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說:“在實驗室辦哪種事不妥吧?”
李博士;“報道說你辦哪種事是全天候的,而且把你們董事長蘇光秀都泡上了,厲害!”
我用力搬開她的雙肩,對她說:“這樣吧,把正事辦完後,我們再討論辦那種事。”
最後她同意了。我說:“我們的載人登陸火星在和美、俄趕時間,所以我們最好和你的導師討論一下。我們能去他辦公室嗎?”
李博士說:“他今天不在辦公室。”
我說:“他在哪裡?”
李博士:“在家。”
我說:“要麼明天早上吧。”
李博士:“沒關係,到家去找他吧。”
我說:“你導師也許不希望在他家裡討論學術問題。”
李博士:“他不僅希望在家討論學術問題,而且還喜歡招待客人。”
“是嘛?”
我覺得這樣的博士導師一定很有意思。我雖然沒有上過研究生,但是我一直喜歡研究科技問題,所以經李博士這麼一說,我便急於見到她導師了。我說:“李博士,既然要在人家那裡吃晚餐,我帶點什麼好呢?”
李博士說:“你什麼都不需要帶,只帶一個態度就行了。”
我更感興趣了:“什麼態度?”
李博士說:“由於是家宴,所以你將和他一家人一起吃飯。當然有他妻子囉。”
我說:“導師有幾個孩子?”
李博士:“都實行計劃生育了,還能幾個?”
我說:“哦,像我一樣,80後的獨生子女。”
李博士:“對。”
我問:“男孩還是女孩?”
李博士:“女孩。”
我問:“有什麼注意事項?”
李博士:“那個女孩對男孩比較主動,當她有什麼表示或者說什麼過火話的時候,你的反應要得體。”
我問:“怎樣纔算得體。”
李博士:“你自己去琢磨吧。”
我說:“李博士,你平時一個人,工作很辛苦,現在終於可以放鬆一下了。”
一下班,我就開車帶着李博士去了她導師家。在途中,我不安地問道:“要麼先給他打個電話,萬一導師有事呢?”
李博士:“我上午剛見過他,他今晚不會有事的。”
我說:“提前告訴他,他也好有所準備。”
李博士:“你不瞭解我導師的脾氣。凡是弟子去他家,都要幫他做飯。”
我說:“蠻有趣的,我也幫。”
李博士:“他可能不讓陌生的客人幫廚。”
我說:“混熟了,不就成了熟人?”
說着話,我們就到了她導師家了。在新建的別墅區。導師的別墅以淺黃色爲基調,很氣派。李博士按門鈴後,保姆出來了:“瑩瑩,你回來了!”看來李博士是這裡的常客,也許是導師的得意門生。
“啊。”李博士淡淡地答道。我把汽車停到一個空地上,我看見李博士把一個裝衣物的包拿到一個房間去了。看來導師很喜歡李博士,來一次可能就會住一夜。畢竟北京太大,人們耽誤在路上的時間太多。
我問李博士:“你導師家裡人呢?”
李博士:“快回來了。你在客廳等一會兒,我去幫廚,多做幾個菜。你喜歡吃什麼菜?”
我說:“客隨主便吧。保姆做什麼就吃什麼。”
李博士:“我們來了就是主人。”
我想李博士也太那個了,怎麼能在人家的家裡隨便做主呢?
李博士:“你必須說喜歡吃什麼,我們好給你做。”
我數:“水煮魚。不過魚市太遠,算了。”
李博士:“來看看,吃那條魚?”
想不到導師家有養魚池,有很多兩斤左右的魚。我說:“未經導師家人同意,恐怕不妥吧。”
李博士:“沒什麼不妥的。來到這裡就是主人,撈吧。”
於是我便用一個長杆末端帶網的工具撈了一條。在我的強烈要求下,我開始自己做水煮魚。
我們做了五個菜。在菜上桌的時候
導師夫人先回來了。她說道:“瑩瑩,你這個鬼丫頭,小李要來怎麼不說?這樣我可以叫保姆去市裡賣點好吃的肉食”
我好奇地問道:“伯母,你怎麼知道我?我可從來沒有見過您。”
導師夫人說:“是我丈夫告訴我的。”
我繼續問道:“你丈夫怎麼會認識我?”
李博士給導師夫人遞了個眼色,導師夫人便說:“他來後你再問吧。”
我問李博士:“你不是說導師還有個女兒嗎?怎麼沒見她回來?”
導師夫人正想回答,李博士搶答了:“她可能與導師在一起。”
我們做好後,給導師留了一個位置,我要去旁邊拿了一個凳子,以便爲導師的女兒留下。李博士說:“不用了,她來後會去她房間搬的。”我心想導師女兒真講究,連凳子都要用自己房間的。
導師夫人說:“要麼,我們先吃吧。”
我覺得這樣不好,就說:“還是先等導師吧。”
門鈴響了,因爲我離門近,所有就去開門。發現是宇宙生物學家李教授,便說道:“李教授,你今天也來這裡做客啊?”
李教授笑道:“我天天到這裡做客。”
我恍然大悟:“這就是你的家。”
李教授:“歡迎我們的航地英雄到寒舍做客。老婆子,來瓶五十年的茅臺酒!”
上了酒後,我問到:“李教授,要麼等您女兒來後一起喝吧?”
李教授:“誰說沒有來?”
李博士在旁邊抿嘴笑。李教授、李博士,我明白了。唉,我太遲鈍,對很多的暗示都沒有聯繫起來細想。我問道:“李教授,很有趣,自己的女兒當自己的研究生,我還真沒聽說過。”
李教授:“是走後門的不正之風吧?”
我說:“我不是這個意思。”
李教授:“在鑑定出你是非人類智慧生物與人類的混血兒之前,我招宇宙生物學研究生的計劃屢屢得不到上級批准。我終於失去耐性了”
在我們的上級領導那裡,我說:“他們年年都能招研究生,爲什麼我一個研究生都不讓招?”
領導答道:“你招研究生來研究什麼?”
我答:“我在非人類智慧生物方面有一系列計劃,比如,研究他們的解剖結構、生理生化、病理變化。”
領導:“你我都沒有見過非人類智慧生物,你怎麼研究他們的解剖結構及其它項目?”
我說:“我們必須根據科學原理設想他們可能的結構和功能。”
領導:“我勸你還不如去招科幻小說研究生。”
我的鼻子都氣歪了,便說道:“既然你們覺得宇宙生物學是無用的科學,不如取消得了,我也可以搞點其它研究。”
領導:“我們是一個大國,怎麼也得有個把人研究宇宙生物學,外國人提起的時候,我們也好表明我們有這種研究。”
我說:“我是個做學問的人,只是擺門面,你還是找別人吧。”
領導:“老李,不要那麼走極端嘛。你的招生方向能否稍微調整一下。”
我當時想了一下,就說:“美、俄都有載人登火星的計劃,我國也有初步的意向。載人登火星需要在飛船上停留一年以上,靠地球不斷補充飲食、氧氣,不是個辦法。要麼研究在宇宙飛船範圍後完成生物循環的問題?”
領導雖然覺得研究成功的可能性不大,還是同意了這個招生計劃。
我問:“李教授,那麼,爲什麼你一定要招收你的女兒呢?”
李教授:“我根本沒有想到要招收自己的女兒。”
我問:“這中間有什麼變故嗎?”
李教授:“沒有人報考我的研究生。”
我問:“爲什麼?”
李教授:“因爲1992年美國的‘生物圈二號’失敗後,業界已經認爲地球表面的生物圈,即生物圈一號是唯一的生物圈。”
我問:“那麼,人們怎樣載人登火星呢?”
李教授:“人們設想在載人飛船經過的地方,沒隔一定距離放一艘飲食、氧氣的供應飛船。”
我說:“從理論上講得通。”
李教授:“可是實行起來很麻煩,至少二十年內登不上火星。況且,將來要飛出太陽系也只能靠小環境的生物循環。”
我問:“所以你就招自己的女兒了?”
李教授:“瑩瑩當時還差一年才碩士畢業,按規定不能報考博士生。首先我和他的碩士導師商量了,出具了瑩瑩品學兼優的證明,同時要求瑩瑩在攻讀博士的同時也要做完碩士論文,參加答辯並通過,否則,她得停止攻讀博士。”
我問:“爲什麼你的招生計劃不能延遲一年呢?”
李教授:“不能。一年就是一年的。如果你今年招不上,明年更沒有辦法拿到招生計劃,因爲上級不再信任你。”
我說:“我在設想,在人類生殖時,近親繁殖導致後代的質量不高,招自己的女兒是否也會在科研思路上近親繁殖呢?”
李教授:“想不到小李沒有上過研究生,可是科研思路還挺高明的,超過我的女兒啊。”
“爸爸。”女兒不原意了。我說:“李教授,我知道了招自己的女兒是不得已的。不過,只要李博士同不同思想的人交流,就會開拓思路。在現代科技,新發現都在人們的思想空白點上。您就屬於這方面的典範,我想三年之內您能成爲中國本土的第一個諾貝爾科技獎得主。如果我們的學術研究能夠從思想的多樣性上下功夫,一定會出現諾貝爾族羣!李博士如果能把研究調整爲《地下人小環境生物循環對人工小環境生物循環的啓示》,並作爲博士後的持續研究課題,把人工小環境生物循環延續兩年,一定能再拿一個諾貝爾生物和醫學獎!”
李博士激動起來、又想吻我了。不過,現在他父母在場,我倒不別擔心了。
李教授:“小李,這是你發現的一個思想空白點。乾脆你也來當我的研究生吧!”
瑩瑩母親:“老頭子,別忘了小李在地下人社會當國王,在地面還要做生意。”
瑩瑩:“小李還要配合你們的宇宙生物研究,還有參加航地作戰。”
李教授:“看來小李沒有時間當我的研究生了。不過不要緊,小李,你有什麼新點子一定要在第一時間告訴我。”
我說:“我也想從您這裡學更多的東西。另外,我剛纔說的‘人工小環境生物循環’,想聽聽您的建議。”
李教授:“你的整個觀點就像一道閃電,解開了一個結。當時領導讓我招這方面的研究生只是給我一個面子。他們壓根就認爲這個錢會打水漂,我的研究生不過是走走過場而已。生物圈二號的失敗表明當時人們還沒有在製造‘人工小環境生物循環’方面找到方向。我看到隨後國外的同類研究,都是東一榔頭西一錘,十個專家有十個觀點,有的人甚至某時有一個觀點,過一段時間又有另一個觀點。現在才真正找到了解決這個問題的鑰匙。對了,小李,地下人社會有多少立方米的空間?有多少人口?”
我說:“父王告訴我,他們只有粗略的數字,我已經安排官員準備儘快進行人口普查及土地丈量。”
李教授:“我們關鍵要搞清楚他們的初級生產者、中級生產者、高級生產者。他們的核射線能量轉化爲植物能量的具體機制。他們的水循環,氧循環以及二氧化碳循環。爲什麼哪裡的植物不怕放射線?爲什麼地下人不怕放射線?另外,那種小循環是否必須在那樣的壓力和環境下?”
我說:“李教授,您提的問題太重要了。爲什麼我們不能先按照地下人那裡的條件,把他們的植物、動物移到地面上,先建立一個微型環境生物循環呢?”
李教授:“咱們說幹就幹。如果我們能成功建立微型環境生物循環,以中國連續幾次成功載人航天的技術,很快就能實現載人登火星了。我們的科技總體水平完全可以與美國並駕齊驅甚至略有超過!”李教授馬上站起來就要往相關領導家裡去。
瑩瑩母親:“老頭子,我們不是在聊天嘛,怎麼就聊走了呢?酒還沒喝呢?”
李博士:“爸爸,我們可以不喝酒,以免領導同志看了還以爲我們發酒瘋呢!我們得先吃飽吃好,同時再醞釀一下。”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