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過冬(下)

大年初一,楊應麒在一塊山壁上寫下四個大字,一邊是“天地”,一邊是“祖宗”。然後由折彥沖和狄喻領着五百多人一起行禮祭拜。五百多人分成五十二個小隊,分別站在狄喻、折彥衝、歐陽適、阿魯蠻和楊開遠身後,行列齊整,半點不亂。

這個春節裡,五百來人就這樣在谷中度過。各種生活材料依然匱乏,甚至能不能活着出谷也大有問題,但大多數人卻感受到了一種前所未有的歸屬感,都隱約覺得無論發生什麼事情,自己都有所依靠了。

衆人煮了熱水當酒,互相慶祝彼此能在這場大劫中活了下來,同時也一起祈禱春天快點到來。

“啊!好大的雪啊!”有人叫道。

對種田情有獨鍾的周勝嘆息道:“可惜啊!若我在外面,有幾畝田地,今年一定豐收!”

雪越下越大,也越來越冷,大家都分別躲進棚裡去了。靠着蜂窩煤爐產生的熱量對抗風雪的嚴寒。

大年初三領過新年第一次口糧後,歐陽適探聽到了契丹人對他們的處置:契丹人竟然打算把病好了的人賣了。

聽了幾句楊應麒就驚道:“你說什麼?”

歐陽適道:“開春過後,我們中沒病的人會被分批賣給高麗和蒙古的王公貴人。就是這樣。”

楊應麒怒道:“這消息準確嗎?”

歐陽適道:“準不準確不知道,但可能性應該很高。畢竟,我們這羣人大多數本來就是頭下戶,或者乾脆就是奴婢或俘虜,契丹人這麼做很正常,難道你還希望他們會給我們自由、再分些田地給我們種不成?”

狄喻點頭道:“我覺得這個消息應該是真的,即使不中,亦不遠矣。把我們賣到蒙古和高麗,一來可以賺點小錢,二來萬一我們中還有人有疫病,也可以嫁禍給遠邦。”

阿魯蠻道:“那我們還是殺出去吧。”

楊開遠道:“我也不願再做奴隸,寧可戰死!”家破人亡兩年多來,這個斯文的少年臉上已有風霜之色。

楊應麒道:“守在谷口的契丹人不知有多少,再說他們佔據了地形上的優勢,殺出去可不是最好的選擇,嗯,最好……”他忽然跑了出去,狄喻等人愣了一下也跟了過去,來到那片釘着鐵箭的峭壁下面。

“看!”楊應麒有些興奮地叫道:“也許我成功了!”

那些水袋的隔水功能很一般,因此早滲出了一小半,流在下面鐵箭張開的兩翼上,天氣一轉冷便都結成堅硬的冰塊,黏附着飄雪,被寒風吹着凍在崖壁上,便如一個個冰做的階梯一般。

折彥衝道:“不知道夠不夠結實。冰很滑,只怕不好攀登。”

楊應麒道:“那些箭的末梢我都留有一個孔可以穿繩子。再說,只要有人能爬上去找到一個支點結好繩子,就能把我們一個個吊上去。”

折彥衝道:“好,我這就去找陳阿猴試試。”

狄喻道:“等雪停了再說,雪中登山,你們不要命了?”

初五大雪稍停,但天氣依然寒冷。一行人登上那個平臺——這個地方一直有繩子垂着,因此雖有積雪,上來不費多少力氣。

最下面那支鐵箭只有一人來高,伸手就能碰到,陳阿猴搖了搖大喜道:“好啊,堅固得很!小楊公子真是厲害!這種辦法也能想出來,一定是諸葛亮轉世!”說着帶着繩子攀了上去,一邊上去一邊把繩子扣在每一支箭末梢的孔上。他上去之後,又找到一塊岩石的棱角,用早就預備好的長繩子綁好了垂下去。

上邊風大,但狄喻等人一上來卻幾乎就要歡呼起來:這座山的另一面果然是個緩坡!

歐陽適笑道:“行了行了!這山坡緩得很!一定可以下去的!”

狄喻道:“用眼睛看似乎沒有問題,但一切還有待勘查。這樣吧,彥衝、歐陽你們先下去,把情況和應麒說說,商量一下,看接下來該怎麼辦,我和阿魯蠻、阿猴去探探路。”

下了山,歐陽適把上面的情況跟楊應麒說了,楊應麒沉吟了片刻道:“這路多半能走通了,接下來,就是如何對大夥進行動員了。”。

狄喻等三人直到第二天才回來,他們出去的時候沒帶口糧,但在路上打了一隻野兔充飢,回來的時候只是疲憊——他們在外面不敢睡覺,在這大冷的天,沒有爐火的話只怕一覺睡下就醒不來了。

狄喻喝了幾口熱水,說道:“我知道大家很急,不過我現在真的很累,等我睡上一覺再說。別擔心,是好消息。”

這個草棚中有一塊向上部分十分平坦的石頭,兩個月前狄喻發現後特地找人搬進來的。他醒來之後,便拿起炭條在石頭上畫了一個簡略的地形圖:“我們已經找到出路了,而且沿途作了標識。”

楊應麒在狄喻睡前聽他說是“好消息”已經猜到一些端倪了,但聽到這句話還是忍不住歡呼。

狄喻道:“燕雲一帶我往來得多了,大路小路都很熟悉。因此一走出到這個地方……”他在地圖上一點:“我就確定了我們的位置。”

楊應麒道:“具體的路我不懂,我現在最想知道的是我們能去什麼地方。”

狄喻道:“你想去什麼地方?”

楊應麒道:“這一天我想了很多,雖然我說過不喜歡趙家,但中原畢竟是我們的故鄉。再說我們這一走,在契丹就變成了逃奴,是沒法在北方立足的,因此只好南下了。”

狄喻點了點頭,在地圖上一指,說道:“我們的人說少不少,說多也不多。現在遼國防務廢弛,遠不如當年嚴密。我知道有一條小路,如果順利的話,四天內可以到達雄州。”

楊應麒道:“四天是指步行的時間嗎?”

狄喻道:“我把我們氣候以及五百衆的體力都計算在內了。”

楊應麒道:“我們五百個人攀上這峭壁要費半天時間,走到你說的這個路口,怕也要半天時間,那麼一共要五天以上。”

歐陽適道:“契丹人十天發放一次口糧,我們完全可以瞞過他們。不過問題是,雄州的守將會放我們過去嗎?”

楊應麒道:“若雄州不行,別的邊關只怕也一樣。若不能南下,還能往哪裡走?”

歐陽適道:“能否到海邊去?”

狄喻奇道:“海邊?”

歐陽適道:“我有個叔父……”說到這裡忽然搖頭道:“不行,不行,沒人通信息,他如何能來接應!再說,他會不會接納我們也難說得很。”

狄喻道:“除了南下,就只有北上了。仍然是走小路,避開大道,過紫荊嶺,從僻道偷過蔚州,渡過桑乾河,繞過大同府,翻過長城,就可以進入草原了。”

第246章 良緣非良緣(上)第331章 七軍沒(上)第100章 且看各自機心(上)第350章 迎敗(下)第77章 大流求歸宿彷徨(下)第56章 林公子入港(下)第207章 蕭字旗(下)第59章 公主回家了(下)第314章 割地之議(下)第206章 學生潮(上)第262章 長江上的戰爭(上)第51章 南遷吧南遷(上)第227章 帝子身份(下)第221章 救溺自溺(上)第260章 卻爲誰家守土(上)第107章 何去何從悵惘(下)第192章 密見第334章 漢皇都(上)第255章 威脅下的團結(上)第333章 靈壽墳(下)第287章 竟破塘沽之堵(下)第315章 兵來將擋(上)第326章 克雲中(下)第25章 收俘虜(上)第163章 表決第244章 閨中兒女事(上)第303章 財神的口袋(上)第76章 海外桃源來異客(下)第293章 遠族來歸何意(上)第32章 始議封侯(上)第297章 太子的良心(上)第139章 成敗之間第214章 說親事(上)第102章 相謀亦需道合(下)第313章 夏使之會(下)第289章 大漢新政新局(下)第189章 國債第300章 堅毅與警覺(上)第294章 大漢如日方中(上)第343章 罷相(上)第56章 林公子入港(下)第36章 大捷之威(下)第42章 貳臣歸附(下)第319章 雲中黃河(下)第183章 臨第75章 海上盟約新議(上)第94章 將軍跨海南巡(下)第251章 兩個戰場之間(下)第200章 兵臨--第二零一章 守城第311章 主動被動(下)第39章 渤海之叛(上)第310章 火急密奏(下)第104章 小利中喻大節(上)第334章 漢皇都(下)第57章 狡政與黠商(下)第308章 華表的污點(下)第221章 救溺自溺(下)第227章 帝子身份(下)第12章 鷹兔(上)第194章 正名第229章 公主車駕(上)第58章 開發大流求(上)第150章 國之樑第31章 造船之業(上)第265章 大敗之後當反思(上)第235章 輕裝向太原(上)第174章 逆第133章 胡部潛流>第221章 救溺自溺(上)第288章 乃合燕京之圍(下)第177章 勢第93章 書生仗劍北遊(下)第190章 名妓第89章 舊邦士子維新學(上)第221章 救溺自溺(下)第31章 造船之業(上)第332章 金蘭折(上)第345章 輾轉(下)第354章 審判(下)第24章 反契丹(下)第19章 議婚姻(下)第266章 盼君未忘當年誓(下)第53章 梟雄之異志(上)第16章 入女真(上)第185章 變第238章 棋盤大變幻(上)尾聲第215章 演兵法(上)第232章 秦檜南行(下)第58章 開發大流求(上)第220章 汴梁一空(下)第343章 罷相(上)第50章 進退的選擇(下)第248章 佳期喜藏兇(下)第51章 南遷吧南遷(上)第35章 襲遼帝鑾(下)第63章 登州的新榷場(下)第138章 燕京襲取第174章 逆
第246章 良緣非良緣(上)第331章 七軍沒(上)第100章 且看各自機心(上)第350章 迎敗(下)第77章 大流求歸宿彷徨(下)第56章 林公子入港(下)第207章 蕭字旗(下)第59章 公主回家了(下)第314章 割地之議(下)第206章 學生潮(上)第262章 長江上的戰爭(上)第51章 南遷吧南遷(上)第227章 帝子身份(下)第221章 救溺自溺(上)第260章 卻爲誰家守土(上)第107章 何去何從悵惘(下)第192章 密見第334章 漢皇都(上)第255章 威脅下的團結(上)第333章 靈壽墳(下)第287章 竟破塘沽之堵(下)第315章 兵來將擋(上)第326章 克雲中(下)第25章 收俘虜(上)第163章 表決第244章 閨中兒女事(上)第303章 財神的口袋(上)第76章 海外桃源來異客(下)第293章 遠族來歸何意(上)第32章 始議封侯(上)第297章 太子的良心(上)第139章 成敗之間第214章 說親事(上)第102章 相謀亦需道合(下)第313章 夏使之會(下)第289章 大漢新政新局(下)第189章 國債第300章 堅毅與警覺(上)第294章 大漢如日方中(上)第343章 罷相(上)第56章 林公子入港(下)第36章 大捷之威(下)第42章 貳臣歸附(下)第319章 雲中黃河(下)第183章 臨第75章 海上盟約新議(上)第94章 將軍跨海南巡(下)第251章 兩個戰場之間(下)第200章 兵臨--第二零一章 守城第311章 主動被動(下)第39章 渤海之叛(上)第310章 火急密奏(下)第104章 小利中喻大節(上)第334章 漢皇都(下)第57章 狡政與黠商(下)第308章 華表的污點(下)第221章 救溺自溺(下)第227章 帝子身份(下)第12章 鷹兔(上)第194章 正名第229章 公主車駕(上)第58章 開發大流求(上)第150章 國之樑第31章 造船之業(上)第265章 大敗之後當反思(上)第235章 輕裝向太原(上)第174章 逆第133章 胡部潛流>第221章 救溺自溺(上)第288章 乃合燕京之圍(下)第177章 勢第93章 書生仗劍北遊(下)第190章 名妓第89章 舊邦士子維新學(上)第221章 救溺自溺(下)第31章 造船之業(上)第332章 金蘭折(上)第345章 輾轉(下)第354章 審判(下)第24章 反契丹(下)第19章 議婚姻(下)第266章 盼君未忘當年誓(下)第53章 梟雄之異志(上)第16章 入女真(上)第185章 變第238章 棋盤大變幻(上)尾聲第215章 演兵法(上)第232章 秦檜南行(下)第58章 開發大流求(上)第220章 汴梁一空(下)第343章 罷相(上)第50章 進退的選擇(下)第248章 佳期喜藏兇(下)第51章 南遷吧南遷(上)第35章 襲遼帝鑾(下)第63章 登州的新榷場(下)第138章 燕京襲取第174章 逆