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五章 秦日綱回援鎮江

bookmark

秦日綱、陳玉成接楊秀清軍令,率兵兩萬,日夜兼程,於1856年1月23日,抵天京外圍,暫駐棲霞一帶。

楊秀清恐秦、陳力單,又調李秀成、陳仕章、塗鎮興、周勝坤、周勝富五丞相領一萬兵襄助。且令秦日綱:兵出南岸,水陸齊進,聲援瓜洲、鎮江,倘被向妖扼制,即渡江擊北,由六合、儀徵而至瓜洲,再行南渡,以圖功成。

秦日綱謂陳玉成道:“吾意,兵分三路,一擊江南大營,一擊殷巷,二皆佯動;吾等督率主力,沿江疾進,聲援鎮江。”

三萬太平軍驟集金陵以東,向榮驚悸。

張國樑道:“兵來將擋,水來土掩,向帥不必多慮。”

向榮道:“聞系蕪湖兩岸外援,及兩梁山、金柱關、和含一帶,並廬州、三河之賊,接續歸併金陵,分佈各城。探報,賊剋日大股出巢衝竄:一由神策門至仙鶴門抄拒我兵;一由觀音門沿江至棲霞一帶直走鎮江;一由南路撲殷巷、秣陵,以圖內犯;並埋伏太平各門附近,俟我兵分股分路,即來圍撲大營;又有大小賊船在夾江窺伺下竄。”

張國樑道:“自殷巷、秣陵內犯句容,兵家所不爲。賊主攻者,鎮江、大營,二必有一,吾即偕秦如虎至仙鶴門禦敵。”

向榮道:“面面佈置周密,絕不至顧此失彼,吾即飭請吉爾杭阿,速速分兵,扼控寧、鎮沿江要衝。”

吉爾杭阿得訊,飭令餘萬清率兵一千,馳援東陽,虎嵩林領兵八百,協防高資,作東陽後援。

劉存厚道:“餘萬清部現駐京硯山,遠不可及。”

吉爾杭阿道:“反覆無常之徒,可有可無。”

1856年1月29日,秦日綱分兵佯攻殷巷、仙鶴門,韋昌輝亦兵出龍脖子、雨花臺,誘向榮分兵。秦日綱自率主力,由棲霞疾進至石埠橋。

向榮情知中計,急令秦如虎率部繞至東陽,與守將德安堵截前路;張國樑兵出仙鶴門,自後夾擊。

秦日綱重兵在握,輕解張國樑、秦如虎攻勢。援軍將至,吳如孝振奮,幾欲潰圍而出。

向榮兵不敷用,飭令鄧紹良自蕪湖抽調主力馳援。

1月31日,餘萬清抵龍潭,聯秦如虎、德安,圍攻石埠橋竟日,不克。

是夜,數千太平軍沿江洲東進,步步爲壘,直逼鎮江。餘萬清見勢急危,馳赴下蜀堵截。向榮查漏補缺,飭令秦如虎進駐龍潭,餘萬清扼控下蜀,德安、虎嵩林分守東陽、高資,四部互爲犄角,節節堵扼周嚴。又遣副將蔡應龍持令督戰,再令張國樑自後跟進,復行夾擊。

兩軍混戰半月,勝負不分。向榮疏曰:秦賊勢衆且悍,我兵經旬截剿,雖未能大挫賊鋒,而自東陽以至龍潭、下蜀街,連營三十餘里,連日堵截。該逆雖於洲地往來衝竄,既不能飛越內犯,亦無從竄擾鎮江。所有河汊沿江,已由吉爾杭阿調撥下游仗船,分泊高資、鮎魚套一帶,攔堵金山賊劃,截住賊人出江之路。

秦日綱屢攻難進,嗟嘆:“援鎮之途,瀕江倚山,極難迴旋;其間要衝,皆爲妖踞;吾三萬大軍,蝸居此隅,進退不能,如何是好?”

陳玉成道:“吾萬兵團簇,日久必變。龍潭、下蜀之間有一村,名曰倉頭,濱江扼要,佔而據之,妖必來攻,戰線廣開,多多益善。”

2月13日,秦日綱盡遣主力,兵分三路,進擊下蜀。餘萬清、虎嵩林、蔡應龍分兵接戰。兩軍血戰三日,僵持不下。陳玉成乘機攻佔倉頭。

餘萬清大驚,即偕秦如虎、張國樑圍攻倉頭。

秦日綱見狀,急遣一軍,自三汊河潛襲龍潭。後路告急,張國樑無奈撤軍,偕德安聯攻三汊河、張楊村。

陳玉成、李秀成等趁機兵出倉頭,四下擾擊,兩軍戰線蔓延百餘里。

張國樑諮稟向榮:兵力愈單,而處處皆關緊要,幾於剿不勝剿,防不勝防。

向榮急遣京口副都統繃闊率二百馬隊馳援,飭令儀徵、六合水勇增防高資、下蜀,又令明安泰奔赴句容,再令鄧紹良督師龍潭,居中調度。

向榮調兵遣將,秦日綱心煩意亂。

陳玉成道:“吾可佯攻東西榭,做取句容之勢。主力實則沿江疾進,打通援道。”

秦日綱道:“此謀甚好。”

太平軍轉兵句容,餘萬清不以爲然,道:“賊乃聲東擊西,吾宜分兵扼守內險,重兵堵截江邊。”

鄧紹良道:“賊逆肆意,隨佔隨棄,並無章法;倘若內犯,蘇常不保,吾等擔不起干係。”

吉爾杭阿亦附,鄧紹良遂令下蜀大部兵勇,轉進東西榭一線。

鄧紹良分兵,秦日綱喜嘆:“鎮江城內吳汝孝部,有兵萬餘,皆爲羅丞相大綱屬下,兇悍無比。吳汝孝出城西攻,吾傾兵東顧,東西並擊,下蜀街敵弱,必不堪一擊。惟撼之事,吳汝孝不知吾意。”

陳玉成道:“吾即去吳處。陸路不通,吾一葉扁舟,即可抵鎮。”

秦日綱道:“賊船炮淋漓如雨,萬要小心。”

1856年3月17日,秦日綱飭令李秀成率軍先行迂迴,堵截張國樑後路。又令塗鎮興焚燬舊壘,攻佔炭渚、橋頭。

李秀成道:“不知陳玉成入鎮江否?”

秦日綱道:“即便不至,你我亦應殲滅清妖,打通援道。妖中悍者,張國樑也;其若退,妖必潰。惟恐之處,八里鋪江北大營之清妖,渡江來助;京口瓜州一水間,半時即至。”

李秀成道:“此不必慮,南北妖孽之不互不通氣,久矣!”

陳玉成孤身入鎮,進見吳汝孝,言明戰況。吳大喜,即點精兵三千,進駐黃泥洲,與塗鎮興部隔河相望。

餘萬清得訊,急遣遊擊田宗揚前往堵截,並請鄧紹良扼控江濱,鄧拒。

3月18日夜,秦日綱發令總攻,張國樑、吉爾杭阿不備,倉皇而退,陳玉成、吳汝孝乘勢猛攻,進抵橋頭。兩軍相通,大銳聲張,歡天喜地。

19日黎明,秦日綱督率兩萬大軍殺奔吉爾杭阿大營,連破營壘十六座。

吉爾杭阿急令虎嵩林堅守高資,自偕劉存厚退守九華山大營,節節抵禦,處處防守。

秦日綱攻堅無力,只得屯兵城外。

向榮斥鄧紹良意見偏執,調度不合軍心,又不能力圖截擊,致賊兩面通連,蔓延炭渚、橋頭,內犯不竄,情形吃緊,檄令張國樑總統各軍。

張國樑接令,即刻逼前移扎,進踞姚岡,又令餘萬清退守高資香口,應援虎嵩林部,再令秦如虎、蔡應龍、楊瑞乾進扎東西堰岡、東堰山;復諮請吉爾杭阿,厚集兵力,嚴密堵截,時機成熟,東西對進。

秦日綱、吳汝孝接濟斷絕,貨藥告竭,所存米糧,僅敷月餘,火速告援。

楊秀清敕令秦日綱務必力攻不殆,打通退道,否即嚴懲不貸。又諮令石達開:翼兄之軍,圍攻吉安月餘,何日攻下?鎮江危殆,十萬火急,功成回援,切切勿延。

第二十九章 石達開搶佔龍回潭第一百八十章 左宗棠陝甘平亂(5)第七十章 洪秀全笑裡藏刀第一百八十七章 倭國明治維新(1)第二十七章 蕭朝貴折戟長沙城第一百八十七章 倭國明治維新(8)第一百三十四章 慈禧臨機決斷第五十九章 林鳳祥全軍覆沒第一百五十二章 陳炳文棄守杭州第一百四十二章 李鴻章去舊納新(1)第一百三十九章 李秀成圍攻雨花臺(1)第一百六十三章 左宗棠滌盪天國(6)第一百四十五章 李秀成折戟江浦第一百六十三章 左宗棠滌盪天國(3)第一百三十四章 慈禧臨機決斷第一百六十三章 左宗棠滌盪天國(2)第一百零六章 太平軍二破江南大營(2)第一百五十二章 陳炳文棄守杭州第一百零七章 李秀成征戰蘇南(3)第七十三章 福濟皖域逞強第三十六章 江忠源援東救西第一百二十四章 董元醇折震殿陛第一百八十七章 倭國明治維新(11)第一百六十五章 曾國藩畫河圈圍(8)第一百八十一章 丁寶楨誅殺安德海第八十二章 桂良天津簽約第一百五十六章 曾國荃急流勇退(1)第三十章 楊秀清一破武昌城第一百六十六章 李鴻章綿裡藏針第七十章 洪秀全笑裡藏刀第四十三章 江忠源命殞廬州第二十一章 洪秀全東鄉稱王第四十三章 江忠源命殞廬州第一百零一章 曾國藩、胡林翼併力逐皖第一百八十七章 倭國明治維新(1)第一百八十五章 曾國藩臨機斷案(4)第一百七十三章 西捻軍窮途末路(1)第一百五十三章 李鴻章攻克常州第一百八十七章 倭國明治維新(1)第八十六章 李秀成樅陽定計第一百八十七章 倭國明治維新(9)第九十五章 薛之元兩浦反戈第九十七章 僧格林沁揚威大沽口第五十八章 韋志俊三破武昌第八十六章 李秀成樅陽定計第一百零三章 陳玉成鏖戰小池驛第一百四十二章 李鴻章去舊納新(1)第三章 林則徐虎門銷煙第五十八章 韋志俊三破武昌第四十二章 曾國藩拒不出兵第一百五十四章 李鴻章裁撤常勝軍第四十九章 韋志俊二破武昌第一百八十二章 劉松山殞命馬五寨(3)第十二章 陳化成以身殉國第一百八十五章 曾國藩臨機斷案(5)第一百二十三章 肅順熱河襄政第一百六十一章 左宗棠縱橫捭闔第一百零七章 李秀成征戰蘇南(3)第六十二章 塔齊布魂斷九江第八十七章 李昭壽出爾反爾第一百六十九章 賴文光大戰尹隆河(2)第九十九章 左宗棠寶慶楊威第一百八十五章 曾國藩臨機斷案(9)第一百六十一章 左宗棠縱橫捭闔第一百八十七章 倭國明治維新(13)第一百七十三章 西捻軍窮途末路(2)第五十七章 曾國藩無奈分兵第九十四章 曾國藩統籌贛皖(2)第二章 黃爵滋折挽狂瀾第一百一十八章 左宗棠樂平封神第一百六十九章 賴文光大戰尹隆河(3)第一百零四章 潘祖蔭援救左宗棠第一百五十六章 曾國荃急流勇退(1)第一百六十五章 曾國藩畫河圈圍(2)第五章 義律拒不具結第九十八章 曾國荃攻擊景德鎮第一百六十九章 賴文光大戰尹隆河(1)第一百六十七章 曾國藩欲罷還休第一百二十五章 慈禧辛酋垂簾(2)第六十七章 吉爾杭阿亡命高資第二十二章 江忠源嫩竹蓄根第一百六十七章 曾國藩欲罷還休第一百一十五章 陳玉成大戰掛車河第一百六十四章 僧格林沁殞命曹州(1)第一百零三章 陳玉成鏖戰小池驛第一百三十七章 胡倒多、李、鮑、袁散第一百三十五章 李鴻章滬上展翼第一百五十四章 李鴻章裁撤常勝軍第六十四章 石達開兵進江西第一百五十二章 陳炳文棄守杭州第一百八十一章 丁寶楨誅殺安德海第四十五章 曾國藩討粵匪檄第一百八十六章 李鴻章督任直隸第一百五十六章 曾國荃急流勇退(1)第七十七章 石達開出走避禍第九十九章 左宗棠寶慶楊威第一百二十六章 曾國藩坐觀浙滅第一百七十三章 西捻軍窮途末路(2)第七十二章 太平軍潰如潮退第八十四章 石達開興兵攻浙
第二十九章 石達開搶佔龍回潭第一百八十章 左宗棠陝甘平亂(5)第七十章 洪秀全笑裡藏刀第一百八十七章 倭國明治維新(1)第二十七章 蕭朝貴折戟長沙城第一百八十七章 倭國明治維新(8)第一百三十四章 慈禧臨機決斷第五十九章 林鳳祥全軍覆沒第一百五十二章 陳炳文棄守杭州第一百四十二章 李鴻章去舊納新(1)第一百三十九章 李秀成圍攻雨花臺(1)第一百六十三章 左宗棠滌盪天國(6)第一百四十五章 李秀成折戟江浦第一百六十三章 左宗棠滌盪天國(3)第一百三十四章 慈禧臨機決斷第一百六十三章 左宗棠滌盪天國(2)第一百零六章 太平軍二破江南大營(2)第一百五十二章 陳炳文棄守杭州第一百零七章 李秀成征戰蘇南(3)第七十三章 福濟皖域逞強第三十六章 江忠源援東救西第一百二十四章 董元醇折震殿陛第一百八十七章 倭國明治維新(11)第一百六十五章 曾國藩畫河圈圍(8)第一百八十一章 丁寶楨誅殺安德海第八十二章 桂良天津簽約第一百五十六章 曾國荃急流勇退(1)第三十章 楊秀清一破武昌城第一百六十六章 李鴻章綿裡藏針第七十章 洪秀全笑裡藏刀第四十三章 江忠源命殞廬州第二十一章 洪秀全東鄉稱王第四十三章 江忠源命殞廬州第一百零一章 曾國藩、胡林翼併力逐皖第一百八十七章 倭國明治維新(1)第一百八十五章 曾國藩臨機斷案(4)第一百七十三章 西捻軍窮途末路(1)第一百五十三章 李鴻章攻克常州第一百八十七章 倭國明治維新(1)第八十六章 李秀成樅陽定計第一百八十七章 倭國明治維新(9)第九十五章 薛之元兩浦反戈第九十七章 僧格林沁揚威大沽口第五十八章 韋志俊三破武昌第八十六章 李秀成樅陽定計第一百零三章 陳玉成鏖戰小池驛第一百四十二章 李鴻章去舊納新(1)第三章 林則徐虎門銷煙第五十八章 韋志俊三破武昌第四十二章 曾國藩拒不出兵第一百五十四章 李鴻章裁撤常勝軍第四十九章 韋志俊二破武昌第一百八十二章 劉松山殞命馬五寨(3)第十二章 陳化成以身殉國第一百八十五章 曾國藩臨機斷案(5)第一百二十三章 肅順熱河襄政第一百六十一章 左宗棠縱橫捭闔第一百零七章 李秀成征戰蘇南(3)第六十二章 塔齊布魂斷九江第八十七章 李昭壽出爾反爾第一百六十九章 賴文光大戰尹隆河(2)第九十九章 左宗棠寶慶楊威第一百八十五章 曾國藩臨機斷案(9)第一百六十一章 左宗棠縱橫捭闔第一百八十七章 倭國明治維新(13)第一百七十三章 西捻軍窮途末路(2)第五十七章 曾國藩無奈分兵第九十四章 曾國藩統籌贛皖(2)第二章 黃爵滋折挽狂瀾第一百一十八章 左宗棠樂平封神第一百六十九章 賴文光大戰尹隆河(3)第一百零四章 潘祖蔭援救左宗棠第一百五十六章 曾國荃急流勇退(1)第一百六十五章 曾國藩畫河圈圍(2)第五章 義律拒不具結第九十八章 曾國荃攻擊景德鎮第一百六十九章 賴文光大戰尹隆河(1)第一百六十七章 曾國藩欲罷還休第一百二十五章 慈禧辛酋垂簾(2)第六十七章 吉爾杭阿亡命高資第二十二章 江忠源嫩竹蓄根第一百六十七章 曾國藩欲罷還休第一百一十五章 陳玉成大戰掛車河第一百六十四章 僧格林沁殞命曹州(1)第一百零三章 陳玉成鏖戰小池驛第一百三十七章 胡倒多、李、鮑、袁散第一百三十五章 李鴻章滬上展翼第一百五十四章 李鴻章裁撤常勝軍第六十四章 石達開兵進江西第一百五十二章 陳炳文棄守杭州第一百八十一章 丁寶楨誅殺安德海第四十五章 曾國藩討粵匪檄第一百八十六章 李鴻章督任直隸第一百五十六章 曾國荃急流勇退(1)第七十七章 石達開出走避禍第九十九章 左宗棠寶慶楊威第一百二十六章 曾國藩坐觀浙滅第一百七十三章 西捻軍窮途末路(2)第七十二章 太平軍潰如潮退第八十四章 石達開興兵攻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