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1章 大宋通問密使(上)

做皇帝的人,很少能知道自己是個什麼樣的貨色。

風流瀟灑的大宋道君皇帝趙佶是古今帝王中藝術到入骨的斯文男子,然而他也做過超漢武、比唐宗的美夢,以爲自己可以做個文武雙全、開疆拓土的天子。因此他委任宦官童貫征討西夏,也不管弄得天下喧囂,哪怕只得個一州半府,也足以讓他沾沾自喜。

兩年前燕人李良嗣(原名馬植)來歸,訴說女真起兵攻遼,契丹人節節敗退之事,並獻上夾攻大遼、收復燕雲之策!

這還得了!收復燕雲可是自太祖太宗以下歷代皇帝夢寐難求的宿願!若能在自己手中克成,書之丹青,便是威耀萬古的大事!雖然他求長生,盼成仙,但這些畢竟虛無飄渺。若將來的諡號中若有個經天緯地的文字,或威強叡德的武字,或闢土服遠的桓字,則他趙佶也大可昂首挺胸去見列祖列宗了。

因此他不管太宰鄭居中的反對,對李良嗣大加讚賞,賜姓趙,授朝請大夫、秘閣待詔。由於陸路難通,便有臣僚獻議由海路來和女真溝通。一開始朝廷間接委派黃家去打探消息,後來歐陽家得到消息後也準備摻上一腳。歐陽適對這件事情本來很感興趣,但楊應麒當時卻認爲時機尚不成熟,硬是把這件事給壓下了。

津門開港以後,從泉州、明州等地來的海船多屬走私,但朝廷既然對遼東密切關注,對津門的事情便多多少少知道了些。其時已入冬季,但皇帝着急,也不管風向不對、海路難行,催着通問女真。幸而這時泉州商人黃旅告知那些主管此事的官吏:選一個風浪不大的日子從登州(山東半島東半部)入海,循沙門、駝基、烏湖各島北行,或能到達津門。朝廷當即命登州知州王師中辦集此事。王師中推薦青州吏馬政,持了朝廷的市馬詔書,出使女真。

遼東半島與山東半島之間直線距離極短,若是順風,半天就到。但冬季北風正勁,船隻向北極難。幸好有黃家出船出人在前引路,逐島北進,無風無浪則搖櫓,側風斜來則用小帆,北風當面則避於島岸,將平衡摺疊帆的技術用得出神入化,沒多久就進了津門。

此時津門的交易旺季還沒到來,但北邊商人已經開始搶佔地盤,而南邊商人去年留下來的夥計也都忙活着準備接應南來船隻。

大宋密使來訪其實中間少不了楊應麒的推動,因此這天馬政才進港,楊應麒便知道了。黃家的家人將馬政的官位、來歷向楊應麒的文書報知,這個文書又連夜來向楊應麒報告,楊應麒聽了對楊樸道:“看來這馬政只是一個打前哨的角色。我不便出面。”

楊樸道:“那就我去跟他談。”

楊應麒點頭道:“好。”

楊樸又問道:“其間方寸當如何把握?”

楊應麒沉吟道:“軍國大事暫時先擱着,有兩件事情卻要緊:第一是開邊境榷場,並允許泉州、明州商船北上。去年林家、黃家、歐陽家的商船北上,都是拿往高麗、日本的船引掩人耳目,這可不是長久之策。咱們得想辦法讓來賺錢的商人都安心些。大宋若能同意恢復登州到津門的商道,那津門的貨物在順風季節一月之內便可到達汴京!咱們的生意至少要翻一倍!大宋既然想和我們通好,這件事情辦起來應該不難。第二是兩國的地位問題。我聽黃旌說朝廷對出使女真的禮節規格有過爭議,這是象徵兩國地位的大事,輕忽不得。若在兩國交往中金國國主也只是一個邊鄙酋長,那我們漢部這些什麼‘大將軍’、‘七將軍’還有什麼地位可言?而且會寧方面也不可能答應。”

楊樸道:“若他們要求面見國主呢?”

楊應麒道:“你先推諉着,看看他們的國書怎麼說。他們已經入甕,咱們不用着急。”

楊樸私下沉思,摸透了楊應麒的意思,便不急着去見馬政。只是讓人暗中監視,並暗示津門各方豪強不得擅自和他接觸。

馬政這次奉命出使,出門前家人都哀哭相送,便如他將一去不返似的。馬政自己也覺得此次多半九死一生,想契丹已是胡戎,何況更加僻遠的女真?誰知一進津門,但見市集井然,行人來往、言語談吐一如大宋,幾乎讓他以爲自己來錯地方了。但黃家的家人咬定說這裡就是大金境內的津門沒錯,這才讓他安心。

此時宋、金之間還沒有建立官方聯繫,因此馬政一時不知該如何和金國的官員接頭,只好先在黃家家人的安排下住進了津門最體面的客棧。

這晚他翻來覆去睡不着,忽然聽隔壁有人在讀《漢書》,用的竟然是汴梁的雅言。馬政大喜,以爲是萬里遇故知了,連忙過來攀談。一問之下,才知這位讀《漢書》的年輕人卻是遼陽府籍、來津門管寧學舍求學的儒生。

馬政問道:“津門也有孔廟、學舍麼?”

那儒生道:“自然有!”跟着與他說起津門的典章制度,卻一一與大宋略同。

馬政一聽大爲放心,心道:“既然是禮儀之邦,那就沒什麼可怕的了。”這次大宋派了他這麼一個半小不大的官員出使,一來是因爲海路兇險,二來也是怕女真是野蠻之族難以理喻,因此滿朝大臣個個害怕,視爲險途。

馬政又問起大金在津門官位最高之人,那儒生道:“津門最大的自然是大金漢部大將軍、遼南都統折諱彥衝!折將軍是我大金駙馬,既親且貴,而且因立大功而裂土封候,這復州其實就是折將軍的封地。不過折將軍通常都在都中決斷國務,隨侍聖駕,不在津門。現在遼南的地方政務是由副都統楊諱應麒總領。這位楊副都統是折大將軍的異姓兄弟,我們遼陽府的人一般都稱他作七將軍或小楊將軍。”

馬政奇道:“七將軍或小楊將軍?這叫法又有什麼來歷?”

那儒生道:“馬先生是剛從大宋來,所以纔不知道。我們折大將軍有六個異姓兄弟,個個是大金的股肱之臣!他們六人仿劉關張結義故事,以折將軍爲長結拜爲兄弟,楊將軍行七,所以稱七將軍。因爲兄弟七人裡面行三的楊諱開遠將軍也姓楊,因此我們這些平頭百姓口順,便喚三將軍作大楊將軍,喚七將軍作小楊將軍。”

馬政道:“原來如此。這麼說津門現在最尊貴的便是這位小楊將軍了。”

那儒生搖頭道:“說到官大,現在遼南自然以小楊將軍爲首。但輪到尊貴,津門還有一人更尊、更貴。”

馬政奇道:“不是說折大將軍在都中處理國政麼?怎麼還有一人更加尊貴?”

那儒生笑道:“馬先生聽話不仔細!方纔不是說了折將軍是大金的駙馬麼?這裡是折將軍的封地,公主殿下的鸞駕自然也在此!”

馬政一聽笑道:“是我疏忽了!”

第58章 開發大流求(下)第327章 金夏合(上)第297章 太子的良心(上)第182章 諾第332章 金蘭折(上)第285章 牆倒衆人齊推(上)第265章 大敗之後當反思(上)第88章 小麒麟南歸前夕(上)第344章 北遊(下)第192章 密見第305章 西夏的將相(下)第323章 修羅之戰(下)第318章 大漢軍心(上)第103章 臨潢風沙迷眼(上)第七十二章 上第103章 臨潢風沙迷眼(下)第228章 牙疼之惱(下)第300章 堅毅與警覺(上)第346章 南行(上)第226章 漢部見聞(上)第40章 兵下遼東(下)第七十二章 下第307章 理想與現實(上)第100章 且看各自機心(上)第355章 姻幻(下)第269章 虎率羣狼萬獸走(上)第8章 伏擊(上)第37章 一村之治(下)第233章 宗澤之逝(上)第161章 民議第249章 兵機順藏變(下)第76章 海外桃源來異客(下)第52章 韜晦之方略(下)第31章 造船之業(上)第352章 勤王(上)第324章 漠北金帳(下)第330章 秘策發(下)第134章 特設新軍>第68章 阿骨打的精明(下)第43章 潛流暗涌(上)第154章 蒙古謠第132章 陰山戰事>第164章 請辭第339章 民之貴(上)第240章 一檄天下安(上)第275章 人心公道殊且異第316章 塘沽民心(上)第320章 北征大軍(下)第1章 瘟疫(上)第88章 小麒麟南歸前夕(下)第313章 夏使之會(下)第274章 劫後面目重認識(下)第41章 曷蘇館事(上)第20章 下聘禮(下)第337章 珍珠衫(下)第314章 割地之議(下)第59章 公主回家了(下)第338章 洗衣槌(上)第243章 熊魚不可兼(下)第252章 大變亂之前徵(下)第350章 迎敗(下)第102章 相謀亦需道合(下)第189章 國債第310章 火急密奏(下)第234章 福禍相倚伏(下)第267章 萬里迂迴由漠北(上)第126章 童貫巡邊第19章 議婚姻(上)第83章 金主的賜婚突襲(下)第249章 兵機順藏變(上)第137章 危疑反覆>第174章 逆第351章 囚君(上)第98章 情義利益分明(下)第155章 榻前囑第77章 大流求歸宿彷徨(下)第346章 南行(上)第110章 歡迎丈母孃第279章 薑桂之性多老辣第15章 誓約(上)第262章 長江上的戰爭(上)第48章 寄籬的麻煩(上)第78章 漢部牆角窺伺者(下)第255章 威脅下的團結(下)第7章 去向(上)第61章 大宋通問密使(上)第26章 兵滿萬(下)第58章 開發大流求(上)第234章 福禍相倚伏(下)第238章 棋盤大變幻(上)第316章 塘沽民心(上)第349章 聞逝(下)第206章 學生潮(上)第99章 棋局誰是先手(下)第133章 胡部潛流>第42章 貳臣歸附(上)第341章 聚首(上)第251章 兩個戰場之間(下)第84章 天下第一金龜婿(下)第154章 蒙古謠
第58章 開發大流求(下)第327章 金夏合(上)第297章 太子的良心(上)第182章 諾第332章 金蘭折(上)第285章 牆倒衆人齊推(上)第265章 大敗之後當反思(上)第88章 小麒麟南歸前夕(上)第344章 北遊(下)第192章 密見第305章 西夏的將相(下)第323章 修羅之戰(下)第318章 大漢軍心(上)第103章 臨潢風沙迷眼(上)第七十二章 上第103章 臨潢風沙迷眼(下)第228章 牙疼之惱(下)第300章 堅毅與警覺(上)第346章 南行(上)第226章 漢部見聞(上)第40章 兵下遼東(下)第七十二章 下第307章 理想與現實(上)第100章 且看各自機心(上)第355章 姻幻(下)第269章 虎率羣狼萬獸走(上)第8章 伏擊(上)第37章 一村之治(下)第233章 宗澤之逝(上)第161章 民議第249章 兵機順藏變(下)第76章 海外桃源來異客(下)第52章 韜晦之方略(下)第31章 造船之業(上)第352章 勤王(上)第324章 漠北金帳(下)第330章 秘策發(下)第134章 特設新軍>第68章 阿骨打的精明(下)第43章 潛流暗涌(上)第154章 蒙古謠第132章 陰山戰事>第164章 請辭第339章 民之貴(上)第240章 一檄天下安(上)第275章 人心公道殊且異第316章 塘沽民心(上)第320章 北征大軍(下)第1章 瘟疫(上)第88章 小麒麟南歸前夕(下)第313章 夏使之會(下)第274章 劫後面目重認識(下)第41章 曷蘇館事(上)第20章 下聘禮(下)第337章 珍珠衫(下)第314章 割地之議(下)第59章 公主回家了(下)第338章 洗衣槌(上)第243章 熊魚不可兼(下)第252章 大變亂之前徵(下)第350章 迎敗(下)第102章 相謀亦需道合(下)第189章 國債第310章 火急密奏(下)第234章 福禍相倚伏(下)第267章 萬里迂迴由漠北(上)第126章 童貫巡邊第19章 議婚姻(上)第83章 金主的賜婚突襲(下)第249章 兵機順藏變(上)第137章 危疑反覆>第174章 逆第351章 囚君(上)第98章 情義利益分明(下)第155章 榻前囑第77章 大流求歸宿彷徨(下)第346章 南行(上)第110章 歡迎丈母孃第279章 薑桂之性多老辣第15章 誓約(上)第262章 長江上的戰爭(上)第48章 寄籬的麻煩(上)第78章 漢部牆角窺伺者(下)第255章 威脅下的團結(下)第7章 去向(上)第61章 大宋通問密使(上)第26章 兵滿萬(下)第58章 開發大流求(上)第234章 福禍相倚伏(下)第238章 棋盤大變幻(上)第316章 塘沽民心(上)第349章 聞逝(下)第206章 學生潮(上)第99章 棋局誰是先手(下)第133章 胡部潛流>第42章 貳臣歸附(上)第341章 聚首(上)第251章 兩個戰場之間(下)第84章 天下第一金龜婿(下)第154章 蒙古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