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30 抵滬

嘟嘟——汽笛聲響起,一列火車從高速中慢慢降速,並緩緩地停進站臺。站臺上牌子上寫着四個大字,上海西站。列車們打開,扛着大包小包的乘客開始從火車上涌下來,頓時站臺上變得有些擁擠起來。

清廷最終還是沒有扛過來自大唐的壓力,京滬鐵路最終還是興建了,而且是以非常塊的速度建成通車了。京滬鐵路公司由大唐鐵路總公司佔據60%的股權,清廷所有的鐵路局佔股40%,雙方共同經營監督。初時,這條鐵路還沒有形成多大的客流,大部分清人對於這個新鮮事物都是保持觀望的。不過唐人卻可以通過這條鐵路將更多的商品沿着鐵路線擴散出去,同時來往南北的客商也慢慢習慣了乘火車,因爲速度實在比馬車快得多。

列車的特等車廂在所有普通乘客離開站臺之後纔打開,裡面走出了一個三十餘歲、面容英俊的大清官員。此時的大清官員已然跟十年前全然不同了,嘉慶新政一大舉措就是革新禮儀和服飾,原本的補服不僅去除了很多滿清特色,而且只用作特殊場合禮服使用了。官員公幹的服裝已經基本上換成了大唐正裝。所以現在清人百姓越來越常見到,一個拖着大辮子的大清官員,一身黑色正裝,穿着鋥亮的大皮鞋,違和感爆棚。

這個還算年輕卻前呼後擁的官員,乃是大清朝內閣重臣、兵部尚書福康安,也是此時碩果僅存的清廷滿人大官。

這不是福康安第一次乘坐火車,之前他就曾經在塘沽坐過車。甚至現在的他還擁有一輛進口自大唐的奔馳轎車。在他們身邊風氣在悄然地變化着,現在就連嘉慶出行也不再乘坐龍輦了,而是乘坐一輛定製款加長紅旗轎車。殿閣學士、尚書和國卿們,無不是乘坐轎車。汽車速度快,而且乘坐更舒適,大家都會選擇。

福康安忘了一眼那輛鐵皮列車,雖然它外形幾乎可以稱得上醜陋,沒有一點古典美,但是福康安這幾年內卻越發感到,如這列車一樣的很多大唐物事上面,都擁有這種特異的力量之美。當初就像是勇士欣賞寶刀一樣,福康安這些年很喜歡看那些來自大唐的火槍大炮,進而又延伸到汽車、火車汽船之類的東西上面,福康安聽某個唐人說過,這叫鋼鐵的美感、工業的美感。

他已經越來越能理解爲什麼大清會在京師事變中敗給唐人,就如這列車一樣,他從京城到這數千裡以外的江南上海,居然僅僅是一天的時間就抵達。想想這背後的意義,如果京城缺糧,一列火車只需一天就能解除北方的燃眉之急,讓人不至於饑饉而死;如果江南發生什麼民變,北方的軍兵一天之內就能抵達平亂。看似僅僅是一條鐵路,加快了人流和物流的速度,但實際上卻使得國家能夠更好地掌握這個國家,控制力大大增強了。

但福康安又不能遺忘,這鐵路是來自於唐人的技術的,唐人才造的出來鐵路和列車。而現在這條京滬鐵路,以及同樣在計劃中的京九線、隴海線,都是在唐人的控制之中。別看大清鐵路局好像還掌握着一些股份,同樣有官員在管理,但真正列車的安排,甚至沿線的兵力佈置,都是唐人把控的。

福康安隱約有了一種概念,那就是誰掌握鐵路,誰就能掌握大片的地區。這種交通制陸權理論,實際在大唐的軍事院校裡都有教授,福康安作爲一個軍事天賦不錯的人才,能有這種領悟也是自然。

此次福康安是帶着聖命前來上海的,這裡原本是大清的土地,現在屬於了唐人,只要是有點國家尊嚴感的人來這兒都會覺得並不怎麼舒服,包括福康安。他記得清楚,當年唐人是怎樣將幾十萬滿人弄到海外去,並讓大清顏面盡失的。

可是他也不得不來,現在的嘉慶帝對於抗衡唐人沒有信心,也缺乏動力,福康安本人也覺得這樣很不智。而嘉慶帝********就是要實現自己武功大夢,比肩自己的父皇。如今廓爾喀人不長眼地打進了西藏,嘉慶是鐵了心要好好地打這一仗,而且還把重任交給了他最信任的福康安身上。福康安其實認爲與廓爾喀人開戰沒有什麼好處,廓爾喀人實際入寇是爲了劫掠,而西藏相對獨立,當地的土司們和喇嘛們損失了就損失了,噶布倫們交一筆銀子,這事兒也就揭過去了。反而如果出兵,朝廷卻會支出數百萬兩至上千萬兩的銀子。這個一對比,就大大地不划算了。

當然福康安也明白,如果朝廷不採取什麼措施,可能使得西藏離心離德,而且丟了****體面,廓爾喀可能會之後就把這個當成發財之路,屢屢入侵,到時候更加麻煩。加上現在國庫相對充盈,有底氣對外用兵。於是福康安也只能支持嘉慶帝的決策。

此來上海,也是福康安需要跟大唐方面進行溝通,即便他心底有些牴觸。唐人已經從方方面面滲透進入了大清朝,不僅在政治上帶來了巨大的變革,社會形態上也滲透頗深,甚至現在大清想要用兵,甚至都無法單獨完成,必須找唐人一起協商了。

武毅軍的調動還只是一方面,武毅軍發動進攻的地方可是唐人的地盤,這自然要跟唐人說清楚。而且武毅軍的戰鬥目標雖然是清廷兵部下達的,但是實際怎麼操作還是要看武毅軍自己的指揮官以及唐人的授意。朝廷對於武毅軍現在只有名義上的控制力。

福康安之後將從上海乘船,溯江而上,前往四川,然後領西南新軍一鎮的兵馬,進入藏邊,親自坐鎮前線,指揮清軍的作戰。不過福康安明白,他這一路對戰果的影響不會多大,他贏了也最多就是驅逐了廓爾喀人。而南線武毅軍如果取得勝利,那麼將會把廓爾喀逼入困境,纔是最有價值的勝利。

232 擒龍(一)575 萊比錫戰役(七)735 八十萬雄兵275 美國大商人(上)767 可選擇的路637 軍團司令501 蹤跡881 應對歐洲598 萃英會(上)483 墨西哥城之戰(補)095 風起423 一七八八(中)770 返鄉363 殖民大洋洲243 擒龍(十二)680 突破防線649 土倫之變214 戰前內閣會議113 送完再賣221 接近札幌217 輿情(下)158 坤甸新顏331 獻計456 災難581 萊比錫戰役(十三)275 美國大商人(上)577 萊比錫戰役(九)-借款094 真正的國力188 礦工保護623 龍驤499 報應不爽(中)782 拳亂(八)883 大和826 大片358 紅顏醉(九)090 邊界劃定872 伊斯坦布爾危機122 夏威夷種植園854 地方主義285 山海關920 前總統的未來學(下)039 百貨公司407 用命241 擒龍(十)517 鋼鐵899 風雨未來668 真正圖謀(中)428 武毅軍出戰666 直的和彎的016 鄧艦長的海軍宏圖631 善後345 江南(七)321 奇峰846 Z計劃163 大唐遠征軍準備出征(下)102 自由風級590 文化發展299 兵部尚書337 教育885 十五年造艦226 大沽口之戰(中)039 百貨公司546擔憂638 法德宣戰楔子845 三八艦隊258 盧小毛請客010 晚會籌備762 伊斯坦布爾和約188 礦工保護590 文化發展227 大沽口之戰(下)845 三八艦隊937 決戰日德蘭(十二)073 爲我所用407 用命310 修路772 奪路而逃490 馬尼拉灣海戰(下)863 糧085 驅人辦事163 大唐遠征軍準備出征(下)638 法德宣戰825 購物廣場234 擒龍(三)441 入境721 華沙會戰(十九):輝煌勝利051 約庫茲戰爭(上)667 真正圖謀(上)075 抵達香港892 新坦克(上)600 萃英會(下)088 國王的特使580 萊比錫戰役(十二)390 吞武裡之戰(六)046 遊街誇功150 波士頓海戰794 雞頭鳳尾211 北海道191 天化危機(下)
232 擒龍(一)575 萊比錫戰役(七)735 八十萬雄兵275 美國大商人(上)767 可選擇的路637 軍團司令501 蹤跡881 應對歐洲598 萃英會(上)483 墨西哥城之戰(補)095 風起423 一七八八(中)770 返鄉363 殖民大洋洲243 擒龍(十二)680 突破防線649 土倫之變214 戰前內閣會議113 送完再賣221 接近札幌217 輿情(下)158 坤甸新顏331 獻計456 災難581 萊比錫戰役(十三)275 美國大商人(上)577 萊比錫戰役(九)-借款094 真正的國力188 礦工保護623 龍驤499 報應不爽(中)782 拳亂(八)883 大和826 大片358 紅顏醉(九)090 邊界劃定872 伊斯坦布爾危機122 夏威夷種植園854 地方主義285 山海關920 前總統的未來學(下)039 百貨公司407 用命241 擒龍(十)517 鋼鐵899 風雨未來668 真正圖謀(中)428 武毅軍出戰666 直的和彎的016 鄧艦長的海軍宏圖631 善後345 江南(七)321 奇峰846 Z計劃163 大唐遠征軍準備出征(下)102 自由風級590 文化發展299 兵部尚書337 教育885 十五年造艦226 大沽口之戰(中)039 百貨公司546擔憂638 法德宣戰楔子845 三八艦隊258 盧小毛請客010 晚會籌備762 伊斯坦布爾和約188 礦工保護590 文化發展227 大沽口之戰(下)845 三八艦隊937 決戰日德蘭(十二)073 爲我所用407 用命310 修路772 奪路而逃490 馬尼拉灣海戰(下)863 糧085 驅人辦事163 大唐遠征軍準備出征(下)638 法德宣戰825 購物廣場234 擒龍(三)441 入境721 華沙會戰(十九):輝煌勝利051 約庫茲戰爭(上)667 真正圖謀(上)075 抵達香港892 新坦克(上)600 萃英會(下)088 國王的特使580 萊比錫戰役(十二)390 吞武裡之戰(六)046 遊街誇功150 波士頓海戰794 雞頭鳳尾211 北海道191 天化危機(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