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五十五章 曾國荃金陵屠城(4)

bookmark

第一百五十五章 曾國荃金陵屠城(4)

趙烈文觀瞻殘垣,觸目驚心,迅即回營,稟請曾國荃止戈。

美夢被攪,曾國荃極不情願,道:君雖高尚,無益。

曾國荃言罷,呼呼再眠;少頃,鼾聲如雷。

烈文苦思冥想,速擬停止殺戮、安頓婦孺、積極善後、禁糧出城四款。

烈文擬罷,急欲再請,但見曾國荃,早已困如死豕,烈文欲言又止。

夜半,探子急報,李秀成偕衆出逃。趙烈文即驚且喜,即刻喚醒曾國荃,細細道來。

曾國荃極不耐煩,道:金陵城大,賊逆漏網,自然之事,奏摺稍改即可。爾擬四章,費盡心思,似有可取,速傳吾令,即刻停止殺戮良民、擄掠婦女。

禁令雖下,朱洪章、李臣典等四萬湘勇,充耳不聞,殺掠七日,縱火滅跡,方纔停息。

彭玉麟聞,氣血上涌,怒火中燒,急稟曾國藩,誅殺曾國荃,以解民憤。

曾國藩恐彭胡爲,立令親兵柳壽田居中監督,玉麟怒割柳氏一耳,再稟曾國藩:吾不要官,不要錢,不要命,惟殺曾國荃,孰能奈何?

曾國藩觀彭玉麟作爲,嘆曰:金陵甫克,千頭萬緒;彭雪琴血氣方剛,不挑日子!前日諮告湖督金陵光復,官文回諮否?

歐陽兆熊道:安慶、武漢之間,五百里遙遠,估計明日可到;彭玉麟一身正氣,愛民如子,嫉惡如仇,滌帥不可不防。

曾國藩道:這有何難,有過吾擔!吾即致書彭雪琴,舍弟並無管、蔡叛逆之跡,不知何以應誅,不知舍弟何處得罪閣下,撼之若是。沅甫所爲,皆吾指示;請先誅吾,以解其恨,以撫賊心!

彭玉麟接書,嘆息漣漣,回曰:滌帥鐵骨柔腸,玉麟萬死不敢;滌帥此去金陵,懇請勸導沅甫,殺人只於戰場,越貨毋須殺人。

曾國藩說服彭玉麟,即將金陵克復狀況,羅列彙總,偕同官文,一併奏曰:

竊照官軍攻克金陵,業經浙江巡撫曾國荃將大概情形,於十六日亥刻會同臣等馳奏在案。茲據曾國荃十九日諮詢稱,此次攻城剿洗老巢之難,與悍賊拼死鏖戰之苦,實爲久歷戎行者所未見。

自得天堡僞城後,賊中防守益密。地堡城扼住隘路,百計環攻,無隙可乘,直至五月三十日,始經李祥和、羅逢元、王遠和、黃潤昌、陳壽武、熊上珍、王仕益等率隊攻克,佔據龍脖子山陰,居高臨下,勢在掌握。

自六月初一日起,各營輪流苦攻,傷亡極多。李臣典偵知城內米麥尚足支持數月,又見我軍地道三十餘穴都已無成,官軍五萬餘人筋力將疲,若不趁此攻克,事久生變,深爲可懼。

李臣典願率吳宗國等從賊炮極密之處重開地道,蕭孚泗、黃潤昌、熊登武、王遠和願距城十數丈修築炮臺數十座,通派各營隊伍刈割溼蘆、蒿草,堆捆山積,上覆沙土。

左路地勢甚高,利於聲攻,右路地勢極低,利於潛攻,如是者半月,未曾一刻稍休,肉搏相逼,損傷精銳不可勝數。總兵陳萬勝、王紹義、郭鵬程等素稱驍將,數日之內,次第陣亡,尤堪憫惻。

十五日夜四更,地道裝藥之時,曾國荃與李臣典正在洞口籌商一切,忠酋李秀成突出死黨數百人,由太平門傍城根直犯地道大壘;另由朝陽門東角數百人,裝官軍號衣,持火蛋延燒各炮壘及附近溼蘆蒿草。

官軍久勞之後,夜深幾爲所乘,賴伍維壽、李臣典、黃廷爵、張詩日堵住左路,斃賊無算;彭毓橘、熊上珍、陶立忠等堵殺右路,擒殺亦多,幸克保全洞口。

十六日早嚮明,曾國荃將四路隊伍調齊,預飭各軍穩站牆濠,嚴防衝突,惟將太平門、龍脖子一帶自黎明攻至午刻,李臣典報地道封住口安放引線畢。

曾國荃懸不貲之賞,嚴退後之誅,劉連捷、朱洪章、武明良、伍維壽、熊登武、陳壽武、李臣典、張詩日,各率營官席地敬聽,願具軍令狀,誓死報國。

遂傳令即刻發火,霹靂一聲,揭開城垣二十餘丈,煙塵蔽空,磚石滿谷。武明良、伍維壽、朱洪章、譚國泰、劉連捷、張詩日、沈鴻賓、羅春雨、李臣典等皆身先士卒,直衝倒口而入,各弁勇蟻附齊進,銳不可當。

而左路城頭之賊,以火藥傾盆燒我士卒,死者甚多,大隊因之稍卻。經彭毓橘、蕭孚泗、李祥和、蕭慶衍、蕭開印等以大刀手刃數人,由是弁勇無一退者。

而武明良、伍維壽、朱洪章、劉連捷、譚國泰、張詩日等各率隊伍登龍廣山,與右路太平門之賊排列轟擊,賊頑抗半時,即乃退卻。李祥和、王仕益從太平門月城攻入。

羣賊知此次地道缺口,不復似前次之可以堵御矣。

維時,官軍分四路攻擊,王遠和、王仕益、朱洪章、羅春雨、沈鴻賓、黃潤昌、熊上珍等進擊中路,攻僞天王府之北。

劉連捷、張詩日、譚國泰、崔文田等進擊右路,由臺城趨神策門一帶,適朱南桂、朱惟堂、樑美材等亦率隊從神策門地道之旁梯攻而入,相與會合齊進,兵力益厚,直鏖戰至獅子山,奪取儀鳳門。其中左一路,則有彭毓橘率羅朝雲、趙請河、黃東南與武明良、武明善、武義山等由內城舊址直擊至通濟門。

左路則有蕭孚泗、熊登武、蕭慶衍、蕭開印率蕭致祥、周恆禮、李泰山、蕭清世、蕭恆書、朱吉玉、趙太和、劉長槐、蕭上林等分途奪取朝陽、洪武二門,城上守陴、城門守樓之賊及附近一帶賊隊,悉被殺戮。

其抄截疾馳,各路同一神速;其留兵駐守,各門同一佈置。此十六日地道成功、城中鏖戰及東北兩路抄剿之情形也。

方我軍大隊之抵龍廣山也,西南守陴之賊猶植立未動,迨奪取朝陽門,賊始亂次。而羅逢元,張定魁、彭椿年、張光明、楊西平、何鳴高、彭光友、熊紹廉、羅興祥、葉必信等各率所部,從聚寶門之西舊地道缺口仰攻而入,李金洲、胡松江、朱文光、武交清、劉湘南、易孔韶、戴名山、張正榮等率隊從通濟門月城緣梯而上,而陳湜、易良虎、易良豹、陳汝俊、劉定發各營,則猛攻旱西、水西兩門月城。

僞忠王李秀成方率死黨狂奔,將向旱西門奪路衝出,適爲陳湜大隊所阻遏,乃仍轉回清涼山。

江南提督黃遺升率許雲發等水師各營攻奪中關攔江磯石壘,乘勝猛攻濱江之城,遂與陳湜、易良虎等奪取水西、旱西兩門,將守賊殲盡。

由是全城各門皆破,大勢已定。日色將暝,陳湜、易良虎遙見忠酋賊隊隱匿西南房屋如鱗之內,益戒所部嚴防賊衝。

彭毓橘置守聚寶門、通濟門,李臣典、李祥和扼守太平門,黃潤昌、王遠和、朱洪章等見星收隊,結爲圓陣,站立龍廣山,稍資休息。此水陸各軍攻克西南兩城及分守要隘、預防賊股衝突之情形也。

方朱洪章等與賊搏戰於僞天王城北之時,沈鴻賓、周恆禮、袁大升等率隊從左路卷旗疾趨,繞僞城之東,設伏出奇,爲擒渠掃穴之計。迨朱洪章戰馬帶傷,海賊隱扼石橋,我軍隊伍不能飛越城河繞僞城之西,當日暮苦戰之後,正兵收隊龍廣山,而伏兵深入,由僞城之東迤邐而南,不能收隊,時已三更矣。

僞忠王傳令羣賊將天王府及各僞王府同時舉火焚燒,僞宮殿火藥沖霄,煙焰滿城。

袁大升、周恆禮、沈鴻賓等見僞殿前南門突出悍賊千餘人,執持軍器洋炮,向民房街巷而去,知是洪逆竄至民房,遂率隊腰截擊之,殺賊七百餘人,奪僞玉璽二方,金印一方。寬廣約七寸,即洪酋僭用之印也。其僞宮殿侍女縊於前苑內者不下數百人,死於城河者不下二千餘人。

其時僞城火已燎原,不可向邇,街巷要道,賊均延燒塞衢,官軍以暮夜路徑生疏,不能巷戰,遂收隊占城。此十六夜攻破僞天王內城、斃賊極多之情形也。

第一百二十五章 慈禧辛酋垂簾(1)第九十六章 陳玉成回援天京第一百六十四章 僧格林沁殞命曹州(2)第一百八十四章 左宗棠臨危無懼(1)第一百二十五章 慈禧辛酋垂簾(1)第六十四章 石達開兵進江西第二十六章 馮雲山殞命蓑衣渡第一百八十二章 劉松山殞命馬五寨(3)第一百五十一章 程學啓殞命嘉興第一百六十四章 僧格林沁殞命曹州(2)第一百六十三章 左宗棠滌盪天國(2)第六十二章 塔齊布魂斷九江第一百六十六章 李鴻章綿裡藏針第一百七十三章 西捻軍窮途末路(1)第一百二十五章 慈禧辛酋垂簾(1)第一百二十三章 肅順熱河襄政第三十九章 勝保拱衛京畿第一百二十八章 譚紹光兵臨上海第一百四十五章 李秀成折戟江浦第一百零七章 李秀成征戰蘇南(2)第一百六十四章 僧格林沁殞命曹州(1)第一百五十六章 曾國荃急流勇退(2)第一百八十六章 李鴻章督任直隸第一百一十六章 曾國藩逢凶化吉第七十七章 石達開出走避禍第四十四章 石祥禎兵進楚天第五十五章 林啓榮固守九江第四十章 賴漢英援救揚州第五章 義律拒不具結第一百六十二章 汪海洋誅殺李世賢(1)第十一章 奕經連戰連敗第四十四章 石祥禎兵進楚天第一百四十一章 慈禧太后柔斷乾綱第一百二十一章 曾國荃安慶屠城第一百六十九章 賴文光大戰尹隆河(2)第一百一十四章 李秀成繞越羊棧嶺第一百六十二章 汪海洋誅殺李世賢(1)第一百四十五章 李秀成折戟江浦第一章 許乃濟石破驚天第八十四章 石達開興兵攻浙第一百八十七章 倭國明治維新(5)第一百六十三章 左宗棠滌盪天國(4)第九十五章 薛之元兩浦反戈第五十八章 韋志俊三破武昌第一百一十八章 左宗棠樂平封神第一百八十二章 劉松山殞命馬五寨(1)第一百零八章 曾國藩進駐祁門第一百三十四章 慈禧臨機決斷第一百一十三章 楊輔清、李世賢轉戰徽寧第十五章 洪秀全夢裡天國第九十九章 左宗棠寶慶楊威第一百一十七章 陳玉成止步黃州第一百七十二章 賴文光殞命揚州(1)第一百八十七章 倭國明治維新(11)第一百七十一章 李鴻章扼地兜剿(1)第二十章 向榮霧裡看花第三十六章 江忠源援東救西第九十章 李續賓命殞三河鎮第一百四十三章 左宗棠攻佔金華第一百八十五章 曾國藩臨機斷案(7)第一百二十三章 肅順熱河襄政第一百二十一章 曾國荃安慶屠城第一百八十七章 倭國明治維新(13)第一百七十三章 西捻軍窮途末路(1)第一百八十章 左宗棠陝甘平亂(3)第十四章 道光帝草草善後第一百六十五章 曾國藩劃河圈圍(7)第六十七章 吉爾杭阿亡命高資第一百四十九章 李鶴章攻克無錫第一百八十五章 曾國藩臨機斷案(7)第九十二章 李世賢鏖戰皖南第一百五十五章 曾國荃金陵屠城(3)第一百八十二章 劉松山殞命馬五寨(1)第五十三章 咸豐帝恩威並施第一百五十五章 曾國荃金陵屠城(5)第一百一十三章 楊輔清、李世賢轉戰徽寧第三十五章 賴漢英西征南昌第四十一章 江忠源直入絕地第一百二十二章 胡林翼積勞成疾第一百七十三章 西捻軍窮途末路(1)第一百八十七章 倭國明治維新(7)第一百六十章 汪海洋一意入粵第九十七章 僧格林沁揚威大沽口第一百二十四章 董元醇折震殿陛第五十章 吳全美扼截江道第一百二十三章 肅順熱河襄政第一百二十六章 曾國藩坐觀浙滅第一百五十六章 曾國荃急流勇退(1)第一百六十七章 曾國藩欲罷還休第八十五章 曾國藩重見天日(2)第一百五十六章 曾國荃急流勇退(3)第一百八十四章 左宗棠臨危無懼(1)第一百七十一章 李鴻章扼地兜剿(2)第十一章 奕經連戰連敗第一百六十九章 賴文光大戰尹隆河(1)第十五章 洪秀全夢裡天國第一百二十一章 曾國荃安慶屠城第一百四十四章 李秀成兵進皖北(2)第九章 奕山欺上瞞下第一百六十五章 曾國藩畫河圈圍(2)
第一百二十五章 慈禧辛酋垂簾(1)第九十六章 陳玉成回援天京第一百六十四章 僧格林沁殞命曹州(2)第一百八十四章 左宗棠臨危無懼(1)第一百二十五章 慈禧辛酋垂簾(1)第六十四章 石達開兵進江西第二十六章 馮雲山殞命蓑衣渡第一百八十二章 劉松山殞命馬五寨(3)第一百五十一章 程學啓殞命嘉興第一百六十四章 僧格林沁殞命曹州(2)第一百六十三章 左宗棠滌盪天國(2)第六十二章 塔齊布魂斷九江第一百六十六章 李鴻章綿裡藏針第一百七十三章 西捻軍窮途末路(1)第一百二十五章 慈禧辛酋垂簾(1)第一百二十三章 肅順熱河襄政第三十九章 勝保拱衛京畿第一百二十八章 譚紹光兵臨上海第一百四十五章 李秀成折戟江浦第一百零七章 李秀成征戰蘇南(2)第一百六十四章 僧格林沁殞命曹州(1)第一百五十六章 曾國荃急流勇退(2)第一百八十六章 李鴻章督任直隸第一百一十六章 曾國藩逢凶化吉第七十七章 石達開出走避禍第四十四章 石祥禎兵進楚天第五十五章 林啓榮固守九江第四十章 賴漢英援救揚州第五章 義律拒不具結第一百六十二章 汪海洋誅殺李世賢(1)第十一章 奕經連戰連敗第四十四章 石祥禎兵進楚天第一百四十一章 慈禧太后柔斷乾綱第一百二十一章 曾國荃安慶屠城第一百六十九章 賴文光大戰尹隆河(2)第一百一十四章 李秀成繞越羊棧嶺第一百六十二章 汪海洋誅殺李世賢(1)第一百四十五章 李秀成折戟江浦第一章 許乃濟石破驚天第八十四章 石達開興兵攻浙第一百八十七章 倭國明治維新(5)第一百六十三章 左宗棠滌盪天國(4)第九十五章 薛之元兩浦反戈第五十八章 韋志俊三破武昌第一百一十八章 左宗棠樂平封神第一百八十二章 劉松山殞命馬五寨(1)第一百零八章 曾國藩進駐祁門第一百三十四章 慈禧臨機決斷第一百一十三章 楊輔清、李世賢轉戰徽寧第十五章 洪秀全夢裡天國第九十九章 左宗棠寶慶楊威第一百一十七章 陳玉成止步黃州第一百七十二章 賴文光殞命揚州(1)第一百八十七章 倭國明治維新(11)第一百七十一章 李鴻章扼地兜剿(1)第二十章 向榮霧裡看花第三十六章 江忠源援東救西第九十章 李續賓命殞三河鎮第一百四十三章 左宗棠攻佔金華第一百八十五章 曾國藩臨機斷案(7)第一百二十三章 肅順熱河襄政第一百二十一章 曾國荃安慶屠城第一百八十七章 倭國明治維新(13)第一百七十三章 西捻軍窮途末路(1)第一百八十章 左宗棠陝甘平亂(3)第十四章 道光帝草草善後第一百六十五章 曾國藩劃河圈圍(7)第六十七章 吉爾杭阿亡命高資第一百四十九章 李鶴章攻克無錫第一百八十五章 曾國藩臨機斷案(7)第九十二章 李世賢鏖戰皖南第一百五十五章 曾國荃金陵屠城(3)第一百八十二章 劉松山殞命馬五寨(1)第五十三章 咸豐帝恩威並施第一百五十五章 曾國荃金陵屠城(5)第一百一十三章 楊輔清、李世賢轉戰徽寧第三十五章 賴漢英西征南昌第四十一章 江忠源直入絕地第一百二十二章 胡林翼積勞成疾第一百七十三章 西捻軍窮途末路(1)第一百八十七章 倭國明治維新(7)第一百六十章 汪海洋一意入粵第九十七章 僧格林沁揚威大沽口第一百二十四章 董元醇折震殿陛第五十章 吳全美扼截江道第一百二十三章 肅順熱河襄政第一百二十六章 曾國藩坐觀浙滅第一百五十六章 曾國荃急流勇退(1)第一百六十七章 曾國藩欲罷還休第八十五章 曾國藩重見天日(2)第一百五十六章 曾國荃急流勇退(3)第一百八十四章 左宗棠臨危無懼(1)第一百七十一章 李鴻章扼地兜剿(2)第十一章 奕經連戰連敗第一百六十九章 賴文光大戰尹隆河(1)第十五章 洪秀全夢裡天國第一百二十一章 曾國荃安慶屠城第一百四十四章 李秀成兵進皖北(2)第九章 奕山欺上瞞下第一百六十五章 曾國藩畫河圈圍(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