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連故宮都珍藏着幾件陳鳴遠水盂,明代時大彬、徐友泉爲代表的能工巧匠,通常是在大的着眼處勵精圖治,小的着眼處則往往點到爲止。”
“而陳鳴遠則是將精工細制施用到紫砂制器的每個細枝末節,而不放過任何局部的完善上!”
趙四海越說越高興,又拿出一把紫砂,展示道:“你看這把鬆樁壺,表面的每塊鬆皮都貼着三層泥片,形成逼真的自然形態和立體感,在視覺上看起來表現出松樹的滄桑雄渾的質感。”
“但是當雙手觸摸壺的表面時,卻會感受到鬆皮表面、松枝的結疤處都是光滑細膩的觸感,說明陳鳴遠製作此壺時,花大量的時間精力用於修整鬆皮的表面、邊緣以及器物所有細節轉折處,已達到視覺和觸覺完全不同的質感表現。”
“不止如此,鬥型把杯線條挺闊有力度,他不但杯內杯外處理乾淨利索,杯把內面、杯把獸鈕裝飾、背面玉璧裝飾都精益求精。”
魯善工把玩幾下,壺是好壺,可惜不能吸收經驗,看來自己猜測的沒錯,金手指也需要循序漸進,現在自己只能吸收近現代名家記憶,想到這裡靈光一閃道:“顧景舟有類似作品嗎?”
“哈哈哈,有!”
趙四海好像就等着魯善工這句話,趕緊站起身,從架子上雙手捧起一把壺,小心翼翼放在茶海上。
魯善工眼前一亮,吃驚道:“這……難道是傳說中的五把文人壺之一的?”
“不錯,這是相明石瓢!”
趙四海哈哈大笑,有些自得道:“1948年顧景舟主動精心製作五把石瓢壺,除自留一把,餘四把慨贈戴相明、江寒汀、唐雲、吳湖帆。而這五把石瓢壺成就一段海派文人與一代宗師顧景舟之間的傳奇故事,也是近代史上最具標杆性的一次文人壺傑作。”
魯善工看着眼前的石瓢壺,古樸大氣,正畫風動疏竹,落款湖帆。反面鐫刻:爲君傾一杯,狂謌竹枝曲,落款:相明先生吳倩並題。蓋子上鈐印:顧景舟,底款是戴相明。
用手接觸的瞬間,果然金手指開啓,眼前閃過幻境,只見五十出頭的顧景舟拿出一塊陳腐多年的老坑紅沙泥,先將練好的熟泥開成寬度、厚度、長度的泥路絲。
再把這些泥路絲打成符合所制器皿要求的泥條和泥片,用歸車等工具劃出泥條的寬度,旋出口、底、以及圍片,然後把圍片粘貼在轉盤的正中,把泥條沿着圍片圍好,圈接成一個泥筒,再以左手襯托在圓筒內,以右手用薄木拍子,拍打成型。
打身筒!
魯善工用心體會大師的各種手法,特別是行雲流水般的手感變化,這個過程跟瓷器拉坯差不多,全靠多年積累經驗和手藝,精確到毫釐之間。
打好之後,用旁皮刀將上口切齊,切口保持一定的弧度。做好後,將其翻過來,用旁皮刀刮掉多餘的泥片,再用用木拍子將底面拍平。
做好兩塊泥片,用刀修好大小,在邊緣0.5釐米的地方做一個圈,然後用脂泥將其分別沾在壺底和壺口上,並用旁皮刀修飾平整,並用竹拍子刮平。
再取泥條揉成條狀,一頭粗一頭細,切掉多餘部分,用木拍子修整,手工做出壺把形狀。
同樣步驟用木拍子修整出壺嘴形,左手拿泥條,右手用挖嘴刀開始慢慢的通壺嘴,最後鑽孔安壺嘴。
趙四海看魯善工沉默不語,以爲對方被大師精品所震撼,笑道:鐵畫軒在顧景舟的人生中,是個不可或缺的所在。”
“戴相明是顧景舟非常重要的好友,很多精品都是經鐵畫軒輾轉出去。顧與戴兩家更是三代之交,顧景舟始終以“相明我兄”相稱。稱兄容易,而這一聲我兄,卻讓人動容。”
魯善工長出口氣,放下手裡的石瓢壺,終於吸收到近現代最頂尖大師的經驗心得,這波經驗刷的爽!
這把壺可不簡單,2010年亮過相佳德春拍,經多輪競價,最後以1232萬元落錘,創當時紫砂壺拍賣世界紀錄,沒想到居然在趙四海手裡。
紫砂七大老藝人,除顧景舟以外,並稱的還包括任淦庭、吳雲根、裴石民、王寅春、朱可心、蔣蓉。
之所以顧景舟被稱爲近現代紫砂一代宗師,從市場表現就能充分證明其藝術魅力。目前過千萬的紫砂壺中僅有14把,顧景舟一個人就佔11把。
特別是2015年秋拍,松鼠葡萄十頭套組茶具上拍,經多輪激烈競價,最終以8000萬元落槌,加佣金共9200萬元成交。不僅刷新了顧景舟本人的作品拍賣紀錄,也創造紫砂壺的拍賣新紀錄。
買家是巨力集團的太子爺,揚子,也是娛樂圈的風雲人物。以收藏極品天珠聞名,號稱有好幾顆過億的絕世珍品。
“在戴相明的穿針引線下,顧景舟逐一拜訪滬上書畫名家,先後與來楚生、江寒汀、唐雲、吳湖帆等書畫金石大家品茗談藝,一見如故,相見恨晚。”
“可以想象顧老的心情,一個年僅三十四歲的紫砂藝人,在舊社會那樣的時代背景下,能夠與當時已領銜滬上,名滿全國的海派書畫大師同坐一席,互相交流,肯定是滿心歡喜,又心存敬意。”
趙四海給魯善工滿上茶,感嘆道:“在高朋滿座的吳湖帆家中,這些書畫和篆刻藝術大家,非常欣賞顧景舟壺藝的精到。衆多藝術家建議將“顧景洲”的名字改爲“顧景舟”,寓意爲藝海一舟。”
“從景洲到景舟,意境一下就變得高遠。他當即欣然同意,表示在紫砂藝苑風雨飄搖之中,自己願爲搏擊風浪的一葉小舟。”
“吳湖帆等人看到顧景舟用的印章,不是一流篆刻家所爲,覺得與壺藝不相稱。篆刻大家來楚生首先表示要爲他刻一套壺上鈐用的印章。”
“此後又有“景舟制壺”“景舟手製”“景舟”“宜興人”等名家印章輾轉交到顧老手裡。從此名壺配佳印,讓紫砂更是褶褶生輝。”
魯善工點點頭,腦中閃過一個想法,看着眼前的文人壺,自己何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