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6 當唐兵(上)

廖玉海躊躇滿志準備幹一番大事業了。從朝陽門之戰那天起,廖玉海就很明白的知道了一個事實,那就是看起來穩穩當當、強大無匹的大清國,是絕對打不過大唐國的。唐軍槍炮犀利,而且其戰鬥能力完全不是普通清兵所能比的上。無論是那威力如雷霆的大炮,還是飛天遁地的直升機,在廖玉海看來,這唐軍簡直都能比得上仙家手段了。他自己就是一名大清軍事體制內人士,清軍糜爛到什麼程度他一清二楚。

後來他知道了,皇帝被人抓走了,現在直接丟到某個海外荒島去了,內城幾十萬野豬皮也是相同的下場,現在大家都挨着號地等着被送出海去。這就是一個羣龍無首的局面啊,大清國是非常大,民人不知幾萬萬,可是皇帝都讓人莫名其妙地捉走了,作爲統治基礎的八旗,居然被人直接從根子上給挖了,幾十萬旗人就這麼沒了,送走了跟死了也沒啥區別,這滿人定然是要元氣大傷了。

雖然自己沒搞清楚大唐政體,喊了個大唐皇帝萬萬歲出來鬧了笑話,不過廖玉海樸素的政治智慧還是捕捉到了,就算大唐沒有皇帝,從龍之功這樣的東西也是有的。他沒太搞明白大唐是怎麼運作的,但是在他看來,白南掌握全軍,說一不二,在大唐國內也是極有地位的,那白南就是他的真龍了。而且廖玉海認爲自己極善觀人望氣,他一見白南先是驚愕他的年輕,然後又感覺他身上一股“堂皇大氣”,自己忍不住就想納頭便拜,再瞧他五官形象,分明是人中之龍的長相嘛,這白南大概也就是不龍而龍的真龍了!

當然,廖玉海這都是腦中臆想,架不住他自己是這麼認爲的。特別是白南開出條件,更讓廖玉海覺得自己就要青雲直上了,他之前在步軍營,那也就是個普通小軍官,沒有後臺,一直也爬不上去,現在只要抱住白南這條大腿,說不得自己也能封王拜相的。

嗯,前提是大唐有王和相。

廖玉海本身就是個京油子,他家裡沒什麼人,就有一個老母在家,兩個兄弟並不怎麼成器,還有一個嫁了人的姐姐,都住在外城那邊。現在外城也是唐人控制的,他倒不擔心家人會遭到清人報復。實際上投了唐軍遭清人報復這種事概率並不高,因爲就算是清人也並不知道,那些綠營在之前的戰鬥中是死了還是被俘,他們也沒有什麼目標,更沒有那個精力去報復投誠者的家人。直隸綠營實際上就是本地軍戶,這時代不存在後世那種一個軍區的班裡士兵來自五湖四海的情況。

綠營跟八旗一樣都是世兵制,父死子替,兵籍是在兵部手裡的,而現在這兵籍是在唐軍手裡,所以清人也沒有什麼辦法。其實對於這些綠營兵來說,誰掌握了兵籍,誰掌握了他們的兵餉和家人,他們就得爲誰打仗。

可以說,轉化綠營爲己用,白南手裡有着各種底牌。

廖玉海一回到戰俘營,就開始活動了,奈何他原本的部署在朝陽門那一戰中折損過半,很多還都傷了,能隨他一同投靠唐人的實在不多。他只能把主意往別的地方打。跟他一樣頭腦不傻,想要從龍的綠營軍官也有,他的第一目標就是那些上官被打死、建制被打掉的那些殘兵。

廖玉海倒沒有立即把辮子剪掉,他心思很細,還有這條辮子,能夠更多增強被俘綠營兵的親近感,如果他光着腦袋去了,人家肯定知道他已經是投了唐人。

混到一處戰俘營中,廖玉海並沒有趾高氣揚,而是假意問營中的戰俘們:“兄弟們,在這鬼地方呆了也有十來天了,大家不知有什麼打算沒有?”

有人道:“有打算也沒用啊,哪天這些唐人大爺想起來了,喀嚓就把咱的腦袋削了。”

有人反駁:“要砍你早砍了,唐人殺人不用刀,都是用槍的,用刀多特麼費事啊,唐人比你聰明多了。”

這會兒又有人道:“聽說昨日唐人發了告示,說是願意投了他們的,便不用呆在這裡了。”

保守一點的綠營兵道:“算了吧,呆在這兒也是有吃有喝,我瞧着比之前呆在汛裡還要更好,若是投了唐人豈不是要去打仗了,老子惜命,不願意打生打死了。”

廖玉海大體掌握了一下這些兵丁的心情,說道:“那你可見過被咱們打死的唐兵?”

衆人嗡嗡了好一陣,有人道:“我是沒見過有咱們綠營的殺了唐兵,我那日見得唐兵,乖乖啊,都在自己能跑的大鐵車裡,那鐵車還往外噴槍子,嚇死人了,一個營的弟兄至少沒了一半,有的連腸子都打出來了啊。”

衆人議論多時,都沒有人說見過唐人死,廖玉海嘻嘻一笑,道:“既然當唐兵不會死,那怕什麼啊,要我說,做了唐人可勁兒威風,那機槍大炮的,誰能動得了唐人?”

士兵們一拍腦袋,反應過來好像確實是這麼個道理,有人又道:“我聽了唐人的告示,說投了他們,有三十塊銀元可以拿,每月也有三十塊銀元的兵餉,按月發絕不拖欠呢。”

“嘿,要是我們百總說這話,我是指定不信的,有你五兩銀子,他能扣走你三兩。但要是唐人,我肯定是信的,你們不知道那唐人打仗可真拼啊,一個個就跟狼崽子一樣,真是嚇人,本來大家都是小兵,應付應付算了,這唐人可是玩命。要我說,肯定是給錢給的多,都爲了銀子不要命的。”

“三十塊銀元啊,這可真是很多了啊,營裡吃穿都管,攢上幾個月就夠買好幾畝地了。”

廖玉海道:“想要地?那還不容易,只要投了唐人,家屬就能去大唐,那裡可是黃金遍地啊,一個個富得流油,我瞧着京裡那些官,還不如普通唐人小民富裕。爲啥?你瞧見唐兵打得槍子兒沒,那都是黃銅啊,我滴個娘,打一槍就是好幾文錢,你說唐人得有錢到什麼地步,拿錢當槍子兒用?”

392 吞武裡之戰(下)770 返鄉359 紅顏醉(十)776 拳亂(二)934 決戰日德蘭(九)303 滲透嶺南770 返鄉079 稱臣納貢?955 毀滅者(上)649 土倫之變572 萊比錫戰役(四)877 德國斡旋492 不妥協544鬆平之政271 晉南142 半殖民地842 出手368 東南亞海外領280 應對天地會667 真正圖謀(上)834 紐芬蘭海戰(上)433 新加坡791 西逃路(下)768 傳單402 聖母之心761 割肉會談798 滋事514 黨主席638 法德宣戰201 珍珠港的外來者811 接見823 兜售(中)740 候選人們(上)544鬆平之政268 公案915 低地戰役(七)255 武衛軍686 再戰英吉利(下)651 困難與克服困難519 清軍備戰522 疆域582 萊比錫戰役(十四)489 馬尼拉灣海戰(中)001 迷途670 被擺一道287 戰山海(上)659 東瀛治安作戰計劃(上)310 修路501 蹤跡837 三條法令157 去珈州347 江南(九)178 海軍雄心(下)848 區劃和國土749 波斯901 橙色革命(上)565 科隆的譁變808 新建軍計劃718 華沙會戰(十六):遮斷812 朝鮮817 交通建設688 殖民新說592 音樂會418 世界941 新年轟炸行動292 友好的新皇帝586 南聖胡安786 拳亂(十二)075 抵達香港277 直布羅陀637 軍團司令274 帶來文明170 新領地裡的印第安245 京中人心(上)767 可選擇的路827 新聞輸出040 訪問團268 公案008 密林中的原住民上架感言232 擒龍(一)229 喜聞樂見帶路黨934 決戰日德蘭(九)440 聶拉木941 新年轟炸行動594 里約695 讓步761 割肉會談795 武昌603 不斷擴張的海軍406 軍費申請735 八十萬雄兵248 京中人心(續)544鬆平之政652 土倫戰役(上)540出口增長259 城管是個有前途的職業(上)240 擒龍(九)932 決戰日德蘭(七)802 認可
392 吞武裡之戰(下)770 返鄉359 紅顏醉(十)776 拳亂(二)934 決戰日德蘭(九)303 滲透嶺南770 返鄉079 稱臣納貢?955 毀滅者(上)649 土倫之變572 萊比錫戰役(四)877 德國斡旋492 不妥協544鬆平之政271 晉南142 半殖民地842 出手368 東南亞海外領280 應對天地會667 真正圖謀(上)834 紐芬蘭海戰(上)433 新加坡791 西逃路(下)768 傳單402 聖母之心761 割肉會談798 滋事514 黨主席638 法德宣戰201 珍珠港的外來者811 接見823 兜售(中)740 候選人們(上)544鬆平之政268 公案915 低地戰役(七)255 武衛軍686 再戰英吉利(下)651 困難與克服困難519 清軍備戰522 疆域582 萊比錫戰役(十四)489 馬尼拉灣海戰(中)001 迷途670 被擺一道287 戰山海(上)659 東瀛治安作戰計劃(上)310 修路501 蹤跡837 三條法令157 去珈州347 江南(九)178 海軍雄心(下)848 區劃和國土749 波斯901 橙色革命(上)565 科隆的譁變808 新建軍計劃718 華沙會戰(十六):遮斷812 朝鮮817 交通建設688 殖民新說592 音樂會418 世界941 新年轟炸行動292 友好的新皇帝586 南聖胡安786 拳亂(十二)075 抵達香港277 直布羅陀637 軍團司令274 帶來文明170 新領地裡的印第安245 京中人心(上)767 可選擇的路827 新聞輸出040 訪問團268 公案008 密林中的原住民上架感言232 擒龍(一)229 喜聞樂見帶路黨934 決戰日德蘭(九)440 聶拉木941 新年轟炸行動594 里約695 讓步761 割肉會談795 武昌603 不斷擴張的海軍406 軍費申請735 八十萬雄兵248 京中人心(續)544鬆平之政652 土倫戰役(上)540出口增長259 城管是個有前途的職業(上)240 擒龍(九)932 決戰日德蘭(七)802 認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