年未有之變局。一百多年前吧,還是聖祖的時候,羅剎人在北邊尋釁,後來簽訂了《尼布楚條約》,英夷和羅剎受什麼不同麼?”

“回皇上,英夷和羅剎都是西方人,沒什麼不同。他們都貪得無厭。”楚劍功簡短的回答。要我給你講解歐洲諸國?咱沒那閒工夫。

“那這麼說來,也只有強兵一途了。這些蠻夷,喂是喂不飽的。”

“皇上說得是。”楚劍功低眉順眼的說道。

“可是,今年打仗,花了接近兩千萬兩,加上各省自己花的,可能超過三千萬兩了。還要拿一千六百萬兩去英吉利買貨。朝廷每年的歲入,也就是四千萬兩上下,國庫都光了。哪裡找錢出來練兵。”

道光嘆了口氣,接着說:“你住在林則徐那裡,肯定聽他說了吧,黃河河工,還有四百萬兩的虧空。”

“財政……微臣倒有一個辦法。”

“是麼?朕以爲你只會練兵,沒想到你在財政上還有想法。”

“也不算微臣的辦法了,是微臣和李穎修一塊琢磨出來的。”

“說來聽聽。”

“各省開厘金。”

厘金?

厘金這個名詞呢,在清朝並不新鮮。在是雍正年間攤丁入畝之後,稅收主要有田稅、鹽稅、以及特產稅,比如茶葉稅。關稅等等貿易稅主要在廣東征收,清國內部並不普及。然而,要是爲了特定的目的,急需錢糧,便有當地的管事官員,加收款項,稱爲厘金。比如乾隆朝平大小金川,便在湖北湖南加徵厘金,充作軍費。

雖然有此先例,但在全國範圍內徵收厘金,卻從來沒有實行過。

道光不由得有些猶豫:“加收厘金,明末三餉,殷鑑不遠啊。”道光崇尚簡樸,也一向以有道明君自比,加賦這種事情,他肯定不願意做。

楚劍功卻在心底暗暗地算計:“加收厘金,大勢所趨,因爲清廷已經要破產了。”

?年整整一年,朝廷等於完全沒有盈餘。還欠着黃河河工的四百萬兩虧空。李穎修已經和楚劍功商量決定,每年廣東應該向朝廷上交的各項賦稅和勞役,一個銅板也不會再給了。

清廷要把1841年4000萬兩的帳補齊,就是不算利息,按十年期,每年也要多收四百萬兩。而少掉了廣東的一千萬兩……這樣算下來,就算風調雨順,每年清廷都會有一千四百萬兩的缺口。這還是沒有把各地造反的情形考慮在內。

道光說道:“奈何生民之苦。”語氣頗爲沉痛。

道光同學,別這樣。收厘金,當然,在客觀上一定程度加劇民衆的負擔,會激起人民的反抗。但這並不是我的目的。我只是希望,以厘金爲突破口,解除清朝對地方財政的管制。以財權控制地方,是宋代以來行之有效的方法。要瓦解滿清在地方上的統治結構,從財政上着手,讓地方上擁有獨立的或者半獨立的財權,比鬧哄哄的兵變方便多了。

但道光也不是傻子,果然,就聽見他說:“各地督撫自收厘金,成何體統,若有作奸犯科,殘民自肥之事,反而不美。”

“皇上,以微臣微末的見識,大清是督、撫、藩臺大小相制。只要制衡得法,便無須憂慮。”

楚劍功這一套說辭,是參考的另一個時空,1859年曾國藩任兩江總督之後,上書請“事權統一”裡的說辭。

道光還是在猶豫:“容朕想想吧。”

“不用着急。”楚劍功在心裡默默地安慰着道光,“你並不需要現在就決定加收厘金,我只是給你提個醒。給你留個想頭。到了財政的窘境真的到了眼前,你不想加,也得加。”

厘金這種東西,食髓知味。有困難的時候,爲了填補虧空,肯定會“今年先加一次,過了難關,明年就停了”,但口子一開,財政的雪球一定會越滾越大。別說是清朝,就是二十一世紀的美國,也對赤字毫無辦法,只能靠互聯網泡沫和作假帳撐場子。

道光同學,你有格林斯潘麼?你會寫方程式麼?肯定不會吧。那麼,我打賭,三年以內,滿清財政破產。

楚劍功用不確定的語氣說道:“皇上,您還是和各位中堂多多商議,也不用急在一時。”

道光道:“再議吧……剛纔說到練兵,楚劍功,我問你,你是要效仿在廣東的做法,在京師練一支兵出來麼?”

好大的誘餌。當我是傻子麼,做這種吃力不討好的事情。

“皇上,微臣有一言,不知當講不當講。”

“但說無妨。”

“微臣以爲,大清的根本,還在八旗。皇上要強軍的話,不如直接練駐京八旗。”

“駐京八旗?”道光笑笑。

“駐京八旗號稱二十萬。微臣想,四萬人還拿得出來吧。實在不行,關外八旗北歸的一萬多人,現在還在河北,把他們補進駐京八旗,也是好的。臣實話實說,如果旗人不能振作,大清……”

道光突然把手邊的硯臺向着楚劍功砸去,楚劍功躲了一下,面色不變,向道光施了一禮。

道光慘然一笑:“你是忠臣哪。如非心中坦蕩,不會說得這麼直接。”

別,道光同學,我可不是爲你,我是怕後世的歷史學界捧着良心淚流滿面說,我不給大清機會。

“練兵的事情,你寫個條陳吧。”

“是。但練兵還可以慢慢來。有一件事情,卻拖不得了。”

“什麼事情。”

“和約。拖了這麼久,各項條款,都要執行了。”

“朕也是愁苦。通商口岸,經濟特區,我大清弄得懂這些的,可能只有李穎修,他在廣東主持經濟特區的事情,沒法到京師來,讓朕諮詢。”

“臣倒有個主意,皇上可以在京師專設一個衙門,叫總理萬國事務衙門,凡是和洋字沾邊的,都歸這個衙門管。皇上任命一位重臣爲總辦大臣,行洋務,各種和外國交涉的事情,都學着辦。事情辦得多了,也就會了。”

“又要設個衙門,那豈不是又要加開支?”

“讓軍機大臣兼領就可以了,不必專設它職。”

“那這個衙門,就是專門和洋人打交道羅?”

“打交道只是手段,重在師夷長技以制夷。”

呼喚紅票收藏

31 天京一月79 奮鬥14 道不同73 祝壽24 搬運26 貸款9 璞鼎查到達印度52 司法權限82 晚上106 利益均沾26 貸款87 西化13 湘潭大戰20 槍與炮34 增援44 廣威44 納爾遜的名言4 淮系11 月25日購炮43 江湖39 收攏1 家屬21 口水如何穿甲板59 南洋實業51 陸達46 師船的突擊32 簽約60 兩位特使11 威廉堡49 四號訓令34 夜起暴風掃京師11 威廉堡41 募兵23 青年83 使節1 仗言1844年新年賀歲版12 月15日北上56 蔡李佛39 忠義還鄉31 天京一月28 初戰43 談判的程序103 銀行22 新敵65 梟雄7 兵棋61 打碎舊世界64 書廠16 歸屬46 慨恩施107 友誼49 四號訓令33 子彈與刺刀40 江淮兄弟來入夥23 招撫86 中發白69 懲罰58 簽字17 母機之父35 圍攻22 江南18 痛加剿洗4 淮系9 坑好多坑48 炸營63 廣東的衙門7 兵棋8 圍獵10 月5日火槍12 月30日洞庭37 孤軍5 預算98 囑咐80 編制18 分權10 開拔35 圍攻40 衛尉49 四號訓令12 月30日洞庭83 使節12 月23日長沙34 煙雨15 吹河65 梟雄51 陸達26 貸款32 簽約30 援兵41 折騰96 人選42 法制17 分兵7 報數70 孝道24 保定105 以夷制夷與大陸均衡39 忠義還鄉42 真相22 虎門要塞
31 天京一月79 奮鬥14 道不同73 祝壽24 搬運26 貸款9 璞鼎查到達印度52 司法權限82 晚上106 利益均沾26 貸款87 西化13 湘潭大戰20 槍與炮34 增援44 廣威44 納爾遜的名言4 淮系11 月25日購炮43 江湖39 收攏1 家屬21 口水如何穿甲板59 南洋實業51 陸達46 師船的突擊32 簽約60 兩位特使11 威廉堡49 四號訓令34 夜起暴風掃京師11 威廉堡41 募兵23 青年83 使節1 仗言1844年新年賀歲版12 月15日北上56 蔡李佛39 忠義還鄉31 天京一月28 初戰43 談判的程序103 銀行22 新敵65 梟雄7 兵棋61 打碎舊世界64 書廠16 歸屬46 慨恩施107 友誼49 四號訓令33 子彈與刺刀40 江淮兄弟來入夥23 招撫86 中發白69 懲罰58 簽字17 母機之父35 圍攻22 江南18 痛加剿洗4 淮系9 坑好多坑48 炸營63 廣東的衙門7 兵棋8 圍獵10 月5日火槍12 月30日洞庭37 孤軍5 預算98 囑咐80 編制18 分權10 開拔35 圍攻40 衛尉49 四號訓令12 月30日洞庭83 使節12 月23日長沙34 煙雨15 吹河65 梟雄51 陸達26 貸款32 簽約30 援兵41 折騰96 人選42 法制17 分兵7 報數70 孝道24 保定105 以夷制夷與大陸均衡39 忠義還鄉42 真相22 虎門要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