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30 宣戰

美國人的動作比唐人想象的更快。

1802年6月,美國總統麥迪遜破天荒地在美國海軍的旗艦康涅狄格號上發表演講,言辭極爲激烈,矛頭直指英國。

麥迪遜認爲,美國進行的獨立戰爭並沒有完全結束,英國的殖民統治仍在美洲大陸上存在。

“……不列顛人從來沒有放棄對我們家園佔領的企圖,他們不能接受熱愛自由和正義的美利堅人民創造出超越他們的奇蹟。毒菜的不列顛王冠,無時無刻不想要讓我們在階前單膝跪下,用苛捐雜稅和人格的蔑視,繼續統治這片富饒而美麗的土地。我們清楚地看到,在加拿大,英國人仍舊奴役着善良和期盼自由的人民,同時封建君主的軍隊在厲兵秣馬、磨刀霍霍,侵略的警鐘已經響起,我們每一個美利堅人都必須做好準備爲守護自己的家園和己身的自由而奮鬥。正因爲如此,我們的軍隊才必須時刻準備戰爭,我面前的各位爲國服役的勇士們,你們是這國家的劍和盾,因爲你們的存在,自由之光才能繼續普照在美利堅的土地上,美利堅才能繼續稱爲美利堅。”

他的演講引起了戰艦上的士兵們的歡呼,而他的演講稿也變成無線電波和紙媒文字,傳遞到了美國的每一個角落。

就在麥迪遜完成在康涅狄格號上演講的當天下午,美國國會進行投票,正式向英國宣戰。

宣戰的理由有很多條,但總結起來大致是這麼一個意思:英國亡我之心不死,所以自保我必須先發制人了;在英國統治下的加拿大人民水深火熱,沒有自由可言,我們進行的是一場正義戰爭,爲了解放被奴役的加拿大人民,從而在北美建立一個完整的從英國殖民地之上獨立的白人國家。

這場戰爭爆發得太突然,當英國加拿大總督得到這個從南邊傳來的消息是,甚至直接斷言:“這是一場拙劣的惡作劇,根本不可能是真的。”

傳回不列顛英倫三島之後,大多數英國政界人士都不能相信,有議員甚至在報紙採訪時說道:“我不認爲美國人會愚蠢而不自量力地挑戰大英帝國,我們強大的軍隊會徹底碾壓他們。”

當然也不是沒有人考慮大唐可能干涉的情況,所以英國在第一時間,沒有用召見大唐駐英大使的情況,而是外相親自前往大唐使館跟大唐方面覈實情況。

駐英大使簡單地表達了幾個事實:

首先,美國確實向英國宣戰了,並在同一時間知會了大唐方面;其次,大唐和美國之間軍事同盟條約早已失效,美國主動進攻加拿大的行爲,大唐方面沒有任何參與;最後,大唐對於戰爭的態度比較曖昧,比較官方的言辭是,大唐對於美國決定對英國加拿大殖民地使用戰爭手段表示驚訝和遺憾,同時大唐希望雙方停止衝突,用和平的手段解決問題。

但是,大唐並沒有主動提出,由我來做這個和事老吧。

照常理來說,英國應該像具有世界領導權的頭號強國大唐提出,由大唐斡旋來中止這場戰爭。可是實際情況是,當英國政府和王室確認了美國主動進攻加拿大的消息之後,態度十分憤怒和輕蔑。英國對於美國的輕視是顯而易見的,不是沒有人不希望停止戰爭,但是英國政壇甚至喬治國王都存在一個心態。

怎麼能讓昔日家裡的長工欺負到腦門上來呢,必須狠狠地教訓一頓才行。

另外,英國人也同樣希望檢測一下自身軍事改革和進步的水準,拿美國來彰顯一下威風,也好重新收穫一點自信心,屢次跟大唐的戰爭都是失敗結局,畢竟這也是非常沒臉面的事情。

所以,英國白廳在事件一發生,就確立了幾個中心主線,打,而且是速打,不求佔領任何美國的土地,把美國打哭就行。最後順便要一點賠款,顯示一下英國世界強國的能力。

可惜,英國人對形勢的錯判是十分嚴重的,他們對於美國方面情報收集的力度有限,本身加拿大也沒多少人,英國也沒有特別用心地在美國培養一套情報系統使用。所以,英國人在戰爭爆發的時候,不清楚美國的軍事實力到底是怎樣的,這也給他們帶來了慘痛的代價。

美國方面則相對清醒一些,在戰略制定上也極爲務實。在獨立戰爭中曾經擔任大陸軍和唐軍的聯絡官,深受大唐軍事思想影響的美國將軍迪爾伯恩,以全局的眼光來看這場戰爭,並且海陸配合,以完成美國的戰爭目標。

第一步,美國海軍確保東海岸沿線的制海權,對英國實行破交戰,打擊任何航行的英國商船,封鎖英國到加拿大之間的航線。一旦英國無法從容從歐洲運兵道美洲,那麼加拿大將在美國面前處於絕對的弱勢,沒有絲毫外援,戰鬥能力將大打折扣。

可是,英國皇家海軍雖然多次敗在大唐海軍手上,但仍舊是世界首屈一指的強大海軍,美國海軍有什麼底氣來完成這樣的封鎖作戰呢?

英國不可能將全部艦艇派到加拿大來作戰,所以英國能夠派遣的艦隊規模是有限的,這一點美國海軍佔了地利。而總體規模上美國海軍可能不如皇家海軍,但是隻比在美洲的軍力的話,皇家海軍實際上要弱於美國海軍的規模的。

美國通過二十多年的積累,已經建立起了一支主戰艦艇44艘的龐大艦隊。這支艦隊當中,有六艘一萬噸以上的戰列艦,最新銳的康涅狄格級兩艘戰列艦噸位一萬九千多噸近兩萬噸,主炮口徑360毫米,在美洲除了大唐的戰列艦能比得過,其他國家完全沒有類似的戰艦了。

除戰列艦,他們還有11艘巡洋艦,剛服役沒多少年的紐約級巡洋艦,排水量七千餘噸,裝備203毫米艦炮,實際上已經是重巡洋艦了。剩下的護衛艦數量大,新戰艦也多,對付主力艦不行,欺負商船卻很管用。

英國皇家海軍的思維定式,讓他們忽略了美國海軍的壯大。

449 部落726 國際金融和貿易體系(下)167 《費城協議》911 低地戰役(三)577 萊比錫戰役(九)-借款512 大革命的開幕252 橫財057 申報項目659 東瀛治安作戰計劃(上)190 天花危機(中)865 電子工業(修正)776 拳亂(二)859 噴氣式668 真正圖謀(中)396 吞武裡之戰(十二)361 紅顏醉(十二)115 人非359 紅顏醉(十)633 一個國家兩種革命。591 娛樂產業698 受降與危機225 大沽口之戰(上)089 邊界談判620 扣留851 導彈驅逐艦270 皇帝落誰家633 一個國家兩種革命。221 接近札幌839 巧舌如簧676 愛爾蘭568 大戰的肇始840 羣體性脫離344 江南(六)780 拳亂(六)148 糊弄314 英國人的求購625 撤之已晚201 珍珠港的外來者710 華沙會戰(八):自得539 赤字(下)251 城管無敵盧小毛(下)001 迷途411 歐洲事務全權大使674 初戰英吉利(下)786 拳亂(十二)884 海軍競賽055 出鋼941 新年轟炸行動053 約庫茲戰爭207 軍貿大單764 實習531 新選893 新坦克(下)953 亞平寧登陸458 緊急439 遭遇戰272 天地會起事472 巴亞爾塔暴亂(中)377 中華特區的一年(上)924 保護航線621 第三十三套演習方案821 對天空的嚮往840 羣體性脫離559 統一計劃088 國王的特使517 鋼鐵676 愛爾蘭196 逗你玩019 報復601 段九744 除盜936 決戰日德蘭(十一)708 華沙會戰(六):戰略108 跨越大陸的求援708 華沙會戰(六):戰略120 馬德里之行(下)941 新年轟炸行動824 兜售(下)628 事變再演?399 暹羅農地928 決戰日德蘭(三)846 Z計劃813 宗族瓦解(上)201 珍珠港的外來者899 風雨未來626 反擊446 跳火車(中)353 紅顏醉(四)608 青州案(二)762 伊斯坦布爾和約144 利益的競逐165 費城來客352 紅顏醉(三)826 大片718 華沙會戰(十六):遮斷830 宣戰676 愛爾蘭672 初戰英吉利(上)677 軍國142 半殖民地
449 部落726 國際金融和貿易體系(下)167 《費城協議》911 低地戰役(三)577 萊比錫戰役(九)-借款512 大革命的開幕252 橫財057 申報項目659 東瀛治安作戰計劃(上)190 天花危機(中)865 電子工業(修正)776 拳亂(二)859 噴氣式668 真正圖謀(中)396 吞武裡之戰(十二)361 紅顏醉(十二)115 人非359 紅顏醉(十)633 一個國家兩種革命。591 娛樂產業698 受降與危機225 大沽口之戰(上)089 邊界談判620 扣留851 導彈驅逐艦270 皇帝落誰家633 一個國家兩種革命。221 接近札幌839 巧舌如簧676 愛爾蘭568 大戰的肇始840 羣體性脫離344 江南(六)780 拳亂(六)148 糊弄314 英國人的求購625 撤之已晚201 珍珠港的外來者710 華沙會戰(八):自得539 赤字(下)251 城管無敵盧小毛(下)001 迷途411 歐洲事務全權大使674 初戰英吉利(下)786 拳亂(十二)884 海軍競賽055 出鋼941 新年轟炸行動053 約庫茲戰爭207 軍貿大單764 實習531 新選893 新坦克(下)953 亞平寧登陸458 緊急439 遭遇戰272 天地會起事472 巴亞爾塔暴亂(中)377 中華特區的一年(上)924 保護航線621 第三十三套演習方案821 對天空的嚮往840 羣體性脫離559 統一計劃088 國王的特使517 鋼鐵676 愛爾蘭196 逗你玩019 報復601 段九744 除盜936 決戰日德蘭(十一)708 華沙會戰(六):戰略108 跨越大陸的求援708 華沙會戰(六):戰略120 馬德里之行(下)941 新年轟炸行動824 兜售(下)628 事變再演?399 暹羅農地928 決戰日德蘭(三)846 Z計劃813 宗族瓦解(上)201 珍珠港的外來者899 風雨未來626 反擊446 跳火車(中)353 紅顏醉(四)608 青州案(二)762 伊斯坦布爾和約144 利益的競逐165 費城來客352 紅顏醉(三)826 大片718 華沙會戰(十六):遮斷830 宣戰676 愛爾蘭672 初戰英吉利(上)677 軍國142 半殖民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