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10章歐洲事務

澳洲本土

皇室秘書長顧愷之正在彙報當前歐洲形勢……

從7月9號開始的大規模空中攻勢,至今業已持續一個半月,轟炸了德國縱深地帶,很多重要的廠礦企業,交通樞紐,倉儲設施,橋樑和鐵道, 極大的削弱了德國戰爭潛力。

歐洲規模空前的“攤牌行動”在即,數百萬大軍整裝待發,局勢進一步明朗化。

東線戰場上

德國人與帝國方面達成了默契,大洋帝國方面的商船可以無障礙的通過奧斯曼帝國控制的博斯普魯斯海峽,將大量物資運送進入裡海的克里米亞。

而帝國第二遠征軍方面也沒有虐待德國和奧匈帝國俘虜,傷兵得到了相應的人道主義救治,雙方相安無事。

等到西線戰場見分曉,屆時,就可以啓動大規模的遣返戰俘行動。

但是大洋帝國方面也不會白養着這麼多俘虜,所以,對克里米亞的大規模建設已經開始了,建設港口,碼頭,道路和鐵路,建設房屋和城市,整個克里米亞島到處都是建設工地,一片繁忙景象。

第二遠征軍方面部分受傷官兵已經退役,就地安置在克里米亞島,按照軍功授予一定的田地耕種,或者擁有城市店鋪,碼頭和倉庫股份。

數十萬立有卓著功勳的第2集團軍官兵們,主要封賞都在克里米亞,但是在歐洲土地金貴,不可能給立功士兵動輒封賞數百英畝的土地,一般也就是十來英畝,多的不超過30畝。

整個克里米亞島總計只有2.55萬平方公里, 耕地面積完全不夠分的,所以島上的23個城鎮,正在建設的數個高標準碼頭,倉庫區等等折抵股份,用於獎賞立功官兵。

這樣一來

整個克里米亞半島地區,除了部分公共設施用地,公共行政建設用地和海軍基地外,其他地區都封賞一空。

第2集團軍的立功官兵們,在退役之後就可以在島上生活,娶一個或者幾個漂亮的白俄姑娘,過上沒羞沒臊的安靜田園生活。

三十多萬官兵大部分都會接受這樣的安排,這就意味着最少有二十幾萬華裔家庭,

定居克里米亞半島。

除此之外

第2集團軍還將部分華裔官兵安置在從敖德薩至克里米亞一線,並且將大量白俄士兵也安置在該區域,總數約70餘萬,佔地約11萬平方公里。

這些白俄附庸軍隊手裡不但有德國人和奧匈帝國士兵的鮮血,而且有俄國工人新政權的血債,只有跟着帝國遠征第2集團軍一條道走到黑。

“歐洲地圖拿來我看看。”李福壽吩咐道。

轉眼功夫,歐洲地圖便呈了上來。

李福壽皺着眉頭研究了一番, 拿起筆來, 從摩爾多瓦中部引出一條從西向東的分界線, 一直到克里米亞半島東部約50餘公里處,彷彿是給克里米亞半島頭上戴的一頂帽子,將沿海的重要港口敖德薩包含在內。

這部分區域,總面積約13萬平方公里(含克里米亞半島2.55萬平方公里)。

其北部邊界線,距離基輔320餘公里。

李福壽放下筆來,用筆尖點了點該地區說道;“傳令第2集團軍總司令部,安置官兵及白俄士兵,只能限定在該區域,不得擴大。

這作爲內部掌握的標準,暫時不得外泄,今後與歐洲人還有一番討價還價,尚沒有定論。

另外,要留出5萬平方公里的土地,用於安置在歐洲建功立業的其他軍人,第2集團軍不能全用光了。”

按照帝國軍隊的傳統;

對戰鬥中立功的官兵都有嘉獎,或是榮譽或是土地,或是金錢或是升職晉級,不一而足。

土地封賞,無疑是其中最誘人的一塊。

當年羊毛戰爭勝利後,北方四州地域廣闊,那一波軍人可是分到了很大的一片土地,少的也有幾十英畝,中低級軍官們分到幾百英畝的不在少數。

但那是北美,不是歐洲。

說句不好聽話,歐洲的一英畝土地(特指東歐及巴爾幹地區),價值遠超十英畝北美土地,遠超一百英畝非洲或者西亞土地。

在西歐,有錢也買不到大片土地。

李福壽大筆一揮,圈了13萬平方公里的土地,這一片從敖德薩到克里米亞的沿海地區,按照《佈列斯特合約》規定,西部一多半屬於德國,克里米亞則屬於俄國。

所以想要真正合理合法拿到這片土地,還有很多扯皮的地方。

最起碼,大洋帝國要和俄國新政權簽訂正式的領土劃分合約,規定雙方的邊界線。

屬於德國的部分,那麼就要在戰後巴黎和會上,拿到屬於自己的利益。

這部分地區,比最初李福壽想要拿到的克里米亞大的多,但帝國遠征軍在戰爭中作出的巨大貢獻,令外交部門交涉起來很有底氣。

李福壽計劃連同摩爾多瓦地區一起拿下來,讓這一片土地與羅馬尼亞接壤,形成更好的地區環境。

從防禦角度來看

無論德國還是未來的俄國,只要海軍實力無法壓制大洋帝國皇家海軍,克里米亞半島的安全就有足夠的保障,不可能受到侵犯。

但如今擴大了範圍,從摩爾多瓦一直到克里米亞半島東部40餘公里,這一片土地面積達到10.5萬平方公里,完全處於烏克蘭沿海大平原上,是沿海精華地區。

從防禦角度看,無論面臨德軍還是面臨俄軍都無險可守,安全處境堪憂。

一旦爆發大戰,這些地區淪陷是大概率的事件。

考慮到帝國海軍優勢,進攻該地區的軍隊將會承受海軍重炮的轟擊,很難站得住腳跟,容易進入長時間的軍事相峙階段。

所以,李福壽考慮在該地區實行半軍事化的兵團模式,克里米亞半島地區安置二十幾萬軍人,敖德薩周邊沿海地區安置二十幾萬軍人,再輔以70餘萬白俄軍人,就可以形成強大的地區軍事力量。

平戰結合,寓兵於民。

誰想動這裡,得考慮好是否能夠承受戰爭的後果?

而該地區也將成爲帝國商品的集散中心,有便捷的鐵路和公路以及海運可以通向東歐腹地,成爲帝國在歐洲的立足點。

時間到了18年8月底

李福壽已經開始考慮戰後安排,作爲主要的參戰國之一,大洋帝國在整場戰爭中發揮了極其重要的作用,理應得到合理回報。

此次空前慘烈的世界大戰無關乎正義與否,只是一次爭奪世界話語權的終極較量。

事實證明

英法等國的朋友圈更廣,拉攏了36個國家一起對付德意志帝國,奧匈帝國,奧斯曼帝國和保加利亞四國,實際上是德國力扛歐亞非各國羣毆。

在倫敦和巴黎的往來信函中,毫不掩飾在戰後要拆分奧匈帝國,奧斯曼帝國與德意志帝國的企圖。

在這一點上

英、法、洋三國取得了一致,基本代表了協約國集團戰後政策的方向,而在這其中,英法等國將起到主導作用。

由於不牽扯核心利益,所以,李福壽願意拱手讓出肢解三大帝國的主導權,從而換取在其他方面的讓步。

有時候,並非做得越多越好。

英國人主導肢解了奧斯曼帝國,土耳其恨了他一百年,主導肢解了奧匈帝國,奧地利和匈牙利等國對英國人的怨念,必將會持續幾個世紀。

從歐洲事務就可以看出來,德國人的號召力比英國人強的多,這不是沒有歷史原因的無厘頭事,其中蘊含着深刻的歷史恩怨。

爲啥英國人一門心思只能跟着米國人跑,拼命強調英美特殊關係,一個勁兒的做歐洲攪屎棍,還不是因爲名聲臭了大街?

很多華人認爲西方人不瞭解華夏,其實道理是相同的,有誰願意花費大量時間去研究歐洲各國間錯綜複雜的關係呢?

一名德國人,對英國、法國、俄國,比利時和波蘭的感情截然不同,蘊含着複雜的歷史因素,民族和國家情懷,外人很難理解。

反之亦然。

法國人在第一次世界大戰中付出了幾乎一代年輕人的巨大代價,可得到了什麼呢?

若歷史沒有改變

德國戰敗幾年後,便會因爲經濟崩潰而無力支付戰爭賠償,受到傷害最深重的法國悍然出兵佔領德國工業區,逼迫德國償還戰爭賠款。

而此時,戰爭中與法國人並肩戰鬥的英國,米國紛紛站出來指責法國,維護德國人的利益,迫使法國最終退兵。

站在李福壽如今的高度,能夠深刻體會到法國人那種無力,那種絕望,那種痛徹心扉的悲哀。

幾百萬法國人的鮮血白流了,英美等國又回到了歐洲戰略平衡的政策上來,在德國虛弱時,便扶持德國對抗法國。

法國總參謀部曾經做過幾次兵棋推演,實力恢復後的德國經濟規模是法國的三倍,人口是1.5倍,重新武裝之後法國根本就不是對手。

所以,二戰伊始法國直接躺平了。

在第1次世界大戰中,曾率領法軍浴血奮戰建立卓著功勳的貝當元帥,爲了給法蘭西多保留一些元氣,親自出面代表法國投降,並且建立了傀儡政府。

當時跟隨“自由法國”前往倫敦的只有200多人,這就很能代表法國人的心態。

若二戰主戰場依然在法國,就法國這麼點人,壓根也不夠消耗,分分鐘亡國滅種啊!

英國人壓根兒和法國人不是一條心,這是法國在一戰中汲取血的教訓。

想到這裡

李福壽也笑了,參與歐洲局勢真的很有意思,爾虞我詐的事情層出不窮,總歸失之於小氣,沒有世界大國的魄力和風範。

第三章不可思議的東方戲法第549章甄別第407章曼德海峽第901章野心勃勃的“C”計劃第627章給點陽光就燦爛第1108章對策第1036章二個年輕人第810章寶馬貨車第1104章堅持就是勝利第554章花旗國的海軍野心第912章盤點戰後收穫第975章一點小尾巴第248章最風騷的酒吧女第167章餐桌議事第920章做一次“中行說”又何妨?第1108章對策第234章封鎖莫爾茲比第407章曼德海峽第219章分進合擊戰術第66章紅燭搖曳第541章鹹魚也有理想第102章託付第19章堂口第201章守株待兔第151章騎兵王見王第87章冰火二重天第783章人均國民產值和貿易第434章美麗城鎮第792章實力信心第411章小插曲第438章大事件第1141章不講武德第473章衝突第869章機械化裝甲兵團第485章莫桑比克情事第414章新總督新政策第89章橫加屈辱第371章投資碼頭第541章鹹魚也有理想第1017章松江世博會第465章金融和出口第45章功夫第242章4月1日這一天第1058章簡直不能忍受第207章澳洲小姐發飆第437章大半年過去了第496章意圖不軌第239章紅河谷心腹大患第991章快去發電報第1066章分裂三國之首第234章封鎖莫爾茲比第1083章花齊放的產業格局第77章最富有的農場主第600章意外之喜第254章松江建設發展會議第62章帝國陰影第580章踏青之旅第43章諾曼底國際進出口公司第110章上流社會圈子第880章社會斷層第197章年輕軍官第444章鐵路建設第158章海上小舢板第707章不一樣的新型戰列艦。第184章對策第36章花旗銀行第519章馬拉維湖到了第716章丈夫志不大,何以佐乾坤?第238章內訌第1087章二敗俱傷第244章昆士蘭州北部開發第210章歷史性超越第387章委以重任第848章眼光獨到第82章漏風的籬笆第552章問策第279章海上拼刺刀第141章福臨門牌煤氣罐第407章曼德海峽第563章圍獵第627章給點陽光就燦爛第464章華夏移民格局第261章巡捕房發飆第34章奧克蘭見聞第383章柏林會議第575章邊境摩擦第413章蘭芳國有難第145章擴編成軍第791章世界主要矛盾第928章扶桑人的算盤第224章四方雲動第957章軍事戰略第701章帝國主義者嘴臉第1118章戰後大裁軍第625章冷酷但合理第178章城建第530章一口吞下第七章空白的市場第342章
第三章不可思議的東方戲法第549章甄別第407章曼德海峽第901章野心勃勃的“C”計劃第627章給點陽光就燦爛第1108章對策第1036章二個年輕人第810章寶馬貨車第1104章堅持就是勝利第554章花旗國的海軍野心第912章盤點戰後收穫第975章一點小尾巴第248章最風騷的酒吧女第167章餐桌議事第920章做一次“中行說”又何妨?第1108章對策第234章封鎖莫爾茲比第407章曼德海峽第219章分進合擊戰術第66章紅燭搖曳第541章鹹魚也有理想第102章託付第19章堂口第201章守株待兔第151章騎兵王見王第87章冰火二重天第783章人均國民產值和貿易第434章美麗城鎮第792章實力信心第411章小插曲第438章大事件第1141章不講武德第473章衝突第869章機械化裝甲兵團第485章莫桑比克情事第414章新總督新政策第89章橫加屈辱第371章投資碼頭第541章鹹魚也有理想第1017章松江世博會第465章金融和出口第45章功夫第242章4月1日這一天第1058章簡直不能忍受第207章澳洲小姐發飆第437章大半年過去了第496章意圖不軌第239章紅河谷心腹大患第991章快去發電報第1066章分裂三國之首第234章封鎖莫爾茲比第1083章花齊放的產業格局第77章最富有的農場主第600章意外之喜第254章松江建設發展會議第62章帝國陰影第580章踏青之旅第43章諾曼底國際進出口公司第110章上流社會圈子第880章社會斷層第197章年輕軍官第444章鐵路建設第158章海上小舢板第707章不一樣的新型戰列艦。第184章對策第36章花旗銀行第519章馬拉維湖到了第716章丈夫志不大,何以佐乾坤?第238章內訌第1087章二敗俱傷第244章昆士蘭州北部開發第210章歷史性超越第387章委以重任第848章眼光獨到第82章漏風的籬笆第552章問策第279章海上拼刺刀第141章福臨門牌煤氣罐第407章曼德海峽第563章圍獵第627章給點陽光就燦爛第464章華夏移民格局第261章巡捕房發飆第34章奧克蘭見聞第383章柏林會議第575章邊境摩擦第413章蘭芳國有難第145章擴編成軍第791章世界主要矛盾第928章扶桑人的算盤第224章四方雲動第957章軍事戰略第701章帝國主義者嘴臉第1118章戰後大裁軍第625章冷酷但合理第178章城建第530章一口吞下第七章空白的市場第342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