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2章 聯金扶漢之策(下)

金天輔二年,大宋改元重和。

馬政顧不得回家過年便匆匆向汴京趕來,時當正月,雖然天下衰疲,汴京卻一片歡慶。馬政當晚入城,第二日大內便傳詔命他火速入宮。

馬政入殿之時,只見臺首蔡京、太保童貫、太宰鄭居中、宣和殿大學士蔡攸等重臣,以及趙良嗣(馬植)等相關臣屬都已在裡面。

馬政面君行禮,將此去津門聽到的北國形勢述說了一遍。道君皇帝趙佶等聽說女真人已經攻到大遼中京附近,無不震驚。馬政又述說在津門的種種見聞。

太宰鄭居中是蔡京的政敵,蔡京既贊同出兵燕雲,他便無論如何也要反對。這時聽馬政將津門說得猶如江南繁華小城一般,出列喝道:“馬政不忠!膽敢欺君!遼東蠻荒之地,怎會有這等氣象!”

馬政嚇得磕頭出血,指天發誓。

道君皇帝問趙良嗣:“馬政所言實否?”

趙良嗣心中躊躇,他當過多年的遼臣,知道遼東決非如馬政所言,但他又是贊成聯金攻遼的——這盤的主意本就是他出的,這時卻不好駁斥馬政,便啓奏說:“微臣未去過遼東,且微臣歸宋經年,或許遼東發生了一些微臣所不知道的事情。不過馬大人所說的遼南轉運副使楊樸、復州刺史盧克忠確有其人。這兩個人在大宋並不知名,想來馬大人無法杜撰。”

馬政道:“微臣到遼東後也曾多方打聽,聽聞這津門雖然開港不久,但由於負責規劃建制者乃是幾個有本事的漢人,所以才能如此。”跟着便述說折彥衝等來歷、權勢、地位,又轉述了黃旌結好漢部的策略。

道君皇帝大感興趣,問道:“你說那金國的駙馬折彥衝本是我大宋子民?”

馬政道:“是。他們在女真也自稱漢部,不但不諱言還頗以爲榮。臣還聽說這次女真之所以反遼,很可能就是因爲有這羣漢人從中鼓動。黃旌說他們是要借女真的兵力來複仇。”

道君皇帝問趙良嗣是否知道漢部的事情,趙良嗣奏道:“女真大軍中確實有一漢部,首領是女真前節度使完顏烏雅束的女婿。這夥人驍勇善戰,女真攻遼的時候往往以他們爲前鋒。微臣以前雖然聽過漢部之名,當時以爲那只是音轉,卻不知道他們原來也是漢人!”

馬政道:“就臣在津門所見,來往行人的言語、裝束都與我大宋無異。且這折彥衝對大宋商人十分善待,看來心中必然有親宋之意。”

道君皇帝又問道:“你剛纔說他們和遼人有仇,卻又是怎麼一回事?”

馬政道:“似乎他們本是流落遼境的漢人,久被契丹人欺壓,因此生恨。”

新任尚書右丞王黼善測趙佶心意,聽到這裡已知皇帝心中不但聯金攻遼之心已堅,且對那女真漢部大感興趣,便奏道:“遼人奪我燕雲,與大宋乃是世仇!只要是漢家子弟,哪個不恨?這夥漢人必然是天賜我朝,爲的就是助大宋克滅契丹!如今遼帝失德,萬民罹苦,願陛下念燕雲百姓遭塗炭之慘,代天譴責,以順伐逆,既解燕民倒懸之難,又復祖宗往昔之土。王師一出,十六州百姓必壺漿來迎。規復之舉,便在今日。”

趙佶聽得龍顏大悅,鄭居中見天子這般模樣,也不敢亂說話了,蔡京之子、宣和大學士蔡攸不甘人後,也出列奏道:“馬政出使之前,朝廷常恐那女真是北鄙之族,不通教化。如今女真既有中國大臣當朝,已服教化,正可曉以大義,使之成爲我大宋邊藩之國。”又獻上一策:待燕雲之事大定以後,可漸漸扶植折彥衝爲女真酋長,讓他爲大宋鎮守東北邊疆。

蔡攸所言正合道君皇帝的心意,趙佶一邊聽一邊點頭,羣臣見狀,紛紛各獻奇策:如何結好金國,如何示恩漢部,如何收服折彥衝,一時間個個都成了運籌帷幄、決勝千里的智張良了。

道君皇帝當即委童貫措置通好女直事,命監司、帥臣不許干預童貫行事。開登州榷場,許金人前來販馬。又另遣趙良嗣爲正使,馬政爲副,屬官十二人,儀仗若干,持國書出使金國,相約攻遼。

大宋朝廷辦事拖拖拉拉,正月就已經決定的事情,到三月馬政還沒走出開封府。不過讓登州開榷場的詔令卻在二月就已經到了津門,劉七聽說,趕緊放信鴿回津門報信。

楊應麒接到信後對楊樸說:“生意來了!”

楊樸道:“大宋最想要的莫過於馬,但馬是強國之本,不可輕易出境。”

楊應麒笑道:“這個我自然知道。不過俗話說的好,捨不得孩子套不得狼。一年賣他個幾百匹總是要的。”

命歐陽適的堂弟歐陽運準備好幾艘海船,又讓劉從帶上兩百匹好馬南下,“如此如此、這般這般”。船還沒出港,不知爲什麼消息忽然走漏出去,李相隆的夥計、趙履民的掌櫃等北國商家都紛紛來求,希望一起上船南下。楊應麒也不拒絕,塞了整整三艘千料大海船,這才揚帆過海,在登州上岸。

登州知州王師中聽說津門有商船來到吃了一驚,他原本以爲這登州榷場要真正運作起來非得一年半載之後,哪知詔令到登州才五天,這些“胡人”就來了!

王師中知道皇帝一意要結好金國,何況朝廷又來了詔令,也不好回絕他們,便請來劉七道:“貴國的船未免來得太快了。如今一切都未就緒,如何安置?不如且先回去,等登州一切料理妥當,你們再來。”

劉七道:“王大人的難處我們知道,只是現在海風從北向南吹,南來容易北歸難。逆風行船,弄不好還要出意外——若此刻在登州、津門海面出了人命關天的事情,豈不有虧大宋天子盛德?不如這樣:我們這些天停靠的那個港灣也算寬敞,周圍又沒有什麼居民,就讓這些商船在這個港灣停下,在靠港的地方用籬笆圍一片地方作市集就好了。他們這些北國的商人,有一片泥土就做得買賣了。等正經榷場建起來,再讓他們搬過去。”

王師中思慮半晌,說道:“暫且如此罷。不過你卻得告誡他們:沒有允許不得擅自離開港口。否則恐有擾民之事。”

劉七道:“若這樣,食物飲水等日常起居卻怎麼辦?”

王師中道:“我看劉大人的屬下這段時間甚守規矩,不如就由劉大人居中策應,裡面需要什麼東西,便僱傭臨近鄉人運進去。籬笆牆內都是貴國商賈,還請劉大人嚴加約束。”

——————————————————

更新消息:《邊戎》將在1/28(中午12點)-1/29(下午5點)封推,爲了給封推預熱,明天開始一天兩更,封推期間一天三更,封推後一天兩更的速度會持續一段時間。反正接下來半個月我會比較有空,就儘量寫吧。

另:推薦好少哦,近三千的收藏每天只有三四百票。唉,你們的支持就是我碼字的動力!!!

第90章 故人西來大梁城(下)第323章 修羅之戰(下)第94章 將軍跨海南巡(上)第29章 再破遼師(下)第284章 老成偶爾張狂(下)第22章 立法規(下)第150章 國之樑第七十二章 上第267章 萬里迂迴由漠北(下)第213章 嫁寡姐(下)第209章 河套局(上)第174章 逆第234章 福禍相倚伏(下)第4章 過冬(上)第247章 回首實有怨(上)第42章 貳臣歸附(下)第116章 契丹有隙牆第350章 迎敗(上)第296章 東海的不滿(下)第308章 華表的污點(下)第323章 修羅之戰(上)第188章 定第326章 克雲中(上)第256章 親者痛仇者快(上)第83章 金主的賜婚突襲(上)第234章 福禍相倚伏(上)第116章 契丹有隙牆第254章 究竟誰控制誰(上)第348章 秦府(下)第206章 學生潮(上)第126章 童貫巡邊第208章 陳家貨(下)第310章 火急密奏(上)第289章 大漢新政新局(上)第252章 大變亂之前徵(下)第298章 蕭帥的大意(上)第329章 羣龍動(上)第350章 迎敗(上)第245章 竟妨天下全(上)第98章 情義利益分明(上)第154章 蒙古謠第329章 羣龍動(上)第261章 何謂善守之帥(上)第354章 審判(下)第89章 舊邦士子維新學(下)第117章 楚州傳噩耗第151章 夕下論第173章 叛第306章 南宋的君臣(上)第12章 鷹兔(上)第241章 數語乾坤轉(上)第61章 大宋通問密使(上)第230章 中原戰局(下)第351章 囚君(下)第261章 何謂善守之帥(上)第323章 修羅之戰(下)第37章 一村之治(下)第273章 勝負定前各爲主(下)第4章 過冬(下)第71章 麒麟樓大東家(上)第175章 間第332章 金蘭折(下)第210章 困猛虎(上)第21章 配佳偶(下)第217章 窺九鼎(下)第229章 公主車駕(下)第92章 國相逝事何從決(下)第2章 部勒(下)第111章 塘沽展方略第47章 後院的狼客(上)第28章 稱帝號(上)第69章 楊大人的書童(下)第296章 東海的不滿(下)第323章 修羅之戰(下)第6章 邊關(上)第261章 何謂善守之帥(下)第75章 海上盟約新議(上)第155章 榻前囑第209章 河套局(下)第124章 道窮思自強第297章 太子的良心(上)第293章 遠族來歸何意(上)第239章 王者歸故園(上)第247章 回首實有怨(下)第349章 聞逝(上)第269章 虎率羣狼萬獸走(下)第204章 思良將第48章 寄籬的麻煩(上)第155章 榻前囑第19章 議婚姻(上)第221章 救溺自溺(下)第209章 河套局(下)第76章 海外桃源來異客(上)第222章 抗金大旗(上)第350章 迎敗(下)第140章 揚帆濟海第319章 雲中黃河(上)第128章 錦囊妙計第167章 裂變第90章 故人西來大梁城(下)
第90章 故人西來大梁城(下)第323章 修羅之戰(下)第94章 將軍跨海南巡(上)第29章 再破遼師(下)第284章 老成偶爾張狂(下)第22章 立法規(下)第150章 國之樑第七十二章 上第267章 萬里迂迴由漠北(下)第213章 嫁寡姐(下)第209章 河套局(上)第174章 逆第234章 福禍相倚伏(下)第4章 過冬(上)第247章 回首實有怨(上)第42章 貳臣歸附(下)第116章 契丹有隙牆第350章 迎敗(上)第296章 東海的不滿(下)第308章 華表的污點(下)第323章 修羅之戰(上)第188章 定第326章 克雲中(上)第256章 親者痛仇者快(上)第83章 金主的賜婚突襲(上)第234章 福禍相倚伏(上)第116章 契丹有隙牆第254章 究竟誰控制誰(上)第348章 秦府(下)第206章 學生潮(上)第126章 童貫巡邊第208章 陳家貨(下)第310章 火急密奏(上)第289章 大漢新政新局(上)第252章 大變亂之前徵(下)第298章 蕭帥的大意(上)第329章 羣龍動(上)第350章 迎敗(上)第245章 竟妨天下全(上)第98章 情義利益分明(上)第154章 蒙古謠第329章 羣龍動(上)第261章 何謂善守之帥(上)第354章 審判(下)第89章 舊邦士子維新學(下)第117章 楚州傳噩耗第151章 夕下論第173章 叛第306章 南宋的君臣(上)第12章 鷹兔(上)第241章 數語乾坤轉(上)第61章 大宋通問密使(上)第230章 中原戰局(下)第351章 囚君(下)第261章 何謂善守之帥(上)第323章 修羅之戰(下)第37章 一村之治(下)第273章 勝負定前各爲主(下)第4章 過冬(下)第71章 麒麟樓大東家(上)第175章 間第332章 金蘭折(下)第210章 困猛虎(上)第21章 配佳偶(下)第217章 窺九鼎(下)第229章 公主車駕(下)第92章 國相逝事何從決(下)第2章 部勒(下)第111章 塘沽展方略第47章 後院的狼客(上)第28章 稱帝號(上)第69章 楊大人的書童(下)第296章 東海的不滿(下)第323章 修羅之戰(下)第6章 邊關(上)第261章 何謂善守之帥(下)第75章 海上盟約新議(上)第155章 榻前囑第209章 河套局(下)第124章 道窮思自強第297章 太子的良心(上)第293章 遠族來歸何意(上)第239章 王者歸故園(上)第247章 回首實有怨(下)第349章 聞逝(上)第269章 虎率羣狼萬獸走(下)第204章 思良將第48章 寄籬的麻煩(上)第155章 榻前囑第19章 議婚姻(上)第221章 救溺自溺(下)第209章 河套局(下)第76章 海外桃源來異客(上)第222章 抗金大旗(上)第350章 迎敗(下)第140章 揚帆濟海第319章 雲中黃河(上)第128章 錦囊妙計第167章 裂變第90章 故人西來大梁城(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