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章 稱帝號(上)

楊樸雖有幾分狂氣,卻不是一個純粹的狂生。他見楊應麒不過十幾歲年紀,面對自己的挑釁居然毫不動怒,不由得暗暗稱奇。來到楊應麒房中,見屋內一個書架,約有三百餘捲圖書,卻都是善本。

楊應麒注意到了他的眼光,笑道:“塞外好書難求。我搜刮經年,也不過是這點家當,卻是貽笑大方了。”

楊樸卻道:“不然,女真人便是識字的人也不多,你身處其間而能如此,已屬難得。”說起話來已比在外邊平靜多了。

楊應麒點頭稱是,說道:“在這裡,多有英雄豪傑而幾無文人學士。能談論點風雅的,也就我族兄楊開遠等寥寥數人。”

楊樸見他燒炭煮水,不用煮而用泡,頗感奇怪。然而見他手法熟練穩重,展現出來的氣度完全不像一個十幾歲的少年所應有,心中再不敢對楊應麒等閒視之,心道:“茶道功夫,能見學養底蘊。此地雖屬蠻荒,但這少年大有來歷,不能小覷了他。”

楊應麒道:“唐人烹茶,多加茱萸、橘皮。本朝尚清淡,故只是清煮。我這泡茶法又在茶藝上減其繁冗。楊先生是渤海人吧?卻不知是否習慣。”

他所說“本朝”,自然是稱宋而非遼。當時天下文化之中心在宋,士大夫間的潮流也以宋風爲尚。楊樸是遼國士子,頗知大宋茶道,但楊應麒這時展現出來的茶藝卻本應在明清時纔開始風行,因此對楊樸來說十分新奇。

兩人一邊喝茶,一邊閒聊,實則是互相試探學問。

一席話說下來,楊應麒心道:“這人肚子裡果然是有文章的。”楊樸則想:“我剛纔太唐突了,此子和胡茂等人不可同日而語!”

茶過三循,楊應麒道:“剛纔在外邊,楊先生說我村建制,放諸百十年間便破綻百出,不知能具體言之否。”

楊樸道:“方纔楊某孟浪了。想來小楊相公心中另有主張。”

楊應麒道:“說說無妨。”

楊樸心想我若說不出個一二三來,反而讓你小瞧了,當下將漢村格局偏狹的地方一一指出。

楊應麒聽得暗中大喜:“這人是有實學的!不是隻會尋章摘句的腐儒!”待楊樸說完,楊應麒又問道:“今日遼、女真之勢,楊先生以爲如何?”

楊樸沉吟半晌,嘆道:“大遼已經錯過了撲滅女真人的最好機會,今後的國勢,只怕會每況愈下。至於女真……女真人雖然野蠻,但頗有好學者,將來或能成就大業。”

楊應麒道:“若我漢部則又如何?”

楊樸盯着他,似乎在揣摩他的心思。楊應麒道:“不必諱言,但說無妨。”

楊樸道:“聽小楊相公這樣說,莫非對女真懷有異心不成?”

楊應麒聽了這句話神色不動,只是搖頭道:“不是。我們漢部受女真恩惠甚多,絕無恩將仇報的道理。不過我們和女真族豪強的想法不大一樣,他們追尋的是女真一族的興旺,至於別族如何則不考慮。我們追求的,卻是治下人人如一。因此完顏部有奴隸,漢部沒有。”

楊樸道:“既然如此,爲何漢部只庇護漢人?”

楊應麒道:“任何事業都沒有一蹴而就的道理。漢人開化已久,文化較高,我們的想法大家都能很快接受。且我們本身就是漢人,因此比較容易互相信任。互相信任才能團結,團結纔有力量!要建立一個理想的家園,必須有強大的力量才能維護。”

楊樸聞言,沉默良久,終於嘆道:“遼境的學子常自詡中原,藐大宋爲南朝,以爲宋朝諸公不能凌大遼學子之上。今天見小楊相公才知此言大誤。方纔這番話雖然直白,似乎沒有出奇之處,但不是上邦才俊哪裡說得出來!”

楊應麒問道:“若如此,楊先生願意留在漢村,還是回鐵州去?若回鐵州,應麒自會派人護送。”

楊樸嘆道:“鐵州家園已經糜爛,回去又能如何?”

楊應麒又道:“都勃極烈氣度甚雄,對知書曉文之人十分看重。若先生覺得漢部太小,我可以替先生引薦,都勃極烈必然重用。”

楊樸道:“小楊相公如此說,莫非漢村就沒有楊某容身之處麼?”

楊應麒笑道:“若先生不嫌棄,我們自然歡迎之至!”取出一副地圖來打開,楊樸一見驚道:“這是大遼五京六十二州之圖!”見那地圖製作精密,詳略不一,東京道最詳細,中京道以及上京道東部次之,南京道又次之,西京道及上京道西部則只是粗具而已。

楊樸道:“此圖與以往楊樸所見地圖大大不同。就東京道中部、南部兩處而論,就是大遼北院樞密所藏地圖,也未必能比此圖更加實用。”仰首嘆道:“女真之勝,果非僥倖。”

楊應麒聽他這樣說,微微一笑道:“這地圖離完成還遠得很!都勃極烈也還沒有看到。”

楊樸咀嚼着着兩句話,楊應麒又道:“不過,依我看來,女真代遼,只是遲早間事。問題在於,到時候我們漢部如何自處?先生可有什麼看法?”

楊樸道:“我來會寧已經數日,頗聽說漢部的事情。折首領乃前國主女婿,既貴且親。只要能韜光養晦,不與完顏部起衝突,漢部便無可慮。”

楊應麒嗯了一聲,順口道:“就這樣麼?”

楊樸目光閃爍起來:“若不然,又當如何?”

楊應麒將地圖收起,笑道:“沒有如何。將來的事情,三五年後再說吧。現在還是先想着怎麼幫都勃極烈拓展局面。”

楊樸道:“不錯。漢部依附女真。女真興則漢部興,女真若有不測,則漢部危矣。”頓了頓,道:“女真威名已遠,卻不知折首領勸進沒有。”

楊應麒一怔道:“勸進?”

楊樸道:“就女真而言,既已經叛遼,則當自立,否則何以號召諸部?就我漢部而言,若先一步勸進,則是有功。”

楊應麒沉吟道:“你說的對。這件事情我馬上去和大哥說。”

當日楊應麒請來折彥衝、曹廣弼、楊開遠、蕭鐵奴等人,折彥沖和楊樸相見甚得。

第88章 小麒麟南歸前夕(上)第241章 數語乾坤轉(上)第219章 突圍北上(下)第108章 英雄亦無百年(下)第262章 長江上的戰爭(上)第36章 大捷之威(下)第283章 年少正當磨練(下)第40章 兵下遼東(上)第185章 變第287章 竟破塘沽之堵(上)第153章 空城計第21章 配佳偶(上)第331章 七軍沒(下)第289章 大漢新政新局(下)第17章 建村落(下)第168章 偶遇第206章 學生潮(下)第34章 海賊水兵(下)第325章 破西夏(下)第354章 審判(下)第260章 卻爲誰家守土(上)第287章 竟破塘沽之堵(下)第296章 東海的不滿(下)第200章 兵臨--第二零一章 守城第92章 國相逝事何從決(下)第21章 配佳偶(下)第24章 反契丹(下)第342章 議戰(上)第314章 割地之議(下)第17章 建村落(上)第114章 虎迫龍角疆第248章 佳期喜藏兇(上)第344章 北遊(下)第329章 羣龍動(下)第120章 移運定興亡第84章 天下第一金龜婿(上)第285章 牆倒衆人齊推(下)第252章 大變亂之前徵(下)第28章 稱帝號(下)第212章 飼野狼(下)第249章 兵機順藏變(上)第290章 小輩新人新事(下)第10章 絕地(上)第284章 老成偶爾張狂(上)第254章 究竟誰控制誰(下)第212章 飼野狼(下)第95章 難扶廣廈將傾(上)第22章 立法規(下)第304章 制衡與制肘(下)第306章 南宋的君臣(下)第223章 義軍西渡(上)第216章 小買賣(下)第317章 小延福園(下)第126章 童貫巡邊第120章 移運定興亡第127章 子夜問藥第170章 安撫第191章 入汴第325章 破西夏(下)第55章 打到你求和(上)第73章 仙童林翼現身(下)第287章 竟破塘沽之堵(下)第206章 學生潮(下)第110章 雖知君乃豪傑(下)第231章 山東進退(上)第109章 新官陳少宰第289章 大漢新政新局(下)第39章 渤海之叛(上)第39章 渤海之叛(上)第68章 阿骨打的精明(下)第232章 秦檜南行(上)第9章 塞外(上)第66章 宋使團的苦惱(下)第126章 童貫巡邊第157章 新城(下)第224章 建炎之立(下)第242章 南北孰爲先(上)第145章 新局哉第79章 東海路翎羽翩飛(上)第212章 飼野狼(上)第134章 特設新軍>第98章 情義利益分明(上)第94章 將軍跨海南巡(上)第67章 遣宋使的人選(下)第232章 秦檜南行(上)第112章 十萬口頭糧第239章 王者歸故園(下)第309章 秉公與顧全(下)第184章 戰第207章 蕭字旗(下)第230章 中原戰局(上)第327章 金夏合(上)第146章 故人矣第200章 兵臨--第二零一章 守城第178章 會第17章 建村落(上)第323章 修羅之戰(下)第226章 漢部見聞(上)第99章 棋局誰是先手(上)第322章 刀馬佛經(下)
第88章 小麒麟南歸前夕(上)第241章 數語乾坤轉(上)第219章 突圍北上(下)第108章 英雄亦無百年(下)第262章 長江上的戰爭(上)第36章 大捷之威(下)第283章 年少正當磨練(下)第40章 兵下遼東(上)第185章 變第287章 竟破塘沽之堵(上)第153章 空城計第21章 配佳偶(上)第331章 七軍沒(下)第289章 大漢新政新局(下)第17章 建村落(下)第168章 偶遇第206章 學生潮(下)第34章 海賊水兵(下)第325章 破西夏(下)第354章 審判(下)第260章 卻爲誰家守土(上)第287章 竟破塘沽之堵(下)第296章 東海的不滿(下)第200章 兵臨--第二零一章 守城第92章 國相逝事何從決(下)第21章 配佳偶(下)第24章 反契丹(下)第342章 議戰(上)第314章 割地之議(下)第17章 建村落(上)第114章 虎迫龍角疆第248章 佳期喜藏兇(上)第344章 北遊(下)第329章 羣龍動(下)第120章 移運定興亡第84章 天下第一金龜婿(上)第285章 牆倒衆人齊推(下)第252章 大變亂之前徵(下)第28章 稱帝號(下)第212章 飼野狼(下)第249章 兵機順藏變(上)第290章 小輩新人新事(下)第10章 絕地(上)第284章 老成偶爾張狂(上)第254章 究竟誰控制誰(下)第212章 飼野狼(下)第95章 難扶廣廈將傾(上)第22章 立法規(下)第304章 制衡與制肘(下)第306章 南宋的君臣(下)第223章 義軍西渡(上)第216章 小買賣(下)第317章 小延福園(下)第126章 童貫巡邊第120章 移運定興亡第127章 子夜問藥第170章 安撫第191章 入汴第325章 破西夏(下)第55章 打到你求和(上)第73章 仙童林翼現身(下)第287章 竟破塘沽之堵(下)第206章 學生潮(下)第110章 雖知君乃豪傑(下)第231章 山東進退(上)第109章 新官陳少宰第289章 大漢新政新局(下)第39章 渤海之叛(上)第39章 渤海之叛(上)第68章 阿骨打的精明(下)第232章 秦檜南行(上)第9章 塞外(上)第66章 宋使團的苦惱(下)第126章 童貫巡邊第157章 新城(下)第224章 建炎之立(下)第242章 南北孰爲先(上)第145章 新局哉第79章 東海路翎羽翩飛(上)第212章 飼野狼(上)第134章 特設新軍>第98章 情義利益分明(上)第94章 將軍跨海南巡(上)第67章 遣宋使的人選(下)第232章 秦檜南行(上)第112章 十萬口頭糧第239章 王者歸故園(下)第309章 秉公與顧全(下)第184章 戰第207章 蕭字旗(下)第230章 中原戰局(上)第327章 金夏合(上)第146章 故人矣第200章 兵臨--第二零一章 守城第178章 會第17章 建村落(上)第323章 修羅之戰(下)第226章 漢部見聞(上)第99章 棋局誰是先手(上)第322章 刀馬佛經(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