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八十六章 李鴻章督任直隸

bookmark

第一百八十六章 李鴻章督任直隸

李鴻章調補直督,接辦教案,入津伊始,即召江蘇巡撫丁日昌、三口通商大臣毛昶熙等徹夜研磨;爾後復與法英俄美諸領事反覆協商,終於達成正法人犯、賠償銀兩、修葺教堂、赴法道歉四項協議。

教案塵埃落定,鴻章甚爲得意,欣然道:恩師滌公據實審案,秉公辦理,卻至舉國欲殺之地步,這有天理?

丁日昌道:襄助滌公辦理天津教案,萬般辛苦勿論,國人卻曰吾乃丁鬼奴,殊屬可恨!而李帥巧施各個擊破之術,先將正法之二十一人犯,驟減至八人;復又以李代桃僵之策,將那赴死之人,全部施救。李帥謀略,超越時人矣!

毛昶熙道:此案,緣由刁民苟且逐利,然夷官豐大業槍擊吾大清命官在先,曲不在我,一意委曲求全,可得全乎?李大人精通夷務,吾等望塵莫及。

李鴻章道:二大人言過,雕蟲小技不足掛齒。中國不亟圖強兵經武,徒紛紛遇事張皇,事後苟且粉飾,必至失國而後已,可爲寒心。然兵者,國之大事也,籌備不足,焉能輕率開啓!教堂一案,恩師滌公早有公斷,李某狗尾續貂耳。

毛昶熙道:天津通商以來,華洋雜處,夷務繁雜,緊要之事,非李大人不能決也!蓋有非常之功,必待非常之人。吾已奏請兩宮,天津、牛莊、登州三口通商亦不必專設大員,所有洋務海防均宜責成李大人悉心經理。

李鴻章道:保定與天津相距三百里,吾鞭長莫及也。昔人於保定建署省城,實得形要,是以歷任總督,均須駐防省城辦事,總覽全局。吾與旭初兄,各司其職,各安其位,皆用其能,上乃無事。

毛昶熙道:事權專一,可成大功;木即成舟,尚望李大人海涵。

毛昶熙別後,李鴻章道:洋務繁瑣費力且不討好,毛旭初見好即收也。

丁日昌道:直督乃疆圻之首,倘若兼署三口通商大臣,亦如江督之兼署南洋通商大臣,則通商、行政實得兩便。李帥就任,宜應放眼天下。李帥明鑑,以炮臺爲經,以師船爲緯,僅可緝匪拿盜;欲防洋人之蒸汽動力艦隊,務必從長計議。

李鴻章道:吾輩恰逢三千年未有之變局,幸載?悲哉?

丁日昌道:吾輩生逢此時,自當奮力一搏。魏源公曰師夷長技以致夷;日昌以爲,傾盡國力,廣購抑或自制蒸汽鐵甲戰艦,分設北洋、東洋、南洋三支鐵甲水師,依託津沽、吳淞、廈門三重鎮,各組營兵千數,半數於岸,半數於海,磨礪半載,會哨演習;屆時三洋相通,聯爲一氣,鳴笛啓碇,浩蕩瀚海,揚吾國威!

李鴻章道:吾本以爲,天津偏在一隅,似非督臣久駐之所;然聽兄一言,茅塞頓開;毛旭初之奏章,助吾大力也。天下大勢,首重畿輔,中原有事,患在河防;中原已無事,此後禍患皆在海防。籌建北洋水師,靡費甚重,斷非一日可成;練兵以制器爲先,吾即奏請兩宮,先行擴建天津軍火機器總局,機局一應員弁,除仍多僱傭洋人外,其餘缺員,吾即致書恩師,速自江南機器製造總局、金陵機器局調派。

丁日昌道:制器雖屬緊要,然中原甫定,發、捻餘孽猶在,李帥切切不可掉以輕心。

李鴻章道:內外兼顧,表裡皆修。吾即奏請,先前開缺之淮將、裁撤之淮勇,皆須轉爲經制之師,擇機調駐直隸各口;傳吾口訊,潘鼎新、周盛波等,暫停省親,速即整飭舊部,接令即行。

兩宮太后接毛昶熙、李鴻章奏章,急召軍機大臣議商。

慈禧太后道:塘沽、登州、牛莊三口通商之處,不必專設大員,所有洋務海防均宜責成直隸總督悉心經理。毛昶熙之奏言,可乎?李鴻章之增擴機局、募兵護直、構築糧臺、疏浚河道、添設海關稅衙,準乎?

恭親王奕訢道:啓稟皇上、母后皇太后、聖母皇太后,政令不一,士民無所適從,宜會合督臣以一事權。辦機器、購洋槍、置洋炮、造輪船,凡有益於國家者,有請必行。

軍機大臣、吏部尚書文祥上言:啓稟皇上、母后皇太后、聖母皇太后,毛昶熙曾言,功成而喜者,常人之同情;功成而懼者,聖人之遠慮。其人功成釋兵,全身而退,無一絲遊移,其老成謀國,於斯見之。

慈禧太后道:李鴻章、毛昶熙等所奏,毋庸再議。速傳諭旨,天津洋務海防,較之保定省防,關係尤重,必須專歸總督一手經理,以免推諉而責專成。便宜行事起見,直督應於海口春融開凍後,移駐天津;至冬令封河,再回省城;如天津遇有要件,亦不必拘定封河回省之制。

文祥道:啓稟皇上、母后皇太后、聖母皇太后,倭國使臣柳原前光、花房義質等來京叩訪,屢欲簽約定規,奴才不敢定奪,懇請皇上、皇太后速下諭旨。

慈禧太后道:六爺何意?

奕訢道:倭國之人天性涼薄,與之交往,須慎之又慎。

慈禧太后道:傳諭各省督撫將軍,速即協奏與倭國簽約定規事宜。

倭國使臣柳原前光至京月餘,屢屢碰壁,遂輾轉至天津,遊說直隸總督李鴻章,幾番客套,柳原上言道:英、法、美、俄諸國,強與我國通商,我心不甘,而力難獨抗。惟念我國與中國最爲鄰近,宜先通好,以冀同心合力。

李鴻章聞聽,心有慼慼焉,私謂某幕僚道:五載之前,吾即致書恩師,中國已開關納客,無論遠近強弱之客均要接待,無例可以拒阻;與倭國睦鄰友好,未始不爲西洋多樹一敵。

幕僚道:倭國之人,專行詭計,不可輕信。

李鴻章道:前時發逆橫行,蘇浙糜爛,西人脅迫,倭國不於那時乘機內寇,又未乘危要求立約,亦可見其安心向化矣。

安徽巡撫英翰甚惡倭人,上疏曰:倭雖屬彈丸小國,然其欺軟怕硬、口是心非,吾國與其驟然交往,恐貽後患。

直隸總督李鴻章與兩江總督曾國藩函商良久,上疏曰:聞該國自與西人定約,廣購機器兵船,仿製槍炮鐵路,又派人往西國學習各色技業,其志固欲自強以禦侮。究之距中國近而西國遠。籠絡之或爲我用,拒絕之則必爲我仇。將來與之定議後,似宜由南洋通商大臣就近遴委妥員,帶同江浙熟悉東洋情形之人,往駐該國京師或長崎島,管束我國商民,藉以偵探彼族動靜,而設法聯絡牽制之,可冀消弭後患,永遠相安。

第五十八章 韋志俊三破武昌第八章 琦善虎頭蛇尾第十五章 洪秀全夢裡天國第一百六十章 汪海洋一意入粵第一百三十九章 李秀成圍攻雨花臺(2)第五十一章 曾國藩進兵武昌第一百一十一章 額爾金火燒圓明園第一百八十七章 倭國明治維新(8)第三十八章 沈如潮鏖戰滄州第一百一十五章 陳玉成大戰掛車河第一百四十二章 李鴻章去舊納新(2)第二十章 向榮霧裡看花第一百六十九章 賴文光大戰尹隆河(1)第一百八十七章 倭國明治維新(6)第一百一十九章 胡林翼南遲北速第十二章 陳化成以身殉國第四十一章 江忠源直入絕地第一百六十九章 賴文光大戰尹隆河(1)第一百一十九章 胡林翼南遲北速第一百六十二章 汪海洋誅殺李世賢(3)第一百四十九章 李鶴章攻克無錫第九十五章 薛之元兩浦反戈第二十八章 左宗棠初出白水洞第一百八十七章 倭國明治維新(10)第一百六十三章 左宗棠滌盪天國(2)第一百二十四章 董元醇折震殿陛第八十七章 李昭壽出爾反爾第一百三十二章 曾國荃進逼金陵第四十五章 曾國藩討粵匪檄第一百二十七章 李秀成二攻杭州第一百六十九章 賴文光大戰尹隆河(1)第一百八十五章 曾國藩臨機斷案(1)第一百三十九章 李秀成圍攻雨花臺(1)第一百五十七章 洪幼主殞命江西第二十五章 烏蘭泰兵敗昭平谷第六十九章 天京城諸王紛爭第一百三十一章 中外守滬計定第一百二十五章 慈禧辛酋垂簾(1)第四十四章 石祥禎兵進楚天第一百一十七章 陳玉成止步黃州第一百六十六章 李鴻章綿裡藏針第一百六十二章 汪海洋誅殺李世賢(1)第一百一十九章 胡林翼南遲北速第一百五十四章 李鴻章裁撤常勝軍第三十六章 江忠源援東救西第八十二章 桂良天津簽約第一百六十五章 曾國藩畫河圈圍(8)第一百六十四章 僧格林沁殞命曹州(2)第一百七十二章 賴文光殞命揚州(1)第八十三章 李續賓力克九江第七十四章 陳玉成旱地拔蔥第九十章 李續賓命殞三河鎮第七十三章 福濟皖域逞強第一百三十章 左宗棠興兵入浙第三十九章 勝保拱衛京畿第九十七章 僧格林沁揚威大沽口第三十二章 洪秀全定都南京第一百八十七章 倭國明治維新(1)第五十一章 曾國藩進兵武昌第一百六十五章 曾國藩畫河圈圍(3)第一百六十章 汪海洋一意入粵第四十七章 塔齊布力挽狂瀾第一百四十章 洪秀全進北攻南第二十七章 蕭朝貴折戟長沙城第一百八十七章 倭國明治維新(5)第八十三章 李續賓力克九江第一百四十八章 程學啓蘇州殺降(1)第九十五章 薛之元兩浦反戈第一百八十七章 倭國明治維新(6)第八十二章 桂良天津簽約第十八章 咸豐帝臨政伊始第一百三十九章 李秀成圍攻雨花臺(3)第一百八十四章 左宗棠臨危無懼(1)第一百三十九章 李秀成圍攻雨花臺(1)第八十二章 桂良天津簽約第一百五十七章 洪幼主殞命江西第一百七十三章 西捻軍窮途末路(1)第一百一十二章 奕忻北京簽約第一百一十一章 額爾金火燒圓明園第一百六十三章 左宗棠滌盪天國(7)第八十章 和春困圍天京第一百六十三章 左宗棠滌盪天國(5)第八十一章 額爾金兵臨大沽口第一百五十五章 曾國荃金陵屠城(1)第一百四十一章 慈禧太后柔斷乾綱第一百八十五章 曾國藩臨機斷案(4)第一百三十四章 慈禧臨機決斷第一百零七章 李秀成征戰蘇南(2)第一百八十五章 曾國藩臨機斷案(6)第一百七十二章 賴文光殞命揚州(2)第一百五十九章 左宗棠角逐閩中第二十七章 蕭朝貴折戟長沙城第一百八十章 左宗棠陝甘平亂(4)第一百六十三章 左宗棠滌盪天國(2)第一百一十七章 陳玉成止步黃州第一百八十五章 曾國藩臨機斷案(8)第一百六十一章 左宗棠縱橫捭闔第九十九章 左宗棠寶慶楊威第八十六章 李秀成樅陽定計第八十章 和春困圍天京
第五十八章 韋志俊三破武昌第八章 琦善虎頭蛇尾第十五章 洪秀全夢裡天國第一百六十章 汪海洋一意入粵第一百三十九章 李秀成圍攻雨花臺(2)第五十一章 曾國藩進兵武昌第一百一十一章 額爾金火燒圓明園第一百八十七章 倭國明治維新(8)第三十八章 沈如潮鏖戰滄州第一百一十五章 陳玉成大戰掛車河第一百四十二章 李鴻章去舊納新(2)第二十章 向榮霧裡看花第一百六十九章 賴文光大戰尹隆河(1)第一百八十七章 倭國明治維新(6)第一百一十九章 胡林翼南遲北速第十二章 陳化成以身殉國第四十一章 江忠源直入絕地第一百六十九章 賴文光大戰尹隆河(1)第一百一十九章 胡林翼南遲北速第一百六十二章 汪海洋誅殺李世賢(3)第一百四十九章 李鶴章攻克無錫第九十五章 薛之元兩浦反戈第二十八章 左宗棠初出白水洞第一百八十七章 倭國明治維新(10)第一百六十三章 左宗棠滌盪天國(2)第一百二十四章 董元醇折震殿陛第八十七章 李昭壽出爾反爾第一百三十二章 曾國荃進逼金陵第四十五章 曾國藩討粵匪檄第一百二十七章 李秀成二攻杭州第一百六十九章 賴文光大戰尹隆河(1)第一百八十五章 曾國藩臨機斷案(1)第一百三十九章 李秀成圍攻雨花臺(1)第一百五十七章 洪幼主殞命江西第二十五章 烏蘭泰兵敗昭平谷第六十九章 天京城諸王紛爭第一百三十一章 中外守滬計定第一百二十五章 慈禧辛酋垂簾(1)第四十四章 石祥禎兵進楚天第一百一十七章 陳玉成止步黃州第一百六十六章 李鴻章綿裡藏針第一百六十二章 汪海洋誅殺李世賢(1)第一百一十九章 胡林翼南遲北速第一百五十四章 李鴻章裁撤常勝軍第三十六章 江忠源援東救西第八十二章 桂良天津簽約第一百六十五章 曾國藩畫河圈圍(8)第一百六十四章 僧格林沁殞命曹州(2)第一百七十二章 賴文光殞命揚州(1)第八十三章 李續賓力克九江第七十四章 陳玉成旱地拔蔥第九十章 李續賓命殞三河鎮第七十三章 福濟皖域逞強第一百三十章 左宗棠興兵入浙第三十九章 勝保拱衛京畿第九十七章 僧格林沁揚威大沽口第三十二章 洪秀全定都南京第一百八十七章 倭國明治維新(1)第五十一章 曾國藩進兵武昌第一百六十五章 曾國藩畫河圈圍(3)第一百六十章 汪海洋一意入粵第四十七章 塔齊布力挽狂瀾第一百四十章 洪秀全進北攻南第二十七章 蕭朝貴折戟長沙城第一百八十七章 倭國明治維新(5)第八十三章 李續賓力克九江第一百四十八章 程學啓蘇州殺降(1)第九十五章 薛之元兩浦反戈第一百八十七章 倭國明治維新(6)第八十二章 桂良天津簽約第十八章 咸豐帝臨政伊始第一百三十九章 李秀成圍攻雨花臺(3)第一百八十四章 左宗棠臨危無懼(1)第一百三十九章 李秀成圍攻雨花臺(1)第八十二章 桂良天津簽約第一百五十七章 洪幼主殞命江西第一百七十三章 西捻軍窮途末路(1)第一百一十二章 奕忻北京簽約第一百一十一章 額爾金火燒圓明園第一百六十三章 左宗棠滌盪天國(7)第八十章 和春困圍天京第一百六十三章 左宗棠滌盪天國(5)第八十一章 額爾金兵臨大沽口第一百五十五章 曾國荃金陵屠城(1)第一百四十一章 慈禧太后柔斷乾綱第一百八十五章 曾國藩臨機斷案(4)第一百三十四章 慈禧臨機決斷第一百零七章 李秀成征戰蘇南(2)第一百八十五章 曾國藩臨機斷案(6)第一百七十二章 賴文光殞命揚州(2)第一百五十九章 左宗棠角逐閩中第二十七章 蕭朝貴折戟長沙城第一百八十章 左宗棠陝甘平亂(4)第一百六十三章 左宗棠滌盪天國(2)第一百一十七章 陳玉成止步黃州第一百八十五章 曾國藩臨機斷案(8)第一百六十一章 左宗棠縱橫捭闔第九十九章 左宗棠寶慶楊威第八十六章 李秀成樅陽定計第八十章 和春困圍天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