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94 思維

大唐的保密工作做得太好了,胡發奎在大力整兵備戰,這事情歐洲人和大唐的普通國民都不清楚,只有少數位於核心圈子裡的人才知道,戰爭不可避免。大唐建國這麼多年,打了不少戰爭,也帶來了諸多利益,這使得國人很多都有一點戰爭狂熱,既然戰爭不會失敗,只能帶來好處,還能帶來心理優勢,爲什麼不去打仗呢?

大唐經歷的多次戰爭,甚至很多行動都是無傷亡的,這個情況也使得人們缺乏對戰爭殘酷性的正確認識。或者在大唐集體主義教育的背景下,爲國捐軀是一種值得讚賞和光榮的事情,尤其是烈屬家庭會享有諸多好處,加上鼓勵生育的政策下,家家孩子都比較多。大唐價值觀,或者說來源於傳統文化的價值觀演進中,人固有一死,或輕於鴻毛或重於泰山,顯然爲國戰死是體面的死法,符合大唐的價值觀,也是容易爲人接受的事情。

這個情況已經爲一些有識之士所意識到了,白南在自己執政的末期也看到了這個情況。如果做一個類比,如今很多唐人的思想和舉動,恐怕跟另一位面中軍國主義日本帝國的狂熱有一拼,只不過那時候的日本人是要爲天皇獻身,而唐人現在是爲主義、爲國家、爲人民、爲理想而獻身。

白南本質上不覺得後者比前者高尚多少。在後世西方化普世社會影響的日本有一句話,如果一個國家要國民爲之而死,那這個國家就應該滅亡。這裡面有其極端性,也反應了那時已經徹底和平無害化的日本對於前代戰爭的反思,以及在西方思潮影響下個人主義氛圍濃厚的情況。

從人類的種羣性來講,消亡個體生命而延續更大種羣的繁榮和發展,並不是一件什麼特殊的事情。個人主義在西方文藝復興、啓蒙運動以及資本主義萌芽後的出現,本身就是一種個體替代集體的表現。

本身大唐價值觀和宣傳意識中,爲國獻身、爲助人而死都不是什麼太大的問題,但是當一個價值觀在不斷地被獎賞,而似乎國家也在不斷因此受益,全民受益的情況下,它正在往一個危險而超過限度的方向發展着。

這種價值觀的過猶不及問題,如果沒有得到恰當的矯正,大唐是無法去阻止一場戰爭的。也就是說,就算是上臺的不是胡發奎而是李勝安,來自民間和黨內的各種壓力,也會一步步推着這個國家走向戰爭。如果坐在大位上的人是白南,可能會壓得住這種趨勢,但換了別人,就一定不行。

這場戰爭白南堅信大唐仍會戰勝,但不可能像是以前那樣輕鬆寫意了,大唐將付出沉重的代價,戰爭之後人們必將反思之前的思維,從而走向更加理性的方式。

而似乎,只有摔過一次,人們纔會知道錯了,在摔倒之前告訴人們你會摔倒,人們只會對你嗤之以鼻。

在歐洲情況稍稍相反,自上世紀七十年代開始,沒有歐洲國家在面對大唐的戰爭和衝突中取得過勝利,所以幾乎沒有什麼歐洲人是願意同大唐開戰的。歐洲人有其驕傲,來源於基督的宗教信仰,來源於人種論,他們覺得哪怕不比亞裔更加優越,至少也應該跟亞裔是平起平坐的。

其實歐洲現在的想法,十分像是另一位面中經濟崛起之後的中國,需求的是世界認同和尊重,要求一個不受美國干涉,與美國平起平坐的機會。

本質上,這就是一個老二挑戰老大的故事,算是修昔底德陷阱,但老二無意跟老大真的發生衝突,只是想維護住自己。這又與類比中21世紀初的中美關係不太一樣,因爲那時候中美兩國都想避免戰爭。

可大唐不是這樣的,大唐從來習慣於以自己的方式和想法去塑造這個世界,當受到阻力的時候,大唐會一腳踢開面前的阻礙,然後繼續大踏步地前行。

歐洲聯盟沒有意識到大唐在更換領導者之後的變化,白南執政後期一心搞建設的情況迷惑了歐洲人,讓他們覺得大唐不太希望打仗,雖然伊斯坦布爾戰爭裡大唐出手了,但是那時候歐洲聯盟形成,大唐出兵的成本比較低。而到如今,歐洲聯盟的成立已經是實質上完成的了,只差一紙契約了。

1810年12月份,英、法、德、西、意、俄六大國,涵蓋荷蘭、比利時、葡萄牙、捷克、斯洛伐克、波蘭、丹麥、瑞典、南斯拉夫等幾乎現階段所有的歐洲國家,在德國蘇黎世舉行“歐洲聯合會議”。在這次會議上,歐洲國家正式提出了“歐洲聯盟”一詞,世界上第一個超國家組織正式建立。

歐洲聯盟將致力於實現歐洲國家在政治、軍事、經濟和文化等方面的一體化,從而謀求更好的發展,以及更高的國際地位。

此時歐洲聯盟的建立,實際並沒有附帶太多的成果。除了煤鋼聯合、醫藥合作等方面,歐洲國家雖然在共同對抗大唐商貿入侵上達成了一致,但是並沒有完成對開放本國市場,形成一體化歐盟大市場達成最終的共識。至於歐元這種國家間貨幣,更還是八字沒一撇的事情。不過在金融貨幣上,歐盟已經決定脫鉤唐元,形成聯盟內固定的兌換比例,這顯然對大唐是一個衝擊。

準備捕殺獵物的掠食者,在攻擊之前是不會叫喚的。所以,大唐官方的口徑多少顯得有些曖昧,胡發奎在公開渠道表示,對於歐盟的建立表示歡迎,期待歐盟能夠保持團結,並在世界和平穩定和世界經濟發展上做出有效的貢獻。

而背地裡,大唐卻在更賣力地在訓練軍隊,更新武器裝備,並且增強對歐洲左近的唐軍部署。這些動作歐洲人是看得懂的,不過他們也沉浸在成功聯盟的喜悅中,之前有人還擔心大唐會直接出手攻擊他們,現在看來並沒有出現,似乎前路一片光明。

113 送完再賣145 接近紐約092 抵港705 華沙會戰(三):三面合圍393 吞武裡之戰(九)407 用命830 宣戰034 阿爾普爾科533 票選162 遠征軍準備起航(中)308 制憲會議(下)813 宗族瓦解(上)003 碰頭會378 中華特區的一年(中)364 嘉慶抄官774 引咎275 美國大商人(上)800 就職519 清軍備戰547干涉309 太平洋鐵路809 朝鮮使臣579 萊比錫戰役(十一)533 票選858 全球航行530 越南海外領803 三面進軍493 失親272 天地會起事050 掩護389 吞武裡之戰(五)475 解放者620 扣留630 修約847 新移民潮126 閃電快馬330 貧瘠的日本663 小規模殖民108 跨越大陸的求援235 擒龍(四)738 高等教育217 輿情(下)567 元帥的擔心512 大革命的開幕925 U艇914 低地戰役(六)093 毒蛇614 盛怒586 南聖胡安305 回家白臉說兩句322 拆遷881 應對歐洲698 受降與危機355 紅顏醉(六)739 總統千金729 英國決心520 兩個選擇608 青州案(二)629 新的三個條件637 軍團司令611 青州案(五)190 天花危機(中)802 認可314 英國人的求購331 獻計088 國王的特使026 大唐443 阿帕奇青年456 災難267 傷者166 真正的野望442 廓爾喀旅842 出手949 察裡津戰役608 青州案(二)837 三條法令835 紐芬蘭海戰(中)080 首肯867 駐軍權714 華沙會戰(十二):虐殺352 紅顏醉(三)348 江南(十)765 行程396 吞武裡之戰(十二)835 紐芬蘭海戰(中)941 新年轟炸行動481 墨西哥城之戰(下)645 掘墓164 唐人的智慧900 烏克蘭662 馬達加斯加089 邊界談判497 治理墨西哥498 報應不爽(上)789 西逃路(上)949 察裡津戰役339 江南(一)418 世界061 貿易需求
113 送完再賣145 接近紐約092 抵港705 華沙會戰(三):三面合圍393 吞武裡之戰(九)407 用命830 宣戰034 阿爾普爾科533 票選162 遠征軍準備起航(中)308 制憲會議(下)813 宗族瓦解(上)003 碰頭會378 中華特區的一年(中)364 嘉慶抄官774 引咎275 美國大商人(上)800 就職519 清軍備戰547干涉309 太平洋鐵路809 朝鮮使臣579 萊比錫戰役(十一)533 票選858 全球航行530 越南海外領803 三面進軍493 失親272 天地會起事050 掩護389 吞武裡之戰(五)475 解放者620 扣留630 修約847 新移民潮126 閃電快馬330 貧瘠的日本663 小規模殖民108 跨越大陸的求援235 擒龍(四)738 高等教育217 輿情(下)567 元帥的擔心512 大革命的開幕925 U艇914 低地戰役(六)093 毒蛇614 盛怒586 南聖胡安305 回家白臉說兩句322 拆遷881 應對歐洲698 受降與危機355 紅顏醉(六)739 總統千金729 英國決心520 兩個選擇608 青州案(二)629 新的三個條件637 軍團司令611 青州案(五)190 天花危機(中)802 認可314 英國人的求購331 獻計088 國王的特使026 大唐443 阿帕奇青年456 災難267 傷者166 真正的野望442 廓爾喀旅842 出手949 察裡津戰役608 青州案(二)837 三條法令835 紐芬蘭海戰(中)080 首肯867 駐軍權714 華沙會戰(十二):虐殺352 紅顏醉(三)348 江南(十)765 行程396 吞武裡之戰(十二)835 紐芬蘭海戰(中)941 新年轟炸行動481 墨西哥城之戰(下)645 掘墓164 唐人的智慧900 烏克蘭662 馬達加斯加089 邊界談判497 治理墨西哥498 報應不爽(上)789 西逃路(上)949 察裡津戰役339 江南(一)418 世界061 貿易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