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五十一章 徵兵,調遣

隨着一年的休整,雖然戰爭的創傷,還需要更久的時間癒合。

但皇衛營,也基本恢復一些力量。

這一年來,軍部並非無所事事。

衛所制度,在明末這個時候已經腐朽不堪,各地衛所的軍戶,與其說是士兵,不如說是指揮使的農奴。

表面上看,大明的在編軍兵,超過二百萬。

但實際上,能夠真正稱的上軍隊的,也只是屈指可數。

皇衛營是朱慈嫡系,親爹養的,爲了保證戰鬥力,那基本是,極力的供給。

在去年的時候,戰爭吃緊,皇衛營受創嚴重。

當時七八萬的營兵,戰爭一結束的時候。只剩四萬不到,而且大辦都是缺胳膊缺腿的傷員。

等到安置傷員,退役之後,皇衛營實際兵力,在最低點時候,只有一萬八千多。

而在這一年的時間內,軍部積極的從各地招募新兵,填補皇衛營的缺失。

漢地十八省,最優質的兵源地有四個,關中,湖湘,廣西,山東。

這些地方的漢子,在體質上要優與其他的省份,拉過來經過一定的軍事訓練,就能投入戰場。

介於京畿附近減員太過於嚴重,而湖湘,廣西又離的較遠,軍部爲了擴充兵源,也主要在山東一地招募。

山東的兒郎,豪爽,仗義,重諾而……輕個人得失。(這算舔麼?)

由於朱慈的政策傾斜,在山東的徵兵工作,還是必要順利的。

首先是向他們明確,從軍後的餉銀有多少,同時給於他們清晰的晉升通道。

殺敵一人,能獲得多少獎金。

如果陣亡,家裡又會得到多少撫卹。

當然最讓山東兒郎難以拒絕去京城當兵的是……最後一條。

……朝廷會保證山東籍將士的煎餅和大蔥的供應。

想到每天都能吃到美味的大蔥,他們的心思早已飛到了京城。

徵兵工作很順利,當然,朝廷也不是飢不擇食,是人就收。

年齡在十六到二十五歲之間。

身高在五尺兩寸以上。(約158cm)

等等,許多的限制之下,皇衛營仍然在山東募集了約四萬餘人,加上兩淮等地的補充。

在五月初,朱慈對皇衛營進行檢閱的時候,皇衛營的主要兵力,約有八萬七千餘人(不包括從軍民夫)

相比與京營,鼎盛的時候,肯定是比不了的,但考慮到這些人都是在幾十萬備選兵源中篩選出來的精兵,這樣的規模,去打硬仗也已經足夠。

況且國內最後的對手是大西,除了李定國那個非常不穩定的因素外,其他人真的是不足爲懼。

爲了更好的碾壓敵人,軍器局是不斷地生產新式的自生火銃。

對於這麼一個玩意,朱慈是沒見過真貨,只是從書本上看過圖樣。

也是經過多次試射之後,保證安全,才列裝皇衛營。

皇衛步兵營的將士,現在開始學習新的課程是,學會自生火銃的使用方法。

原本火繩槍的基本使用動作還是必要複雜的。

一個火繩槍兵,想要射出點什麼東西,還是很麻煩的。

需要先往槍管裡塞藥,用棍子抽插幾遍後壓實,然後放入鉛彈,點燃火繩,打開火門,壓下火繩,繼而發射。

現在的自生火銃,省略了點火繩,開火門的步驟。

塞好藥,提槍就能幹。

步驟簡化了很多,攻擊頻率提高了50%,這就相當於給全軍裝備了紅叉,效果是顯而易見的。

當然還缺乏實戰。

所謂的實戰,便是對於最後一股割據勢力的平定工作。

早先的時候,爲了防備陝西的變亂,王先通被派到了山西。

爲了能活捉李定國當他的壓寨妹夫,朱慈還是佈置了很多。

不過讓朱慈掃興的是,除了河南那邊的反正,和理論上的大西勢力袁承志發生了一些衝突外,西軍並沒有任何過界的軍事行動。

基本上他們只將順軍給吃掉後,對於明廷的控制範圍,並沒有太大的興趣。

太雞罷慫了吧。

而當,張獻忠派來的使者,經由山西入之後,朱慈才知道西軍是在打的什麼主意。

“我主只求朝廷敕封以王,只要朝廷敕封,我主保證,陝西內除漢中外,皆可拱手還於朝廷。我主只願如朝鮮一般,奉明爲主,永不復叛。”

農民軍和韃清軍不同的是,大多數的首領,實際上並沒有兼併天下的野心。

他們許多人造反,並非是爲了推倒朝廷,而是想着通過把朝廷打痛了,讓朝廷不得不重視起來,不得不妥協。

最後封王,拜爵,得到榮華富貴。

這也是他們鼠目寸光,只顧及眼前利益的地方。

張獻忠,在拿下四川后,便開始紙醉金迷起來。

搜刮美女,逼迫百姓修建宮殿,等等,爲的不是解放勞苦的大衆,爲的僅僅是他個人的享受而已。

四川,天府之國,讓他迷失了,迷失在川妹子的裙子下。

他覺得只要守住四川一地就夠了,只要能在四川沒羞沒臊的過日子就夠了。

拿下陝西,一方面是唾手可得的獵物,另一方面,則是爲了和明廷談判的籌碼。

通過陝西作爲條件,和朱慈簽訂和約,保證他能在四川安安心心的禍害當地的百姓。

當然,張獻忠的和約,可不是朱慈能夠接受的。

“當初李闖圍京城的時候,也要朕封王……呵。”朱慈拿着使者送來的所謂國書,冷笑道。

而下面的使者,顯然是有些懵逼的。

“當初,李闖要聖上封過王?”

“沒聽說過啊……”

下面的臣子小聲的討論起來。

“聖上說有就有了。”

“或許我們不知道吧。”

朱慈稍微反應了過來,大概是兩世的記憶出現了混亂,這個世界的李自成……還真沒向明廷要求過封王。

不過,這只不過是小事,無足輕重,朱慈只是想表達,張獻忠得要求,完全是癡心妄想。

“既然張獻忠派你來了,那你回去的時候,也順便把這個帶回去。”

皇衛營的休養,已經基本宣告結束。

而接下來,就是對於國內叛亂的最後平定工作。

目標只有一個,西川的張獻忠。

所以,使者帶回去的是朱慈給他的征討檄文。

也象徵着明廷和西軍的戰爭,即將拉開帷幕。

“以戚宗明爲北線主將,率皇衛營開撥,同時向南京的黃得功,石柱的秦良玉,雲南的沐天波下旨,備軍等戰,配合皇衛營主力,收服西川。”

第三百四十章 張煌言殺降計(中)第五百一十二章 熟悉的陌生人第二百六十五章 犯我大清着雖遠必賠第四百九十五章 會議第九十章 沙河大捷第四百三十一章 喪心病狂的閻應元第三百零四章 理工男的冬天第十八章 京城誅奸侫(七)第三百五十七章 號角第四百八十八章 二路軍第四百零五章 御駕親征第三百八十九章 慘烈第十七章 京城誅奸侫(六)第三百一十五章 矛盾在激化第四百三十九章 舉棋不定第三百七十三章 進一步的計劃第四百四十四章 準備第一百一十四章 目標張家口第二百一十九章 福臨是你兒子麼?第八十三章 親征軍開撥第五百零五章 小潘北京奇遇記第二百二十九章 扮豬吃虎閻傲天(上)第二百零二章 試圖逃脫的大玉兒(3/3)第二百五十章 昭仁和寧槿第五百零一章 順風第二百零四章 醉人的芬芳第一百八十一章 先立一個flag(喪心病狂又三更)第三百四十二章 鞭笞第七十章 赦免?第三百七十六章 狙擊戰第三十九章 登基建元(三)第二十五章 最後的清剿(二)第三百零七章 南北並進第二百七十四章 侯方域第四百五十八章 與虎謀皮第一百一十一章 晉南第四百八十四章 乘勝追擊第四百一十二章 頭疼的錦衣衛第一百一十四章 目標張家口第三百六十四章 圍第四百五十章 詭異的消息第四百零四章 一個決定第二百零一章 柳如是第四百九十三章 這就對了!第三百一十五章 矛盾在激化第三十四章 天下之牛耳(三)第四百零八章 石柱保衛戰(上)第三百七十九章 一國來朝第四百一十七章 秦良玉的應對第二百一十八章 鎮江城內第三百三十三章 敗戰計第三百八十九章 慘烈第三百四十二章 鞭笞第二百零四章 醉人的芬芳第四百八十章 索敵第三十六章 天下之牛耳(五)第四百九十章 推進第四百四十一章 聽從天意第二百七十六章 抓捕進行時(1/3)第四百三十五章 計取雲南(下)第三百一十五章 矛盾在激化第四百零九章 石柱保衛戰(中)第二百四十三章 太祖保佑第二百六十七章 忠烈第一百四十三章 閻應元第十八章 京城誅奸侫(七)第二百八十二章 孝陵衛第十章 激情演說(三)第一百三十九章 或是一別第三百七十六章 狙擊戰第二百一十二章 拆分禮部第五百一十一章 兄妹(下)第二百六十九章 更讓人恐懼的動作第三百一十一章 準備背鍋的文臣第二百六十五章 犯我大清着雖遠必賠第四百一十八章 無下限的張獻忠第二百一十二章 拆分禮部第八十一章 京城余余事第二百二十六章 給朝鮮挖的坑第五十七章 全力生產(一)第二十五章 最後的清剿(二)第四百五十章 詭異的消息第四百八十九章 莽第三百六十七章 望眼欲穿第二百六十八章 民心第三百五十七章 號角第三百三十六章 春闈第三百九十二章 北部問題第三百二十七章 被幹上天的孔家第九十五章 頭戴綠沿帽第八章 激情演說(一)第三百九十章 所期待的援軍第一百三十六章 出征之前第五百零二章 社交第二百五十四章 忐忑的王永吉第一百六十一章 李巖的靈感[上架前最後一章]第二百七十五章 會審第二十九章 最後的清剿(六)第二百四十四章 登州之失第三百五十六章 第一課
第三百四十章 張煌言殺降計(中)第五百一十二章 熟悉的陌生人第二百六十五章 犯我大清着雖遠必賠第四百九十五章 會議第九十章 沙河大捷第四百三十一章 喪心病狂的閻應元第三百零四章 理工男的冬天第十八章 京城誅奸侫(七)第三百五十七章 號角第四百八十八章 二路軍第四百零五章 御駕親征第三百八十九章 慘烈第十七章 京城誅奸侫(六)第三百一十五章 矛盾在激化第四百三十九章 舉棋不定第三百七十三章 進一步的計劃第四百四十四章 準備第一百一十四章 目標張家口第二百一十九章 福臨是你兒子麼?第八十三章 親征軍開撥第五百零五章 小潘北京奇遇記第二百二十九章 扮豬吃虎閻傲天(上)第二百零二章 試圖逃脫的大玉兒(3/3)第二百五十章 昭仁和寧槿第五百零一章 順風第二百零四章 醉人的芬芳第一百八十一章 先立一個flag(喪心病狂又三更)第三百四十二章 鞭笞第七十章 赦免?第三百七十六章 狙擊戰第三十九章 登基建元(三)第二十五章 最後的清剿(二)第三百零七章 南北並進第二百七十四章 侯方域第四百五十八章 與虎謀皮第一百一十一章 晉南第四百八十四章 乘勝追擊第四百一十二章 頭疼的錦衣衛第一百一十四章 目標張家口第三百六十四章 圍第四百五十章 詭異的消息第四百零四章 一個決定第二百零一章 柳如是第四百九十三章 這就對了!第三百一十五章 矛盾在激化第三十四章 天下之牛耳(三)第四百零八章 石柱保衛戰(上)第三百七十九章 一國來朝第四百一十七章 秦良玉的應對第二百一十八章 鎮江城內第三百三十三章 敗戰計第三百八十九章 慘烈第三百四十二章 鞭笞第二百零四章 醉人的芬芳第四百八十章 索敵第三十六章 天下之牛耳(五)第四百九十章 推進第四百四十一章 聽從天意第二百七十六章 抓捕進行時(1/3)第四百三十五章 計取雲南(下)第三百一十五章 矛盾在激化第四百零九章 石柱保衛戰(中)第二百四十三章 太祖保佑第二百六十七章 忠烈第一百四十三章 閻應元第十八章 京城誅奸侫(七)第二百八十二章 孝陵衛第十章 激情演說(三)第一百三十九章 或是一別第三百七十六章 狙擊戰第二百一十二章 拆分禮部第五百一十一章 兄妹(下)第二百六十九章 更讓人恐懼的動作第三百一十一章 準備背鍋的文臣第二百六十五章 犯我大清着雖遠必賠第四百一十八章 無下限的張獻忠第二百一十二章 拆分禮部第八十一章 京城余余事第二百二十六章 給朝鮮挖的坑第五十七章 全力生產(一)第二十五章 最後的清剿(二)第四百五十章 詭異的消息第四百八十九章 莽第三百六十七章 望眼欲穿第二百六十八章 民心第三百五十七章 號角第三百三十六章 春闈第三百九十二章 北部問題第三百二十七章 被幹上天的孔家第九十五章 頭戴綠沿帽第八章 激情演說(一)第三百九十章 所期待的援軍第一百三十六章 出征之前第五百零二章 社交第二百五十四章 忐忑的王永吉第一百六十一章 李巖的靈感[上架前最後一章]第二百七十五章 會審第二十九章 最後的清剿(六)第二百四十四章 登州之失第三百五十六章 第一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