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30 宣戰

美國人的動作比唐人想象的更快。

1802年6月,美國總統麥迪遜破天荒地在美國海軍的旗艦康涅狄格號上發表演講,言辭極爲激烈,矛頭直指英國。

麥迪遜認爲,美國進行的獨立戰爭並沒有完全結束,英國的殖民統治仍在美洲大陸上存在。

“……不列顛人從來沒有放棄對我們家園佔領的企圖,他們不能接受熱愛自由和正義的美利堅人民創造出超越他們的奇蹟。毒菜的不列顛王冠,無時無刻不想要讓我們在階前單膝跪下,用苛捐雜稅和人格的蔑視,繼續統治這片富饒而美麗的土地。我們清楚地看到,在加拿大,英國人仍舊奴役着善良和期盼自由的人民,同時封建君主的軍隊在厲兵秣馬、磨刀霍霍,侵略的警鐘已經響起,我們每一個美利堅人都必須做好準備爲守護自己的家園和己身的自由而奮鬥。正因爲如此,我們的軍隊才必須時刻準備戰爭,我面前的各位爲國服役的勇士們,你們是這國家的劍和盾,因爲你們的存在,自由之光才能繼續普照在美利堅的土地上,美利堅才能繼續稱爲美利堅。”

他的演講引起了戰艦上的士兵們的歡呼,而他的演講稿也變成無線電波和紙媒文字,傳遞到了美國的每一個角落。

就在麥迪遜完成在康涅狄格號上演講的當天下午,美國國會進行投票,正式向英國宣戰。

宣戰的理由有很多條,但總結起來大致是這麼一個意思:英國亡我之心不死,所以自保我必須先發制人了;在英國統治下的加拿大人民水深火熱,沒有自由可言,我們進行的是一場正義戰爭,爲了解放被奴役的加拿大人民,從而在北美建立一個完整的從英國殖民地之上獨立的白人國家。

這場戰爭爆發得太突然,當英國加拿大總督得到這個從南邊傳來的消息是,甚至直接斷言:“這是一場拙劣的惡作劇,根本不可能是真的。”

傳回不列顛英倫三島之後,大多數英國政界人士都不能相信,有議員甚至在報紙採訪時說道:“我不認爲美國人會愚蠢而不自量力地挑戰大英帝國,我們強大的軍隊會徹底碾壓他們。”

當然也不是沒有人考慮大唐可能干涉的情況,所以英國在第一時間,沒有用召見大唐駐英大使的情況,而是外相親自前往大唐使館跟大唐方面覈實情況。

駐英大使簡單地表達了幾個事實:

首先,美國確實向英國宣戰了,並在同一時間知會了大唐方面;其次,大唐和美國之間軍事同盟條約早已失效,美國主動進攻加拿大的行爲,大唐方面沒有任何參與;最後,大唐對於戰爭的態度比較曖昧,比較官方的言辭是,大唐對於美國決定對英國加拿大殖民地使用戰爭手段表示驚訝和遺憾,同時大唐希望雙方停止衝突,用和平的手段解決問題。

但是,大唐並沒有主動提出,由我來做這個和事老吧。

照常理來說,英國應該像具有世界領導權的頭號強國大唐提出,由大唐斡旋來中止這場戰爭。可是實際情況是,當英國政府和王室確認了美國主動進攻加拿大的消息之後,態度十分憤怒和輕蔑。英國對於美國的輕視是顯而易見的,不是沒有人不希望停止戰爭,但是英國政壇甚至喬治國王都存在一個心態。

怎麼能讓昔日家裡的長工欺負到腦門上來呢,必須狠狠地教訓一頓才行。

另外,英國人也同樣希望檢測一下自身軍事改革和進步的水準,拿美國來彰顯一下威風,也好重新收穫一點自信心,屢次跟大唐的戰爭都是失敗結局,畢竟這也是非常沒臉面的事情。

所以,英國白廳在事件一發生,就確立了幾個中心主線,打,而且是速打,不求佔領任何美國的土地,把美國打哭就行。最後順便要一點賠款,顯示一下英國世界強國的能力。

可惜,英國人對形勢的錯判是十分嚴重的,他們對於美國方面情報收集的力度有限,本身加拿大也沒多少人,英國也沒有特別用心地在美國培養一套情報系統使用。所以,英國人在戰爭爆發的時候,不清楚美國的軍事實力到底是怎樣的,這也給他們帶來了慘痛的代價。

美國方面則相對清醒一些,在戰略制定上也極爲務實。在獨立戰爭中曾經擔任大陸軍和唐軍的聯絡官,深受大唐軍事思想影響的美國將軍迪爾伯恩,以全局的眼光來看這場戰爭,並且海陸配合,以完成美國的戰爭目標。

第一步,美國海軍確保東海岸沿線的制海權,對英國實行破交戰,打擊任何航行的英國商船,封鎖英國到加拿大之間的航線。一旦英國無法從容從歐洲運兵道美洲,那麼加拿大將在美國面前處於絕對的弱勢,沒有絲毫外援,戰鬥能力將大打折扣。

可是,英國皇家海軍雖然多次敗在大唐海軍手上,但仍舊是世界首屈一指的強大海軍,美國海軍有什麼底氣來完成這樣的封鎖作戰呢?

英國不可能將全部艦艇派到加拿大來作戰,所以英國能夠派遣的艦隊規模是有限的,這一點美國海軍佔了地利。而總體規模上美國海軍可能不如皇家海軍,但是隻比在美洲的軍力的話,皇家海軍實際上要弱於美國海軍的規模的。

美國通過二十多年的積累,已經建立起了一支主戰艦艇44艘的龐大艦隊。這支艦隊當中,有六艘一萬噸以上的戰列艦,最新銳的康涅狄格級兩艘戰列艦噸位一萬九千多噸近兩萬噸,主炮口徑360毫米,在美洲除了大唐的戰列艦能比得過,其他國家完全沒有類似的戰艦了。

除戰列艦,他們還有11艘巡洋艦,剛服役沒多少年的紐約級巡洋艦,排水量七千餘噸,裝備203毫米艦炮,實際上已經是重巡洋艦了。剩下的護衛艦數量大,新戰艦也多,對付主力艦不行,欺負商船卻很管用。

英國皇家海軍的思維定式,讓他們忽略了美國海軍的壯大。

840 羣體性脫離398 曼谷華民760 亂來548逆轉來逆轉去821 對天空的嚮往225 大沽口之戰(上)626 反擊說點跟本書沒關係的857 海軍演練711 華沙會戰(九):兇殘!哥薩克224 登州水師951 倒下的西班牙869 聯合之心568 大戰的肇始410 英荷戰爭524 河網戰術286 守關不出310 修路442 廓爾喀旅144 利益的競逐620 扣留893 新坦克(下)584 新德國791 西逃路(下)054 “鐵血”253 豐臺大營259 城管是個有前途的職業(上)826 大片503 內陸擴展506 最終停戰(上)590 文化發展680 突破防線455 炸藥007 聯誼126 閃電快馬037 返國947 服軟781 拳亂(七)110 美利堅的榜樣330 貧瘠的日本152 波士頓戰役的影響706 華沙會戰(四):巨大傷亡402 聖母之心773 營救281 兵源656 大采購863 糧123 瓦胡的野心069 農祿神922 大徵兵570 萊比錫戰役(二)286 守關不出549所求088 國王的特使744 除盜192 陰暗面138 夏威夷王國戰爭(上)610 青州案(四)752 世界盃(下)013 印第安政策843 表現曖昧816 百大廠建設482 墨西哥城之戰(續)185 借兵639 梅斯戰役(上)172 聖奧古斯丁713 華沙會戰(十一):下山190 天花危機(中)938 黑化706 華沙會戰(四):巨大傷亡657 婦女運動955 毀滅者(上)392 吞武裡之戰(下)851 導彈驅逐艦659 東瀛治安作戰計劃(上)417 新策略507 最終停戰(中)728 意大利統一158 坤甸新顏560 國際縱隊的小戰士570 萊比錫戰役(二)470 東西夾擊358 紅顏醉(九)179 小工人陳福仔854 地方主義166 真正的野望335 遣唐使(中)641 請德軍幫忙佔領巴黎112 軍事援助258 盧小毛請客060 請客839 巧舌如簧195 五輪之後你再上864 解放407 用命314 英國人的求購228 路況144 利益的競逐636 敲打430 抵滬
840 羣體性脫離398 曼谷華民760 亂來548逆轉來逆轉去821 對天空的嚮往225 大沽口之戰(上)626 反擊說點跟本書沒關係的857 海軍演練711 華沙會戰(九):兇殘!哥薩克224 登州水師951 倒下的西班牙869 聯合之心568 大戰的肇始410 英荷戰爭524 河網戰術286 守關不出310 修路442 廓爾喀旅144 利益的競逐620 扣留893 新坦克(下)584 新德國791 西逃路(下)054 “鐵血”253 豐臺大營259 城管是個有前途的職業(上)826 大片503 內陸擴展506 最終停戰(上)590 文化發展680 突破防線455 炸藥007 聯誼126 閃電快馬037 返國947 服軟781 拳亂(七)110 美利堅的榜樣330 貧瘠的日本152 波士頓戰役的影響706 華沙會戰(四):巨大傷亡402 聖母之心773 營救281 兵源656 大采購863 糧123 瓦胡的野心069 農祿神922 大徵兵570 萊比錫戰役(二)286 守關不出549所求088 國王的特使744 除盜192 陰暗面138 夏威夷王國戰爭(上)610 青州案(四)752 世界盃(下)013 印第安政策843 表現曖昧816 百大廠建設482 墨西哥城之戰(續)185 借兵639 梅斯戰役(上)172 聖奧古斯丁713 華沙會戰(十一):下山190 天花危機(中)938 黑化706 華沙會戰(四):巨大傷亡657 婦女運動955 毀滅者(上)392 吞武裡之戰(下)851 導彈驅逐艦659 東瀛治安作戰計劃(上)417 新策略507 最終停戰(中)728 意大利統一158 坤甸新顏560 國際縱隊的小戰士570 萊比錫戰役(二)470 東西夾擊358 紅顏醉(九)179 小工人陳福仔854 地方主義166 真正的野望335 遣唐使(中)641 請德軍幫忙佔領巴黎112 軍事援助258 盧小毛請客060 請客839 巧舌如簧195 五輪之後你再上864 解放407 用命314 英國人的求購228 路況144 利益的競逐636 敲打430 抵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