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33 加拿大民兵

美國海軍快速地擊敗了英國皇家海軍艦隊,不僅震驚了世界,更對戰局形成了重大影響。美國海軍對西太平洋制海權的控制,導致英國人無法將援兵和物資送往加拿大。

另一位面中,美國和英國在拿破崙戰爭的末期打了1812年戰爭,美國人也稱其爲第二次獨立戰爭。整場戰爭中,美軍表現各種不盡如人意,無論是從戰略還是從軍隊表現上,都像是一個笑話。當然不苛求的講,那時候的美國剛剛建立,從各方面都是缺乏經驗的,在軍隊建設和政治管理上都存在問題,所以無法轉化成有效的戰鬥力。

可本位面中,美國像是被打了催肥劑一樣,實力壯大迅速,而且在軍事領域也有了比較完整的學習。如迪爾伯恩等一衆美國將領,都是大唐的軍事顧問調教出來的,而且還閱讀研究過大量的大唐軍事著述和大唐實戰案例,這也使得他們在戰場上表現得最起碼還像是一個內行。

歷史上的1812年美英戰爭,美國在戰略上犯的最大一個錯誤就是進軍方向有錯。在戰爭初期,美國人的進攻重點放在西面,伊利湖和安大略湖周邊的戰爭被優先化。而最爲重要的聖勞倫斯河,美國人卻沒有進行任何地封鎖,使得從海上來的各種援兵和物資能夠順利地運送到上加拿大(五大湖沿岸的加拿大地區)。直到1814年美國人才加緊了這個方向的鬥爭,而英國人卻趁着這個時間,在五大湖造出了裝備102門火炮的一級戰列艦,控制了五大湖上的制水權。

本位面中,美國陸軍主動出擊,兵分兩路,一路是兩個旅的部隊,從紐約州出發,攻打安大略湖注入聖勞倫斯河的戰略要地金斯頓;另一路則從佛蒙特出兵,進犯蒙特利爾。毫無疑問,只要美國人控制住這兩個點,加拿大內部的互相支援也將徹底崩潰,美軍將加拿大切割成兩個部分,之後就剩下逐漸打敗加拿大人了。

可能稍稍令美國人以外的是,加拿大人並沒有視他們作爲解放者,而是十分堅決地與之抗爭。加拿大本身就是之前獨立戰爭中保皇黨逃亡所在,而即便法裔的加拿大人也因爲宗教問題仇視美國人,所以美國人遭遇到了比預想中更爲激烈的民間反抗。

只是英軍面對規模優勢和突然襲擊的美軍十分脆弱,美軍接連取得勝利,佔領了金斯頓和蒙特利爾。而美國將領惱怒於蒙特利爾人對美國的反對,縱容士兵對蒙特利爾進行劫掠,並且放火燒燬了蒙特利爾的大片街區。

這個行爲並沒有震懾住加拿大人,卻給了加拿大人更大的憤怒和動機去對抗美國佬。

在經過初期的慌亂之後,加拿大方面的民兵開始進行組織,對美軍發動反擊。雖然民兵們的武器裝備差,軍事素質低,但美軍在經歷了剛開戰的勝利之後,變得有些驕傲,再加上大批美軍在加拿大上百萬平方公里的土地上佔領佈防,是遠遠照應不過來的。

迪爾伯恩在美軍取勝之後,做出了傾向樂觀的判斷,認爲海軍已經取得制海權,加拿大方面的英軍只有一萬人出頭還比較分散,美軍也切斷了西部加拿大地區的補給線,接下來的戰鬥將不那麼困難了。所以迪爾伯恩做出了分兵齊頭並進的決策。美軍開始在尼亞加拉河、聖克萊爾河等地紛紛出手,目標是佔領加拿大各重要據點,造成美國全面控制加拿大的既定事實。

可是也就在這個時候,從底特律出兵的美軍卻在戰爭中失敗了。美軍打算攻打阿默斯特堡,但是英軍死守堡壘不失。而在戰役僵持之際,英國人突然奇襲了底特律,造成了美軍的軍心動盪,連這支軍隊的主帥也在之後的戰鬥中被擊斃。最終美國人集合了他們的裝甲力量和炮兵,才擊潰了這一股人數還不到三千的英軍部隊,奪回了底特律。

英軍在底特律之戰之後再沒有什麼亮眼的表現了,不過加拿大民兵們的行動確實可圈可點,他們以小隊的形式作戰,行動飄忽,已經有了一些現代游擊戰的影子,加上這塊土地本身就大,荒野密林和河湖密佈,美軍被襲擊之後再想要娶追擊加拿大人變得十分困難。甚至一些有毅力的加拿大民兵就躲在山林中不出來,任憑美國人佔領他們的村莊。他們獵殺動物,取用湖水生存下去,就是不向美國人投降。

加拿大人的堅持是有作用的,美國遲遲不能穩定加拿大,給了英國人以充足的準備時間。帶着滿滿的憤怒和復仇之心,英國皇家海軍組織起特混艦隊,從歐洲開往加拿大,目標直指美國海軍。

英國人是不敢貿然出動運兵船帶着大量英國士兵來加拿大的,在確保制海權前,英國人不敢這麼做。所以皇家海軍的軍事行動將會是之後英國人展開反擊的一切先決。

皇家海軍的動作也是非常大,在分析衡量美國海軍的實力之後,英國皇家海軍不得不抽調他們主力艦隊中的大部分力量,與之一戰。也就是因爲上次歐洲大戰之後,大唐攛掇起了一個所謂的華沙體系,使得歐洲國家之間暫時不存在戰爭爆點,皇家海軍纔敢扔下本土,將主力遠派到美洲來進行作戰。

而他們這樣做之前,英國人還再三向大唐確定了他們的意向,確認大唐不會擼袖子自己下場打仗,美國的背後不是大唐指使的。英國倒也還想找唐人來幫幫忙,但是大唐並不會在這個節骨眼上跟英國聯起手來打美國。

大唐的主要精力在華夏建設上面,對於美國和加拿大之間的這場戰爭,更多的是採取一個觀望的態度。但這並不代表大唐沒有一點準備。東海岸戰區早已進入了戰備狀態,而大西洋艦隊也已經蓄勢待發,一旦有事就能作戰。

456 災難386 吞武裡之戰(二)870 巴爾幹之亂(下)789 西逃路(上)036 不信244 長纓在手蒼龍得縛319 修碼頭013 印第安政策937 決戰日德蘭(十二)652 土倫戰役(上)605 更新與進步330 貧瘠的日本854 地方主義237 擒龍(六)309 太平洋鐵路329 攻打仙台267 傷者097 風轉485 三寶顏874 推諉的歐洲588 移民之議(中)868 巴爾幹之亂(上)713 華沙會戰(十一):下山919 前總統的未來學(上)237 擒龍(六)130 蘭芳599 萃英會(中)862 滅土司410 英荷戰爭853 大白艦隊671 小打492 不妥協148 糊弄842 出手835 紐芬蘭海戰(中)350 紅顏醉(一)289 戰山海(下)716 華沙會戰(十四):暴打239 擒龍(八)324 辦薩載875 空襲莫斯科872 伊斯坦布爾危機823 兜售(中)686 再戰英吉利(下)792 報應不爽477 大崩潰915 低地戰役(七)473 巴亞爾塔港暴亂(下)864 解放057 申報項目362 紅顏醉(十三)448 新的想法918 四面受敵540出口增長248 京中人心(續)254 主動防禦348 江南(十)429 求見200 一七七八巴黎和約510 風暴漸近463 組織270 皇帝落誰家830 宣戰751 世界盃(中)365 婆羅洲戰爭(上)532 競選406 軍費申請088 國王的特使651 困難與克服困難013 印第安政策409 反擊427 國之強944 次大陸戰役(上)368 東南亞海外領234 擒龍(三)579 萊比錫戰役(十一)621 第三十三套演習方案296 新朝新體(中)076 潘振承225 大沽口之戰(上)331 獻計647 海軍五年計劃763 調派569 萊比錫戰役(一)839 巧舌如簧289 戰山海(下)952 法國戰役286 守關不出334 遣唐使(上)267 傷者365 婆羅洲戰爭(上)161 遠征軍準備起航(上)765 行程540出口增長050 掩護367 婆羅洲戰爭(下)507 最終停戰(中)134 戰蘭芳205 大文豪楚白753 合同
456 災難386 吞武裡之戰(二)870 巴爾幹之亂(下)789 西逃路(上)036 不信244 長纓在手蒼龍得縛319 修碼頭013 印第安政策937 決戰日德蘭(十二)652 土倫戰役(上)605 更新與進步330 貧瘠的日本854 地方主義237 擒龍(六)309 太平洋鐵路329 攻打仙台267 傷者097 風轉485 三寶顏874 推諉的歐洲588 移民之議(中)868 巴爾幹之亂(上)713 華沙會戰(十一):下山919 前總統的未來學(上)237 擒龍(六)130 蘭芳599 萃英會(中)862 滅土司410 英荷戰爭853 大白艦隊671 小打492 不妥協148 糊弄842 出手835 紐芬蘭海戰(中)350 紅顏醉(一)289 戰山海(下)716 華沙會戰(十四):暴打239 擒龍(八)324 辦薩載875 空襲莫斯科872 伊斯坦布爾危機823 兜售(中)686 再戰英吉利(下)792 報應不爽477 大崩潰915 低地戰役(七)473 巴亞爾塔港暴亂(下)864 解放057 申報項目362 紅顏醉(十三)448 新的想法918 四面受敵540出口增長248 京中人心(續)254 主動防禦348 江南(十)429 求見200 一七七八巴黎和約510 風暴漸近463 組織270 皇帝落誰家830 宣戰751 世界盃(中)365 婆羅洲戰爭(上)532 競選406 軍費申請088 國王的特使651 困難與克服困難013 印第安政策409 反擊427 國之強944 次大陸戰役(上)368 東南亞海外領234 擒龍(三)579 萊比錫戰役(十一)621 第三十三套演習方案296 新朝新體(中)076 潘振承225 大沽口之戰(上)331 獻計647 海軍五年計劃763 調派569 萊比錫戰役(一)839 巧舌如簧289 戰山海(下)952 法國戰役286 守關不出334 遣唐使(上)267 傷者365 婆羅洲戰爭(上)161 遠征軍準備起航(上)765 行程540出口增長050 掩護367 婆羅洲戰爭(下)507 最終停戰(中)134 戰蘭芳205 大文豪楚白753 合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