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呸!苦的。”
朱銘蹲在瓜田邊,一口吐出剛吃下去的西瓜。
朱國祥卻是細細咀嚼品嚐:“我這個只有一絲絲苦澀,倒是可以用來解渴。”
他又捧起兒子的瓜,咬了一口皺眉說:“你這是真苦啊。西瓜籽兒挺大的,可以用來炒瓜子。”
“好懷念脆甜紅瓤大西瓜,”朱銘感慨道,“眼前這些西瓜都是白瓤、黃瓤的,一看就不好吃,趕緊把甜西瓜種出來吧。”
朱國祥說:“哪有那麼容易,得撞運氣等西瓜基因突變。”
朱國祥伸手把勸農司官員們叫來幾個:“你們口渴了,就吃這些西瓜。實在太苦吃不下去,就拿給牲畜吃。把帶甜味或者不苦的西瓜,擇優留種,明年再種。”
“是!”勸農官們領命。
父子倆一路散步前行,西瓜地不遠是大片的沙果林。
朱銘拿起布面甲進行試穿,對白勝說:“砍我一刀。”
軍械試驗廠的主官彭秀說:“造價近乎減半,耗時也更短。重量更輕,防禦更強,還不怕被砍斷綴繩,平時保養維護也更方便。唯一的缺點,是布面嚴重毀壞之後,得重新進行鉚接。”
白勝笑容僵硬:“殿下,不如讓俺着甲,你拿刀來砍吧。”
來到金明池的停車場,朱銘騎上聚寶盆的孫子,對老爸說:“我去東南郊一趟。”
這裡的“嚴重毀壞”,是指縫都沒法縫了。否則就算布面被砍成拖把樣,也能繼續縫縫補補。
朱銘指着沙果林說:“這種水果挺好吃的,又像蘋果又像李子。”
帶上幾個侍衛,朱銘一路縱馬馳騁,很快就來到東南郊的軍械實驗場(火藥廠也在附近)。
這片沙果林卻是原有的,經過勸農官精心打理,果子比以前結得更多更好。去年成熟之後,除了極少數留種,其餘都用來賞賜后妃和大臣。
朱銘那一堆妻妾兒女,此刻都在金明池避暑,這裡可比東宮涼快多了。
這裡以前屬於亂葬崗,誰都可以埋在此處。
朱國祥笑着介紹:“大概在五代時期,就已經分化出兩種,一種是蘋果屬,一種卻是李屬。你以前逛超市,那種很大的紅李子,極有可能就是它分化出的柰李。”
朱銘翻身下馬,兩個行政官員,帶着一堆伎術官前來迎接。
再往前走就是金明池,端午節前後完全免費開放,老百姓還能看到許多熱鬧節目。如今卻是要封閉兩個月,因爲皇帝和太子,經常帶着老婆孩子過來划船納涼。
朱銘首先拿起一副布面甲,問道:“效果如何?”
勸農司的試驗田,農作物種類越來越多了。
幾件經過反覆實驗改進的軍械,擺在空地的桌子上。
這玩意兒又叫林檎,蘋果屬物種,宋人寫詩的時候,經常把它稱作海棠。
如今的大明官員,把勸農司試驗田稱爲“御圃”,以能吃到“御圃”裡的蔬果爲榮。
“行吧,記得回金明池吃晚飯。”朱國祥提醒道。
至於蘋果,唐代的時候有進貢,當時對應佛經叫做頻婆果。宋人沒再見過蘋果,就只能牽強附會,把佛眼果誤認爲佛經裡的頻婆果。
後來被蔡京搞成漏澤園,即官方慈善公墓。再想埋就得走流程辦手續了,畢竟這是蔡相公的政績,得一切合乎標準漂漂亮亮的。
彭秀連忙說:“太子殿下,此甲已反覆驗證過了。可將札甲與布甲,都裹在殺死的肥豬身上,然後用刀砍槍刺細細比較。”
布面甲,外面一層襖子,裡面鉚着大甲片。
防禦力比札甲更強,重量比札甲更輕,穿起來比札甲暖和,製作成本比札甲低得多。
但有個非常大的缺點,它在吏治敗壞的時候,比札甲更容易偷工減料不被發現!
另外,這玩意兒不便做成重甲,最好是做成輕甲和中甲。
去年在給札甲換大甲片時,朱銘就想着做布面甲了。只要冶煉水平足夠,布面甲就是爆兵的首選,能夠真正做到物美價廉、量大管飽。
等棉花大量出產之後,當然也可以做棉甲,但棉甲的成本卻要高得多。
朱銘讓人把一套布面甲,穿在校場的木樁上,又下令幾個侍衛射箭。
總共射出三十餘箭,絕大部分都被彈開,或者掛在布面上,防禦力果然強得很。
朱銘又看向桌上的另一樣武器——震天雷!
шωш¤ тt kān¤ c o
歷史上,關於類似武器的最早記錄,出現在金世宗晚期的山西太原。一個叫李鐵的獵戶,用陶罐塞入火藥並安裝引信,通過爆炸聲驚動狐羣,驅逐狐狸入網再抓捕。
金人在此基礎上,發明了名叫“鐵火炮”的金屬炸彈。南宋也很快學去,更名爲“震天雷”。
蒙古大軍攻打開封時,金兵就有使用震天雷,一度炸得蒙古兵不敢靠近城牆。
滅掉金國,蒙古人也學會了做炸彈。
發展到元末明初,炸彈已被玩出花來,靖難之役甚至有使用地雷的記載。
這個叫彭秀的軍械製造官,雙手捧着圓球型炸彈,用力那麼一扭,輕鬆分解成兩個碗狀結構。裡面的火藥,是包裹起來的,不會輕易散落。
朱銘仔細瞧了瞧,合口處做了楔槽和活釦,能夠快速打開或者合上。 “通體生鐵澆鑄的,造價不是很高,”彭秀講解說,“算上火藥,這個震天雷重四斤三兩。”
朱銘說道:“這怎麼投出去?太重了!”
彭秀說道:“守城時往下扔啊。又或者,使用砲車投出去。幾斤重的砲子,用很小的平夷砲(回回炮)就能擲出。這種小型輕便的平夷砲,可以安在戰船上,可以置在城牆上,還可以用騾子拉着隨軍野戰。”
嗯……好吧。
朱銘提供了製作震天雷的想法,但恐怕是沒怎麼講清楚。
他的打算是做手雷,然後編練擲彈兵。
而彭秀這些軍工人員,卻做出四五斤重的炸彈,專門用於守城,或者讓投石車投出去。
朱銘感覺這主意還不錯,可以用來增加三疊陣的火力。
到時候,金國騎兵衝到一百二十步,用投石車拋擲炸彈。衝到一百步時,用火槍再齊射一撥。接着用虎蹲炮、木炮射霰彈,並配合弓箭和弩箭。火槍、弓箭、弩箭都可以二次射擊。
整個過程,六重以上遠程火力,熟練起來甚至能達到八到十重火力。這樣還能衝到車陣面前,那隻能說金兵有神仙保佑。
朱銘吩咐道:“這種震天雷可以保留,再造些輕便的,控制在三斤以內最好。”
“是!”彭秀領命。
朱銘又去視察火藥廠,之所以放在郊外,是害怕某天來一場大爆炸。
當初,朱家父子的起兵地在漢中,那裡恰好是中國北方最重要的硝石產地。
而今,朱家父子暫時定都開封,而開封府各縣恰好是中國最頂尖的硝土產地!
硝不缺,火藥自然不缺。
真正要緊的是嚴格管理火藥製作流程,否則火藥配方都會變成擺設。
鴉片戰爭時期,不同地方的清軍將領,採用截然不同的火藥配比,其根本原因就是火藥製作偷工減料。
比如硝,用土法反覆提純三次是合格的,而清朝工匠往往只提純一兩次。
負責任的清軍將領,必須根據手裡火藥的實際威力,推測自己所得原料硝的質量,然後再讓手下那些工匠,隨之調整火藥裡硝的配比(往往是提高硝的百分比)。
這樣打仗,得他媽多累啊!
在火藥廠一番視察之後,朱銘感覺非常滿意,鑑於偷工減料要掉腦袋,工匠們還是極爲認真負責的。
他讓軍械實驗廠派人,分別前往磁州和徐州,把布面甲、震天雷的製作方法帶過去。
現在全軍披甲率極高,布面甲暫時不着急,震天雷卻得趕緊製造。
這玩意兒的外殼是生鐵澆鑄的,而且不在乎鋼鐵質量,可以快速低價批量生產。
造好之後,磁州生產的震天雷,就近給張廣道運過去。
而徐州生產的震天雷,則在海州裝船運給李寶、折彥質、耶律餘睹等人。他們其實最需要震天雷,因爲跨海兵力不多,卻隨時可能面對金兵大舉攻城。
李寶李公爺,自然最先獲得新式武器。
完顏宗望的一萬精銳,還在趕往傍海道的路上,李寶就獲得首批八百枚震天雷,是隨着軍糧一起運過去的。
“這東西怎麼用?”李寶抱着四斤多重的炸彈,有點懷疑這玩意兒的真實威力。
隨炸彈跟過去的技術員,微笑道:“李公可以讓人試試。”
海濱縣城外。
一處荒地豎起許多草人,震天雷放置在最中央。
李寶本來站在十多步遠,技術員提醒道:“李公還須再退一些。”
“再退多遠?”李寶問。
那人說:“再退二十步爲好,防止有破碎鐵片飛來。”
包括獻城投降的大明貞、大明義兄弟倆,也帶着親兵過來圍觀看熱鬧。
只見一個士兵點燃引線,快速跑向幾米外挖好的大坑,然後猛地跳入深坑當中躲避。
“轟!”
巨大的轟鳴聲響起,真個就是震耳發聵。
隨着硝煙漸漸散去,李寶親自走近查看。方圓一米半之內,草人悉數被震倒震碎。方圓三米之內,草人被震得歪歪扭扭,也有不少倒下去了。
而方圓十多米,甚至是更遠,到處都有被炸飛的生鐵片。
這火藥量,裝得是真足啊!
《金史》的記載才更誇張呢:“火藥發作,聲如雷震,熱力達半畝之上,人與牛皮皆碎並無跡,甲鐵皆透……”
大明義望着爆炸現場,慶幸自己投了大明,否則遇到這東西咋辦?
他轉頭看向大明貞,發現兄長已呆立當場,正瞠目結舌的看着地面焦土。
“必勝,大明必勝!”大明義心神激盪,猛地吶喊起來,周圍的士兵也跟着大聲呼喊。
震天雷還沒有實際用於戰場,卻已經讓大明將士們士氣大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